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翁
0075年5月,以MS-05A扎古Ⅰ(先期生产型)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进行改良的MS-05B 扎古Ⅰ(后期生产型)完工。从外观上看,B型机与A型机最大的区别是胸部装甲的形状。0077年10月,该型机开始大规模量产,至大战结束为止,共生产了793架,绝大多数配给了教导机动大队使用,是一年战争初期的主力MS,通称为“旧扎古”。
该型机的最大缺陷,则是由于动力管内藏而导致出力不高。此机种比初期生产型的综合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装备方面有105mm机关炮、280mm核弹头火箭筒、热能斧。还装备有用于接近战用的盾。因为此时联邦还没有机动战士,所以不考虑加强它在格斗战方面的实力。
驾驶过该型机的著名机师非常多,如在鲁姆会战中俘虏了雷比尔将军的“黑色三连星”便是驾驶该型机完成这一壮举的。另外像艾略特·雷姆、兰巴·拉尔等人均驾驶过该型机。
为了进攻地球本土,吉翁军的技术人员以MS-06F扎古Ⅱ为母体,去除了不必要的装备(主要是MS在大气圈内可以采用空冷系统,因此可以大大减少冷却剂的搭载量,以及部分姿势制御用火箭),增设了防尘用过滤器、散热器等装置,将F型扎古Ⅱ改造成专门用于地球作战的MS-06J 陆战型扎古Ⅱ(ZakuⅡ Ground Type)。
J型扎古的试作机于1月15日完成,在地球侵攻作战之后作为吉翁军的主力机体,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被誉为“战场的女王”。位于南美和东南亚地区的少部分本型机为了作战方便,还使用了迷彩涂装。
MS-06S 指挥官用型扎古Ⅱ(ZakuⅡ Commander Type)是以MS-06F扎古Ⅱ为基础专门为中队指挥官以上的王牌驾驶员制造的机体。在技术改进方面,主要提高了推进剂的燃烧效率、制御系统的控制效率以及通信系统等。燃烧效率的提高不仅使机体的推力较普通的F型上升了30%,而且也提高了燃料的装载量。该型机生产了100架左右,驾驶员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赤色彗星”夏亚·阿兹纳布尔等。
由于YMS-07试作型古夫预定采用的左腕指部5连装75mm机关炮和右腕电热鞭与整部机体产生了兼容性的问题,为了进行大规模的量产,吉翁军特地整顿了固定武装的生产体制,将试作型古夫予以轻量化,扩大了内部容积,使左腕指部5连装75mm机枪和右腕的电热鞭与机体真正地融为了一体,得到的便是这款YMS-07B古夫(B型先行试作机)。
机体左手装备的5连装75mm机关炮除了用于对空作战,MS格斗战时也作为牵制武器发挥功效。但缺点是使左手失去了传统机械手的功能,降低了机体的泛用型,且短枪管也降低了武器的射程。加上枪身的损耗度也增加后勤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多数部队将其拆除。
右臂内置了的热能鞭在材质上选用导电性较高的高分子聚合物,在对MS战时不仅能破坏机载电子设备,也可“切断”对方的装甲,缺点是对机师的操控能力要求较高、整备困难且成本较高。
除此之外,该型机还派配备了新设计的Type-βⅣ 热能剑,护盾方面则采用了手臂固定式护盾,比扎古系列配备的肩盾具有更多面的防御面积。
驾驶该型机的著名机师包括吉翁军王牌机师、有着“青色巨星”之名的兰巴·拉尔,兰巴与阿姆罗·雷驾驶的RX-78-2高达二号机交战时所驾驶的即是该型机,最后却被高达二号机所击破,兰巴则在机体爆炸前脱离。
将YMS-07B予以量产就得到了MS-07B。除了部分装甲的形状略有不同之外,MS-07B与YMS-07B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MS-07B是正式进行大规模量产的机体,大战期间约生产了200架左右,基本都是在月面的格拉那达基地及北美的加利福尼亚基地的原MS-06J的生产线上生产的;老虎系后来的机体也基本都是自B型衍生出来的。与MS-06F一样,MS-07B也有专为指挥官设计的典礼型机,基西莉亚·扎比少将的心腹马·克贝所驾驶的即为其中之一。此类机体在性能上与量产机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头部有枪尖状的装饰(噱头而已,没有通信机能)以及机体全身的装甲上雕有花纹,看上去很有一番凝重感。
