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20-1-27 15:07 编辑
说到这款新型MS,就不得提一下数月前的一场次期宇宙战主力机种的竞标。
7月31日,在当日的新型试作MS试验中,由茨玛德公司研制的MS-09R加大魔击败了吉翁尼克公司的MS-06R-2高机动型渣古Ⅱ,成功取代MS-06F渣古Ⅱ成为了公国军宇宙战主力MS。
可惜的是,加大魔还没把这个头衔捂热乎,一则关于联邦军RX-78-2的情报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部给吸走了。
感受到来自联邦军白色恶魔的威胁,公国军高层决定立即着手研发足以与RX-78-2相抗衡的新型MS。
为了响应当局的号召,回应军部对自己的殷切期望,茨玛德公司决定再接再厉,开发出性能比加大魔更好的MS来不可。
于是,怀揣着梦想与责任感的茨玛德公司,为吉翁的未来计,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卧薪尝胆苦下功夫,终于——完、全、跑、偏、了。
茨玛德认为,未来的战场上MS肉搏战将会是主流。之前的胜利让他们头脑发热,对军方的要求完全会错了意——既然实弹机枪已经作用不大了,那就彻底废弃射击武器好了。
于是,茨玛德的技术人员为机体量身定制了一把高出力光束军刀——然后就没别的武装了(盾牌上的飞弹机雷只是牵制武器)。
而吉翁尼克的YMS-14格鲁古古无论在机动性、泛用性、生产性和火力等方面,都要优于茨玛德的YMS-15(强人在操纵性、防御力、运动性上有优势)。
这样胜负已经很明了了,在月面格拉纳达基地的试验对决中,YMS-14格鲁古古靠着多方面的优势,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光束步枪,彻底击败了“美丽高贵、与吉翁荣光最相配”的YMS-15强人。
YMS-14格鲁古古为他的同胞兄弟MS-06R-2高机动型渣古Ⅱ狠出了一口恶气。作为公国军最先装备了光束步枪的机种,军部将吉翁尼克公司先行生产的24台YMS-14拨给了基迈拉队(总共25台,其中1台被夏亚领走),于是就有了殖民地卫星德克萨斯的新型机运用实验。
和过往的MS不同,本身YMS-14格鲁古古的设计完成度就已经十分之高了,即便是之后进入量产环节,也已经不需要做太大的规格变更,直接对局部进行微调修改,就能以MS-14A的身份进行量产了。
也就是说,YMS-14和MS-14A之间的区别是微乎其微的,两者拥有几近同等的性能水准。因此军部才能放心的将先行量产的YMS-14交付给基迈拉队使用,剩下的只是上手训练以及优化调整了。
受领了新型MS的基迈拉队,立刻启程赶赴预定的暗礁宙域进行各项测试与训练。其中,不但要完善YMS-14格鲁古古的操纵软体,还需要对硬件也作出各种调整。
这就仰赖格鲁古古的模块化设计了。
在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吉翁尼克就将机体以部位为单位,分割成了好几个独立的区块。
这种设计的目的更多的还是为提升各部位机能的运行效率,同时也方便了后期更换部件来对应不同的作战环境。
在基迈拉担任第一战斗MS中队队长的强尼,其驾驶的YMS-14也根据他的作战习惯,换装成了重视机动性和推力的MS-14B高机动型格鲁古古(YMS-14微调整就是MS-14A,加装高机动背包就成了MS-14B,此外还换装成过14C,不过番号改了)。
虽说整个基迈拉尚处于部队刚刚组建完毕阶段,部队成员无论是彼此之间的战术演练、对新机体的操纵适应都需要时间去完善。
但当时毕竟已经进入决战阶段了,掌握了地面主导权的联邦军,不断地在宇宙集结兵力。因此,在频繁的训练过程中,强尼他们也难免会与联邦军不期而遇。
期间基迈拉队就遭遇了一支联邦军巡逻舰队,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基迈拉队充分发挥出了战技战术运用训练的成果。在己方零损失的情况下,斩获了击沉麦哲伦级一艘、萨拉米斯级两艘的战果(不过联邦军并不承认有这场战斗)。
基迈拉队的战术编队,与普通部队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该队在MS数量记录上出现过12台B型和15台C型,不动脑筋做加法会吓一跳:怎么多了3台(基迈拉一共24台格鲁古古)?
