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了好久该以何种方式分享我的第一篇帖子。
先自我介绍一下吧,玩具小白一枚,比白纸还要白的那种,26岁大龄单身女青年,从小不看动漫、不追剧、聊到娱乐八卦直接秒变文盲,这样一个没有童年没有少女心的女汉子却鬼使神差进了一家玩具公司工作。
由于做的事策划类工作,一直觉得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面对公司满目琳琅的手办模型和热烈讨论的玩家兼同事们,“冷眼看你嗨”说的就是我,因为对我来讲玩具不过是小时候邻居家小伙伴的大箱子里那一堆掉了轱辘的塑料小汽车和各种脏脏的积木。是不是想问我没有自己的玩具吗?说对咯,我没有。
接触久了才发现,其实拒绝的另一面是我内心的自卑。
来自三线小县城的我,童年的记忆是院子里妈妈的菜园,是母鸡肚子底下破壳而出的毛茸茸的小鸡,是铁皮青蛙、是爷爷的独轮车、是爸爸的做木工的狍子反过来可以削铅笔,唯一的跟“时尚”、高科技沾点边的记忆仅有的就是蓝精灵、舒克和贝塔、铁壁阿童木动画片还有过生日奢侈一把买的双层铅笔盒。乐高?孩之宝?手办?那是什么。。。。
我们小县城的孩子从小被教育的是认真读书,考上大学,改变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一出生时便是带着沉重的使命而来。因此,除学习资料之外的任何要求都是被认为不懂事、无理取闹,偶尔看两集动画片都是家长格外开恩,有时看到同学买的可以换衣服的芭比娃娃,内心不管多么羡慕也不敢张嘴跟家人要,我们从小便学会了控制欲望,以至于长大成人后变成一个多麽无趣的人。
无趣,对,无趣是多麽可怕的事情,没有热爱便没有强烈想要的东西,更不会有宠溺自己的任性。我上了大学走出家乡来到北京,工作在写字楼,住在精致的公寓,泡在小资的咖啡厅,过得好像本来就属于这个城市一样,但是跟一帮单纯的像孩子的玩家兼同事在一起感觉自己是那么格格不入,像个冷冰冰的机器。
我开始重新思考玩具这个东西。
我曾经问过同事,作为一个成年人收藏一柜子手办模型的乐趣在哪里?他说,因为小时候买不起啊,现在自己有能力买了,要弥补童年的遗憾啊! 我说,哦。
还有一句话没有讲出,就是“至少你还有买不起的东西,我甚至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多乐趣的存在”。
玩具对于孩子来讲应该是家长不能代替的一种陪伴,玩具还是孩子的世界里一种社交工具,玩具还是一个孩子对于喜欢的动画片人物传达出的价值观的一种追随。
因为对自身经历的感受,我又开始思考我从事的工作和所在的行业,不得不承认,我们每天经营和讨论的各种玩具品牌和面对的玩家用户,真,的,挺,有,钱,的。不是讲都是土豪富二代,而是指我们的用户至少有一个无忧的童年,才能有那么多在我看来很奢侈的记忆。从商业角度讲,我们就是要赚你们的钱,我们是企业,企业的本质就是盈利。
现在回到老家,我会跟大姐讲,让外甥去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吧,给他买正版玩具吧,让他拥有一个正版的童年记忆和应有的快乐。
因为我在想,能不能做一些事情,关注一下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儿童的精神世界,给他们一些“玩具科普”,让他们有所期望和想要?而不是残忍的“懂事”。
毕竟,出身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他们理应和你拥有同样的快乐。
怎么办?先从弥补我自己的童年开始吧。
上周在公司第一次动手拼装了一个Q版高达模型,今天有收到同事赠送的几个手办模型,我不懂专业的测评应该怎样,姑且把渣渣的照片和感受稍后分享出来,请各位老司机带我上道。
收藏、把玩玩具本是一件简单快乐的事,被我讲的这么沉重,先跟大家说声抱歉哦~
我的“非专业测评”会在后面贴出,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感谢大家在满是图片的地方读完我这么多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