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科普50期】纯血的陆上王者 YMS-07A老虎原型机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7-02-11 12:06 发布于 未知

1楼
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17-2-11 14:06 编辑



(以下内容以UC正史为准)

不完全的陆战机 MS-06J渣古Ⅱ

UC 0079年2月初,公国军的地球侵攻军构筑完成,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地球侵攻作战。



从3月初起,公国军发动了三次大规模地球降下作战(实际上不止三次),仅仅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占领了将近三分之二的陆上版图。


而在地球侵攻作战的过程中,公国军需要陆战性能优秀的局地战型MS作为其急速推进的主战力。当然,早在一年战争爆发以前,公国军最早完成的实战型MS旧渣古(GTO中修改为MS-04布古),在频繁的殖民地内战斗中,已然可以看出其具备在重力环境下运用的潜能了。




不过,这只是军方的一厢情愿罢了,实际上将旧渣古原封不动送到地球上后,如果不进行防尘防水等升级处理的话,旧渣古就是一堆几十吨的废铜烂铁,毫无用处。




环境千变万化的地球,不是殖民地国家出身的吉翁公国能够想象与了解的。不过,公国军并没有因此而忽视了这一点,而是早早地为日后可能进行的重力下作战行动做起了准备。


0077年8月,MS-06渣古Ⅱ先行量产型就完成了。仅仅一年之后,第一台陆上用的MS-06J渣古Ⅱ就在吉翁尼克的马哈尔工厂内正式下线了,半个月的时间就生产了80台。



但是,由于对地球环境知之甚少,相关的参考数据、技术又无从谈起,公国军只得以殖民地内的运用数据为依托。因此而完成的J型渣古Ⅱ,一开始与其说是“陆上用”,还不如说是“殖民地内用”更为贴切。


吉翁尼克的开发人员一边推测着地球环境会是个怎样的情况,一边发挥想象力进行设计。他们尽可能地移除J型渣古Ⅱ身上的宇宙用装备,姿势制御喷嘴的数量也控制在最低限度。


为了充分利大气层内的空气,特意为机体改装上了空冷式核融合炉。在陆地上作为主要移动工具的腿部,为了适应、承受1G重力的复合,则改换上强化关节和避震系统。另外,机体各个暴露在外的部位做防尘、防水处理也是必要的。




从现在来看, MS-06J渣古Ⅱ虽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但确确实实是局地战(陆战)用MS的鼻祖。

起源于F型的J型渣古Ⅱ,除了上天下海外,基本可以适应绝大多数的地球环境。


通过对J型的再设计,公国军还得到了更适合沙漠环境下运用的D型、强化火力的炮战用K型、在东南亚丛林地带适应力极高的JC型等等。

D型


K型


JC型


但,作为一款主力机种,光是能够“适应”作战环境还远远不够。作为一款设计完成度极高、进化到了尽头的MS,渣古Ⅱ已经失去了进一步改良、进化为概念完全不同的新机种的可能性了。


“86已经到极限了,该看我的FC了”



陆战用MS开发计划



泛用性极佳、但陆战性能半吊子、实际运用中表现出各种局限性的J型渣古Ⅱ,已经无法满足公国地球方面军实战部队的需求了。


而在当时,也就是相当于第二次地球降下作战时期,公国军在占领了五大湖地区之后,几乎是无伤接收了北美联邦军大型复合军事设施,加利福尼亚基地。


吉翁公国是殖民地国家,并没有重力环境下陆战用兵器的开发经验。因此,本机的开发实则是由加利福尼亚基地负责进行的。


这一举措,既肯定了纯陆上用的设计理念是可行的,并在一系列的开发、测试过程中获得了至关重要的数据资料。完成后的数据反馈到了之后正式生产的MS-07开发中,得以缩短了07的开发周期。

而由吉翁尼克公司以“重力下的恶劣环境中发挥高作战效能”的要求为宗旨,完成了重力下全领域对应试验型MS,也就是著名的YMS-07A Prototype Gouf(老虎原型机)。

YMS-07A




而对于军火贩子吉翁尼克而言,YMS-07A的推出也正是为了参与公国军“第一期陆战用MS开发计划”的竞标,与当时另一军事产业大亨茨玛德公司的一大力作YMS-08A高机动试验机竞争。