由于吉翁军高层对YMS-09试作型大魔的测试数据相当满意,因此在对试作型大魔的系统进行了微调整之后,就正式采用了MS-09大魔(Dom)的制式,开始进行先期量产。
大魔的主要优势在于它的速度、敏捷性和机动性,备有热核气垫推进装置,腿部的最下端与腰部向外凸出形成裙子的形状(因此被联邦军士兵戏称为“穿裙子的”),在这“裙子”之下是多台大推力热核喷气引擎,可使MS在接近地面处悬浮。利用这种结构大魔可以达到240km的最高时速。在吉翁军方看来,大魔的优势十分明显,有如此优异的测试成绩,其结果自然不必说,很快便同意让大魔投入量产。
量产一号机于7月1日完成。从外观上看,量产型与试作型的主要区别在于:量产型彻底摆脱了扎古的影子,传导管从试作型的外露改为藏于机体内部,散热性虽不及试作型,但防御性及防尘性大大提高了。同时,在胸部装备了接近战用的扩散光束炮,但由于此时吉翁军还未掌握能量CAP技术,扩散光束炮的威力相当低,只能起到牵制作用。
但是,大魔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其最大的弱点,就是大魔不能做出“跑步”的动作,只能走动,所以平时的作战移动全都要靠气垫效应推进,这导致了极大的推进剂耗用量。同时脚底的热核引擎因为经常吸进地面的沙石等杂物而容易造成故障。更要命的是,大魔双脚的气垫缺一不可,一旦其中一只脚出现故障,无法正常移动还在其次,若在高速疾驰中,大魔就会失去平衡摔翻,造成致命后果。
大魔虽然在7月初就开始量产,但由于新机轴的气垫飞行器装置问题,直到11月下旬完成了机种转换训练的机师才配备到欧洲、亚洲及非洲各个战线上,使大魔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此外,由于机体行动方式的改变,要求机师拥有很好的技术和意识。
首批生产的三台大魔原本应是由宇宙攻击军交给兰巴·拉尔的“木马追击队”。但在运输过程中被主导地球侵攻作战的突击机动军辖下的欧洲军区司令马·克贝少校隐匿,转交给同为突击机动军的王牌小队“黑色三连星”使用于敖德萨矿区基地护卫任务。
然而,仅仅两场战役之后,在鲁姆会战中擒获雷比尔将军的、大名鼎鼎的“黑色三连星”小队就在与隶属于白色基地的RX-78-2高达二号机交战时被全灭。这也引起了吉翁军方的极大震惊。
不过,极快的速度、优秀的平衡性、强劲的火力和厚实的装甲也使得该机成为吉翁系MS谱系中一款经典机型,拥有众多后续机和衍生机,即使是到了0096年,也仍能够在一些吉翁残党中发现其踪影。
一年战争中期,察觉到MS-06F扎古Ⅱ的性能已不足以承担宇宙战主力机体重任的吉翁军部决定着手开发次世代的宇宙空间用主力机体,7月31日,兹玛德公司设计的MS-09R力克大魔(Rick Dom)最终击败了各个对手,成为勇士系列量产前吉翁宇宙军的主力MS。
力克大魔是从MS-09大魔改修来的宇宙空间战式样机,与大魔相比,力克大魔的推进器及喷嘴全部采用了热核喷气式引擎,扩大了机体的活动范围。自8月份起,吉翁公国F型扎古Ⅱ的生产线开始向力克大魔变更。进入9月份以后,生产线的调整基本结束。到了10月份,力克大魔开始配备于实战中。其中拥有“所罗门恶梦”之城的王牌机师阿纳贝尔·卡多便是驾驶该型机获得这个称号的。
由于过于庞大的体积(缘于设计时的大骨架和厚重的装甲),一艘吉翁军姆塞级轻巡洋舰的机库只能携带两台力克大魔(而扎古可以携带3台)。
在一年战争最后的日子里,大魔系列MS是吉翁公国最主要的前线武器。吉翁希望最终用性能完美的勇士取代大魔,但在生产出足够代替大魔数量的勇士之前,战争就结束了。
此外,为了提高机体的攻击力,吉翁军还开发了一个测试用的EX-T2-2型光束火箭筒配备给力克大魔,这种火箭筒其实是姆塞甲板炮的缩减版,使用内置能源功能而非E-CAP功能,能源用完后需要经过大约10分钟时间来充能。不过这种光束火箭筒最终也没能进行批量生产。
