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16-6-27 12:11 编辑
脉冲时代
在CE时代的旧大战中,有一小撮儿王牌级别的驾驶员建立了足以左右整盘战局的巨大战果。
战场上的鲜花总是格外娇艳的
有鉴于此,ZAFT高层意识到,如果开发一台能够匹配王牌驾驶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100%发挥实力的机体,那么这种吕布配赤兔的组合就足以称得上是所向披靡的无敌兵器了。
ZGMF-X56S脉冲高达是以CoreSplendor核心飞梭作为中心,而Chest Flyer胸部组件与LegFler腿部组件这俩区块是可以任意交换的。通过借由更换这两个区块,成功让脉冲高达具备能够变成具备拥有不同机能用途的机体。



在计划中与脉冲同期开发的ZGMF-X24S混沌、ZGMF-X31S深渊和ZGMF-X88S盖亚三机,实际上在制作伊始就预定要在内部搭载核心飞梭相似的系统。从某种层面来看,三机实际上相当于作为脉冲的替换零件而研究开发的机体。
混沌型脉冲

盖亚型脉冲

深渊型脉冲

如果这个创意构思能够发展下去,那么混沌、深渊与盖亚的特性,逐渐就会被脉冲所取代。可以说,整个次时代开发计划都是以脉冲为核心而运作的。
而,ZGMF-X56S/θ命运型脉冲可以称得上是这个理念的终极成果了。
那么,何谓命运型脉冲?

命运型脉冲高达,即装备ZAFT开发的命运型侧影系统模组的脉冲高达,这套装备在排序上是第八。
命运型脉冲这台机体,是将威力、巨剑和暴击三种形态的功能合二为一的装备,三位一体了。


该机配备了两把镭射对舰刀,两具光束回旋镖,两组光束护盾发生器,两门伸缩式高能光束加农炮——并且最重要的一点,还装备了机翼组件,保证了机体优异的航空能力。
如此丰富多样的武装也说明了该机是以“全领域万能”为目的而进行开发。
然而,在命运型侧影系统出现以前,旧大战时期联合也开发过(与奥布合作)一种全领域万能型的背包系统,也就是众所周知不必赘述的统合兵器强袭背包P202QXIntegrated Weapons Striker Pack(IWSP)系统了。
不过,追求极致的万能性必然需要搭载数量众多性能各异的各式武装于一机之上。在CE的时代,万能机的标准通常来说是三种作战形态的结合,中近距离航空机动战、高火力长程炮击战和近距离对MS、战舰近接战,这三种。而无论是IWSP还是命运侧影,都尽可能地将匹配这三形态的最强武装搭载于载体平台之上。
这么玩就容易出事了。
武器系统的复杂化虽然能做到全领域对应,但高威力的武器必然带来剧烈的电力消耗。IWSP幸运地抱了学霸云集的奥布曙光社的大腿,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就其配置的武装来说在设计时期,其实就已经考虑到耗能的问题,并且尽可能地折中处理了(所以IWSP主炮是电磁炮+实弹加农的组合,格斗用的斩舰刀也是实体刀)。
而命运型侧影系统就武器规格来看(不考虑阵营技术问题),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高配版IWSP(那么漆黑背包就算是低配版IWSP了23333……啥,完美强袭?那种跑不快跳不高摇摇欲坠破坏平衡性的临时产物不纳入讨论范畴)。
低配版IWSP
不过,由于系统本身太过复杂,导致只是光靠命运侧影系统依然不足以达成“万能”这一指标。所以技术团队转而从作为素体的脉冲本体开刀,所以该机各处也都经过了改良。
所以虽然名字是脉冲高达,但实际上很多部分都经过了改造,要严格一点分类的话,也能够视为是一台不是脉冲高达的脉冲高达了。
基本武装
镭射对舰刀
图中为寇特尼的命脉三号机
命运侧影系统对应近接斩击战的主要武装。与巨剑侧影系统的MMI-710型湖中剑EX咖喱棒完全一致。
镭射对舰刀,顾名思义是一种将光束刃与实体剑完美结合的大型特殊兵器。由于剑身太长,设计上采用了一定的伸缩机构。剑刃由实体与光束组成,理论上无论是普通装甲还是PS装甲都能劈开(通过与光束回旋镖的配合,实战中刺穿了福利蛋的积层装甲制盾牌),在实战中发挥出了惊人的威力。

