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16-4-5 13:29 编辑
时代背景:
0080年1月14日,阿·巴瓦·库大决战结束,地球联邦政府与达西亚·巴哈罗夫为首的吉翁共和国临时政府在月面缔结了和平条约。在安曼(月面都市安曼,日后克瓦多罗领取百式之地)完成谈判后,于格拉纳达进行正式签字仪式。于此,给人类造成巨大浩劫的一年战争终于结束。
大战结束了,地球联邦军为了巩固体制,实施了“联邦军再建计划”,以借此扩充战力(立一个新项目,然后问政府拨款要钱2333)。在这个计划之中,被开发为王牌机师专用的泛用型MS就是RGM-79N吉姆特装型。特装型以为取得远胜于以往各大量产机种的性能,承袭了部分试作机的技术。当时已经吸收了大量公国军的MS技术,联邦军踌躇满志,计划开发各种新型机种,而联邦方面也不是完全没有先进的技术可以沿用,事实上在北美奥古斯塔基地负责的NT-1项目,虽然试作机在SIDE-6遭到吉翁特殊部队攻击而大破,不过技术资料保留了下来。当时,NT-1并不只是作为容纳新技术的载体,联邦军更多的是希望以这台试作机作为高性能MS量产计划的契机,并且隐隐怀着新世代MS基础技术的高性能试作品的野望。
然而因为大战很快就结束了,这个计划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不过因为在NT-1上积累的技术通过联邦军再建计划转嫁到了79N的身上。比如79N的背包推进器使用的就是NT-1同型版本,因此保证了足够强大的推力;胸部的进气、排气口也极为相似。
79N机体构造虽然主要承袭自79C,不过从NT-1那儿也汲取了许多先进技术,虽然血统系谱不同,但NT-1与79N的关系可谓是千丝万缕。据称,在战后计划取消的NT-1,其遗留的一部分备用零件正是运用在了79N之上(而NT-1本机在大破后并未修复,就那么随着计划的陨落,遭到了拆解)。79N本身借鉴了不少NT-1的技术与设计,不过并没有不动脑筋一味的去复制,其中也废除了一些量产机不需要的鸡肋:废除手背内藏的加特林机炮,脚部取消副推进喷嘴等等。
当初NT-1在设计上,全身装备的姿势制御喷口数量差不多是RX-78-2的两倍,一共是19个。背部主推在当时也算得上是大版本了。最值得注意的,是它小腿外部另外搭载了大型的独立式推进系统,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毕竟,如果在小腿部分增设额外的推进组件,会对这部分造成负担,极易出现金属疲劳,造成破损,所以,当时主流机种的设计并非是想不到这个能直接增加推力的创意,只是不敢去尝试而已。可是后来,从战场上反馈的数据显示,这部分的金属疲劳其实远远低于理论预测,所以不管是NT-1还是后来的统合量产计划的79C,都敢于去尝试在小腿部分加装大容量燃料箱了,并且NT-1模仿吉翁的06R系列(高机动型),将小腿部分增设大功率推进器,硬性拔高这台机体的推力上限,从原本的55500kg一下子提升到了174000kg。
不过,实际上这一设计也是基于NT-1在加装乔巴姆护甲后,因重量↑而带来的运动性↓,所不得不增加的额外推进。所以后来按照NT-1再设计的普通机种,也就是79N被认为是不需要如此的组件,推力回到67480kg,虽然在NT-1的基础上有所下降,但也已超越RX-78-2的55500了。
