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科普48期】扫荡吉翁残党的急先锋 RGM-79N吉姆特装型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7-01-29 17:21 发布于 未知

1楼
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17-1-29 19:02 编辑



战后的吉姆开发

在0080年代初期,百废待兴,联邦政府通过不断地削减军费开支来着手地球圈的重建。

兵民庆祝终战


一些新锐MS开发计划因此被搁置,或者草草划入统合整合之流,然后消失——奥古斯塔的RGM-79G吉姆指挥官型与加布罗生产的RGM-79C吉姆改两大战后体系都受到了影响。

0081年末,地球联邦启动了“联邦军再建计划”。这一计划直接导致吉姆改击败吉姆指挥官型,完成了战后吉姆系的统一化和标准化,生产线体系也全都为吉姆改而服务。

战时、战后一度兴盛的指挥官型(图1是吉姆小姐选美,图2是工厂女工合照)


不过,在非洲、暗礁宇宙等吉翁残党势力相对强大的地带,残党中残党中多是百战余生的老兵猛人,并且还拥有一定数量的MS-09大魔、MS-14勇士等大战末期投入的高性能MS。与其作战的联邦军实战部队,深感手头MS的性能素质事关生死,对只能使用性能平庸的吉姆改很不满。

吉翁残党除了沿用战时生产的机种,还能发挥想象DIY出比如特拉杰这种加速性极强的异形机


一方面是追求性价比的军方高层,另一方面则是要求高性能兵器的前线实战部队,哪边都是不能得罪的主儿。于是,左右为难的MS开发局被前线部队给逼烦了,终于决定以吉姆改为基础进行高性能机种的设计开发。

于是,RGM-79N吉姆特装型就诞生了。



特装型的设计依然以吉姆改为蓝本——控制住成本,才能过抠门的高层那一关——然后,糅合了两种指挥官型(G与GS)以及RX-78NT-1的部分技术。



特装型的蓝本虽然是Made in加布罗的吉姆改,但基础部分的设计却是由奥古斯塔出身的技术团队来负责的。凭借吉姆改强大的生产性,再加上NT-1已实用化的装备,进行设计作业。

其中受NT-1影响最大的,就是背包推进器系统。



特装型直接沿用了NT-1式样的背包推进器,将原本2基座的光束军刀能量供给系统减少为1基。



特装型的手肘关节试验性地采用了从NT-1上获得的驱动系统(配合磁气覆膜的处理),使得新型机的关节可动性优于过去的版本,动作更接近人类。



MS在重力下使用,经常会发生膝关节部件消耗加剧的情况,因此继承吉姆改的特性后,在零件调配、维护上也变得更有效率了。

不过在NT-1上的大容量燃料槽在这时候被废除了,改为使用吉姆改那种经济实惠的标准型燃料槽——后来配备了吉姆特装型的一部分宇宙军换回了大容量燃料槽,令这一部分特装型的续航性与机动性得到了提升,可以视之为“高机动”版的特装型。

虽然在推进燃料槽的容量上不得不做出了妥协,但特装型在最为关键的动力炉上,没有马马虎虎地继承吉姆改那贫弱的1200kw动力炉,这是开发团队绝对不可能妥协低头的——因此,特装型很幸运地收获了出力更高的1400kw版新型动力炉。


特装型完成后,加布罗工厂负责批量生产。在地球圈各地狩猎吉翁残党的前线部队,很快就用上了这款新锐机种。不过由于成本高于标准,必然无法保证大量生产,所以特装型一律优先配发给经验丰富的王牌驾驶员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0083年爆发的迪拉兹之乱中,飞马级强袭登陆舰“亚鲁比昂”就配备了三台吉姆特装型以增强战力,并建立了丰厚的战果。通过经验老道技术精湛的王牌驾驶员的有效运用,特装型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前面提到了特装型的产量问题。一直到0084年之后,为提坦斯开发的RGM-79Q吉姆镇暴型开始量产,再加上RGM-79R吉姆Ⅱ也开始登场,因此特装型的产量更难以扩大了。

不过,幸运的是0084年普及的操纵系统线性座椅的改进计划,拯救了这款处境尴尬的高性能机。凭借硬件的近代化升级,特装型得以继续长期服役。一直到0087—0088年的格里普斯战役、新吉翁战争时期,依然能在奥古、卡拉巴阵营中确认到吉姆特装型的投入(实际上在0090年依然还有现役存在)。