MS-14A 先行量产型勇士(Gelgoog)是一年战争时期吉翁军最后的量产型MS。
在战争的初期,称雄战场的是MS-06F扎古Ⅱ,但随着联邦也开始生产MS来对抗吉翁军,扎古系列的优势便逐渐丧失了。而MS-09大魔系列的性能也不能完全满足在宇宙中进行大规模MS战的需要。
为了与地球联邦军的高达及量产MS吉姆相抗衡,利用情报部自Side6取得的联邦技术资料,吉翁军成功把MEGA粒子炮小型化,作为吉翁军的量产MS,标准装备中第一次装备了光束步枪以及光束剑。
和扎古系MS不同,勇士以对MS战为前提进行设计,腰部和脚部的裙甲内装有助推器,机动性和推力大大超过了以往任何机种,性能较联邦军的量产MS吉姆高出许多,吉翁尼克公司作为开发MS的老厂家,充分显示了其雄厚的实力。
然而如此优秀的性能却背负了需要资深驾驶员来操控的风险,但随着战局恶化,牺牲过多优秀驾驶员的吉翁往往只能派出新兵甚至是学生兵来驾驶。再者正式量产时已是战争末期,因此勇士未能立下显著战果,战争便已告终结。
战后,有战略家评论说:“如果‘勇士’再提前数月配备到实战部队中去,战争的结局就不是现在这个样了”,由此可见该型机的性能确实非同一般。
而在不同的作品中,先行量产型勇士的衍生机也不在少数,如网络游戏GNO中Exam系统搭载型的MS-14[EXAM] Exam搭载型勇士;在《年轻彗星的肖像》中出现有MS-14A 阿克西斯式样勇士,是阿克西斯用的A型勇士,和普通勇士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取消了一部份喷射器而在脚部加装大型喷射器;而在《机动战士Z高达》中,有一台属于奥古的MS-14A 重制型勇士,是以在格瓦金中找到的破弃勇士机件重组而成的机体,左手没有配件就使用雷姆的配件来恢复。
此外,A型勇士还有一款以黑色涂装为主,在肩部安装了探照灯的勇士,番号为MS-14A 野战型勇士。
YMS-15 强人(Gyan)是兹玛德公司推出的在“光束武器必须成为MS的标准配置”概念下开发的用以对抗联邦军RX系列MS的新型机体。
因为旧式发电机的出力无法达到使用光束兵器的要求,而新型的发电机体积又相对较大,这样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对机体内部构造进行全新的设计。此外,高达在战斗中所表现出凌驾于大魔之上的惊人的格斗性能很是刺激了兹玛德公司技术人员的自尊心,因此新型机是在“以近距离格斗战为主”的概念下进行设计的。
由于投入了兹玛德公司近乎全部的技术力量,强人系列的三架试作机——YMS-15强人在10月份就完工了。
试作型强人的头顶高达到了19.9米,在当时的MS中可以说是鹤立鸡群。驱动系统采用了刚刚在MS-11机动扎古上试验成功的Field Motor系统,磁气覆膜技术也得到了应用,大幅提高了试作型强人的运动性能。操作系统也继承了自机动扎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即使是新手也能很快上手。
由于吉翁军才掌握能量CAP技术不久,在具体应用方面还没什么经验,因此首先制造出来的光束剑的收束率要比其后研制出的试作型勇士所使用的光束步枪低得多,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加剧了发电机出力的耗费,其直接后果就是试作型强人无法同时搭载光束炮。
不过试作型强人毕竟是一款以格斗战为主而设计的MS,无法使用光束炮对它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在测试实验中,除了光束剑之外,试作型强人所使用的武器还有MMP-78型120mm机枪及扎古火箭炮等武器。在周边中,本机还可以搭载AGE-TRYMAG马格南高达TRYAGE的Try斩击刃。
然试作型强人有很多的优点,但在月面格拉纳达基地的试验中还是败给了总体平衡性更好的试作型勇士,毕竟在宇宙空间中射击战要远多过格斗战,过度强调格斗性能不可避免会削弱机体其他方面性能,从而破坏机体的整体平衡性。光束剑的威力虽然远胜旧式的热能武器,然而跟堪与战舰主炮的火力相媲美的光束步枪比起来却又差得太多。此外,新式的Field Motor驱动系统虽然能够大幅提高机体的运动性能,但与吉翁军MS生产线上惯用的流体脉冲系统又产生了兼容的问题,真正大规模进行量产的话必然会引起前线生产性和整备性的混乱。
