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就从传说中的指挥官铲土机开始吧,为毛是传说中的呢?因为有争议呗,G1动画中并未明确说明谁是挖地虎的指挥官,但是在剧情里指挥挖地虎和向老威报告的一般都是铲土机,所以一直以为是他,可是后来也是官方的《变形金刚机密档案》里说威总有意让铲土机代替吊钩出任挖地虎的首领,但铲土机谦辞不受等等……总之,不管后来的资料如何,就让本BOT本位一回,就认定他是挖地虎的头头好了。
首先一如既往滴聊聊角色和玩具的文化背景,挖地虎的玩具脱胎于70年代TAKARA社滴DIACLONE系列,是正面角色哟,好基友则是6台火车头组成滴合体战士,没错,就是头领战士系列里的人气角色雷电的前身(话说,至今官方和第三方都没有重置雷电的计划咩?)

到了变形金刚时代,这些变形成工程机械的机器人被赋予了新的名字和身份,在G1第一季最后一集也就是第16集“双雄大战”中第一次登场。由上译版台词得知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铲土机、清扫机、拖车、吊钩、碾压机和搅拌机,合体后的名字是大力神。而向威震天报告情况的,正是铲土机。
那么现在来说说铲土机,众所周知变形金刚的中文译名有三个版本:上译版、港译版和谜一般的台译版。那么铲土机是上译的名字,港译叫废铁,而南海版的G1玩具挂卡右上角的名字是“刮刀”,台译版不知。就其本身的英文名Scrapper来看,本意是“拳击手,爱打架的人”的意思,在机械制造术语中确确实实是刮刀的意思,而Scrap才是废铁的意思。由此可见上译是根据其伪装形态偷懒而起、港译则可能带有误读、而南海版的玩具是直接用的原意。
好了现在开始看看玩具,首先盒子正面是漂亮的盒绘,这画风刚劲有力,是本BOT的所爱,而且还把肋部的补件都画出来了,这种细致和自黑的精神应该点个赞。

盒子的尺寸用MP29震荡波作为参照物一比可见端倪。

盒子一侧是TW的提醒贴,传说TW并不是一家日本的公司,但是这满满的岛国文还是很有日范儿滴。

盒子两侧是盒绘的背景延伸部分,而另外两面则没什么重要元素,故而就像岛国言情动作片的剧情对白部分一样,略过……


打开盒盖,可见TW的销售及售后信息,里面依然是标志性滴黑色泡沫塑料的内包,对于玩具的保护是杠杠哒!

去掉内包的上盖,6个角色和诸多配件分了两层摆放,还有一本厚厚的说明书,配件主要是7把枪(6个角色的配枪+1把大力神右耳朵的配枪)、肋部补件、拖车脚底补件、合体部件、以及螺丝孔洞的堵件等。

比起来一张纸的那种,这特NIA的才叫说明“书”,的的确确是本书!20多页的书,铜版纸印刷的书!

打开第一页和第二页,这10张通缉令不由得让人兴奋,希望飞虎队和战车队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和挖地虎会和,不过,TW是对汽车人有意见吗?


说到这,插一个传闻(不要问我传闻是谁!),据说当今第三方的ZETATOYS是从TW分出去的,这一点本BOT已经发消息给ZETA的管理员询问,但截至发帖时还没有明确答复,但是,但是下面网传的两张图是ZETA发出的战车队的爆炸可以完美与TW大力神合体……在今天这个景甜和张继科认爱的日子,不由得让人浮想翩翩。总之不管是TW还是ZETA,能做出受广大迷友喜爱的玩具,就是好第三方!


翻过中间20多页的变形步骤说明之后,可以见到镶嵌的7张人物卡,硬塑料材质,印刷精美。

内包第一层左起分别是搅拌机、吊钩和清扫机,然后是大力神的头部、胸甲、两个手部替换钻头、补件包和纵贯第一二层的裆部合体部件。

内包第二层左起分别是铲土机、拖车和碾压机,然后是大力神的两个前臂、两只手和大枪。

请出本帖的主角铲土机本尊,整体显得比较瘦长,所以本BOT建议将肩关节拉出一点来,可以增加肩部的宽度,看起来更顺眼一点。


侧面来看小腿过于粗大了,因此看起来有些不协调。

背面来看,各种包裹和遮挡的还算是不错。

人形的高度如果不算后背的铲斗,大约在21公分左右,算上铲斗就要达到23.5公分了。这个高度还是比MP震荡波略矮一点的,可以说比例与MP配合起来还算可以。


头雕基本还原了G1的动画造型,因为本身就是口罩眼镜男,只要透视尺寸不出问题,一般是做崩不了滴。


胸部的细节刻画也基本还原了G1玩具,只不过G1是通过贴纸来表达这些细节的,而TW直接给做上去了,而且有继承和发扬。

这个系列除了清扫机和碾压机是履带推进以外,其他四个轮式驱动的角色轮胎一律采用了中空橡胶的设计,软硬度适中,既保持了真实轮胎的质感又不影响老汉党的推车需求。

灰色部分的“水纹”一直是部分迷友诟病的槽点之一,这些所谓的水纹其实就是原料混合的时候不均匀造成的,不过这样也好,看起来又古代冷兵器使用的雪花镔铁的赶脚,只不过雪花镔铁分芝麻雪花和螺旋雪花两种,前者更好一些,而这个水纹类似后者。另外扯远一点,我国古代刀剑使用的雪花镔铁与大马士革钢、乌兹钢根本不是一回事,不要被忽悠了。总之,这个只不过是对水纹的一点自我安慰而已,不能简称自慰。