茨玛德公司的YMS-08A



最后入围的两机作为第一期陆战用MS开发计划的候选机种(通过去掉开发编号末尾的“A”得到的机型编号,也就是YMS-07和YMS-08了,实际上是同一型机种)。


而吉翁尼克凭借0076年就展开的局地战用MS的研发陆陆续续获得了充足的技术积累。以渣古Ⅱ为基础,相比起YMS-08A高机动试验机来,老虎原型机的开发可谓一气呵成。


两台试作机都同样注重陆战能力以及对MS格斗战——特别是为了应对格斗战,两机都设计有外挂式护盾,以及设置有大型刺钉的肩部装甲。


而YMS-08A高机动试验机在设计上更侧重跳跃能力,本体设计依然保留了很浓重的渣古Ⅱ风




首先是头部,大型独眼轨道一直延伸到了后脑勺。这一区块的动力管布局是以渣古Ⅱ为基础,并且在头顶设置了类似联邦制MS的鸡冠状辅助取景器。


YMS-08A高机动试验机和渣古Ⅱ一样腿部动力管依然是外露式设计——但与渣古Ⅱ不同的是,高机动试验机在设计之初就十分注重重力下的跳跃能力(甚至设想能够进行短程跳跃飞行),在小腿两侧设置了火箭式推进器。




这是个很好的想法,值得表扬,因为在当时吉翁尼克还没考虑到这个方面。


但,设想很丰满,实际很骨感,高机动试验机搭载的火箭式推进器燃烧效率极低,导致该机的“短程跳跃能力”只停留在理论上,根本没有充分的性能来实现这一功能。


无法实现的设计构想就毫无意义。可以说在这里,茨玛德公司的高机动试验机失去了一个能够击败老虎原型机的机会。




陷入泥沼的公国军与YMS-07A的诞生




在当时,地球侵攻作战是一场在地球全境开花的大规模战役。对于政府来说,口号与大义是最重要的。而对于公国地球方面军的实战部队而言,物资与弹药是不是能够稳定供给,才更关键。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在当时,地球方面军能够获得从卫星轨道空投而下的补给物资。不过这种补给方式,存在着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而从占领区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够调度到所需的物资——甚至于,公国军还要从本就有限的物资中调拨出一部分来巩固占领区的维持与管理。




即便公国军的军事技术再怎么先进,身为殖民地国家的吉翁公国倾其国力,也顶多只是能建立起支持宇宙作战的后勤保障体系而已。


当公国军把战场延伸到广袤的地球后,很快就陷入了补给不足的窘境,原本能够顺利进行的作战行动也变得窒碍难行了。




再加上地球联邦军也开始以战斗机、战车、步兵为单位,慢慢钻研出反MS战术,原本号称“战场女王”的渣古Ⅱ,也逐渐陷入了劣势。





这时候,吉翁尼克公司推出“重力下通用、对应格斗战MS”这一噱头,就很值得玩味儿了。

尤其是“对应格斗战”,说白了就是要求MS能够做到在作战中不需要进行弹药的补给——考虑到使用热能斧、热能军刀进行敲击、劈砍的战斗,确实不会消耗弹药,似乎是可以满(tao)足(hao)军方这一要求的。





但反过来想想看,似乎这种MS的出现,正是因为对不利局面的一种无奈妥协(事实上物资补给的问题并没有被解决,而对应格斗战的结果是牺牲了MS的泛用性,扼杀了MS的灵活性,是一种短视行为)。


在参考了在地球各地频繁活动的渣古Ⅱ各种衍生机种的数据后,老虎原型机通过更换小型高性能零件,得以改变了冷却系统的基本布局。在保证了机体正常运转的同时,也令主动力管的布局位置变得更为合理。


老虎原型机导入了新型驾驶舱,并将驾驶舱的位置从胸部移往腹部。同时,也大幅修改了陆战用辅助组件的功能与搭载位置,让整体构造在重力环境下更有效地维持平衡,也更方便后勤维护修理。

这些改造除了提升机体的陆战性能外,还有助于整合机体内部空间,腾出更多的空间来搭载出力更高的新型空冷式核融合炉。


之前也提到了,由于吉翁尼克数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局地战用MS的研发,因此老虎原型机的开发可谓顺风顺水,原型机很快就完成了。