也正因为光束步枪的出现,让吉翁迫切的想要得到一款同样能够使用光束步枪的机体,于是在竞争中,强人系列不可避免的败于勇士系列。
试作型强人虽然没能得以大规模量产,但它那颇具中世纪骑士风味的外貌设计引起了突击机动军的马·克贝上校的兴趣。马·克贝上校在地球时所驾驶的是MS-07B古夫的改良型典礼机。敖德萨作战失败之后,回到格拉纳达基地的马·克贝上校给了还在选定试验中的试作型强人很高的评价,并亲自选择了一架试作机,经兹玛德公司进行改装之后作为自己在宇宙中所使用的机体。
马·克贝在强人的头部追加了指挥官专用的天线,机体各部分的装甲也进行了古典风格的处理。为了弥补火力的不足,技术人员还给强人追加了专用武器:12枚盾牌内藏式小型机雷爆弹及56枚盾牌内藏式针状导弹,全部都是专为近战所设计的武器。机雷爆弹可以说是宇宙空间战斗中所使用的浮游机雷,同时发射后可滞空并自动形成一定距离的间隔,引爆其中的一颗就会发生连锁式爆炸。超小型针状导弹也是依靠数量取胜的近战型武器,同时大量发射可以对敌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马·克贝上校驾驶该型机向RX-78-2高达二号机挑战时,在充分发挥出机体性能后依旧被高达二号机击破,光荣战死。
作为试验型号的MSM-03-1试作型战蟹完成后,其量产型号——MSM-03战蟹(Gogg)也很快就出现在吉翁军的战斗序列之中。
由于试作型战蟹是在没有海的殖民地内开发的,在地球进行水中长时间、长距离航行测试时出现了双腕抗力增加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技术人员对试作型战蟹进行了改良,采用了新型的四肢收纳变形系统,开始了正式的量产化。
战蟹一开始就以水陆两用MS为设计目标的MS,拥有几乎与扎古系列相等的重火力,以及厚重的装甲。但另一方面来说,为了忍受巨大的水压,在找不到其他解决方法的情况下,重装甲可以说是最符合常规的设计。
因使用了大型水冷式高功率热核炉,使该型机能够装备扩散MEGA粒子炮,但和试作型一样,由于在粒子收束方面没有突破,粒子炮的威力十分有限。
海水使其热核炉冷却,而体内的压水缸还提供在陆上时的热核炉冷却。但这大型热核炉却占了大量空间和重量而引至陆上行动范围和时间太短。相对于陆上,其水中性能却相当优秀,潜航时双腕和双脚能收缩于体内以减少水阻,能使其作水中长距离高速航行。
作为水陆两用MS,它最主要是用于进行两栖登陆作战。标准的作战模式是由M型潜水艇搭载至海岸边后释放出战蟹然后进行突然的登陆战。而这种战斗方式,后来成为了水陆两用MS的标准使用方式。另外,由于水陆两用MS拥有的相当远的作战半径,用其作为巡逻部队的情况也有出现。
战蟹另一种作战方式是在近海进行布雷。当然也会有MS碰上水雷的情况,但由于它的装甲厚度相当足够,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这种情况通常会破坏突袭的突然性,又或者暴露强袭的目标,因此它也装备了一种特殊装备。这种装备能在MS在水下航行时产生大量气泡包围MS,这种保护层厚度大约有1米,当碰到水雷时能使水雷失效。
战蟹配备之后,地球的制海权就完全落入了吉翁军的手中。而战蟹之所以成为一代名机,其在爱尔兰的登陆战可以说为其增添了不少留名的本钱。而它用手接住RX-78-2高达二号机扔过来的铁槌的情景,可以说是一年战争最经典的几个场面之一。
到了一年战争中期,由于战蟹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点,所以其位置也慢慢由魔蟹系列取代。但无论如何,战蟹对吉翁军在一段时间内拥有完全的制海权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MSM-03战蟹投产后,兹玛德公司的竞争对手吉翁尼克公司也迅速开发出他们自己的水陆两用MS,即MSM-04龟霸(Acguy)。
事实上,龟霸的实际开发时间要比吉翁另一家军火巨头MIP公司所研制的MSM-07魔蟹要晚,但是由于可以使用MS-06F扎古Ⅱ的部件,实战配备的时间反而比魔蟹要早。
