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rtlemark发表于 2019-05-30 00:08
既然这个帖子又顶上来了,我就多说两句。看得到看不到无所谓,反正我不推荐使用水漆。
一般来说,以水为主要稀释剂的涂料必须提供两类辅料才有较好的实用性:
甲类:俗称稀释剂。作用是显著降低涂液粘度,显著降低涂液表面张力(使涂液在涂布时更容易摊开而不是收缩成液滴,喷涂时更容易雾化),不降低甚至增加辅料挥发速率(延迟固化仅仅是因为辅料更多,并不是辅料挥发速率慢,可能比水挥发速率快)。
常见甲类稀释剂:AV漆喷笔稀释剂,郡士T314喷笔稀释剂。
乙类:俗称缓干剂。作用是显著降低水的挥发速率,一定程度上降低涂液表面张力(抵消水分积累的负面影响),略微降低甚至不降低涂液粘度(避免流挂或粘度过低造成的缩孔)。
常见乙类缓干剂:AV漆喷涂流动改进剂,郡士T302/303稀释剂(虽然叫稀释剂但实际上属于乙类),以及……某种成人用品……当然请勿将水漆缓干剂与成人用品混用。
上述两种辅料,涂料厂会分开提供,问题就来了:为啥涂料厂不像油漆那样直接提供多种稀释剂(缓干、标准、快干),非要把两种辅料分开卖?
油漆稀释剂的成分是有机溶剂,一般来说涂装环境是换气的,有机溶剂的蒸汽不会滞留(在整个大气环境中,有机蒸汽含量非常少,换气后基本可以认为有机蒸汽没了),此时有机溶剂的挥发速率基本只受温度和涂布表面积影响,大体上是涂料厂可以掌控的。
水漆稀释剂的主要成分是水,水蒸气无处不在。如果换气,则水蒸气含量或者说湿度基本保持与周边环境相同;如果不换气,则水蒸气含量可缓慢积累,湿度可缓慢上升。湿度不同,水的挥发速率差别巨大。涂料销往各地,各地气候不同,涂料厂无论如何也无法掌控水的挥发速率。但涂料正常使用需要一定的水挥发速率,于是这挥发速率只能使用者自己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调整,所以必须得单独提供缓干剂。而且考虑到缓干剂添加量可能大相径庭,有必要保证缓干剂粘度与涂料基本一致,以免造成粘度大幅变化。
相比之下,甲类稀释剂的作用(降低粘度和涂液表面张力)是涂料厂可控的。比如AV漆厂家建议加1/3以下的稀释剂,郡士建议N系列按2:1~2添加T314稀释剂,按这些推荐的量添加稀释剂,肯定能达到应有的降低粘度和涂液表面张力的效果。
如果你已经按厂家建议的量添加足量甚至略微超量的甲类稀释剂,但仍然有下述问题:
A、严重堵笔
B、涂料到达被涂物时完全没有湿润感,或者开大出漆量使得涂料到达被涂物时有湿润感但迅速固化呈橘皮状
C、刚涂布的涂液无法用水冲洗去除
D、即使使用配套洗笔液,喷笔内壁也会残留成片的连续涂膜(而不是仅有一些点状漆渍)
那就意味着你所处的环境过于干燥,水分挥发过快。比如相对湿度只有30%左右的区域,仅足量或略微超量使用甲类稀释剂肯定有上述问题,大幅超量使用甲类稀释剂虽然可以抑制上述问题但会导致涂层严重劣化。此时就应该使用乙类缓干剂了。
如果用户原先只用油漆,习惯于只靠稀释剂解决问题,或者仅知道油漆缓干剂是在水汽含量(湿度)很高的时候添加防止白化,那么水漆对他来说就是个烂坑,因为适用于油漆的办法根本不适用于水漆,特别是缓干剂的使用条件完全是反的。
那么水漆到底怎么搞?我也说不上万能的办法,姑且只能讲一个原则:粘度的归粘度,挥发的归挥发。
粘度问题靠甲类稀释剂解决,在厂家推荐的范围内,喷笔口径越大,气压越高,添加量越少;喷笔口径越小,气压越低,添加量越多。不要大幅超量添加。郡士N的光泽色,按1:1添加T314。
挥发问题靠乙类缓干剂解决。乙类缓干剂添加量没定数,注意消除上述ABCD四种问题。如果被涂物表面积较大(比如打磨过的零件或者上过消光底漆的零件因表面坑坑洼洼不平整,比没打磨过的零件表面积大很多),或者被涂物热传导效率非常高(比如不锈钢的热传导效率是塑料的数十倍,所以针头和喷嘴处容易堵),可能需要多加乙类缓干剂。
感谢大佬,从22年计划入坑水性喷涂前就看了很多大佬的帖子。现在结合自己实际经验看这个帖子里大佬的回复对av漆喷涂有更深的体悟。大佬的回复常看常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