因此,命运侧影系统的技术团队非常看重这款近战利器,将巨剑侧影的两把EX咖喱棒移植到了命运侧影系统上。
圣剑(湖中剑)的单体长度已经很惊人,实战中还能够将双刃的尾部接驳,进而变成一柄巨型双头斩舰刀,长度远超MS本体。而本体通过优秀的OS辅助,能够流畅自如地进行砍、斩、切、刺等格斗动作,破坏力也随之暴增。
要使用这种长度的利器,机体本身必须具备相当的柔韧性,否则不可能顺畅的完成以上的战术动作。
远视桶伸缩式高能光束加农炮(炮塔)x 2

命运侧影系统对应炮击战的高火力射击武装。这是一种炮管能够自由收纳展开的光束火炮,一共装备了两组,是和暴击侧影系统的地狱犬型光束加农炮同等级的光束兵器。
在考虑了武器尺寸与收纳空间的匹配,技术团队将光束加农炮左右垂直悬挂于命运侧影背包,与EX咖喱棒平行。
单发秒杀MS是必须的,实际上威力这么大的武器用来对付MS有点浪费23333
虽然暴击侧影的地狱犬光束加农炮威力极大,但如果完全移植的话必然会因其过大的尺寸体积破坏了机体整体平衡——这个问题曾经也困扰过福利蛋的设计部门,最后将体积太大的鲸式等离子炮藏入机翼内才得以解决——于是,技术团队精简了光束加农炮的外形,在保证威力不打折扣的前提下,将地狱犬光束炮尾部的“萤火虫”飞弹发射巢、内置的“反抗”伸缩光束标枪统统废除,靠删、删、删来给加农炮减肥,转而改为增设大型散热口。并且,进一步将炮身设计成伸缩式,凭借努力和创意让光束加农炮成功瘦成了一道闪电,与EX咖喱棒一样双入命运侧影系统。
另外,在炮身上方设置了高性能传感器,借以提升炮击战的精准度。战斗时,通过机械臂的辅助炮身移动自腋下或是肩上固定,甚至不需要机体手持就能够使用,在保证了威力的同时,使用起来也是相当便利的一款火炮。
RQM60型光束回旋镖x 2


在位于机体手肘的位置上,设置的一对近战辅助武装。
虽然名为回旋镖,但在宇宙空间里也可以正常使用。使用时将其从收纳基座拔出,其产生的光束刀刃完成了回旋镖的形状。
光束回旋镖与普通的空气动力飞行物有所区别,和靠空气动力学投掷的传统回力标更加不同了。光束回旋镖依靠形成光束场形成的力场,与周围空间进行互相作用来达到飞行、诱导的目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光束回旋镖能够在真空环境下正常使用毫无障碍。由于命运侧影系统与后来的命运高达有几乎直接的传承衍生关系,所以很多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不排除命运侧影系统的RQM60型光束回旋镖能够像命运高达的RQM60F型那样,直接手持充当光束军刀来使用的可能。
作为一款继承自巨剑侧影的烁刃回旋镖的改良版本,追根源头也是依据了旧大战中GAT-X105的麦达斯光束回旋镖的原理(以及后来ZAFT自主开发的巴塞尔光束回旋镖)。比起追求威力而大型化的烁刃(烁刃变大的另一原因其实是兼做了剑脉的副翼),这版更接近于X105的麦达斯刀,其尺寸在技术团队的努力下变得更小。
由于命运侧影系统本身的容纳空间已经被三种主武装所占据,腾不出多余的地方再来容纳其它武装了。因此,技术团队在手肘附近设置了一组基座,在光束回旋镖成功小型化之后,将其收纳于此。
如图,背包上确实已经没地方容纳回旋镖了
光束回旋镖虽然是辅助武装,但其出其不意的飞行轨迹,敌人在躲过第一次攻击后往往会疏忽大意,然后往往就被飞返的回旋镖重创(甚至击毁),其出其不意的攻击方式也能够很好地分散敌人的注意力(这里完全不明白无限正义脚踢回旋镖是什么原理,毕竟CE世界里光束是无法格挡光束的)。
MA-BAR72型高能光束步枪
在命运侧影系统的形态下,该机也是能够使用作为脉冲标配的MA-BAR72型高能光束步枪的。作为次时代机体的标准武装,这款步枪是旧大战中后期所开发的MA-M20“天狼座”光束步枪的发展型。在保证了比肩先辈傲人威力、连射性的同时,增加了瞄准镜的可动机构,并且是以匹配氚核光束送电系统运用为前提所设计,因此不需要因为考虑耗能而限制兵器的威力。
氚核光束送电能为脉冲提供电力补给
自从MS能够搭载大口径高能光束火炮之后,光束步枪的唯一性与重要性就大打折扣了。本来在MS诞生之初,首先作为主要的携行武装的是重突击机枪。MS用实弹机枪的发明,是为了凌驾当时的主要对手梅比乌斯等常规兵器的火力输出。也就是说,实弹机枪是为了对付传统MA、战车而生的。
重突击机枪和特火重粒子炮