原来,这是由于模块化设计的格鲁古古,换装十分方便之故。只需更换背包和头部,便可从B型变更为C型,反之亦然——强尼·莱丁本人虽然惯用高机动B型,但也曾以大火力C型出击过,考虑到“真红闪电”再牛13也不可能给配两台格鲁古古,所以很显然是一机两用。
其次,基迈拉队也打破了往昔三机一队的战术编制,以两机组成一队,通常是一台高机动B型搭配一台大火力C型。这种编队的核心思想,是让有限的MS战力发挥出更高的机能。
试想一下,当MS数量一致,双机编队的基迈拉要比常规部队多出50%的MS小队数。可以说,这是最能发挥少数箐英能力的方法。
我们再来说说这基本只活在记录与传说中的MS-14B高机动型格鲁古古吧。
格鲁古古系作为一年战争公国军的最后一款正式量产型主力MS,搭载了在当时来说备受其它机种艳羡不已的高性能感测器。
试想一下,在那颗被你们嘲笑不够美观酷似某种杂食性哺乳动物的脑袋里,装满了无论是性能还是灵敏度都首屈一羡煞吉翁联邦MS的顶级硬件。另外还有诸如用于强化战场通讯机能的辅助仪器以及各类电子设备,使得格鲁古古无论是情报处理能力还是战场通讯能力,都可算得上是一年战争后期最优秀的组合套装。
不过由于安置这套奢华装备套餐的头部实在是防御力薄弱,因此大家伙儿就很尴尬的尽可能收拢尺寸蜷缩后移到头部偏后的位置,躲到这块地方的外层装甲相对最为理想的部位(就好像大爷大妈上公交后就喜欢往后面蹿似的),后缩一直到过分的地步(格鲁古古时髦摩登的脑后发髻:诶?怎么跑出脑袋了??)。
嘛,至于已经有了这么牛逼犀利的感测通讯套装了,某些个格鲁古古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的加装角状天线呢?那么我来告诉你们,这根强化型通讯天线的存在意义完全是为了——装13。
理论上来说,大型角状通讯天线可以加强MS在高浓度米诺夫斯基粒子环境下的指挥能力。西卡西,格鲁古古作为一款各方面都达到极致,特别是单机通讯能力已经基本是当时的天花板,再设置角状天线这种东西实在是目测不出有什么实质性的价值…………
因此我们只能这么理解了:在一支灰色与绿色相间的MS-14A量产型格鲁古古中队甚至是大队,突然间因为某个突发事件(譬如哨戒侦察到敌军的新动向),必须请示上级却在一堆长得一模一样的豚脸海中看花了眼找不到领导时……然后你定睛一看,突然发现了那么一根朝天翘神气活现的竖在那里,接下来该怎么做你应该知道了吧…………
没错,角状天线的实际作用便是用来表明本机在部队中的地位,相当于写稿子时加粗黑体下划线暗示这是重点一样的意思,是一种只有公国军指挥官才能享受的特权。
格鲁古古与大魔等中后期机种一样,虽说动力传输管线依然是外露式的设计,但尺寸微缩到了极致,完全收纳到了那一层起保护作用的装甲外壳里头去了。
为了能让格鲁古古得到足够傲视群雄的推进力与机动性,吉翁尼克技术人员横向参考了当时这方面做得最出色的茨玛德家的加大魔。
于是,格鲁古古不但复制了加大魔在后裙甲、胫部后方设置复数大型推进器的设计,连裙甲、胫装甲大型化都一并继承了(也是,要藏一整套推进阵列进去,活活撑大了…)。
不过格鲁古古有一点是要比大魔系列做得更好的,那就是在设计阶段就让推进器兼具了热核火箭引擎和喷气式引擎两种机能,不必改装就能在大气层内和无重力宇宙之间切换。
并且,YMS-14和MS-14A的背部均未搭载推进背包。因为光靠下半身提供的推力,格鲁古古就足以发挥出极为优越的机动性了。
那么你也许会问,既然格鲁古古原装的腰胫部推进器就足够支撑机体高速飞行顺畅机动了,那么B型的增装背包,肯定也只是特权阶级用来装13的道具吧?
必须不是啊………
以总推力而论,初代宇宙用主力机MS-06F渣古Ⅱ43000KG,次代(临时)MS-09R加大魔一下子提升至53000KG,不带推进背包的MS-14A格鲁古古则刷新了加大魔的记录,达到了61500KG之多……
然而,当高机动型格鲁古古问世后,这一切都成为了浮云——MS-14B总推力一举飞跃到了79900KG!
正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也许是觉得后背空荡荡的不美观,这么大一块空地不安置点什么总感觉怪怪的,于是本机认真学习了前辈MS-06R-2的设计,给自己也加挂了一组大型推进背包,走的也是上半部设置燃料槽下半部安装推进器的风格——结果没想到这一下子使得本机究极进化了:总计八个推进喷口所提供的霸道推力,令本机空间机动性的大大的提升了,犹如将自己打造成了一颗MS形火箭一般(强尼平时玩惯了的一击脱离战术,在换乘了本机后升级到了媲美MA一击远飙的究极战法了)。
冠绝整个一年战争的电子仪器套装,感测锁定敌机,背包高速推进,四肢强力控场,光束枪无视装甲,巴祖卡持续输出,再加上固若金汤的重甲护盾,从此饱尝无敌的寂寞。真红闪电专用MS-14B高机动型格鲁古古就仿佛一台顶级火力的人形MA。机影所至,宛如死神过境。威压之下,试问谁敢不从!
