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写杂谈,想到什么写什么,要逻辑,但不要任何文法上的逻辑。

这两天读到了两篇文章,【Fear Of Knowing】和【Fear Of Not Knowing】,大概合适的中译就是【认知的恐惧】和【无法认知的恐惧】吧。这里不想去用任何篇幅重复这两篇文章具体写了哪些文字在里面,总之看完之后,我的思维就跳跃到了今天这篇杂谈的标题——More Than Meets The Eye上面。
在传统认知上,有一句话叫做“眼见为实”。但稍微上过一些大学的人,应该就会自发意识到,我们人类的眼睛,即便是对我们所在的那个属人世界的感受力也是相当微弱的,甚至可以说微弱到一个可笑的程度。比如我们呼吸的东西我们称之为“空气”,跳出地球那个黑洞洞的空间我们称之为“真空”,那个无处不在但又不会和电磁力发生任何相互作用的幽灵我们称之为“暗物质”……但事实证明,这些我们人眼看不到的东西,并不是那个曾经人类狭隘认知意义上的“什么都没有”。而如果我们再稍微懂一点点微积分极限理论,零,更普遍、更实际的意义其实也不是“什么都没有”,而只是无限接近“什么都没有”。我们也会知道,一个很大很大无穷大的东西和另一个很大很大无穷大的东西可能不一样大。更极端一些,一个无穷无尽的世界在比它高的维度空间上的意义其实只是一个可怜的“零”或者叫“投影”罢了。
维度,让我们之所以存在的存在。维度,让我们的观察力被死死囚禁的铁笼。维度,让我们恐惧的鬼魅。但维度,却可以被人理解,“这个世界最不可以被理解的事情就是它可以被理解”。但是,对维度的理解,带给我们的是希望?还是绝望?我们从数理上大概清楚,如果一个绝对的存在可以对一个空间进行降维或升维,那基本上对那个空间维度下的“生物”而言应该都是致命性、毁灭性的打击。试想被吸进“迪拉克之海”的不是初号机,而是一个人,那个人会被瞬间压到无限薄是什么感觉?可能没什么感觉,哈哈!反之,如果真的像【星际穿越】里描写的那样,有一个虫洞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敢钻吗?它将把我们引导向一个高维空间,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能会被瞬间加速到光速。但在那种状态下,我们还是我们吗?我们是什么?维度之所以被称之为维度,就是因为它对空间的属性有绝对定义权,各个维度之间是绝对独立、绝对不相干的!我们作为一个三维生物,靠自身的属性在理论上是根本不可能突破三维的。但造物弄人,引力,却可以对三维进行突破。原因?因为引力本身可能就是一个三维之外的维度。如果我们在某种机制下被升维到高于三维的空间中,具体会发生什么可能无法想象,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个维度上绝对有我们这个属人空间完全不存在的属性,否则那个维度就不会是一个真正的维度。
就像【Fear Of Not Knowing】那篇文章里作者打的一个比喻一样,我们人类,就像游在一个圆形鱼缸里的一条金鱼。那个空间本身就是闭锁和扭曲的,因此对于那条金鱼来说,牛顿的上帝视角和爱因斯坦的属人视角究竟哪个更接近“真实”呢?又或者说,那条金鱼,有没有资格、有没有机会,真的跳出那个圆形鱼缸去看一眼那个闭锁和扭曲的空间之外的世界呢?如果可以而且它又再次回到那个圆形鱼缸里,那条金鱼再次被问及上面的问题,牛顿的上帝视角和爱因斯坦的属人视角究竟哪个更接近“真实”呢?它的答案会不会不同?
矩阵(Matrix)。在TF的世界里,有The Leader Matrix,中译为领导模块或领导矩阵。【The Matrix】,也是一部电影的名字,它的中译大家可能会更熟悉——【黑客帝国】。在我们的真实世界里,也有矩阵。它最初只是衍生自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张系数列表,但,就是那么一张m x n的二维数表,恰恰就是我们人类目前认知空间、认知维度,最简洁、最优美、最强大的工具。
最后,用Mr. 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收尾,“如果我们还不能很简单地描述一个事物,只能说明我们还没有很好地理解它。”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很多存在,也真的是More Than Meets The Eye。所以,要“看”懂这个世界,除了使用我们的眼睛,更重要地,还要懂得闭上眼睛去运用我们的逻辑和智慧。实际上,当年擎天柱大哥就是这么告诉我的!哇咔咔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