79N的头部酷似一年战争时的79SC,光学探测器兼具了狙击、对人等多种功能,比起79C来显得更为精悍,头部后方也设置了大型棒状通讯天线——不过和79SC不同,79N保留了60毫米火神炮的功能(SC的狙击镜挡住了炮口,所以SC的头炮是被封住,或者整个拆掉了),脸部主感测器采用了于79C一样的双眼式而非早期的独眼式,这种设计之前也提过,MS的战斗距离在3000米以内,在这个范围内的横向视野比起纵深更为重要,作为一款泛用型机79N采用了和79C一样的设计,以此获得更为开阔的视野(护目镜采用了橙色,在众多绿色墨镜的屌丝里杀出个橙色墨镜的高富帅2333)。另外我从设定图上没找到头炮的空弹壳抛弹口,所以估计采用了无弹壳火药式的火神炮。

摘了墨镜的79N也是犀利的双眼式
79N的肩甲比起其他兄弟机种来,有一个朝外侧突出的显著特征。这是因为设计阶段考虑到这台机体将来活跃的舞台不仅局限于地球,还有广阔的宇宙,在当时,MS采用的是全方位转动的机械手臂作为武器挂架,因此获得了以往所有传统兵器都没有的火力覆盖面。简单来说,战斗机的火炮是固定朝前方的,所以它的攻击覆盖面只有前半球,一旦被敌机咬住尾巴,就基本等于判了死刑,这就是俗话说的死亡后半球。而MS不同,不需要立即的180°回旋就能反击来自后方的敌人。79N在设计上博采众长,强调空间战的快速对应,因此在肩甲设计了姿势制御喷口,让机体在后半球出现敌情时能够快速180°转身,在敌人尚未锁定前就提前发动攻击。这一点与后来修改自79N的79Q(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吉姆镇暴型,壮哉大城管)理念上稍稍有所区别,79Q是配备给提坦斯用来镇压吉翁残党使用,作战任务定性为暴乱镇压、武装缉私、扫海、残党镇压和公安任务等。所以镇压作战时经常会发生埋伏状态下的残党MS从后方的偷袭,敌在暗我在明,敌方先手我方被动,所以比起180°回旋它更强调侧向的快速推进,来及时回避火线,这是很重要的。
0083里的GP01测试机师之争中,浦木宏曾经吐槽79N“没有特点就是它的特点”,表面上这句话带贬,听上去是在黑79N。实际上,这恰恰说明79N各方面都很均衡,从后来的表现来看这台机体水准是相当之高的。在对阵当时吉翁残党的主力机种06F2时处于压倒性的优势,在对抗性能更高的14F、FS时,也毫不吃亏——绍斯·巴宁格上尉驾驶本机曾两次力敌西玛·卡拉豪的部队,第一次一对二的局面下仍然击破一台14F(实际上是巴宁格支援了被14FS狂虐的GP01,一台14F掩护西玛的FS,结果送了人头),第二次在遭到西玛突袭时临危不乱击退敌人,除去老练王牌机师的技术加成,本机性能之强水准之高也说明这战绩合情合理。换句话说,如果监督没给79N而是给了79C,那么巴宁格还能击退两次西玛部队,那就太扯了。
在0080年初期,由于主力MS(多为79C)采用的核融合炉出力不足,对光束兵器心有余而力不足,而79N因为配置相对更为高端,在技术层面上已经可以使用光束武器,而且设计之初也预定了主武器为光束枪。但,由于战争的结束,军费缩水,军方没有足够的小钱钱挥霍,成本高昂、整备难度也高的光束武器显然不是勤俭持家该有的选择,所以跟79C一样,本机的主武器改为了实弹,也就是MR82型吉姆步枪,口径是当时主流的90毫米。
如图,第一款就是90步枪,第二款是犊牛式机枪,从外型上可以看出两者的通用性

