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各位兄弟们的捧场,最近由于房子装修,老喵基本没怎么做评测,话说装修真心的麻烦啊……还欠兄弟们一个玩具动画……房子好了老喵一定第一时间补上。
开始进入正题,此次评测的是【MT建造派】的B套躯体成员,拖斗以及吊车:
首先上包装图:
1

话说包装图前面熊猫已经很详细的展示了,老喵这里就一笔带过不多说什么了。
2

背面依然是两位成员的实物图以及原画
3

底部依然是材料成分和其他注意事项,MADE IN CHINA ……唉,拥有强悍的加工技术但是开发技术停滞不前,国人的痛。
4

内部依然使用的是PE吸塑包装,很好的保护了玩具。
首先是车型展示:
1

车辆的俯视45°视角,由于车辆的整体为黄色,属于艳丽色,老喵使用了黑色背景布来作为衬托,希望兄弟们能习惯……这个角度看去,吊车的细节方面高于拖斗,色彩比较丰富。多是基础色调,MT在配色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黑色,黄色以及紫色的搭配很合理,之间的过度也经过的细细的调整,没有出现不协调的感觉。
2

车体的背面,说真的,这次的两位成员让老喵略有失望,车体后身完全没有A套的成员更显得干练。拖斗由于胸甲零件随C套成员赠送,导致身后的部分少了一块。
4

侧面图,车辆的还原度是十分高的,细致的涂装以及细节,两辆车的厚重感十足。镜头偏色的原因,实际上颜色还要再暗一些。实物比照片更有感觉
5

另外一个45°视角,吊车的视角更换后,驾驶舱部分的细节做的很到位,各种细小的细节以及涂装,拖斗则是没有太多的变化。
6

车辆正面图。真实车辆应有的细节全部都进行了刻画,包括散热孔,扶手,阶梯等。
单体车型展示:
7

首先来看拖斗的45°,拖斗的车型设计算是这4个成员里最霸道的一个了,强大的细节以及车体的比例控制都很好,没有任何不协调的感觉。
8

另外一个视角,两个武器上载与车厢两侧,类似于护栏一样,效果很好,漂亮的铬银色更增加了真实感。
9

正面,车灯部分的上色非常细致,每个分块的密和也很好,看不到任何开缝。
10

吊车的长度比例很好,吊钩上的各种上色十分细致,只可惜的是两个处于分模线上的液压杆被完全的忽视了。
11

车头部分的上色以及细节很到位,真实感很强,腿部的两个关节零件被做成了邮箱的造型,很好的利用,好感度+1
12

吊车的吊钩是完全不可动的一体零件,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成这样,或许是为了节约成本,但是根据零件的厚度,完全可以做成可动,不知道MT的设计师在想什么,这种细节被忽略,也太过分了点。
13

车头部分,可以看到大力神的头部变形成为了机组部分,为了合体的需要,定位槽以及固定栓做的有点明显了,看来为了合体的可玩性,对于单体开刀有点过多了。希望下面的合体部分能带来惊喜,否则,这个吊车真的是对不起它的价格。
人形以及可动范围展示部分:
1

首先介绍下两位成员的形象介绍,吊车的造型,取材与日本战国时期令人闻风丧胆的“铁炮队”成员造型,头部的头巾,以及吊臂的位置,还有身体前方子弹包一样的装饰,都是当时铁炮队成员的特征。
而拖斗的造型则取自那种蛮兵的造型,多是使用钝器以近战肉搏为主,力量大的惊人,身体重要部分均穿有铠甲。属于中坚兵种。
22

但就正面来说,拖斗的体型显得有点像个猩猩,粗壮的手臂,略短的腿,以及那个黑乎乎的脸,乍一看之下,还真是觉得一般……
3

侧面45°,吊车比拖斗整整高出一截,两者让我想起了《鹿鼎记》里的胖头陀和瘦头陀。上色方面,两者比起A套成员,更为细致,各种分色十分丰富。
4

后背,除了吊车因为变形位置的原因导致的那个直溜溜的后背,拖斗的后背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干净,利索,没有背包,更没有什么累赘的部位
5

两人的正面视图
6

由于组合位置的原因,这个动作算是复杂动作里吊车唯一能做到的部分了,至于原因,后面的设计评测里老喵会详解
7

腿部,踢平没有任何问题,手部完全可以上扬,但是吊臂导致容易重心不稳。向后越45°则是后腿的最大范围,如果要90°,则需要将后裙甲翻开
8

相比之下,拖斗的可动性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熟悉这个姿势吧?
9

双手对拳,肩部挡板变形的铠甲感觉十足,其实完全可以做成抱臂的动作,只是因为拳头的大小,会显得有点勉强
10

胯部以及腰部的可动范围很广,做出这种单膝下跪的动作完全没有任何压力,轻松可以做到,加上肩部的可动范围,使得动作更为协调。
11

从后部看,接地良好,后身干净利索
下面是各种设计以及吐槽时间……
首先,来看看车底盘……
1

车底盘的设计饱满度很高,没有过多的空洞以及缺失点。
2

拖斗的底盘设计算是目前来说几个成员里最好的,完美的遮盖以及细节,车前轮部分的两个关节设计可以说是整个车轮的一大亮点,保证了变形难度的同时还可以前轮转向,轮子的大小使得拖斗在推车的时候没有任何压力…
3

