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F百科全书·这里有你想知道的一切【原理篇】【2.1】电动气缸式发射器

1535 6
龙耀-九天楼主LV6.黄金玩家

2023-10-20 18:44 发布于 未知

1楼

第二章——电动发射器

【图片 04】死拽夫(STRYFE·冲锋发射器·N-STRIKE ELITE·2013)

  作为NERF发射器发射动力源的第二大类,电动发射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电动飞轮式发射器,他们有着其他模式难以企及的恐怖射速,因此作为一种大杀器存在于下场场地中。

  区别于手动发射器的上膛操作,电动发射器依靠电池为发射器内构中的飞轮电机提供电力,飞轮电机使飞轮旋转,可以为由推杆推入飞轮仓,接触到飞轮的软弹加速。

  一般的电动发射器只需两个电机既可以实现半自动发射,在此之上增加一个电机既可以实现全自动发射。

  除了常见的飞轮式以外,NERF还有一种冷门电动模式发射——电动汽缸发射器。这种发射器的结构类似于手动模式的直塞式气缸发射器,但为其上膛的不是人力,而是由电机驱动的齿轮组。经过一系列联动机构,发射器可以完成自动上趟与释放发射。


第一节【电动汽缸式发射器】

【图片 2.1-01】老E

  首先要说的,是电动发射器中占有数量处于绝对劣势的——电动汽缸式发射器。

  纵观NERF30余年的发射器历史,归属于电动气缸式的发射器仅有7把:老E、火神、蓬10、蓬20、50周年老E(Stampede ECS·N-STRIKE·2019)、晶刺(Needler·LMTD·2022)和神话(Mythic·NERF Pro·GELFIRE·2022(?))。虽然只有7把,但这每1把、每1种配色、每1种版本都是全世界NERF玩家魂牵梦绕梦寐以求的发射器。

  为何我们会如此的痴迷?

  因为对于下场玩家来说,电动气缸式发射器瞬起、可改短弹、保证了高射速的同时,还可以稳定射程!

  因为对于原装玩家来说,火神是唯一的全自动弹链式发射器,是所有架炮造型发射器的王者、老E则是唯一一款可以体验到后座力的全自动弹匣发射器,圆了玩家重机枪之梦。

  瞬起、可改短弹、射速射程稳定性同时兼顾、全自动弹链、造型拉风、有后座力感觉,以上这些就是电动汽缸式发射器的优点。

  诚然,电动气缸式发射器也有着不能忽视的弊端。

  首先是发射器的原装性能底下。作为玩家最爱的电动汽缸发射器,老E的原装射程简直让人崩溃,其射程甚至不如同年的反塞式气缸发射器,这是老E在国内会有“屎皮蛋”这个诨名的原因。而其他的电动气缸式发射器的射程同样如此,与老E均在伯仲之间,这是因为设计师考虑了发射器的寿命问题,虽然设计师可以轻松的通过提高弹簧KG数来提高性能,但这会使得发射器的正常使用寿命大幅下降,同时,也会导致齿轮在不良操作时的损坏概率提高。

  虽然电动气缸式发射器普遍使用省力齿轮组,但电机依然需要直接的拉动气缸,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一旦电池电压稍微不足,就无法拉动气缸,这导致使用电动气缸式发射器时经常性的出现电池所造成的无法发射的问题。而使用锂电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但使用过多数量的锂电会增加原装发射器的扫齿概率,同时使用锂电无法像电动飞轮式发射器一样增加射程,只能增加射速。

  无法忍受电动气缸式发射器的玩家会选择进行改造,但这会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即是其改造极为困难,工程量巨大,而且小毛病不断,大毛病随缘,这使得改造一款电动气缸式发射器需要极为丰富的经验,并且要花费电动飞轮式发射器几倍的时间才能做出一款性能勉强的电动气缸式发射器。

  这些让电动气缸式发射器成了NERF玩家又爱又恨的一种发射模式。

 