龟霸虽然整体性能不高,但由于其反应炉经过开放式水冷改造,因此放出热量极少。机体的表面还涂有电波、红外线吸收剂,因此隐蔽性很高,常用于侦察或隐秘作战。而除了对潜/对舰及湾岸攻击外,龟霸的座舱内设有额外的座位以便运送两栖部队的步兵。
龟霸一共生产了60架左右,曾经在欧洲、东南亚和南美洲的广大地域作战,大战末期“加布罗攻略战”中就有该型机成功潜入加布罗。
MSM-07 魔蟹(Z'Gok)是由MIP公司与MSM-03战蟹同时期开发的水陆两用型MS,在得到战蟹和MSM-04龟霸的实战数据后又对设计进行了变更(主要是对机体的陆地运动性能、格斗性能及火力进行了提高或充实),因此直到4月30日才正式完成,较战蟹整整迟了一个多月。
设计人员从装甲素材及机体构造两方面同时下手进行改良,使魔蟹在装甲厚度不如战蟹的情况下整体防御力反而有所提高。同时,设计人员采用了改良型小型高出力发电机,使机体内部空间得到了更合理的配置。
另外,该型机使用了气冷式风叶散热系统来代替大型压舱缸式水冷系统给反应推散热,因此在重量上减轻了不少,加之机体背部采用了火箭式发动机,从而使它无论在水中和陆上都是快速和灵活的MS。
该型机的装备有6枚头部240mm导弹发射器、两只腕部格斗用爪、两门腕部内藏式MEGA粒子炮。魔蟹的MEGA粒子炮装置在两机械爪前端,这样一来令其更易于瞄准,大大增加了魔蟹的攻击能力。
魔蟹在战斗中显示出的令人惊异的高性能,大受一线驾驶员的好评,因此吉翁军迅速地以加利福尼亚基地为中心开始量产魔蟹。
MSM-10 双面魔蟹(Zock)是MSM-04龟霸的衍生机,主要用于上陆时的中、长距离支援作战。因为设计时正处于从MS到MA的过渡期,因此该型机具有非常独特的前后对称形状。
双面魔蟹的设计人员主要来自于兹玛德公司,另外也有少数兹温尼公司的技术人员参加了设计工作。机体使用了出力较普通反应炉高2~3倍的反应炉,使其能进行9门MEGA粒子炮同时连射,威力相当可观。
同时,由于步行装置极为简单,双面魔蟹在陆地上主要依靠火箭引擎来移动,所以常有人评价上陆之后的双面魔蟹只能算是移动缓慢的炮台而已。
由于是试作型机体,因此双面魔蟹只生产了3台,其中的二号机由军士长布罗斯基涅夫驾驶,参加了加布罗攻略战,参战前一个军官对夏亚·阿兹纳布尔说该型机拥有普通水陆两栖MS数倍的跳跃力,但夏亚却不以为然的表示,希望它在能够拥有实际战力吧。结果在战斗中掩护夏亚撤退时,该机被RX-78-2高达二号机击破。
无论是MS-06Z塞可缪搭载实验型扎古,还是MSN-01塞可缪运用试验用扎古,都只能算是实验用机体,只有继承了它们实验数据的MSN-02 吉翁号(Zeong)才称得上是吉翁军真正的NewType专用MS。
作为吉翁的象征,吉翁号是吉翁军“主教”计划的最终产物,设计人员对吉翁号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同时吉翁号也是吉翁军最后投入实战的MS,至阿·巴瓦·库会战之际腰部以下仍未完工。
与大多数MS不同的是,吉翁号的驾驶舱设计在头部,还可兼做逃生装置,能进行独立的航行。武器方面,该机与塞可缪搭载实验型扎古及塞可缪运用试验用扎古一样,在双腕装备了可对敌人进行全方位攻击的5连装有线制御式MEGA粒子炮。此外,头部及腹部也装有共三门的MEGA粒子炮,在对MS战时具有压倒性的火力。
一年战争末期阿·巴瓦·库会战时,缺少腿部及部分装甲、尚在当地的MS制造工厂内处于组装调试状态的吉翁号被夏亚·阿兹纳布尔上校驾驶出战,击破了4艘战舰及18架MS之后,与驾驶RX-78-2高达二号机的地球联邦军阿姆罗·雷少尉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最终两机同归于尽,驾驶员则双双逃出生还。
而在《机动战士高达:雷霆宙域战线》中,尚处于组装阶段的吉翁号二号机和三号机在阿·巴瓦·库陷落后被地球联邦军夺取,连同机体运用的脑波传导系统也一同被联邦军回收。
此外,设计方案中的装备了腿部组件的吉翁号,被称作“完美吉翁号”,其全高达到30多米,是普通MS的2倍,能以压倒性的高机动性、大火力进行战斗,可以说是第四世代MS的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