实际上,早在光束兵器小型化成功、高能光束步枪诞生之前,就已经开发出了MS用光束兵器,那就是ZAFT制M69型特火重粒子炮。特火重粒子炮主要用于对舰、对要塞作战,威力大射程远,但体积尺寸太大、一次填弹数少,这在反舰反要塞的战斗中表现得并不明显,不过在联合制MS的开发、PS装甲的出现,实弹机枪失去作用,特火重粒子炮也有用于MS战的例子——不过这样一来,面对对手同样是机动性高的MS时,大型火炮的种种缺陷就暴露得淋漓尽致了。
单发威力能轻松秒杀普通MS


而超小型高能光束步枪的发明,则是完全以反MS为主要目的。光束步枪的优点是单发威力大,一发就能击毁MS。其次,光束步枪得到确实的小型轻量化处理,携带使用极为便利(甚至于后来发展出M8F-SB1型短光束枪这种小型化到极致的产物)。虽然光束步枪依然存在耗费电力、散热性要求高以及连射性欠佳的缺点,不过比起过去的特火重粒子炮来,已经是翻天覆地的改变进化了。
所以,在时间已经到CE73年,MS用光束兵器技术已经成熟的现在,光束步枪在威力上确实已经被各种各样威力强大的光束炮所凌驾,不过由于其体型小巧、耗能相对较低的优势,令其成为反MS用主力武装的不二首选。这也是光束步枪并没有在琳琅满目的各种高能光束炮、等离子集束炮、复列位相能量炮等等竞争对手中淹没泯灭的最主要原因。
MMI-GAU25A型火神炮x 2
位于胸部顶端两侧的一对MMI-GAU25A型火神炮,作为一款几乎不会消耗电力的实弹火炮,由于头部搭载了氚核光束接受装置(天线基座)、数种通讯装置,剩余空间不足,所以移植到了胸部。
由于口径不大,所以传统火神炮的作用一般是攻击小型目标(战斗机、飞弹、装甲车),对MS只能起到牵制。不过GAU25A型火神炮显然不满足于此,作为一款有抱负有志向的火神炮,其实战中甚至创下击穿GAT-02L2刃式L、GAT-04温达装甲的惊人战绩(真是为联合感到悲哀,福田无下限黑联合)





M71-AAK型对装甲短刀x 2
收纳于两腰裙甲内的M71-AAK型折叠式实体小刀。通过对刀刃高频震动化而带来了极高的破坏力,理论上除了PS装甲外,不存在其切不开的装甲防护。由于是不会耗费电力的实体武器,不过由于尺寸有限,所以作为最后的武器,非到弹尽粮绝一般不太会用到。
MX2351型“隔绝光”光束盾x 2
因为是完全相同的装备,所以用了动画版命运的截图
毁灭高达胸口三门1580毫米复列位相能量炮“超级海妖魔兽”齐射也无法击穿隔绝光
设置于左右手腕的防护装备,虽然搭载位置有所不同,但实际上是与命运高达装备的是相同型号(所以我就拿命运的截图来说事儿2333)。由于命运侧影系统状态下没有配备MMI-RG59V型实体盾,所以命运型脉冲全仗这款光束盾来防护来自敌人的攻击。
“隔绝光”可以视为装甲光罩(更早可以推到阿尔忒弥斯的光波防御带)的改良装备,进一步强化了对光束、实弹的防护,防御力极高。展开光束盾的同时也不影响本机的攻击,根据调整也可以任意改变形状。
一共设置了两组“隔绝光”光束盾,分别装备在两腕外侧的基座正中央,使用时发生器展开进而形成任意形状的光之壁。
机翼