关于【电动汽缸式发射器】的历史、简介与杂谈

【图片 2.1-02】火神

【图片 2.1-03】火神 内构

  截止2022年9月,已知NERF历史上最早的电动气缸式发射器,为2008年发表的所属于经典系列的火神。

  截止2022年9月,火神为已知唯一一款使用弹链式载弹的电动气缸式发射器。其也是NERF历史上唯一一款手自一体的发射器。

  关于火神的部分杂谈与简介,请参考前文。

  火神的全自动发射模式很简单在,装上弹链后,按下开关扣住扳机既可以全自动发射,根据内构来看,弹链会在推杆后移时前进。手动模式需要玩家使用位于侧面的需要自行组装的拉栓,向后拉动拉栓进行上膛,复位拉栓后后扣扳机发射。

  从内构来看,全自动模式下的火神是采用减速齿轮组进行上膛的,这种齿轮在牺牲了速度的前提下换来了更高的扭转力。在发射时,减速齿轮组拉动火神的推杆后移,到达最大位置后,释放推杆,推动空气进入弹链形成瞬时气压,推动软弹发射。而手动模式同样需要用到减速齿轮组,至少笔者在仅看内构图的前提下认为是如此的。玩家将拉栓插入滑架内,而滑架与减速齿轮组想靠但不连在一起,这种设计使得玩家拉动拉栓时能够旋转减速齿轮组,但当全自动发射时,拉栓不会与因为减速齿轮组的旋转而前后移动。我们上膛时,滑架拉动减速齿轮组,使其旋转,带动推杆后移,达到最大位置并卡在释放上,扣动扳机顶起释放,发射。

  值得一提的是,火神是唯一带有由扳机控制的释放的电动汽缸发射器。

  火神的供弹系统脱胎于小牛,采用同样的棘轮系统,不同的是,从结构来看,火神的棘轮是在推杆后移时联动旋转的。这种棘轮系统是NERF弹轮式旋转的标配,事实上,火神的供弹系统也可以看作是弹链挂在弹轮之上。这种棘轮机构的优点在于简单与占地小,尤其是后一点使得NERF大量弹轮式发射器选用这种原理。但这种棘轮的弊端也很严重,棘轮无法自己旋转,他需要一个与扳机或是气缸或是推杆联动的拨动杆才行,而这种拨动杆因为材质,因为设计原因,极易在拨动棘轮时,发生形变,而形变的代价是弹轮旋转不到位。而这种情况会因为弹轮得重量变化而发生变化,弹轮越重,越容易发生旋转不到位的情况,而火神的的25发弹链,恰恰会增加弹轮得重量。万幸的是,设计师考虑到这了这点,其在发射器的左侧设计了一个弹链箱,以此来在一侧支撑弹链减小弹链对弹轮得负荷。这使得发射器极少因为使用25发弹链而发生因为弹链前进不到位而发生的卡弹。但如果玩家延长弹链,那么这种卡弹就会成几何数增加。解决方法除了不延长弹链以外,安排一位玩家位于发射器的右侧手托弹链也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法。

  根据著名NERF书籍《终极NERF发射器之书》来看,至少火神的弹链旋转与供弹部分是从小牛发展而来的。弹其动力部分是如何发展,现在是一个谜。如果单从气缸模式来看,起源于NERF早已熟练运用的直塞式气缸发射器。虽然笔者不想承认,但不可否认的是,火神的的电动气缸式发射器除了借鉴当时早已成熟的BB弹波箱的减速齿轮系统外,其拉动推杆上膛的模式也于BB波箱非常相似。当然,两者依然有着很大不同,从已有的内构图来看,火神的明显带有由扳机控制的释放,这点与由齿轮组释放的BB波箱极为不同,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火神除了能全自动发射外,也需要能手动发射。而这手动发射的结构就使得火神与BB波箱出现了本质上的不同。

  原色火神有两个版本,区别在于发射口有无火帽。根据笔者的资料,2010年前发表的火神带有火帽,而2010年以新盒子发表的火神则没有火帽。当然另一种更为普遍的说法是,欧版带有火帽,而美版没有。由于距离火神最初发表已过十余年的时间。具体的情况太难考证,故无法确认两种说法谁对谁错。

