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国H&S厂的喷笔说起。先看俩图,注意喷笔前端的“笔头”(空气整流罩)。
A类:Infinity系列喷笔、Evolution系列部分喷笔标配

B类:Colani、Evolution系列部分喷笔、Grafo系列喷笔标配

这两类“笔头”明显不一样,难道只是外观不同?显然没这么简单。喷笔厂才没有那么无聊做两种只是外观不同的部件。两类“笔头”的根本区别是:
给定气压和笔杆,装B类笔头时的走气量比装A类笔头时的走气量大。
其实H&S的笔,虽然笔杆有很多种,但差别主要是操作机构;从性能的角度讲,H&S的笔杆都差不多,而且喷嘴、针头也是通用的。但换装空气整流罩,笔的性能就完全不同了。
走气量大有啥用?概而言之是雾化好,但这基本等同于白说。一种直观的体会是:
可以正常喷涂黏度更大的涂料。
啥叫正常喷涂?不(明显)堵笔,不会出现大液滴或漆点,能涂布出连续湿润涂膜。
用过AV漆喷涂的玩家大概都知道,AV社号称其喷涂色“黏度调整到适合喷涂的程度,可以直接使用”。但现实没这么简单,玩家经常被如何稀释AV漆搞得头大。
油土鳖上有AV社官方演示喷涂的视频,使用的喷笔都是H&S社的Evolution(无印),也就是装配前述B类笔头的喷笔。
如果你恰好买了Evolution(无印)、Evolution Silverline、Colani,你会发现确实如AV社所言,包含底漆在内的喷涂色都可以直接用(气压1.5bar~2bar),或者加极少量稀释剂即可。但如果你用的是Infinity,或者更普遍的东洋系喷笔,喷涂色的原液黏度就高了,需要稀释才能正常喷涂。
一旦稀释,噩梦就开始了。AV漆这类涂料的主要稀释剂是水,而且受产品标准所限只能用水(改加别的稀释剂,哪怕是乙醇,那也是“油漆”)。用喷笔喷涂清水,你会发现液滴到达被涂物之后根本不能“摊开”,而是收缩成水滴,水滴足够大就流走了。虽然水漆的配套喷笔稀释剂都加了一些成分抑制上述效应,但并不能根治。随着稀释度增加,涂料中含水量上升,要让涂液在到达被涂物之后仍能“摊开”(形成连续湿膜),就必须增强雾化。对于给定的喷笔,增强雾化的方法就是减小出漆量或提高气压,但是这样都容易导致液滴在到达被涂物之前干燥,无法在被涂物上形成连续湿膜。为避免干喷,又要降低气压或增大出漆量。
(以AV社为例,它推荐用配套稀释剂而不是水,可以不丧失附着力,所谓不丧失附着力说的就是能“摊开”;更专业地讲是“防止缩孔”,但玩家肯定不懂。郡士官推在介绍郡士N的时候就说加配套稀释剂“防止缩孔”,观众基本都不懂。)
说到这应该都看出来了吧。水漆稀释是个烂坑,怎么搞怎么不对,最后只好以“不正确”的方法喷涂,常见的就是干喷。但这也不能说是个死局,只是“平衡点”实在很难找。比如我发现郡士N光泽色原液和T314稀释剂按1:2配制涂液(类似油漆稀释度),用PS289喷笔,在2.5bar左右有个平衡点,可以正常喷涂(不堵笔、涂出连续湿膜),但这是个限定性的组合,换了喷笔未必还能用,甚至只是换成郡士N其它颜色都不一定能用。
如果图省事,也有一种简单粗暴的找平衡点的方法,姑且称之为“无限稀释加压”:以远超官方推荐用量添加配套喷笔稀释剂(比如上面说的郡士N按1:2加的),不断上调气压,直到“正确喷涂”为止。上面说的那个PS289的用法就是这么找到的。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一点:涂布后稍微放置一会儿,湿膜基本流平了,要将被涂物转移到有冷风的区域加速水分蒸发(但不要加热),这是为了防止“白化”;如果不这样做,漆膜有效成分可能在水分没有充分蒸发的情况下就固化了,有些水存在漆膜里,和油漆白化一样。用冷风吹可以让水先蒸发,不会加速漆膜有效成分固化;如果加热可能导致漆膜有效成分提前固化,或者出现更扯淡的局部沸腾现象。
油漆为啥好使?因为油漆稀释剂基本没有加多了“摊不开”的问题,或者说油漆可以选加多了也能“摊开”的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
水漆喷涂这事,各位自己掂量。以水为主要稀释剂,污染显著减小,但这必然有代价。
补充说一些关于东洋笔的问题。
市面上常见的东洋喷笔,大部分从设计思路上就没打算让用户喷涂黏度较大的涂料。我知道的适合喷涂黏稠涂料的喷笔包括:
1、岩田Eclipse系列。官方明确介绍了,漆道粗走气量大,适合喷涂黏涂料。
2、田宫那个0.5的扳机喷笔。官方宣传这款喷笔的卖点之一是适合光泽涂装,这是个面向涂装外行人(不懂涂料黏度)的婉转说法,因为有效率的光泽涂装方法是喷涂稀释度较低的、树脂有效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的、黏度较大的涂液,干燥后的漆膜够厚(和涂液相比收缩程度小)从而呈现光泽。搞清楚这一点,完全没有必要冒毁笔的风险涂汽车漆(双组分聚氨酯光油),因为汽车漆不过是树脂有效成分含量相对较高而已。
(反过来说,为什么汽车漆树脂含量高,模型漆含量低?因为胶佬很可能用的是不能喷涂高黏度涂液的喷笔。所以卖给胶佬的模型用油漆和卖给胶佬的喷笔在一定程度上是匹配的。这倒不见得是模型工具厂心黑,因为对于涂装外行而言,给小件被涂物涂装时,用稀涂料多涂几遍远比用浓涂料快速搞定要稳妥。但是卖给胶佬的模型用水漆和卖给胶佬的喷笔不怎么匹配,水漆过度稀释压根就不适合使用,专门开发一套涂装过度稀释的水漆的设备也属于赔钱的买卖。所以我的观点是以水为主要稀释剂的水漆进军模型制作领域就是个邪道,正道是研发低毒、低臭、实用性强的油漆,但后者显然比前者困难得多,毕竟工业用水漆已经很成熟了拿来用就是了,水加多了不好用也是消费者自己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