而老虎原型机是以渣古Ⅱ两大畅销机种F型与J型为基础,设计上侧重在陆上移动能力、格斗能力以及与德戴YS的连携作战能力这三点之上。


最初完成的三台试作机, 1、2号机保留了原本的配置,3号机则追加了固定式武装(以GTO而言就是从机动实证机到战术实证机的过度)与辅助推进器,更换了主推背包(战术实证机再到量产形态的最终进化),成了日后量产的的范本,并配发给了“青色巨星”兰巴拉尔(也就是那台与高达对决的YMS-07B,而将YMS-07B再稍加修改,就成为正式量产的MS-07B)。

不难看出,战术实证机(第一张)相比起机动实证机而言,追加了手部固定式武装,其它并无区别(GTO设定图乱入)



老虎原型机与高机动试验机相同,在保持独眼式取景器的同时,腿部动力管也是外露式设计。




本机的肩甲,在渣古Ⅱ基础上设置了C字形弯曲的大型刺钉。并没有搭载电热鞭和五连装手指炮那样的固定式武装(一说是固定武装的生产拖沓来不及换上),机械手的前臂部分也就采用了与J型渣古Ⅱ互换性极高的普通版本。



因此也就没因为迁就固定式武装而牺牲机械手的功能,间接也就减轻了后勤人员的工作量。


就防御性而言,本机在J型渣古Ⅱ(也参考了D型沙漠的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对驾驶舱周围以及大腿部分进行了装甲强化,相比起渣古Ⅱ来有了实质性的提升,实际测试的结果更是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老虎原型机与渣古Ⅱ一样,都是以超高张力钢来作为装甲材质的。


在当代(宇宙世纪),超高张力钢首先为吉翁公国所开发而得。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无重力环境下使用的超硬钢合金,具有在不易起氧化反应的优点,令这种钢合金的耐腐蚀性极强,非常耐用。

而MS最初的战场,是环境严酷的宇宙空间。而MS装甲是混合了多种复合材质组成的多层结构。这种多层结构的优点是低电磁波、耐极端温度差。




而在一周战争以及鲁姆会战中,MS甚至要使用到核武器来作战。考虑到驾驶员的安全, MS多层结构装甲还必须添加减少放射线的特殊素材,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MS的重量。

不过,当MS从“宇宙用”进化到“陆上用”之后,上述的问题不再成问题后,这种复杂的多层结构装甲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相比起不完全的J型渣古Ⅱ来,去“宇宙化”的本机整体上得到了彻底的轻量化,从而搭载了出力更高的核融合炉也不会因为体重超标,影响了机动性与运动性(不过也就扼杀了再还原回“宇宙用”的可能性,这也是大战后期区别于被尽可能收回宇宙的渣古大魔,老虎全都丢在了地球的原因)。


再配合高出力核融合炉的支持,继承了公国军制MS高传动效率、低能量损失的驱动特点(流体脉冲驱动)的本机,相比前辈机种而言,其运动性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提升了。


而由于这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良,令开发人员不得不重新设计将近六成的部件。而本机与MS-06相比最大的改动,以及与日后的MS-07B最大的不同之处,相信就是采用了试作型三基喷嘴式背包推进器了。


作为机体推进力的主要产生装置,本机与采用双喷嘴式背包推进器的渣古Ⅱ不同,首次采用了这种极为少见的三基喷嘴式。


虽然吉翁尼克迫切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拥有凌驾于渣古Ⅱ的机动性与运动性,无奈当时的大功率推进器技术不过关。为求达成目标,开发人员可以想得到的就是增加喷嘴的数量:


一共在背包里设置了三套推进器,才勉强达到了强化机动性的要求。不过这种技术含量低下的设计令内部结构复杂了不少,自然也就提高了维护和修理的难度。


可想而知,如果这种三基喷嘴式背包推进器量产的话,不论实战能发挥多大的效果,后勤口碑一定是一塌糊涂。


另外,由于初期没有像YMS-08A高机动试验机那样在腿部设置辅助推进器,本机在设计之初追求的高陆上移动能力所需的推进力,几乎全都必须仰仗背包来输出。


除了追求更高的推力外,多目的推进喷嘴设计能够做到各基独立的多角度喷射,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推进时的灵活性,理论上在跳跃、短程飞行中也可以进行一定的姿势调整。