手部的设计是五指根部分动的,第二三指节都不可动,但这已经非常不错了。只不过与MP不同的是持枪的卡笋是在掌心,而不是在枪柄,这样就会使得握持其他东西的时候多少受到点影响。


头部360度旋转没有问题,抬头幅度偏小,低头可以配合变形关节略比抬头好一些。


上肢的关节上举、两侧平举、前后平举都没有问题,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尚可,手腕可以360度旋转。




腰部的屁帘儿(驾驶棚)会影响腰部旋转幅度,将其立起来,腰部就可以360度鬼畜旋转了。另外,因为合体形态是大力神的右脚,所以腰部的扭腰关节是用来达到大力神脚踝接地的需求,这个设计还能让铲土机轻松做出僵尸舞的POSE。



髋关节横开和前开一字马都没有问题,不过腿部没有外翻关节,请注意腿部灰色和黑色过渡的部分并不是旋转关节,不可用力转动。




膝关节正常情况下向后翻折接近90度(但是这么粗的小腿,屈不屈膝有神马区别吗?),如果把小腿后部的翻板打开,则可以翻折超过90度,毕竟是有变形的需要嘛。



脚的关节逆天了!可以拉出来这么多,勾脚、绷脚、内翻、外翻……轻松自如驾轻就熟啊!





可以向武大靖发起挑战……

也可以向大师致敬……

甚至可以蔑视黑猩猩队长的冲浪板……

下面开始变形(不是下体开始变形!),被BOT是按照自己的变法操作的,没有完全按照说明书的步骤来。第一步,手部的收纳,请参看下图,打开前臂上面的盖板,把手翻折进去。本BOT建议将手翻转到右手的状态再进行收纳,这样不容易在翻转的时候卡碰到拇指,左手的情况搞不好就会磨损拇指甚至碰掉。


然后注意下图两肋的黑色部分,是要向后推的,这样双肩就可以滑下来了,而逆变的时候则要拉出来,将双肩关节卡住,有不少迷友会忘记这一步。



双肩滑下来以后把前胸甲打开,头部就翻折收纳在这里了。


将双臂上举待用,再将背部的驾驶棚立起来,上半身的变形就告一段落了。

下半身的变形要先将脚部完全拉出来,然后把小腿后面、脚后跟的所有盖板都翻出来。



然后必须将双腿按照岛国片著名的M字开脚姿势分开(不知道啥叫M字开脚的自行补课,本BOT怕查水表呢),如果不分开双腿,小腿是无法翻折过去的。将小腿翻折到底以后,将各种盖板盖好,唯独两侧的两侧的绿色盖板不能直接盖行,要翻折向上折叠起来。





将后轮向后拉,把原来膝盖位置的黑色盖板放下来遮住车后部。

最后,双臂翻转到身体两侧,将卡笋插好,就变形完毕了。

车形的正面、侧面、背面和底盘,可以看得出整体造型比较还原G1,并增加的细节刻画,有种工业时代的粗犷范儿。





关于铲土机的伪装形态,不管铲土机还是铲车,都是非正式叫法,正式名称应该叫做装载机,铲斗只是这种机械的一个配置终端,可以更换成抓钩、抓草斗等多种配备。加装铲斗是最常用的状态,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换装不同的辅助工作装置还可进行推土、起重和其他物料如木材的装卸作业。但是由于平行运动马力不足,因此推平作业的时候对作业场土质硬度有限制,如果硬度较高或沼泽湿地作者,就需要推土机来完成。


记得有些迷友抨击TW太过于还原G1,尤其是车形的驾驶棚太过简陋,在这里本BOT只能一笑予以“洗地”,请持此观点的迷友醒目:铲土机的伪装形态是装载机,而且外形低矮、配重靠后、敞开式驾驶棚,这都是矿山装载机的特点,并不是简陋。矿山装载机是装载机的一个特殊机种,主要用于大型坑道的井下作业,因此又叫井下装载机或井下铲车。之所以使用敞开的驾驶棚而不是封闭的驾驶室,原因有二:一是井下作业光线偏暗,驾驶室的ABCD四柱会对驾驶员的视野产生影响,因此要求使用能够阻挡落石的硬质驾驶棚即可;二是如果井下发生塌方,驾驶室容易被落石砸变形,困住驾驶员,因此使用驾驶棚更易于驾驶员逃生。

另外,车形对于顶棚的照明灯、尾部的照明灯刻画还是比较贴近现实的。




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槽点就是车尾部的这两个凸起,主要是用于将大力神的飞翼型胸甲插在这里还原G1的飞行装载机形态,很多迷友抨击这个设置不如换成两个插孔,殊不知这其实还原了实际中矿山装载机的后警示灯,根据作业规程规定矿山装载机的尾部要加装一到两盏黄色警示灯,并在作业过程中开启,以提醒周围作业人员注意保持安全距离。

比较写意的武器搭载形态,除了向G1致敬之外,个人感觉比较鸡肋。


用MP10的私拍客与车形进行一下对比,可见比例还是不错的,只不过驾驶棚的位置没能遮住驾驶员有些让人崩溃。



转换成合体形态的步骤很简单,首先把双臂翻折向车形的前方,双臂内侧与身体两侧有卡笋,卡好即可。

然后将驾驶棚两侧的原本折叠起来的绿色凸起打直贴在车形两侧,变形就完成了。


大力神右脚的形态,高度在20公分左右。



这大腿,咋抱?

OK,铲土机的把玩分享至此告一段落,下一篇搅拌机篇将后续登场,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