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n Man MK-IV

歷經奧比˙史坦的背叛與史氏工業總部的決戰後,向大眾公開身分的東尼隨即打造了全新的 Mark 4 裝甲,用以取代在與鐵霸王一戰中嚴重毀的 Mark 3。
雖然 Mark 4 的外觀乍看之下與其前身相去無幾,但這套裝甲除了頭盔以外的造型其實皆經過重新設計,不只肩寬較窄、胸頸區塊經過了小型化,四肢線條比起外觀圓滑流線的 Mark 3 也增加了許多稜角,透過配色與裝甲接縫的修飾,整套裝甲看來更加修長、也更為精實。
外殼與武裝方面,Mark 4 的外殼改採混合了碳纖維的陶瓷鍍膜鈦合金,除了保留掌心光束與肩部6連裝微型子彈發射器這兩種裝備外,裝甲手腕內藏的小型穿甲飛彈也自原本的單點配置改為8個莢艙一組的環形配置,因此載彈量由雙手各2枚提昇為各16枚,整體火力與防禦力比起 Mark 3 皆更為強化。
另外,Mark 4 的中控系統與頭盔抬頭顯示裝置的投影格式也略有更動,但比起 Mark 3 差異不大。







Iron Man MK-VI

歷經 Mark 2 裝甲被奪取的事件後,身受輿論壓力與鈀中毒之苦的東尼在神盾局的幫助下成功合成了父親霍華德當年發現的新元素,終於解除了自身的死亡危機;但在弧形反應爐效能大幅提昇的同時,鋼鐵人裝甲配合調整的需求也隨之而生,因此東尼以現有的 Mark 4 為基礎設計了新型的Mark 6裝甲,並在組裝完成後立即趕往博覽會展場、藉以對抗鞭狂發出的二度挑戰。
由於 Mark 6 係以 Mark 4 的設計為藍本修改而成,因此兩套裝甲具有幾乎完全相同的外觀,唯一的差別僅有胸甲區塊的改變:Mark 6 胸口的衝擊波轉換器採用了鋼鐵人系列裝甲首見的三角形樣式,週邊裝甲板的造型也因此略有變動;配色方面,Mark 6上臂與大腿兩處的裝甲自原本慣例的紅、金塗裝改成了以金色為主、輔以銀色點綴的樣式,整體而言更接近漫畫正史中幾套早期裝甲的形象。
應注意的是:衝擊波轉換器的效能並不會因其形狀而改變,劇組之所以將 Mark 6 的轉換器設計為三角形其實僅是出於辨識度的考量,這套裝甲在配色上的更動亦是同理。但 Mark 6 的配色似乎是電影製作後期為了增加辨識度才定案的,因此在大多數週邊商品與宣傳圖上仍然可以看到這套裝甲採用與 Mark 4 相同的紅、金配色。
材質選用上,Mark 6 裝甲的外殼採用了複合鋼材,並在鈦金屬骨架上包覆了可吸收衝擊的記憶泡墊與網狀結構;武裝方面,這套裝甲搭載的各式武裝與作為基礎設計的 Mark 4 則相去無幾,但在新型反應爐更為龐大的能量供應下,Mark 6 的衝擊波轉換器無論威力或發射時的反應速度都大為提昇、手背護甲中也新增了一對高能雷射產生器。該產生器可輸出功率高達200拍瓦的單束雷射,其威力足以在瞬間將漢默工業的鋼鐵機兵(Hammer Drones)切割成兩半,配合著裝者的迴轉動作更能達到大規模掃蕩的效果。但這款武器只能提供一次性的使用,裝置內部的金屬片一旦耗損後即需排出,因此多半係作為危急情況下突圍的最後手段;當鷹眼(Hawkeye)在洛基操縱下率隊破壞神盾局的飛行母艦(Helicarrier)時,前往進行修復的東尼也曾利用過這個裝置清除嵌在3號引擎中的船體碎片。
除了前述武裝外,Mark 6 在東尼前往德國逮捕洛基時也曾顯露過藏於右肩內側裝甲與左腕內的大型飛彈。由於後者設置的部位與原本的8連裝小型飛彈夾艙重疊,因此可以推測兩者皆係博覽會一戰後東尼於 Mark 6 修復時所新增的裝備。







Source: Q for Quest
其實 MK-IV 和 MK-VI 是用了很多共通件,所以兩者的玩評沒有太大的分別,故今次便買一送一吧。
感覺像在玩縮小版的 HT...... 自 MK-43 後 KA 的鋼鐵人外形、配件及可動性上沒有很大的差異。外型與之前推出的 Iron Man 同樣是水準以上,整体重手, 可動性方面一如以往的好,關節不會因裝甲之間的問題而有所影響。腰部、頭部及大腿位的拉出式關節對 set pose 很有幫助。今次配件不算多少,主要還是一堆拳頭...... 但因今次 MK-IV 價錢是一千樓下,所以我真的沒有什麼要投訴的了......
我這只的 QC 一般,面具及頭盔亦有灰塵附上後才噴色的通病。因上色塗層較薄,所以擺大動作時要好小心,否則關節及裝甲位置必定刮花。關節略鬆,玩久了就要更加留意了。(好像每次也有寫......)
剩下的 Iron Man 會否像 MK-III、MK-43 和 MK-45 一樣給我驚喜?
D.M.S. 玩味指數


外型 (40) 34
可動性 (20) 15
配件及 Gimmick (20) 14
品質管制/QC (10) 5.5
價錢 (10) 7
總分:75.5 分
Next Sha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