由于本机尚是处于试作阶段的测试机,因此在设计上不必拘泥于生产性等方面的考量。不过,相比起茨玛德公司的高机动试验机强化重力下跳跃能力的高机动推进系统来看(先不考虑实际表现如何),本机的推进系统理念实际上是比较保守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吉翁尼克的这种求稳的谨慎态度,本机在实际表现上反而拔得了头筹,这才是最重要的。

从渣古到老虎,吉翁尼克始终不渝的贯彻这种态度精神


第一期陆战用MS开发计划定案后,惜败于YMS-07的YMS-08被迫终止了开发。随后,受军方高层的号召,YMS-08并入到了YMS-07开发计划里:


YMS-07在自身基础上引入了YMS-08推进系统,而设计上参考了渣古Ⅱ,推力也有所提升;陆上作战时有碍步行的腿部动力管由外部收纳入了装甲内部;开发人员参考自08系的腿部辅助推进器,加以改良以后设置在YMS-07的腿部两侧;确定了以固定式武装为主要武装(实际上是因为到这时,固定式武装的生产才赶上),放弃了使用携行式手持武装的想法;探测范围极佳的角状通讯天线成为了标配,并且为了适应陆上作战的需求提高了散热系统的效率。


如此修改一番后,所得到的就是老虎先行量产型,机体编号MS-07A(注意,已经拿掉代表测试机的“Y”了)。连生产性都克服之后,老虎先行量产型就获得了生产许可,一口气就下线了32台。

生产了32台MS-07A后,先行量产型经过最后的一次改(zhe)良(teng),进化为了著名的YMS-07B(兰巴·拉尔所驾驶的就是这一机型)。




这是老虎(广义)的最后一次改进了,在这之后量产的数百台老虎基本与YMS-07B别无二致。而后来衍生而出的其它老虎型号,基本都源出于这一型号。


不过,据说在0079年3月18日的第三次地球空降作战中,就已经出现了老虎的身影。如果这一资讯不是胡噙的话,那么当时公国军投入的很有可能就是YMS-07老虎原型机了。


武器
SHIELD/护盾



从0077年量产的MS-06C渣古Ⅱ开始,护盾就成为MS的标配装备。不过由于早期不存在所谓的MS战,因此渣古Ⅱ的护盾就被设置成固定式悬挂在右肩。


这种设计提高了携带的便利性,MS可以腾出双手来握持武器,进行精密射击,但同时也限制了盾的灵活性。特别是在大战中后期变得频繁的MS战,这种设置的防御方向受到了限制,必须转动机体上半身,将盾面朝向敌方才能产生防护力。

一旦进入无法防御的死角,就算是61式战车也能秒杀渣古




这令渣古Ⅱ无论在射击与格斗中无法获得全面的防护,也是渣古Ⅱ不适合MS战的原因之一。




而追求MS格斗战的本机,则在渣古Ⅱ肩盾的基础上,将固定式改为了外挂式,通过手持、或悬挂在手腕外侧来使用。盾的形状从“「”状的长方形变成了狭长的六边形,并且在上方设置了观察用的圆孔。


这种外挂式护盾的好处在于,变更防御方向更为便利,且防御状态下也不会遮蔽视线。一旦损坏后直接就地抛弃即可,不会成为累赘。


实际上,这一型的护盾,也就是所谓的单纯追求防御力的“装甲型护盾”了。相比起MS机身上的装甲,护盾不必拘泥于厚度与重量,可以设计得更为厚实。


并且在这一时期,YMS-07老虎原型机的盾牌已经有了武器挂架的机构设计,可以用来收纳各种格斗用武器(比如热能斧和热能军刀)。

(MSD原创)
MACHINE GUNFor Mobile Suit/MS用机枪

从MS-04布古起,公国制MS已经可以使用比重型武器更为便利的轻型武器了。



八洲重工倾情研制,发射口径接近战车炮的100毫米弹头,在反MS战中威力相当可观——甚至对于战舰装甲薄弱的位置,也能轻松击穿。


在MS开发历史上,这款实弹机枪一度曾是试作型MS的最爱。不过,与渣古Ⅱ匹配性更高的120毫米扎古机关枪的登场,使得这款机枪受到冷落,最终无缘于正式生产。



120mm ZAKU MACHINE GUN/120毫米渣古机关枪


实弹火炮,一直以来都是吉翁公国军MS的主力武装。作为渣古Ⅱ的标配武装,120毫米机关枪也成为了公国军MS用实弹武器的代名词。




区别于旧渣古运用的ZMP-47D型105毫米机关枪,120毫米机关枪的鼓形弹匣改为以水平形式设置在枪身中央。为了追求高射速,开发商吉翁尼克采用电力驱动来取代旧式的瓦斯压力复进机构,通过改进连射机构将连射速度提高到了每分钟280发,而陆上有效射程达到4200米。




