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赛规定 三张画稿
帖子的目录是:
画布样式
扫描件*3
手稿实拍*3
过程照*5
然后再是一些阐述说明及碎碎念
【画布形式】
尺寸:26.2cm × 39.2cm
纸材:白卡纸
画笔:针管笔(0.1 0.3 0.5)
张数:共三张
【扫描件】用于网页观看 因为我的扫描仪只有A4画幅所以每张都是分两次扫描后再用软件拼接



【手稿实拍】因为扫描件经过软件拼接 为证明没再利用软件对线条本身进行修改 所以附上实拍照方便对比



【过程照】 带ID照的开稿图 三张手绘稿的过程拼图 带ID照的完稿图





【作品说明】
关于命题:
应比赛要求的中国风,我的作品题目为:《鱼跃龙门·上天入海》。其中“鱼跃龙门”是机体名,“上天入海”是副标题。中国龙是传统形象辨识度高,鱼也是好东西(营养好,吃鱼聪明)。“鱼化为龙”,“鲤鱼跃龙门”,这种鱼和龙两者间的互变互通在中国家喻户晓,代表飞黄腾达,逆流前进,奋发向上之意。而副标题的上天入海,正好是这台机甲在鱼变成龙后地性上的倒置(鱼只能在水里,变成龙后上天的功能在前),同时只取头尾两字正好就是这次展会的地区及同样是我生活的城市:上海。
关于机体:
因为机体名字本身不方便念,且该机为量产机,所以配备在各部队时机师通常都是按所属部队自由命名(如高达独角兽中隆德贝尔队的里歇尔和杰钢,就是以罗密欧00几 朱丽叶00几那样)。
该机型号为H/GJQ777,其中“H”代表海军,“GJQ”分别代表防空(G),飞行器/舰用/反舰(J),潜用(Q)。“777”则为该机型的第七代机型,同时是我ID的首字符。鱼形态为32米,主要功能可以更多地搭载进深海母舰,以及深海中行动的快速、高续航、隐秘。接近敌人后通过简单的变形结构,可在2秒内伸展变成形似“中国龙”的龙形态,全长可达75米,配备包覆全身的厚实装甲,四条机械格斗臂,以及内藏于口中的四连装光束炮。
其主要作战方式为:母舰在指定任务点投放出鱼形态的该机→立刻加速或长距离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瞬间变形后利用身型特性缠绕目标(也可视目在空中跃出水面的同时变形)→利用机械臂与目标格斗或撕裂目标,或利用缠斗战法禁锢住目标后用口中炮贯穿目标。
另外因为其类似节肢动物的连接结构,所以可根据实际需求(敌人的尺寸及机师的操作习惯等)加入复数的躯干组件或机械臂组件。因此在不同的部队也会有突发奇想的灵活运用,比如舍弃机械臂组件仅追加躯干组件,直至加长到200米以上的海蛇型(不会进行空战的极度深海部队);或反之只搭载机械臂组件的蜈蚣型(山地间服役的陆军部队)等等。
【碎碎念】
整个创作过程极其打脸。因为说机甲设计没说非要机器人,所以我就想画MA好了,规避画人形的企图是好偷懒,不用重复画两次手和脚啥的,结果反而设计了个节肢样式,导致我得重复画四次机械臂和十次躯干单元。还因为瓜兮兮地设计成变形机,再加上后面还要画三个步骤的变形,整个绘制工作里的重复量成倍增加了。
变形结构的灵感是“虾”,对没错,鱼形态就是煮熟的虾倒过来,龙形态就是再把它掰直而已,因为本来没想过有机会参加,但是正好得空了就决定行动了,12号起稿24号交的话去掉工作等等整个绘制时间很吃紧,所以设计其实很仓促,可以看出都没想好龙形态的四肢要怎么收进鱼形态的身体里,就只是折叠起来暴露在身外。但就在我18号刚画完第二张时比赛就改规了,可日程安排没时间推倒重来,只能等到月底再有空时就把原来剩下的计划做个取舍挤一张里,连简介里的衍生形态都容不下了。
没上色也是比赛规则说以线稿为主,就顺理成章纯粹点,就不要以线为主了,直接只用线好了,还不用收拾颜料。用卡纸是因为厚不易透光。这样一来就去掉了“先电脑画好再拿张薄纸盖在数位屏上描”的可行性。
最后,这几天好热啊,热得这次CJ都不想去,等稍微凉快点再去看这次原邦男展。大家无论画画还是拼胶都要记得防止中暑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