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形金刚发展史
大部分20岁以上的读者恐怕对于变形金刚这个名字一点也不陌生,因为这个名字曾经使不少人渡过了一个疯狂的痴迷的学生时代。由于某个历史原因,变形金刚在中国经历了短短两年的辉煌后便渐渐消失。当时国内的媒体资讯业还非常落后,以至于当时那批狂热的小观众们除了在电视里看看动画外完全不了解关于变形金刚的来龙去脉。直到近几年,互联网迅猛发展,借怀旧风潮的东风,才有越来越多的人又重新关注起变形金刚来。借此机会我们来看看变形金刚的发展史。
在大部分非迷友/准迷友来说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错误观点:
1、变形金刚是美国人开发创做的。
2、所谓G1是指美版元祖98集动画。
3、威震天、铁皮、救护车等玩具没能忠实于动画形象。
4、现在新的变形金刚系列都是日本人自己做的。
读完本文这些错误的观点都会得到纠正。
1974年
刚刚回忆起变形金刚的朋友们可能只记得变形金刚是在1988年在中国播出的,一些近几年对变形金刚略有关注的,也只知道变形金刚刚刚渡过了他20周岁的生日,那么1974年又和变形金刚有什么关系呢?既然谈变形金刚的发展史,就必需追溯到变形金刚的最根源。1970年,Takara公司从美国孩之宝(Hasbro)买下了孩之宝当家产品Combat Joe人形的使用权。由于当时日本的孩子们不喜欢军人士兵一类的玩具,Takara公司把Combat Joe改头换面变成了“变身改造人”(Henshin Cyborg)系列。在1974年,Takara公司原本打算推出一个微缩版的“变身改造人”,但最终把名字定为“微星小超人”(Microman)。“微星小超人”只是一批透明身体,镀银脑袋,高约10厘米的可动小人形。Takara公司也为微星小超人创造了一系列的故事,以漫画的形式推出。当然,这时候的“微星小超人”还与变形以及机器人没有任何关系。
微星小超人故事背景:
在一个名为Micro Earth的星球上有一种微型小人类,他们为成两派,正义的一方叫Microman,邪恶的一方叫Acroyear,双方一直在进行着各种斗争。后来Micro Earth发生大爆炸,两派人马逃到地球上继续他们的战争。Microman的能力是把常规物体缩小供自己使用,而Acroyear的能力则是把自身变大。
其实微星小超人的故事背景与变形金刚最初的故事很象。


1980-1983年
“微星小超人”问世已经六年,其间也不断的作出改进与创新,小超人们不再是赤手空拳的进行着他们的战斗,他们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机械装置。1982年,“微星”系列开始加入机器人的角色,将以前的人形技术以机器人的形态表现出来,推出了MicroRobot系列。其中一些机器人已经可以简单的变形为飞行器之类的交通工具。在1983年的时候,Takara推出了一个名为Micro Change的分支系列。在这个系列中,人物更象纯机械的生命体,不再是以往单纯的改造人形态。而变形种类与变形方式也较以往更为丰富且复杂。这些人物的变形主要以小型家电/设备/工具/武器/迷你汽车为主,如卡带式单放机、显微镜、手枪等。
与此同时,Takara也在研究开发新的系列,欲将机器人与变形的概念独立出来。1980年,Takara推出了名为Diaclone的系列。Diaclone系列分为非常多的小系列,如变汽车的Car Robots系列,变恐龙的Dinosaur Robo系列等等。虽然Diaclone系列仅是在当时的电视杂志上连载一些故事并没有动画/漫画的帮助,但还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些欧美的厂商开始引进代理这些玩具。意大利的GiG公司开始以Trasformer(注意,是Trasformer,不是Transformers)的名字开始引进Diaclone及Micro Change两个系列。Diaclone与Micro Change的国际化终于引起了孩之宝的重视,在当年的东京玩具展上,孩之宝就开始与Takara洽谈合作的事情了。
Diaclone的故事背景:
一个名为Waruder外星帝国的欲侵略地球,名为Diaclone的武装组织担任了保护地球的任务。Waruder帝国的侵略者主要是变形为昆虫,Diaclone组织的人物则平时伪装成各类地球上的交通工具。后来Waruder帝国利用机间机器从远古带来了恐龙,Diaclone则开发出变形为机器恐龙的部队进行对抗。
Waruder星人也就是后来变形金刚系列中的机械昆虫,而Diaclone开发的机器恐龙就是变形金刚中著名的五只机器恐龙。
[ 本帖最后由 大黄蜂 于 2008-1-15 16:2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