120毫米机关枪一般发射的是穿甲高爆弹、反舰穿甲弹等能在反舰作战中发挥威力的破甲榴弹。并且为求降低后坐力,减低了弹头的初速度。这样的结果的确能发挥出极佳的火力压制,不过也因为初速不高,导致在MS战中对MS装甲的贯穿能力不足。


相比起之后出现的MMP-80型机枪、以及联邦制实弹机枪来,这款渣古机关枪的体积稍显过大,无法单手握持射击,灵活度不高。


在大战后期,口径更小、初速更高的90毫米机枪很快登场了舞台。不过还没来得及彻底取代120毫米机关枪,一年战争就结束了。


虽然对MS战威力略显不足,但凭借着优秀的火力压制能力、稳定可靠的性能,以及能发射各式弹头的多用途性而获得肯定,因此在一年战争时期畅销于公国军。除了渣古Ⅱ和老虎外,大魔、勇士等其它后期机种也有配备运用的记录。

49

点个赞吧~(3)

15838550307LV2.初级玩家

2017-02-14 01:07 发布于

2楼
楼主的资料在哪找的,好详细。非常喜欢UC的丰富设定,目前只做过hg,打算做mg试试。刚毕业买不起万代,就国产凑合一下吧。
蓝色小捣蛋LV8.钻石玩家

2017-02-14 05:50 发布于

3楼
“坦克主炮口径的机枪吗?”
又是一篇好测评,话说还没模型图
lopoLV4.高级玩家

2017-02-14 08:50 发布于

4楼
好长的科普帖,码字辛苦!
bender117LV3.中级玩家

2017-02-14 09:58 发布于

5楼
科普大法好!顶!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7-02-14 10:22 发布于

6楼
红染.血舞 发表于 2017-2-13 19:15 哇被提到了,谢谢谢谢(/≧▽≦)/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7-02-14 10:25 发布于

7楼
蓝色小捣蛋 发表于 2017-2-14 05:50 “坦克主炮口径的机枪吗?”
又是一篇好测评,话说还没模型图 ...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7-02-14 10:26 发布于

8楼
lopo 发表于 2017-2-14 08:50 好长的科普帖,码字辛苦!
谢谢~
索罗门262LV6.黄金玩家

2017-02-14 10:53 发布于

9楼
本帖最后由 索罗门262 于 2017-2-14 10:54 编辑

红雷猪头 发表于 2017-2-11 22:00 好好好!!!科普大法好!!!本人第一喜欢扎古,第二喜欢的就是老虎了。不过细想想高达世界观里的机枪100M ...

改进型的OTO76舰炮以76mm的口径也能达到每分120发的射速。不考虑重量、结构以及体积的话,127mm舰炮也能到到每分100发的水平。坦克炮射速低的主要原因是体积、重量还有可维护性的取舍,尤其是体积,毕竟体积一大,重量就下不去,而且战场生存力也成问题。不然搞成德国P1000那样庞大到丧心病狂的设计,塞128mm舰炮也能实现这么高的射速,但是也没意义了。
KamilleBidenLV9.大佬

2017-02-14 11:24 发布于

10楼
其实我觉得GTO里部分设定有点超前,类似于0083时候部分机体性能凌驾于Z时代中前期的主力机体
felixloveno1LV6.黄金玩家

2017-02-14 12:18 发布于

11楼
索罗门262 发表于 2017-2-14 10:53 改进型的OTO76舰炮以76mm的口径也能达到每分120发的射速。不考虑重量、结构以及体积的话,127mm舰炮也能到 ...
其实就现在的速射舰炮打扎古这样的真不难,命中3发扎古一般都残废了。。。看UC高达有时不解的地方在于明明是因为粒子散布导致制导武器效率大打折扣,可是很多剧里雷达(探测器)还是在起着明显作用,战斗机什么也在用制导炸弹(08ms),联邦军用飞机就能灭了地面上的公国军,想想1万米高空投下的炸弹,公国军雷达探不到,飞机还少,扎古怎么能挡得住哦。。。很多剧尤其是一年战争录系列,真是各种黑扎古的防御力,就那防御力,没法想象现代军队能打不过又大又慢的MS。。。
月影_b2sJ8LV5.白银玩家

