背包那里的凹槽是一个原设机设就有的形状 hg1/100把槽开宽了 以使整个部分可以没有阻碍地抬升也就是自适应的感觉 mg的问题在于为了调节发炮姿态多分出一个D6转杆 而D6和另一个零件D3的链接设计 使D6过分薄脆 而且零件在最关键的支承位置 负责整个炮 为了对付这个薄脆零件 甚至在极有限的表面设计了薄薄的一层加强筋 但杯水车薪 在加强筋另一面的直角位置 D6和D3的接触关系是柱面与平面的相切 只有一根直圆柱母线和平面相抵 所以D6的形变不会被直角位置很好的阻停 容易折断 如果把D6的平面换成和D3对应的凹柱面 那就大概解决了 。另外一个重灾区 能量板的根部 设计师是先作执行部件设计 再设计连接机构的 也就是先调节了能量板相对整体的空间位置 再设计连接转动铰链的连接部分 结果是对于已经确定好的转动铰链 同一侧的两个能量板 根部的链接位点取不到相同的宽度 一个能量板连接部分只被分到小小的位置 再加上这里也没有前面说的圆柱面咬合圆柱面的设计 形变不会被咬合阻止 所以非常容易坏 这里居然见不到优化和补强设计。以及 说明书的悬浮模式是不需要D6转动的 直接抬起 说明书就是这么表达的 这个和开炮模式不一样 开炮模式在动画开场就有展示了 所以除了原设定对凹槽结构没有做验证修改 剩下的锅就是玩具设计的缺陷和马虎 只重视整体外形 但是遇到连接部位的矛盾 就了草应付 。小心翼翼和细腻常常是避免模型损坏的要点 粗鲁的人模型经常拗坏 但这里 设计的不足才是主要原因 他完全没有留给大部分人一个容错机制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