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沉重的心情先写在开头
1、首先给大家道歉,因为工作变动、家庭缘故等很多不可抗因素,所以之前答应大家的如擎天无霸的下半部分、N多军魁系列兵人、N多年前就买了的TF等一直没有录制,而且屡次拖更。大家愿意看我一眼听我胡说八道我就已经觉得是很高的赞赏了;在这里给大家鞠躬道歉。我会尽快补上。
2、本次做图文因为有部分录制器材出于不可抗力被前单位扣下了尚未拿回。剩下大部分的因素是出于个人考量,觉得这款镜像WFC擎天柱有些说明不是单单录制几个镜头就能讲清楚的。
3、摄像器材受条件限制,为佳能6D配24-105标准镜头。拍摄时间为中午12时至13:15。光线为玩具右前方四十五度射入的自然光(有两张图片我记得我打了点小灯光)。加上摄影技术不过关,望摄影玩家耐心指正。也希望大家能和平讨论。
4、说给ITF的话:从开始知道他们的这个产品计划到拿到样品,一直都断断续续和我有联系。可能是个人偏向,觉得他们在交流上比较好接触,相对的比较真诚实在。不管ITF规模大小,也才刚上路。愿时间能多一点,让ITF有机会真正的做出更优质的东西,提升品质。
5、最后是我个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在拍摄FOC反冲的时候照片和实物没有变色的情况,而镜像WFC擎天柱则出现了变色。我个人目前以为是漆面的问题,感觉镜像擎天柱漆面反光度有点高,是不是珠光粉加多了?(如有脑残愿勿喷)
提前说明:实物在肉眼看来还是很紫色的,但是确实是有感觉不同时间段和光线有出现肉眼时间段色差的感觉。本次评测仅代表手上看到的个体样品,不确定所有都会一样。而且(看下图)
为了防止大家急躁看不下去,我把对手上这个样品的总结直接写在前面
大毛病:整体配色、腰部变形结构零件的出厂质量。
小毛病:材质成色(持疑问态度)、关节松紧度、水口。
装逼打分 (10分制)
材质:6分
涂装:6分
制作工艺:5分
变形流畅度:5分
性价比(按照目前网络上看到的价格):4分
一句话概括:第一款上路作品,仍需很多进步和补足。第一款作品算是刚刚及格。

首先是厂家的特别说明,其实基本也包含了我想说的说明。还是挺实在的。我为了还原最真实(其实就是懒)并没有去修缮那些水口和分模线。
在看实物照片前我们不妨看一下BOTCON上的擎天柱配色样式(图片取自78动漫资料库)。我个人想说:实物就算是再紫色也确实和BOTCON上的颜色有明显差别,是偏向蓝的紫色;确实不是一种紫。









因为我没买过WFC的第三方配件战斧,所以不确定这个战斧是不是完全和第三方做的那个一样。分为三段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战斧的细节纹路上,只要不靠的太近那就还过得去。太近了就经不起推敲了。另外战斧握柄的最后一节,在插入上有些不稳固。另外很好奇,为什么战斧的颜色不是棕黄色,BOTCON上镜像擎天柱的武器大多数都是暗棕黄的啊。


战斧的大小超过了一般的官方V级高度






战斧的几种和主体互动搭载的方式。基本上都是握柄和斧头拆开,握柄插进主体手洞。插的过程很顺滑。


但是出现了左边肘关节支撑力度不达标的情况,右手可以举起整个战斧无压力。但是左边就因为肘关节的松动无法举起整个战斧。图中红圈处是战斧握柄支撑在主体膝盖处。



马上走进主体,和官方V级玩具比起来确实是在大小体型上是一个级别。但是第二张图就出现了我的疑问,反冲的实物和图中颜色差别不大,但是镜像柱子就。。。第三张图看一下背面。


左右两边小臂的密合度也有差距,还是左边小臂出现的较大缝隙。


在这里我要插入性的吐槽一个问题,这款擎天柱几乎全身都是涂装,摸起来有一种很重的磨砂感。使得材质相对的感觉有点WK战刃黄那种脆薄的感觉。WFC作为一款变形很麻烦复杂的模具,材质不十足的过关,怎么应付潜在的变形错误和危险呢。
图中圈内,是指的全身上下都有运用到的铁灰色漆面。但是这个铁灰色漆面全身上下都没做好,都是颗粒感散布开的。和某BB去年年底批次的某克威一样的情况。实际上小腿处的银色盖板部件也是同样的漆面情况。倒是全身的紫色和小腿补的墨色还有轮毂的银色上色质量很棒。


头部直视前方的时候就松的自动低头,需要手扶着脑袋



但是向两侧看的时候就没有松的自动低头的情况了。

两个膝关节的松紧度也不一样。整体来说右膝的紧实度比左膝的好。因为是双动关节,我要多说一句,相对的右膝上松下紧,左膝反过来了正好。



拳头的刻画略微粗糙了。顺带我想问一下WFC擎天柱就是4个指头的拳头刻画么?



其实我对主体身上的暗金色也有疑问。我个人觉得也并不合适。大家通过BOTCON的镜像擎天柱对比就能得出自己的结论了。只能说这个金色上色也有颗粒感。头部的涂装不深究还是过得去的。但实打实的说还是粗糙了。



主体身上的银色部分漆面就上的很好。



可动性大体一看,毕竟是放大的WFC擎天柱,可动不可能有啥标新立异的地方。倒是自己拍的这张图。。。让我觉得可能这个玩具也许最后的命运会和我厂一样(guizhesi)

在开始变形的时候,第一时间看到了胯部的缝隙。胯部紧合的螺丝是很小的那种,不是很容易上。


如果说除了配色上色之外,别的都是小问题可以忽略不计,那这两张图的问题可就要命了。我相信这只是我自己一个人出现的问题。我在变形过程中发现车顶无法完全密合,打开看在看到腰身旋转是歪着的。再拉开看才看到图二红圈中的恐怖问题:零件是制作过程中就变形损坏的。我只想说我这次确实选择相信ITF,因为他们在说明里也说了,时间太赶了。我觉得这不可能成为普遍现象。还是要友善提醒ITF一句:一定要控制好质量检查(我就不说quality checking装B了)




来几张载具多视图。基本上在我没有修水口的情况下密合度还可以,也就是说修了水口以后大部分缝隙都会消失的。但是千万不要正式发售了还要玩家继续修水口!
载具部分的屁股发出来大家看看

图中的红圈标明的是影像车身屁股密合的因素。编号1、2之外的两个我刚才说过是意外残次零件;以及小腿卡扣有点松动的情况。编号1、2是两侧的后轮处,金属转轴固定的那个变形关节比较松动,容易造成车屁股直接趴在地上。这点比较致命,一定要修正。

最后放上厂家真诚的样品说明,我这次是相信ITF的,希望你们就算晚点发售也把一些问题处理好。不然的话按照现在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商家预售价格,真的很难让消费者去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