2017-02-14 12:23 发布于

12楼
到底这个实验机出现在哪部漫画里了呢
我怎么一直找不到~!
红雷猪头LV7.铂金玩家

2017-02-14 12:59 发布于

13楼
索罗门262 发表于 2017-2-14 10:53 改进型的OTO76舰炮以76mm的口径也能达到每分120发的射速。不考虑重量、结构以及体积的话,127mm舰炮也能到 ...
哦哦 感谢兄弟科普 涨姿势了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7-02-14 13:06 发布于

14楼
KamilleBiden 发表于 2017-2-14 11:24 其实我觉得GTO里部分设定有点超前,类似于0083时候部分机体性能凌驾于Z时代中前期的主力机体 ...
个人感觉联邦部分超前太多了,钢加农额的提前登场让我个人非常感兴趣的渣尼没了活路
索罗门262LV6.黄金玩家

2017-02-14 13:24 发布于

15楼
felixloveno1 发表于 2017-2-14 12:18 其实就现在的速射舰炮打扎古这样的真不难,命中3发扎古一般都残废了。。。看UC高达有时不解的地方在于明 ...
探测器好像只能检测米氏粒子浓度,也就是只能知道敌人大概在哪片区域,至于导弹,基本也是在当火箭弹用,没追踪。地面作战有些不同,因为在游击战环境下米氏粒子散布的浓度不能时常保证,所以传统雷达以及导弹也还勉强有用武之地。对了,联邦军好像连超声波声纳都用上了。鸡瘟军在地球的优势主要也是在初期,斩首利索,战法新颖,加上联邦军缺乏应对MS的武器,指挥又高度僵化,反应不过来还自乱阵脚。但是50:1的数量差距,就算歼敌一半也是25:1这种绝望的差距,等后来联邦君反应过来有样学样的时候鸡瘟自然就不行了。

真要说的话,本来巨大的人形作战装备这个概念就很扯,18米高、自带反应堆的钢铁巨人重量还赶不上5米长的主战坦克这就更扯了,这个重量与体积上的装甲还能防御120mm口径的火炮轰击,就算是低初速的高爆弹也非常扯啊……最重要的还是18米高这个设定,这什么概念?平原上隔个五、六公里就能看到啊,就算雷达瞎了,即便是二战时期的火炮直瞄都够用了。所以钢弹毕竟还是科幻,不能较真。富野光头自己都说他设想的钢弹其实是更类似于眼睛狗那样的小型机械外甲,但是那个看起来不够帅啊……
忠实夏亚饭LV5.白银玩家

2017-02-14 13:29 发布于

16楼
MG和HG比,我更喜欢HG这款老虎呢!
felixloveno1LV6.黄金玩家

2017-02-14 15:10 发布于

17楼
索罗门262 发表于 2017-2-14 13:24 探测器好像只能检测米氏粒子浓度,也就是只能知道敌人大概在哪片区域,至于导弹,基本也是在当火箭弹用, ...
比较扯淡的还是联邦军用61式坦克和反坦克导弹轻松干死扎古这种设定,按照动画来说,扎古起码关键部位就能轻松防御61式直击,不然怎么横扫地球联邦军哦。
索罗门262LV6.黄金玩家

2017-02-15 07:45 发布于

18楼
felixloveno1 发表于 2017-2-14 15:10 比较扯淡的还是联邦军用61式坦克和反坦克导弹轻松干死扎古这种设定,按照动画来说,扎古起码关键部位就能 ...