虽然在0081年后半通过了联邦军再建计划以及吉姆强化计划,也借由对吉姆体系的整合,通过RGM-79C吉姆改的制式量产实现了生产线的统一化——虽然RGM-79G指挥官型性能更优,但大出力核融合炉的制造难度较高,操纵也不易(宇宙用GS续航还差),所以最后被综合性能更均衡的吉姆改所取代。



不过,也正因为吉姆强化计划这种半吊子工程的实施,导致了新型机的开发就更难推进了,陷入了一种骤然冷却的停滞状态。


一年战争结束后,军方高层认为MS的开发与其重视性能的强弱,生产的标准化更为重要。这可谓是吉姆改最为重要的一点,另外,消耗率高的零部件调配起来也相对容易,以及整合了操纵系统来缩短驾驶员的机种转换所需培训时间等等,这些都有很多现实意义上的好处。


不过,与高层的想法不同,对于身处地球圈各个战区的实战部队,在譬如非洲大陆、暗礁宙域等尚未完全收复的区域与吉翁残党实力对峙中,自身所运用的MS性能强弱,是性命攸关的大问题。



在当时,组成吉翁残党的绝大部分都是百战余生的沙场老兵,运用MS-09、MS-14这种战时生产的高性能机种,即使是MS数量占绝对优势的联邦军扫荡部队,终究是性能平庸的廉价机,在面对性能不可同日而语的大魔、勇士时通常都是“被”一骑当千的下场。说到底,实在是到了对吉姆改不抱任何幻想的地步了。

至于卡多这种能开高机动型渣古PK仨吉姆特装的BUG级的王牌,残党中也不在少数


在这种高层追求低成本高效率、前线部队要求性能提高的情况下,开发当局搔破脑壳,最后决定以吉姆改为基础,掺入战时由奥古斯塔基地与月神二号联手打造的杰作系列RGM-79G/GS、以及试作型RX-78NT-1的相关技术,将之糅合并融会贯通。

这,就是RGM-79N GMCUSTOM(吉姆特装型)如何诞生的。



本机——吉姆特装型的基础设计依然由奥古斯塔出身的技术团队负责,由于考虑到生产性的需要,机体框架结构依然沿用自吉姆改,各个细处进行NT-1实用化技术的嫁接。

比较关键的是推进系统。本机的主推背包直接移植了NT-1的版本,并且以下半身为中心搭载了数量众多的姿势制御喷口。为追求开发效率,在一些必要性较低的细处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化。



在上肢肘关节的驱动关节部分,采用了NT-1时代就完成了的磁气覆膜涂层技术。这种特殊的磁力涂层能够令关节的可动幅度、范围获得飞跃般的提升,能够做出的动作也更接近人类了。

奥古斯塔在设计NT-1时,考虑到空间战斗能力,在脚部追加了大型高机动推进器组件——这是一种牺牲可靠性换取机动性的设计,显然并不适合以可靠为优先考量的量产型MS。因此,本机的脚部沿用了吉姆改的规格。以后者为基准的话,不但能降低重力环境下关节零件的消耗率,而且在零件的调配与维护方面也更为便利了。另外,推进燃料槽也同样没有考虑NT01的大容量规格,选择了更经济实惠的标准规格。



话虽如此,本机在向生产性整备性妥协、向吉姆改看齐的同时,对吉姆改最大的软肋也无法视而不见——低出力的核融合炉无法使用光束枪不说,1250kW级别甚至连光束军刀都难以稳定运作,攻击力因此大打折扣。

开发当局一方面在技术人员的游说下废除了旧式的核心组件设计,腾出了不少内部空间,一举解决了主动力炉尺寸受限的问题。同时,也可利用剩余空间追加悬挂避震系统,进一步提高在1G重力环境下的驾驶舒适度;另一方面Takimu社开发的高出力核融合炉被成功采用,1420kW级别正式获得配置,本机在运用光束枪、光束军刀上更无障碍了。

头部


本机的头部造型,继承了RGM-79SC的独特形象。相当于额头的部位搭载了雷达波索敌系统(这套系统在米氏粒子浓度较高的区域作用并不大),这个区域还设置有辅助光学取景器,兼具狙击、对人等多种功能。与主取景器相同,这较为脆弱的部分都施加了护目镜式防护处理。而由大量光学镜头所组成的主取景器,由一层巨大的、一体式护目镜所覆盖。