其实也不能说实弹武器完全不如光束,虽然在威力上可能有所欠缺,不过实弹武器古往今来的最大优点就是可靠性较高,并且替换式弹夹的设计,使得单兵作战时间得以延长(79N的盾牌内层可以多挂俩弹夹备用),连射性也较光束更高。这款MR82型吉姆步枪与当时大量配备的另外一款同口径的犊牛式机枪相比(两者的部分部件可以互换,其实也不能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机枪),枪管更长,炮弹的初速↑,威力↑,枪管加长也带来了精度的↑,MS双手握持时可以进行远距离的精密射击。剧中79N只有在模拟战中使用过一次犊牛式,其余实战均使用MR82型。这可以认为相对于适合建筑掩体、街巷战的犊牛式,MR82型步枪更适合开阔地形作战(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盾牌=利用手臂支持的MS专用附加装甲。早些时候,盾牌是针对实弹武器攻击,即使是受到大口径火箭炮的命中,也能充分保护本体的防具。人类使用盾牌的历史相当悠久,可以追溯到中世纪骑士、步兵用的那种轻便的小盾。近代也有维持治安专用的防爆盾,MS用盾也多模仿自这种防爆盾。随着历史的发展,人类使用的盾牌逐渐被淘汰退出战场舞台,而MS用盾却因为MS战而越发重要。首先,以核融合炉提供强大动力的MS,单手就能举起巨大的盾牌,而且手持盾可以随意改变方位,主动应对攻击。一开始MS用盾是为了隔绝近战白刃武器对本体的威胁而存在,不过慢慢地,实战中的盾也能抵御射击武器。有了盾的保护,MS不用进行大幅改造,比如加厚装甲、强化推进力等。
79N的盾

G和GS的盾

标准型的两种盾
吉姆系盾的设计主要都是采用平面、支线来构成,早期用来防御的盾牌采用的也是这种理念。不过79N专用的AGD型盾却是曲面造型。这是考虑到更好的跳弹以及更佳的整体刚性所做的修改。随着MS使用的火器威力越来越强,盾牌已经变成不可或缺的重要防具。盾的内侧也设置了与手臂连接的固定座,以及手持握把,另外还有备用弹夹的挂架。这种款式的盾牌其实早在一年战争后期就已经出现了,最早在月神2号、奥古斯塔合作开发的79G-Command型上就有配备,区别于标准003型和007型牌呆板的方方正正,AGD型外型上也更为圆滑美观。不过在受到大功率光束武器的攻击或斩击时,不管是003、007型还是AGD型都会暴露出防熔断熔穿性上的短板(0083剧中GP02A的光束军刀曾一刀劈碎007型盾,西玛座驾FS型勇士用大型光束枪也击碎过AGD型。就连老虎的热能军刀也有切开003型的例子),这是所有实体防具的极限(要加强防御力只能一味加厚,盾就变重了),而非这款盾牌的不足(所以后来才会出现针对光束的光束盾)。
另外,79N也可以使用L-07/N-STD高性能火箭筒,这种五连装的火箭筒比起战时标准的L03来威力不减的前提下体积更小,使用更方便,一直到0087年马克兔配备的都是这款火箭筒。不过在剧中并没有出现装备这款火炮出击的79N,可能是因为剧中79N多担任阿鲁比昂号护卫的工作,交战对象多以MS为主,擅长对舰对要塞的火箭筒便发挥不出作用。
79N的背包和NT-1阿历克斯的基本一致,不过光束军刀只有配备一把而已,这是吉姆系的惯例,节省成本,实际上实战中要同时用到两把光束军刀的时候也不多,所以基于实用的考虑只给了一把。光束军刀的型号和79C一样的0.38mw出力版,光束展开时全长达到11.52米。联邦军制式的各种光束军刀虽然外形有所出入,但内部出力基本上全都一样。
79N和79C是中间那款
驾驶舱方面,79N用的还是标准三屏,并没有继承NT-1实验性的全方位荧幕和线性座椅,可能是考虑到维护修理时可以使用79C等量产机种的零件。机师通常从胸部中央区块的下方舱门(红色那块,腹部位置)进入驾驶舱,也可以将整个中央区块向上掀起,露出内部的驾驶舱。推力的油压控制踏板加入了可调节阶段式,也就是可以按照机师个人习惯进行调整,比较个性化的一个设计——比如巴宁格上尉座机的推力踏板定为Plus4,整备员对当时要借用机体的浦木宏的描述是“比较紧”。
当时主流通用的驾驶舱结构