  火神历史上共有4种配色,至少3种特殊装,并有两种弹链,以及一个在部分国家地区使用的名字——Havok Fire EBF-25,这在一款大型发射器上出现几乎是一种奇迹,足见玩家是多么的喜欢这款名垂青史的发射器。

【图片 2.1-04】老E

【图片 2.1-05】老E 内构

  发表于2010所属于经典系列的老E,是NERF历史上第二款电动气缸式发射器。

  其也是首个采用弹匣式载弹的电动气缸式发射器。

  老E采用弹匣式载弹,载弹量18发,发射经典内置弹,全自动发射,采用6节1号电池驱动。

  关于老E的部分杂谈与简介,请参考前文。

  从结构来看,老E的结构源于长狙版的直塞式气缸结构。老E推杆未发射时即挂在释放上,其内部的省力齿轮组拉动气缸前移时,推杆不动,当气缸迁移至足够位置并使得吃弹杆吃进一枚软弹后,自动释放推杆发射。从这点来看,老E所采用的电动气缸已经与BB波箱出现了本质的不同。

  当发射完成后,老E的直塞式气缸会在复位弹簧的推动下复位,这回使得气缸推杆等部件撞击壳体,这就是我们所感受到的老E的后座力的由来。

  老E的这种内购运行原理是为了适应弹匣载弹而特化的,无法使用在其他模式上,并且这种模式对比火神的结构更加复杂,极易出现问题,这可能是后期不再推出全新的弹匣式电动气缸式发射器的原因所在。

  原色老E可能是欧版与美版差异最大的发射器,欧版不知因何原因,取消了美版标配的支架握把,着实是一个巨大的遗憾。

【图片 2.1-06】蓬20

【图片 2.1-07】蓬20 内构

  截止2022年9月,发表于2011年所属于DT系列的蓬10和蓬20,为NERF历史上最早的弹轮式载弹的电动气缸式发射器。

  从内构来看,这两款发射器应源于火神,但内构做了大量简化,最大的优化在于取消了手动上膛结构,发射器实现自动释放,而无需经由释放零件。

  蓬20采用弹轮式载弹,载弹量20发,发射DT沾粘弹,全自动发射,采用6节2号电池驱动。

  蓬20的弹轮类似于AS20,分为内外两层,锯齿形排列。两层的设计可以极大的减小发射器大论的大小,最终缩小发射器的体积。而锯齿状的排列方式使得弹轮每旋转一轮,只会有一枚软弹正对气缸,被气缸供气发射。

  蓬20所采用的弹轮旋转历史悠久,相同的结构最早可以追述到1999年发表的狂野之火,而狂野之火的旋转结构可以认为是1992年发表的导弹风暴的轨道旋转系统的变体。这种结构与小牛的棘轮系统很相似,唯一的不同在于,小牛的棘轮位于弹轮后独立存在,蓬20的棘轮则位于弹轮得边缘集成为一体。关于这种结构的旋转结构的简介与杂谈,请参考前文。

  蓬20有两种版本,区别在于扳机颜色,其一为橙机,其二为蓝机。据一些资料显示,蓝机的性能优于橙机。

  值得一提的是,蓬20带有DT系列唯一的可以拆卸的尾托,遗憾的是,并非模块化。

  蓬10采用弹轮式载弹,载弹量10发,发射DT沾粘弹,采用6节5号电池驱动。

  蓬10可以看作是蓬20的简化版本,简化项目在于体积与载弹量,这使得其体积更小,同时由于载弹量缩减为10发,所以使得弹轮步进的结构,由蓬20弹轮之上,改为了与常规的弹轮式发射器一致的棘轮。

  发射器名虽为Speedswarm,但实际上,在使用同样的普通电池的前提下,蓬10的射速还不及蓬20.