作为高阶指挥官用机种而设计的本机,在头部后方追加了大型棒状天线,强化通讯能力的同时,内置了高出力的供能电池。

另外也沿袭自吉姆系的惯例,在头部内置了60mm火神炮。不过由于通讯模块的体积过大,导致头部的剩余空间不足,本机的火神炮容弹量比起吉姆改来要有所减少——不过由于技能熟练的驾驶员对这种只能起到牵制作用的小口径火炮要求不高,因此也没有太过在意弹药的减少问题。

躯干



作为一台搭载了1420kW级动力炉的高阶MS,本机的冷却散热能力也一并得到了重视。技术人员考虑到本机对散热需求远比过去机种更高,在胸部上方和左右肩部都设置了辅助进气口——这是参考自79G与79D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这部位和动力炉的直线距离最短,因此能够很好地实现冷却机能的高效化。

上面也提到了,本机由于废弃了旧式的核心构造,得以换装出力更高的1420kW级核融合炉。而身为第一世代与第二世代MS之间的过度机种,本机由于一开始并未采用NT-1的全天周荧幕和线性座椅技术(所以依然被划为第一世代MS),因此也继续沿用战后定下的制式规格驾驶舱。



驾驶舱内部继续沿用既有的多面显示屏设计,正面、左右两面以及上方设置了四面荧幕。胸腹正中央区块设置有进出的舱门,或者也可将中央区块整个向上掀起来让驾驶舱内部露出。

另外,本机的推进油压控制踏板该两味可调节的阶段式,与操纵系统一样皆可按照驾驶员的个人习惯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微调。


肩部



相比起过去的各式吉姆,本机的肩部装甲设计更为大型化,两端朝外侧突出并加装了姿势制御喷口。由于姿势制御喷嘴的位置远离机体重心,所以只需要提供较少的推力就能达到极佳的机动效果。凭借这一点,本机180°回旋时间缩短到了1.5秒。不过这一调整也造成了姿势制御系统的布局与联邦既有的机种产生了差异,因此对于刚换乘本机的驾驶员来可能会一时无法适应。



本机继承了NT-1的多重可旋转式关节,相比起传统的力场马达驱动式关节来变得更复杂了(因为零件量增加了),但由于采用了吉姆改优秀的模块化技术,将这一复杂的部分整合成了一个整体,因此整备性也就提高了。

本机的肘关节是改良自NT-1的发展型,外观上虽然没有明显的差别,但内部的驱动马达出力确实是有所提高,能够携带更多的大型重武器——不过可惜的是,这种设计并没有被后继机种所沿用。



背包



本机的背包推进器就外形和布局而言,几乎与NT-1完全相同。作为主推进器的喷嘴一共两具,另外还有四具辅助喷嘴设置在背包上方和左右两侧,大大小小总计六具喷嘴。NT-1在设计这些喷嘴时,主要是考虑到无重力宇宙空间的运用。不过在重力环境下也能发挥极佳的姿势制御效果,因此被本机也全数继承了。



几乎完全继承NT-1的背包设计,这一做法也是为了能够节省开发时间。针对既有技术进行压低成本的量产改良,于是本机的总推力虽然比起NT-1来有所下降,但相比起过去的吉姆型来还是出类拔萃的。





脚部



由于优先考虑可靠性的问题,本机的脚部设计继续沿袭了吉姆改的构造——尤其是重力下行走最为重要的膝关节采用了吉姆改的规格。另外大腿后部装甲以扩大膝关节可动范围为前提进行了形状的变更。而在膝盖、踝关节等部位进行了强化,也扩大了可动范围。

膝装甲搭载推进器是0080年代就开始流行的一项技术,配合小腿北侧的姿势制御喷嘴,不仅提升了空间战斗能力,也兼具重力环境下跳跃时的辅助推力,以及高处落下着陆时的缓冲作用。



另外,推进燃料槽配置在在本机的大腿后部,一般来讲,当某块推进单元就近的燃料储备耗尽时,可以通过内部传送,将储备在胯部、大腿部的推进燃料供应给需要的推进单元应急,相当于备用燃料储备点——对旧式机种而言,这种跨单元的转运推进燃料构造是难以想象的,因为燃料的转运会导致泄露,引发各种故障,甚至机体爆炸(巴宁格上尉正是座机腰部中弹引发了燃料泄露,最终机体内部起火引起了大爆炸而死的)。