也不轻松啦,元祖钢蛋动画里好像就有魔蟹正面弹开61式的近距离穿甲弹的直击然后开无双的画面(记不清了),剧场版里虐海鲜的时候好像也是干死一个海鲜就要炸四五辆的节奏。加上战争初期,61式所依赖的卫星通讯被切断,连最基本的小队协同都搞不定,一下子回到1战时代,战术配合全靠战友的猜测(就是山口山里面野战的情况,能不能赢全看谁的队里Noob多),这种情况下数量优势也发挥不出来,根本是一团散沙。那个默示录的小册子里好像就有讲早期联邦军的坦克根本是乱开一气,完全没组织没章法,甚至还有冲锋的时候撞到后退的车,或者慌不择路碾死步兵的糗事。

闹鬼战线里面,61式除了被虐之外,进攻都是采用猥琐男式伏击,以一个坦克排对付单独扎古的方式,战果也并不好。记忆中除了08ms小队里的某一战斗片段之外,好像还没有61式在正面攻击击穿扎古之类的MS的记录。基本上都是背面捅菊花或者零距离板载冲锋争取直击来取胜。考虑到61式装备的可是155mmx2的巨根,而动画里钢弹的60mm短管子火神炮都能逼走扎古,该说联邦军的炮弹都是沙子做的还是该说鸡瘟MS的装甲都是只许特定目标通过的傲娇?倒是有设定说61式的155mm巨根空有口径但是膛压偏低,炮弹初速并不高,反装甲主要靠破甲弹与碎甲弹,而对于普遍采用复合装甲的MS而言,这两种炮弹基本没用,而本来初速就不好看的穿甲弹也因为炮击角度不好所以经常被弹开,毕竟MS高大的身躯要求61式必须要把炮管调整到仰角极限才能命中要害区,但那样的话,命中角度也是出奇的恶劣,而距离太远的话,初速低的炮弹又没法击穿装甲。至于后来为啥能行,只能猜测是强行增高了61式的火炮膛压,改用脱壳穿甲弹和高爆穿甲弹了吧。不过根据战果统计,这货还是没法跟MS用的180mm高膛压真.巨根比。

单兵反坦克导弹根据闹鬼战线还有闹鬼默示录的设定好像是大多都是只能进行局部破坏,譬如破坏MS的关节部分因为那里大多装甲薄弱,或者对付后期因为本地补给跟不上,装甲采用初期被淘汰下来的宇宙用装甲的拼装货(不过联邦的GM本来就是塑料装甲,所以不管啥只要打中就是一发入魂23333)。不过总体而言,反坦克导弹一方面因为制导系统失效只能当火箭弹用,只能在自杀的距离使用,命中靠信仰,伤害看人品,加上战争初期,大部分联邦军都是巧克力兵,没上过战场更没见过MS,别说进行板载冲锋,没被吓尿直接跪就不错了,能进行有效反击的很少。不过后来就像闹鬼系列里面描述的一样,联邦军在没法组织大规模联合进攻的时候就采用小规模伏击来进行消耗战,步兵来骚扰MS的注意力,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命中MS腿部或者是跨部关节造成MS行动不能,然后坦克看好机会捅菊花。但是一旦被提前发现,那就是全灭的结局。这种时候,MS的身高又是优势了,只要注意力没被扰乱,很远就能发现敌人,奈何,鸡瘟的数量劣势真的太大了,家也没有那么多的MS啊?面对向土拨鼠一样忽然间就能冒出来一群的联邦军他们也很绝望啊……

总的来说,根据设定,地面的联邦军在没有自己的MS之前,真的是拿命在拼。本来就疏于战事,然后原本熟悉的战法又全都成了废纸,加上鸡瘟对指挥系统的斩首,初期的地球联邦军就是一团散沙各自为战,所以一年战争的地面战一开始都是一边倒,等杂兵死差不多了,经历战火考验存活下来的联邦军都缓过劲来钻研出新战法时,占局就成了对鸡瘟最不利的拉锯战。至于默示录系列,那更多是为了凸显鸡瘟军人的大无畏精神才把联邦军的强度一下拔高很多,但也是在特殊条件下,譬如被暗算,譬如寡不敌众。毕竟死在一群猪的手里可没啥好歌颂的,敌人太弱怎么能凸显主角的悲情英雄设定?

本帖最后由 红豆雪梨芝士 于 2021-04-21 19:16 编辑
ionwingLV6.黄金玩家

2017-02-15 21:41 发布于

19楼
惯例一顶!没有PG的入一发HY2M老虎算数不?
InfoWingLV7.铂金玩家

2017-02-16 17:56 发布于

20楼
深度好文!
InfoWingLV7.铂金玩家

2017-02-16 17:57 发布于

21楼
前几天收到MG版的YMS-07A,好大的一盒!!太久没有买MG了,以为这篇文章用MG的

图片选择

努力修改中₍₍ (ง ˙ω˙)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