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个月,继续本人的AV手涂漆之旅。这次做的是W剧场版里面的“重炮手高达改”,下面说说个人的一些感受吧:
1 模型方面:这套板件是1998年出厂的,算是半个古董了。那个时代的B社件,分色和细致程度都很一般,但这个重炮手的细节还是做得不错的。各位兄弟在图中看到的导弹头,胸膛里的六管机枪等都是零件原有的刻画,还是挺细致的,我只是对其后期上色而已,基本不用加工,所以总体来说虽然比不上现在新出的HG,但是在那个年代,B社的零件质量也是过硬的。(好像在做广告,咳咳~)
至于零件数嘛,那是一个少,毕竟一个卖40多块钱的模型,你能指望它什么呢,哈哈。
总体而言,这个模型分色比较坑爹,素组的话就不要指望有多好看了,而且分色的不准确还不是靠补色能解决的,建议要收藏的朋友还是好好想想怎么帮它上色吧,哈哈。
2 AV手涂漆方面:正是因为上面分色不准的原因,所以我依然选择了整机AV漆手涂来表现这个模型。通过做这个模型,总结一些我个人对AV漆的看法。
(1)关于AV漆的稀释比例问题。
这个问题是老生长谈了,我也经常看到有不同的人在论坛里面问。其实AV漆的每种颜色稀稠度本来就不同,所以稀释也没有固定的比例,稀释的程度要靠感觉和涂的时候手感是否顺畅来判断。我个人的经验,就是无论什么颜色的AV漆都稀释到有点像巧克力浆的那种感觉,具体一点说就是当然用笔在油漆中划开一道之后,会看到油漆慢慢回填,感觉就像划开巧克力浆那样,有点丝滑的感觉。如果不知道我说什么的话可以找德芙巧克力的广告看看,广告背景有一些巧克力浆流动的画面,就是要那种感觉,哈哈。
最后要提一下的是AV手涂漆的白色和金属色的稀释比例比较难掌握。白色要放很多水才能稀释开,金属色更难掌握些,水放多了会挂不住漆,金粉会跟着水到处跑,水放少了油漆的流平性也不好,金属色的稀释本人还在摸索中。本作中的金属色上色有很多不足之处,以后再慢慢改进。
(2)AV漆的颗粒。
AV漆用了几个月,感觉它的颗粒还是偏粗一点,所以涂出来的漆面并不会有光滑的感觉。但是,AV漆的漆膜薄,流平性好,这个是值得称赞的。个人总体认为毕竟是手涂漆,从手涂的角度来说AV漆确实提供给了我极大的便利,再也不用像以前涂田水那样一上上个四五层,AV漆基本上个两层到三层就OK了,而且漆膜薄,所以上了几层也不觉得厚,重要的一点是只要顺着一个方向涂就可以,自动消笔痕。
(3)AV漆的不足
AV漆最大的不足就是其坑爹的附着力。比起田水,AV漆即使干透之后,用指甲轻轻一刮还是能刮掉,我给重炮手照相摆造型的时候就是各种小心,有时候两个零件之间摩擦大了一点也会刮掉一些漆,所以AV漆只适合静态展示的模型,你做完之后想把玩的话建议你还是用其他漆上色吧。当然,要解决附着力的问题也是有很多方法的,比如喷水补土,比如上保护漆,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由于本人家里没有条件进行任何喷涂操作,所以具体效果如何无法测试。再强调一点,就是用AV漆上色之前,一定要用洗洁精水泡零件,最好泡个12小时,把脱模剂什么的去掉,不然AV漆涂好之后也会整块整块的掉色,很吓人的。
还有一点不足,就是AV漆和zippo油+油画颜料的渗线方法不太相适应。渗线之后,zippo油会在AV漆面上摊开,干掉之后仍然有一些油油的痕迹,另外就是渗线之后要完全擦干净多余的比较难。这次我做重炮手的时候就有这个问题,下次再做的时候试下换X1的渗线法看看会不会效果好些。
3 制作方面:
这次制作没有考虑旧化效果,只是对经常开火的地方做了简单的渍洗处理(比如炮口和导弹头)。全机除了白色部分是素组之外,其余部分全部用AV漆手涂。模型的颈部白色的那一圈是用薄胶板围了一圈之后再重新刻线渗线以及上色加工的,这样可以更突出颈部原有的细节。脸颊两侧的头盔部分用薄胶板进行了加厚,使头盔和脸颊贴合得更好(这里不得不吐槽B社的这套模型,头盔部分做得真心差。脸颊和头盔之间有一大条缝,头盔前后拼合之后接缝处明明应该是平整的弧面,结果居然有明显高低差,搞得我磨了半天再算基本磨平。)关于手涂的用色,下面是大概的调色比例:
头盔、导弹罩门装甲(就是装甲浅绿色的部分):青蓝色(70839)70%+消光园林绿(70969)30%
装甲主色(就是装甲深绿色的部分):德国制服绿(70920)90%+黑色(70950)10%
枪管、腰部外挂式导弹匣、腿部外挂式导弹匣、武器舱内部的深灰色:黑色(70950)70%+基层白(70919)30%
枪口、导弹头的浅灰:基层白(70919)65%+黑色(70950)35%
驾驶舱:灰蓝色(70943)80%+消光园林绿(70969)20%
天线、肩部撞角:金色(70996)
好了,废话说完一大堆,直接上图吧!本人新手,轻拍勿喷,哈哈。(摄影也有够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