90

点个赞吧~(2)

野原·新の助LV10.至尊

2017-02-03 10:26 发布于

2楼
多谢科普! 这种贴真的棒!
李浩正LV4.高级玩家

2017-02-03 10:29 发布于

3楼
肯定要看阿,支持
李浩正LV4.高级玩家

2017-02-03 10:37 发布于

4楼
新年快乐,红包就免了吧
李生李太LV6.黄金玩家

2017-02-03 11:05 发布于

5楼
每次看一次都涨一次知识 谢谢LZ
WeatherZhouLV5.白银玩家

2017-02-03 11:06 发布于

6楼
吉姆系的高富帅
RiddheLV2.初级玩家

2017-02-03 11:59 发布于

7楼
巴宁格的死是因为知道了不该知道的秘密,这个锅吉姆特装不背。
LoongLianLV2.初级玩家

2017-02-03 12:11 发布于

8楼
好贴
我活埋了你们LV8.钻石玩家

2017-02-03 12:29 发布于

9楼
其实最中肯的还是最后体现到hguc上的讨论,是否为了一味追求可动就要牺牲其他的要素和简化pc用量的设计。
昱河绮川LV2.初级玩家

2017-02-03 12:43 发布于

10楼
谢谢科普
勃朗宁大威力LV2.初级玩家

2017-02-03 13:38 发布于

11楼
谢谢LZ,非常有营养~~
huangyu51LV9.大佬

2017-02-03 17:26 发布于

12楼
最喜欢的GM机体没有之一了。感谢非常详细的介绍
大型矢量喷口LV2.初级玩家

2017-02-03 18:08 发布于

13楼
我一直觉得ms的小腿就该藏推进剂,现在ms小腿越做越大越长,然后背包与小腿比太小(独角兽啊),推进又就主要靠背包,小腿不藏推进剂ms能跑多远,为了美型ms一个个大长腿小背包让我这个背包喷口燃料控真的受不了。还有就是ms的航程问题,我看ms大全是15公里(太短了吧),不知道是不是我看错了,或许应该是150公里,请cc君指教
向幸福起航LV1.新手上路

2017-02-03 19:34 发布于

14楼
楼主辛苦了,点个赞
chenwhite1978LV7.铂金玩家

2017-02-03 22:31 发布于

15楼
果然,GM特装型还是和GM加农2搭配好~强烈希望下次能介绍GM加农2!
willams1981LV6.黄金玩家

2017-02-03 22:48 发布于

16楼
很好的东西,顶一发!不知道趁着狙击GM和GM2网限版的出现,这货能不能来一发2.0,期待啊
xccainLV7.铂金玩家

2017-02-03 22:51 发布于

17楼
帮顶帮顶
wendykanLV9.大佬

2017-02-04 08:44 发布于

18楼
昨天正在补0083,话说很喜欢大胡子的性格捏
科普详细,收了慢慢看,只是觉得0083最帅的是2号机呢,可惜模型可动太不理想了
sylphiaLV7.铂金玩家

2017-02-04 13:47 发布于

19楼
我活埋了你们 发表于 2017-2-3 12:29 其实最中肯的还是最后体现到hguc上的讨论,是否为了一味追求可动就要牺牲其他的要素和简化pc用量的设计。 ...
作为一个喷涂堆积党来(本党宗旨是做一盒堆十盒)看,有时候去PC化对喷涂组装有利,有时候去PC化很坑爹。

比如这款79N,在肩膀和上臂连接处就是硬卡,然而喷涂完成后根本卡不了。

原因是卡榫本身正好被我用来上夹子喷涂,而前臂的那个洞被牙签捅过(也是用来喷涂固定夹子用的)之后完全松掉了。。。。。
陈rmsLV7.铂金玩家

2017-02-04 14:00 发布于

20楼
HG是我的最爱尤其是这款
sylphiaLV7.铂金玩家

2017-02-04 14:19 发布于

21楼
wendykan 发表于 2017-2-4 08:44 昨天正在补0083,话说很喜欢大胡子的性格捏
科普详细,收了慢慢看,只是觉得0083最帅的是2号机呢,可惜模型 ...


外形也不好看,手实在太短,毕竟那还是很早期的HGUC产品。

图片选择

努力修改中₍₍ (ง ˙ω˙)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