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这一期做1:100古辛的,但是图太多懒得处理,就先挑软柿子捏了
从上周开始试验了一下非周末时期发帖,结果好像看贴的人也没少多少,这回就直接遗忘到了周三,哎呀可怕
反正学生党们吃我at大法咯我就是以前上学时期玩不了电脑然后现在好了伤疤忘了疼嘿嘿嘿嘿嘿以前也没at错失了好多帖子现在有了你们应该很开心了才对
嗯

这次给大家介绍的大魔其实名字挺长哎呀就不说全称了反正我也记不住,感觉最近GTO系列的热度不如从前了?记得刚出夏亚扎古的时候满街买买买的声音不绝于耳,到这个大家的反应就变成了:哦,好
要说为什么GTO的感觉不如从前了,无非是第一款的夏亚扎古用了很多创新设计,然后后来的新不太了,难免会让人感觉有点无聊。呐你就好比HG的粑粑哇HG全骨架,牛逼牛逼。到了1:100哇直逼MG级别的骨架细节,牛逼牛逼。然后1:100的第六形态搞成那么个屎样。其实并不是这些模型退化了,而是相比他们的前作回到了正常的水平而已。

这款大魔的头部做的还是不错的,除了嘴部排气口。我很奇怪看遍了板件也没找到类似这个排气口的造型,在组装中惊讶的发现排气口居然是集成在动力管上的,而且水口就位于叶片上,让人很无语。独眼采用了半球状的可动结构,使其可以向各个方向转动

GTO系的扎古和大魔上半身除了脑袋以外大差不差,这个大魔给重新设计了一个驾驶舱盖的部件,采用了一块透明零件,比较新鲜。

相对的,模型还附属有比较偏扎古风格的宇宙用驾驶舱盖可供选择,选用这款造型之后就和扎古傻傻分不清楚了。身体左右两部分内扣的结构依然保留,然而由于这个替换部分设计的并不走心,换驾驶舱盖的时候有可能会拆开整个身体,不过我想大多数人不会换的吧

胳膊可能是我老了脑子不好使了,看不出和扎古有啥区别,这种设计虽然能很好的表现出机体开发系谱继承关系,但玩起来确实新鲜感不足哇

光束火箭炮和UC原版的造型比较类似,整体采用了比较简单的夹组结构,主瞄准镜带有简单结构和透明件而副瞄准镜则欠奉。把手可以活动,比较方便找出合适的握持位置

胯部采用了比较新鲜的设计,浅灰色部分兼做结构和外观件,前裙甲是直插式、侧裙甲是八字卡口式,乍一看都是比较低级的结构,但是胜在设计出色,活动起来完全不拖任何后腿还很好看

大腿造型也是和扎古很相似的,导致我当初一看试做品直接萎了。其实这款大魔的腿部结构和扎古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比如小腿不带骨架……当然这是玩笑话,骨架对于HG不是必要。胯关节被大腿装甲包的比较严实,不能直接拉下来大腿不然胯关节的外壳会收到损伤(虽然没啥影响也看不出来)

脚的造型被我妈嘲讽为电熨斗,脚面积大的好处就是接地性好。脚踝关节结构比较复杂但是对可动性的提升不是特别明显。小腿各内藏了两个喷口并且可以依靠8号长条状插榫PC件实现独立可动,诚意不错

背包的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内嵌动力管还是比较有意思的,背包组装好之后比较难拆开,假组注意
还有一点就是尤其是裙甲,模型预留了一些标准插口,而并没有应用于这些插口的武器,裸露着还是有点影响美观的

背后来看粗壮的腿拉低了视觉重心,而肘关节则有较强的机械感,整体作为试验机的味道还是比较浓的

这款模型比较不足的就是各个关节都偏松,肩膀松,胳膊松,手肘松,腰巨松、胯巨松、脚巨松,我以为能扛住拍完一套片结果完全扛不住,简单粗暴的卫生纸垫关节

模型附属了总共四个手型,左右持物(就是撸管),又持枪和左平手。GTO扎古和大魔的平手设计偏向于托枪,所以指头不那么直,曲张了可能是

好在大魔的热能军刀没有被减配成热能斧,这个热能军刀的长度还是可以的,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板件编号采用了SB开头,这会不会是第一款不透明的SB板哇。另外模型原装的热能军刀是类似头部的那种红色,被我喷成了浅蓝灰色

公理公道讲,虽然松,但这款模型的可动确实不错。搭配大活动范围的肩部和身体的内扣结构,双手持刀的造型很容易摆出来,也很容易出范。当然了,能做出来和能做出范是两个概念,这里大魔的表现非常不错

前文说的可动性在单膝跪地的姿势上也非常游刃有余

我一直不满意大多数独眼系模型的独眼调整方式,因为都不是很方便。这个大魔在头部下方留了两个沟槽方便伸进牙签之类的东西调整眼的视角,鬼畜的是这个部位没有任何突起或者凹陷,所以调节的时候……其实根本调不了。针对这个大家可以在独眼零件偏后的位置挖去一块,调解的时候以此为受力点就会好很多

最后总结一下这款模型吧,价格合适、可动好,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均衡,就是关节太松,哪哪都松,让人不太满意,其余的都还好,有爱可以考虑入手
下期1:100古辛50+张图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