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喱个人 于 2019-2-20 16:38 编辑
茶叶纤笙 发表于 2019-2-20 08:53
关于体积我主要是不明白为什么在不孝子阶段为什么会设计成PLUS型号... 当时的机设为什么会设计成那么大 ...
关于体积我主要是不明白为什么在不孝子阶段为什么会设计成PLUS型号... 当时的机设为什么会设计成那么大才是纳闷的...
毕竟那段岁月华语圈内也就香港台湾与日本模圈情报同步,脱节后想再行了解当年设计人员们的用意,只能翻杂志等旧资料了……
以下为道听途说,《机动世界》旧闻,写稿的那位大只讲老兄都已经作古了,所以孬求证,当听过就算吧。
一种说法是,UC世代的技术开发,直至不孝子阶段才实现了MS形态大气圈内单机巡航式飞行(之前那种要么叫大跳,要么不过素硬滞空),故而为了让技术发展脉络更可信,把疯狂跟野兽(柯西大白90年代译名)两机的米氏飞行装置设定成大型的增装外甲,并拥有完全不考虑气动效率的造型。再加还要塞充画面感的精神制导飞弹,基本上都是过往世界没有过的新东西,于是MS越搞越大(痛定思痛玩缩小是海军战略研究所之后的事了)。
但在之后的日子里,真正做到杂兵也能有效率单飞的技术突破,反而素V高里的光束螺旋浆——从火箭硬推走回应力升空

因UC的大气圈内单机可飞MS走了这么长一段路子,亦成为了日后“种~种命两年不到MS便满天飞!太急进”的纷争源之一,直至00的GN炉更不讲理……
另一个说法就大人原因得多了,当时万代有计划要出带声光内置为噱头的玩具(欧美此类玩具盛行,又一次意图打入新市场),为了装电子音效盒,所以……结果因技术的不成熟,就算不孝子弄得背后披风空间再大也不协调,于是这个企划苟到V高达跟G、W才真正可实行(成品电镀,W第二集的海底亮灯报警模式可再现,全装甲缝透光闪烁),然后销量……今天没多少人记得
是的,激炎虎狼龙才两年不到,你便淡忘了,更何况拖了四年的R强强

按现在的步子,HGAC怕是量产机为先(前面说的HG线低价铺垫),力奥之后是少爷兵团,希望能呕出处~女座吧。五子的话欠双龙重炮死神(爱幻影的沿用件不多),次代但愿也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