0079年12月24日。
由于联邦宇宙军动用了“太阳系统”,所罗门要塞被攻陷了。三日后,执行以攻略宇宙要塞“阿·巴瓦·库”为目标的“星一号”作战的联邦宇宙军联合舰队,向着公国军最终防线进军。
察知到联邦军真正意图的公国军,在进军路线沿途设置了部队进行阻击,希望能拖慢联邦军的步伐,为阿·巴瓦·库的最终布阵争取更多的时间。
作为公国军支柱之一的宇宙攻击军精锐已经在所罗门损失殆尽了。大环境不景气,阿·巴瓦·库守备战力不足已是事实,为了响应基连·萨比总帅的号召,就连一些非正规军的测试部队也都返回阿·巴瓦·库,编入要塞守备军。
盛名在外的基迈拉队自然责无旁贷,在接到总帅命令后立即中止训练,火速返回主战场参加决定吉翁公国命运的阿·巴瓦·库攻防战。
不过没想到的是,在阿·巴瓦·库攻防战前夕发生了一场不得不提前吹响战斗号角的事件:基迈拉队以三艘姆赛级巡洋舰、十二台MS-14C格鲁古古加农,对正在集结点宙域的联邦军舰队发动了一次大胆的奇袭。
在当时,奇袭部队突然出现在位于集结点的肩膀军舰队后方。完全没料到公国军还有主动进攻的余力,毫无防备的联邦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一场激战下来,基迈拉奇袭部队共击坠二十二台剑鱼式宇宙战斗机、十四台MS,击沉两艘萨拉米斯级巡洋舰、一艘哥伦布改级补给舰,联邦军联合舰队发生了不小的混乱,集结速度也因此大受影响——不过基迈拉也付出了五台MS和一艘姆赛级的代价(MS伤了三台挂了两台)。
这场名为“号角”的奇袭作战破天荒的得到了国内媒体非常及时详尽的报道,简直就像是一场被安排好了的Show。
当时国内对新闻报道进行严格的管制,特别是与所罗门沦陷有关的消息全都进行了封锁,因此很难想象当局会允许媒体对一场无法确定是否能成功的奇袭作战进行第一时间报道——特别是对手还是老冤家提安姆中将的第二联合舰队(大众并不知情所罗门沦陷,因此可以借用已死之人的名头来渲染这场作战)。
不管怎样吧,这场被新闻媒体大张旗鼓报道的胜仗,对当时节节败退、士气低迷的公国军来说,无疑是一剂有力的强心针。
在此之后,一年战争终于迎来了它的最终时刻——阿·巴瓦·库攻防战。然而在攻防战正式展开的不久前,联邦军主力舰队却遭到了重大挫折。
0079年12月30日,正与“伟大迪金”号接舷的雷比尔第1联合舰队,遭到公国军地图炮“太阳能镭射”的攻击,整支联合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联邦军总兵力损失三成以上)。
一般来说,舰队损失超过30%便无法正常运作了。但次日08时10分,联邦军仍强行发动“星一号作战”,对阿·巴瓦·库进行全面攻击。
虽然联邦军第1联合舰队因为“太阳能镭射”的打击一度处于崩溃边缘,不过在高层强有力的指挥下迅速重整,主要负责从正面战场相反的S区域袭扰阿·巴瓦·库——至于完好无伤的第2、3舰队则负责从正面的N区域发动进攻,双方配合发动夹击战术。
令人意外的是,进攻N区域的联邦军遭到有力反击而重创受阻,反而是绕道S区域的友军(第1联合舰队)进展神速,率先拔得头筹。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关乎吉翁公国兴衰荣辱的一战里,公国军方面包括从所罗门撤退的宇宙攻击军残余部队、月面格拉纳达驰援而来的突击机动军以及本土最终守备部队,为这场终局之战集结了全部的力量,以总计超过三千五百台以上的MS做最后一搏。
和许多测试部队、特务部队一样,基迈拉队以游击舰队的身份参加了攻防战。按照之前的训练模式,他们以两机一小队的编制,构成了三个中队飞赴了那个无比混乱的战场。
而我们这期的主角强尼·莱丁,也驾驶着MS-14B高机动型格鲁古古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激战中,凭借高超的战技留下了大量的后世无法证实但确实存在的击坠记录——甚至连强尼在失踪前的最后位置,都有N个版本的目击证词。
令人在意的是,根据战后格雷格·道格拉斯前联邦军少尉的访谈证词(作为相对可信的证词之一):
约0079年12月31日23时,座机受损的他,曾于N区域亲眼目击到了带有基迈拉纹章的鲜红色涂装高机动型格鲁古古,与另一台蓝色的格鲁古古交战(期间还看到了组成轮形阵的两艘桑吉巴尔级、三艘姆赛级脱离战场)。
U.C.0080年1月15日,军籍号码PM056330279A强尼·莱丁在阿·巴瓦·库攻防战中失踪,在终战后法定日期内仍未归队,因此吉翁共和国在其兵籍记录报告中,登记为MIA(即“战斗任务中失踪”),追赠其终生荣誉中校官阶,后解除军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