吊车的底盘,由于是躯体的上半部分,为了合体的平整性,整个底盘被做的像个板车一样,导致拖地,无法推车。
细节以及关节点评:
首先我们来看看吊车的部分:
1

脸部比起前两位成员来,显得沧桑多了,一个瘦瘦的大叔,脸部也是使用了两个零件,但是可惜头部依然没有透光设计
2

腰部的细节没有上色,因此可以看出,MT使用的是移印上色。垂直线条的部分上色方面几乎为零
3

换个角度来说,这种上色配置,实际上要比官方的更为成熟一点,官方的溢色实在是严重的过头了。
4

合体用关节,使用了一个挡板作为细节掩盖,可以看到里面布满了定位齿,这个时候,A套成员连接件的作用就可以完美发挥了。
5

齿轮的后部,使用了一个按钮来拆卸组装,安装和拆卸的时候只要轻轻按动按钮,就可以将零件组合了,不用费力气,安装完成后十分牢固。
6

手臂部分,这个手臂变形的时候,图纸上没有标示,需要将手臂拉出才可以完成变形……所以一开始兄弟们千万别蛮力……小臂的设计和挖掘机差不多,驾驶舱直接附带在手臂上了,造型十分的难看。
7

腰部因为合体的原因,被设计成不可动了。而且后背过宽造成了身材直板式的下来,虽然上色和零件拥有弧度,但是正面看去,还是一个直板。
8

这个地方设计的很好,两边对称,一边打了铆钉,另一边则是使用两个点来固定。即便是这样也无法掩盖这直板腰!
9

胯部使用的球形关节,依然是因为合体强度的原因,可动范围只有90°,大腿虽然使用了轴关节增加可动,但是受胯部局限,没有挽回多少可动的损失。
10

手部变形从下方看,很不舒服。几乎没有手臂的模样,更像是一辆地铁的两截车厢通过一个通道连接起来。
11

左脚的侧面来看,脚尖不明显,脚后跟则是薄薄的……更不用说接地性了以及直接跟小腿连在一起连个脚掌都没了,唯独就是,驾驶舱翻出后的位置和车头位置的叠加,使得腿部很有层次感。
12

膝关节,算了,就暂时称为膝关节吧……为了不影响车型,直接根据车头的角度来削减的宽度。如果不是因为小腿部分的层次感,这个膝关节算是彻底失败了。
13

右脚,这到底是腿还是脚啊喂,由于没有驾驶舱,所以直接将零件翻至同左腿相同的地方,结果就是直接多出来一块,话说那个脚,就是那个脚,合体头部啊……唉……
14

左脚的另外一个角度拍照,这下大家看清楚了吧,膝盖位置那个单独突起的零件,无语啊无语,多加一个关节做个折叠不行吗喂!
15

吊臂的基座很意外的使用了螺丝而不是铆钉,小臂那里的连接件不好拔出,要注意,吊车的两条手臂算是一个比一个废了……
16

手臂的肘关节和A套成员相同,另外的就是,吊臂底部使用的也是固定齿轮定位,唯独不同的就是,定位突的下方做了镂空处理,增加了点弹性,不会造成零件快速磨损。其实这个空间做个弹簧齿轮也没多少难度啊喂。附带一提,手臂部分的定位栓都很细致,效果良好。
17

后背的细节还是不错的,也是为了弥补很多因为合体而妥协的地方,就是那个后裙甲让我很无奈……连接件的按钮也做的很隐蔽,不仔细看是看不到的。
18

头部的变形很费解,中间的两个零件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无法填补中间的空洞,但是中间的空洞确实存在,合体的时候也没有什么用处,头部变形后会很好的掩盖掉,但是看起来很不爽。
19

车头部分的定位栓的定位还是挺不错,但是图纸里没有提示,如果不小心观察,变形的时候强行用力的话,会出现裂痕,MT公司发表了声明告诉大家注意这个地方
20

虽然腿部的造型让我十分的头疼,但是车头部分的变形还是让我很满意的,零件与零件之间层层相叠,十分牢固,保证了合体把玩时的稳定性。
21

定位栓和灰色的卡扣很好的将身体死死的拉住,不需要用力,压合即可,推出的时候只需要将灰色部分上提收回,然后稍微用力就开了, 不错的设计。
22

头部使用的也是两个零件,需要先将黑色部分上掀,才能露出脸部。
23

脸部依然没有使用透明零件,由于单体人形的原因,头部无法上扬,可动性大打折扣。涂装无溢色,无亮点,中规中矩,但是头雕的刻画非常到位,有种神秘微笑的感觉,据说绿色套装的头雕将会有所更改,期待。
24