RGM-79N吉姆特装型的定为是王牌机师专用的高端上位机,不过与其它高性能机种不同,比如狙击型吉姆是依靠增强装甲与推力来增强综合性能的,而79N则是采取了上述NT-1同款推进背包,机身各处增设姿势制御喷口,令79N的运动性得到了高水准的评价。动力炉凌驾了一年战争时期的顶级规格,若使用光束武器毫无压力,整体性能超越了白色恶魔RX-78-2,在0083年,是联邦军性能最强的量产型MS了(看看同期的79C,正在费劲地跟F2型渣古拼刺刀呢)。
虽然是量产,不过79N的成本较高,战后军方军费吃紧,最后只生产了一小批,配发给了各部队的王牌来使用,比如剧中不死身第四小队为首的绍斯·巴宁格上尉、贝尔纳德·蒙夏中尉、阿尔法·A·贝特中尉均驾驶本机。所以与其说79N是一台性能较高的量产机,不如说是专门为了提供给王牌机师使用的特殊型号,正与其“Custom”之名吻合。
理论上,79N是普通RGM-79的高性能版本,而RGM-79为了应对不同作战环境需求,衍生过很多高阶机种,比如重视狙击的SC、SP,全面升级的G、GS等,而79N正是以这些前辈作为开发基础,同时又采纳NT-1的技术与零件,打算跳出既有概念的束缚。一直以来,RX-78系列于RGM-79系列之间既有巨大的鸿沟、区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前者在一年战争中极其活跃,被后世誉为了传奇、奇迹,而后者却始终停留在量产型这样的低阶范畴内。而RGM-79N吉姆特装型的出现恰恰介乎于两者之间,且欲助孱弱不振的RGM-79系提升一个层次的水准,79N正是这样一款新一代的机种。
————————————————————————————————————
设定扯完。亏上次吉姆改内容写多了,导致这次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想说的都在前面说过了。按照惯例来谈谈莫名其妙变成附带品的模型部分了(看过我帖子的都知道,神马套件评测都是挂羊头,这位是个喜欢扯皮设定文的主儿23333),吉姆特装型是0083登场的墨镜机,定位是在吉姆改和高达之间的中档品(本身是高档品,但连高达都一起比较的话,呵呵了),量产机中的战斗机,性能上完全压制当时吉翁残党所有的机种了。至于蒙夏被西玛突破这种情况,绝大部分原因还是西玛个人的驾驶技术高超,而不是旧式的勇士性能高过特装型。公平肛正面的话,巴宁格与西玛遭遇两次,第一次有炮灰干扰,没打成;第二次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巴宁格依然奋起反击,最后破坏了西玛的主武器,逼得这吉翁数一数二彪悍的娘们只能撤退……后来的身死,完全是剧情需要(真·星辰作战还不到曝光的时候)+RP太差(被腕炮这种低破坏力的武器扫射中要害引爆了机体)导致的,依然很多年后我依然很好奇,如果当年巴宁格上尉不死,在金平岛与家兔对战,战况会如何?不过后来想想,就算巴宁格能把吉姆特装型开得溜完美躲火神炮(GP02A也就头炮这射击武器了),90毫米步枪也打不动LT-XHX型月神钛合金。当时西玛的110型光束步枪打起来都费劲,一边打一边骂,不过怎么说西玛阿姨聪明呢,马上发现自己脑残了,于是改打软肋关节驾驶舱头部,这才把GP01给打残了。