堪称命运型脉冲最大特征,也是该机对应威力侧影的高机动空战武装。机翼部分是以主推进器(主推由命运侧影的推进器、核心飞梭推进器组成)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来配置的。几乎是从外形配置和细节原理与命运高达相同的飞翼部件,在大翼内侧收纳了四片一组的小翼,在完全展开的情况下总计十片机翼。
机翼内置推进器,通过运用了将能量转化生成了光压推力的光轮推进技术,最高输出时会发生光之翼的现象效果。在这一形态下,机体能够发挥出压倒性的机动力。
缺陷
综上所述,技术团队度不遗余力地给这套系统添加高性能的装备。过剩的武装必然会消耗大量的电力,以脉冲为例子来估算命运脉冲,差不多每次出击都要靠氚核光束送电系统充电三次才行。
从炮击战到肉搏战都能对应并且游刃有余的武装平台,所耗费的能量也远远凌驾一般的机体。
这就是一头电老虎。
因此,技术团队认为这么强行改造搭建,还不如另起炉灶重新开发全新的机体来得实在。因此最后ZAFT决定另外开发新型机,命运侧影计划中止,刚完成了四台就只能作罢了。而后重新开发的全新机体ZGMF-X42S,则继承了“命运”这一名字。
四台命运型脉冲由于分配的驾驶员特性不同,因此为了最合理地分配电力,VPS装甲的配置就出入很大,也就是说四台机体的配色完全不同(或者说前三台颜色不同,因为目前只知道一号机是紫色,二号红色、三号蓝色,最后一台就不明了)。
寇特尼驾驶的三号机,参加了弥赛亚攻防战
————————————分—————————————————割—————————————————线———————————
扩展知识
装甲光罩
早在联合与ZAFT开战之前,也差不多就是CE35年的时候,L5宙域的殖民地卫星建设规模开始扩大。而与此同时,地球联合阵营的老二欧亚联邦(尤拉西亚联邦)就开始建设宇宙要塞“阿尔忒弥斯”。这项计划,多少有点与联合老大——大西洋联邦——进行宇宙军备竞争的意思在里面。
欧亚联邦优秀的技术团队为这座孤悬海外的要塞,设计了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自卫系统:LightwaveDefensive Barrier光波防御带。外号“月之伞”。

这是一种既能防御光束又能抵挡实弹的能量护盾,由无数基光波发生器来构筑,每一基发生器会展开一块三角形的防御壁。由这样的无数小块防御壁进行排列组合后,最终形成一个环绕包围要塞本身的零死角球状防御体系。阿尔忒弥斯因此也被称为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
不过作为一种纯粹的防御系统,光波防御带既挡住了来自外围的攻击,自己的武装火炮也无法穿透这层光之壁,攻击外围的目标敌人。虽然无法反击,但作为一款数一数二的防御系统,而且阿尔忒弥斯本身也不是特别重要的据点(对ZAFT来说),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打算要攻略它的意思。一直到CE71年1月前,突破光波防御带、攻略阿尔忒弥斯的办法都是不存在的。
CE70年大西洋联邦开始进行G计划,研发GAT-X系列。而习惯于跟大西洋联邦斗争对抗的欧亚联邦,也紧随其后展开了X计划。该计划所诞生的,就是GAT1-X亥伯龙高达(这是一台很特别的MS,以后有机会再聊)。




X计划由于是欧亚联邦自主研发的项目,并没有得到先进的PS装甲技术。为了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技术人员在成功小型化光波发生器之后,将其搭载于机体之上:双腕x 2、背包x 5。小型化的发生器射出展开后,由缆线与本体连接。单个发生器只能展开普通盾牌大小的三角形光盾,如果将全部七基发生器全部展开,那么就会能制造出一个以本体为中心的全方位全角度的防御球,就像是一个迷你的月之伞。

而这项技术经过修改后,已经可以允许本体在展开光盾的同时从内往外发动攻击。纯防御用途的光波防御技术在这时候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小型化并可以用于战斗的光波防御,被称之为ArmureLumiere装甲光罩。
阳电子反射器

这是一种只能搭载在大型MA或者战舰上的高能防御装置。最早出现于种命第12话《血染大海》,由欧亚联邦一系的大型军工企业阿杜可夫中共开发的大型MA,TMAF-X6BDZamza-Zah(音译为扎姆扎扎,太逊了所以我不用…)所搭载。
这种进化于装甲光罩的先进防御装置,论防御力足以挡下任何近、中、远距离下的任何攻击(光束、导弹),甚至连舰载阳电子破城炮也挡住了,属于当时的顶级防御技术。

如图所示,阳电子反射器的发生装置在Zamza-Zah的三个角上,启动时需要本体大幅前倾机身。
不过阳电子反射器这种防御体系,并不是完全无敌的存在。事实上,在实战中被特殊处理过的武器贯穿的例子比比皆是(对格斗武器无法免疫,对光束刺、光束军刀突刺这种以点破面的战法很无奈)。所以,有鉴于此,震撼于联合对装甲光罩、阳电子反射器技术的领先,ZAFT也开始研发类似的技术,最后出现的就是MX2351型“隔绝光”光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