对应的卡槽,用于固定在拖斗身上,非常讨巧的设计,利用两个零件之间的张力,完美的固定了身体。
25

这是第二个定位点,开的也是很隐蔽的,人形和车型都看不到。
26

后背部分的细节也很多,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上色,显得很单调。
拖斗部分:
1

脸部同样使用了两个零件,但是看起来比其他的三位成员凶悍了很多,肩部的固定组设计的原因,螺丝的位置和零件的制作也大不相同。老喵很喜欢左肩的那两枚导弹,嘿嘿。
2

肩部的球形关节虽然只有90°可动范围,但是由于肩部链接部件的部分也增加了轴关节,所以可动范围依然是360°,没有任何损失,赞一个。
3

肩部链接的可动范围很广,忽略掉头部的话,可动范围有300°左右。
4

手臂部分可以说是目前几个成员里最为优秀的,没有多余的驾驶舱,也没有多余的零件,拥有完美的比例。
5

拖斗的手臂设计是一大两点,通过两层关节的相互扣压来实现了变形,外露的轴关节部分,车型时会有下方的跨关节顶住,不会脱位,而变为手臂时则被上方的手臂零件压住,完美的设计。
6

手部也是,轴关节车型会被车厢卡住,不会脱落,手臂形态会被小臂的另一半零件固定,肘关节保证可动的同事还起到了连接上下的作用,超级赞的设计。
7

车顶棚与车厢零件之间采用了一个很长的铆钉埋桩……这个长度,和WFC柱子腿部的长度不相上下,又一个自信满满的设计师,话说你这个做那么好该死的吊车你就给做成那样???
8

腿部的连接件通过巧妙的变形隐藏与小腿之内
9

变形的连接件一环扣一环的压缩了空间的使用价值,在翻转的时候通过零件与零件之间的相互制约来实现固定,很好的设计,看似会散开,其实不会。
10

虽然是连接件,但是依然没有偷懒忽略细节,这点很好,连接件内部和手臂的部分一样,也是使用弹簧作为压力。
11

小腿的轮子可以180转换位置,用于切换单体形态和合体形态所在的位置。
12

跨关节使用的弹簧压力齿,弹簧的压力很大,把玩时会发出清脆的咔咔声,很舒服,腰部的固定则是使用了两个零件之间相互的压力来固定。
13

裙甲使用了球形关节,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可动范围。
14

车轮也做了可动,合体和单体的时候,不管如何摆姿态,都可以通过调整车轮位置来实现。没有让车轮成为可动的一大障碍。
15

这个位置,兄弟们把玩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由于角度开的太大,老喵又暴力,其中一个直接开裂了,然后才看到MT的公告说小心这里,不过还好,第三批成员会附带替换零件,这点让我很欣慰,至少不用担心了
16

头部的变形使用了一个U型卡头,利用材料的弹性来固定头部的位置,算是一个不错的设计了,不过,时间长了,还是会有磨损的。不过话又说回来,目前所有的玩具,对应时间都是1-2年的把玩期,官方所谓的最好设计,也脱离不了这个时间,材料限制和生产力的原因了……所以,爱惜自己手里的玩具,别等坏了以后才想起来,到时候就悲剧了。
17

车头的细节刻画的很到位,涂装也很细致,尤其车灯,分色细致。
18

这个就是躯体的链接零件了,也是使用了弹簧作为压力,话说拖斗可以说是目前几位成员里身上弹簧最多的一个了,往下看……还有更多的弹簧等着你……
19

跨关节,大腿根部,大腿和跨部连接处以及膝关节和链接件,全部都是使用的弹簧压力齿……掰起来,那个咔咔咔的声音不绝于耳……这个拖斗,MT真的是用心了。作为一个承重最大的成员,他完全没有任何压力。
20

合体部分的变形让老喵很无语,两只大手就这么露在外面,一点都没有隐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可是刚夸完你啊……
21

正面部分,细节度非常高,机械感十足,线条感很好,加上腰部的变形设计,使得大力神的上下结构很有层次感。
22

从上部看,共有3个突出的卡槽,其中有两个是弹簧卡笋
23

正后方,还是不习惯那两个拳头
24

侧面看起来也是层次感十足,车身上的涂装很鲜艳,包括整个下身的大小偏修长。
25

45°视角看,上宽狭窄的腹部很有感觉。裙甲的设计也很好,层次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