财团B在99年就推出过MG版特装型套件了,这版直到现在我都觉得是造型最好的一版了,完美还原了0083设定的厚重感,够粗壮,12年后的HGUC版外型上拉长了四肢,尤其小腿部分被拉长了,这样一来机体显得更修长,更具英雄性,也更讨喜了,不过却失去了量产机的朴实与厚重,工业制品的写实感稀薄了(所以我喜欢粗短的陆战型高达)。当然这种近代修改可以增加可动,配合强大的踝关节,可以轻松做到半跪。手臂方面,肘关节继续沿用近年优秀的新MS关节,180°弯曲无压力,加上肩膀拉出式关节,摆出双手握持步枪射击的POSE一点问题也没有。这款吉姆特装型的基本结构和前面的吉姆改基本一样,但若干几处基部的修改,使得可动有了飞跃性的提升。也取消了吉姆改的难看脚掌造型,重新设计,造型可动俱佳,感谢长生天。
这款特装型的盾与后来发售的吉姆加农2的盾基本一样,可惜没有用到后者可固定备用弹夹的设计,比较可惜,好在两者可以通用,换着玩就行了(而且我觉得吉姆加农2那种BUG级的防御,要盾牌干嘛2333)。
主武器90毫米步枪造型很好看,不过这把枪和以前寒带型吉姆的TYPE2型机枪一样,因为尴尬的尾部设计,必须专用的造型手才能握持,套件通用性大打折扣,不过这是机设原案的锅,不能怪在财团B头上。
这款HGUC特装型售价只比吉姆改高100円,不过可动造型都甩了吉姆改两条街(不能甩太远,伤感情,大家都是墨镜亲兄弟2333)。以前也说过,HGUC新MS关节从海兹尔系列开始,经历吉姆改系、陆战系的改良,到这款特装型算是一个阶段,从这里开始往后的是吉姆3,已经开始使用新设计的关节,再也不是像前者完全是硬磨关节,加入了软胶。财团B之前尝试过好几次用硬磨零件取代软胶件(MG的F91就是个例子),新关节本来也完全不需要软胶件,不过硬磨关节也有它的极限,所以在特装型之后,又回到了软硬结合的设计,当然这也和PC软胶板件自身不断的进化有关。
HGUC特装型还没有从雷姆开始的二段腰设计,所以本套件腰部只能横向旋转,不过二段腰不进行改造的话(连接位加一圈软胶这种简单的改造)可动也有限,也属于鸡肋的设计,有和没有区别不是很大。真正成功的二段腰是HGUC雷姆之后的黑色三连星,联邦系要一直到新生版钢加农的出现,腰部可动才能追上吉翁系,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有趣的是,在设定上这款特装型与镇暴型是兄弟机,两者应该是和MG那样互换性很强的存在,不过由于HGUC版两者发售时间相距太大(4年,生个娃都能打酱油了),这导致本来应该孪生兄弟那样的俩机体,摆到一起却发现相差甚远。镇暴型走的是双重关节黎明期的海兹尔系设计,造型也采用海兹尔系的粗壮风,尤其是小腿又粗又短(其实镇暴型的小腿不短,完全符合设定,只是加粗了,又没拉长,所以看起来就短了),这可能会遭到很多玩家的恶评,不过倒很和我胃口,如果特装型也能又粗又短,我会更高兴的。这两款价格相差不大,做过镇暴型的朋友应该都碰到过天线折断的问题,财团B大概是想把天线做的精细,可是低估了PS塑料的骨气,后来再也不敢做腰那么细的天线了2333(后来改用更硬的ABS做天线)。
不管怎么说,作为0083粉,这是一款值得入三套的优秀套件,配合后来发售的吉姆加农2,以及RG版GP01,大家摆一块儿重现剧中的情节,也是不错的玩法。0083系的HGUC发售到现在最新一款红角马初期型和特拉杰改,一共推出了22款套件(HGM则有仨,绿螳螂诺耶基尔、大龙虾瓦尔瓦洛和大冰箱GP03D),没发售的只剩下扎梅尔、F型大魔宇宙型了,前者因为太大只,HGUC化售价应该能轻松破3000円(赶上MG尺寸的密沙罗是3000,扎梅尔比密沙罗更大),后者完全可以用F型热带大魔改一下,不过最近趁着BD发售的春风红角马初期型已经在限定区预定出击了,同样在广播剧幻灯片中出现的F型大魔宇宙型,似乎也能期待一下财团B把它编入限定中。

完,感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