  有趣的事,蓬10只有蓝机版本,没有证据显示其存在过橙机。

【图片 2.1-08】木兰蓬10(POWERBELLE·REBELLE·2013)

  发表于2013年所属于木兰系列的木兰蓬10,为NERF历史上第5把电动汽缸式发射器。

  木兰蓬10采用弹轮式载弹,载弹量10发,发射精英弹,全自动发射,采用6节5号电池驱动。

  木兰蓬10可以认为蓬10的异色版,诚然,严格意义上来讲,根据两把发射器的细微差距来看,木兰蓬10为独立的新款发射器。

  根据资料网站的说法,木兰蓬10除了外观做了一定的修改以外,内构也有改动。未经证实的说法是,木兰蓬10的气缸要大于蓬10的气缸,配合增强的弹簧,使得木兰蓬10的官方射程增加至75FT。

【图片 2.1-09】周年老E

  NERF历史上第5把电动气缸式发射器,为2019年发表的属于经典系列的周年老E。

  截止2022年9月,其为NERF历史上最后一把采用弹匣式载弹的电动气缸式发射器。

  周年老E采用弹匣式载弹,载弹量18发,发射精英弹,全自动发射,采用6节5号电池驱动。

  虽然与2010年的老E极为相似,但从内构的多处改动以新开模的壳子来看,50周年老E应与老E是两款发射器。笔者目前已知的改动点主要为外壳,除了新增加50周年logo外,设计师还取消了独立的内管,将直纹膛线一体于外壳之上。内构的改动点,有:部分批次的齿轮比有所改动,电路增加了几条电线使得线路更加复杂,增加了一个新的电保,气缸外壳尾部取消了加强筋,气缸为变径设计的锥形,气缸尾盖取消了4条加强筋,壳子位于气缸的未知设计了数条加强筋

  这些内构上的改动使得玩家无法套用成熟的老E改造经验,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证明了两款发射器的差异性。

  虽然所属于经典系列,但周年老E的射程却没有让人无语,据一些资料显示,其射程大约比2010年的老E提到了50%,这算是一个对原装玩家的好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周年老E的外壳铭文为Stampede ECS-50,是的,与当年流产的带有50发弹鼓的老E铭文一样。诚然,周年老E只带了两个18发弹匣,标注为50的原因,笔者认为是与50周年相呼应。

【图片 2.1-010】晶刺

  截止2022年9月,已知最后一把发射精英弹的电动气缸式发射器,为预计2022年11月1日发表的所属于LMTD系列的晶刺,其也是最后一把弹轮式载弹的电动气缸式发射器。

  晶刺采用弹轮式载弹,载弹量10发,发射精英弹,全自动发射,采用6节5号电池驱动。

  截止2022年9月,晶刺依旧没有发表,并且除了pulse等网站的介绍,笔者找不到任何资料,故此只能对其进行猜测。

  就笔者而言,晶刺采用电动气缸是迫不得已的,因为LMTD系列的首要任务是还原原设外观,在此基础基础上尽可能还原更多的其他设定。显然,火线营(BOOMCO)版本的上膛模式,或是无效者(Voidcaster·ALIEN MENACE·2017)的长扳机的半自动发射模式都是与LMTD的理念背道而驰的。万幸的是,NERF的设计师还有电动气缸这个选择,而晶刺的设定也很争气,壳体足够塞入这种结构。从结构来看,晶刺采用的应是蓬10电动气缸的变体,并且适当的缩小使得壳体还能塞入一组LED。

  从官方展示的内构来看,晶刺的射程可能还会比蓬10弱一些。出现此情况可能在于LMTD的发射功能只求能射不求多远,毕竟连官方介绍都着重在灯光效果上。

  灯光效果是晶刺的主要加分项。目前来看采用紫晶塑胶的部分均会有灯效,包括顶部的晶刺、弹轮以及弹轮周围露出的紫晶、尾部的模拟显示屏等。灯效有两种触发模式,一种是使用时握住手柄自动触发,一种是展示时开关开启,目测开关就在右侧握把下方。

  晶刺顶部的尖刺灯光效果是本发射器最逆天的黑科技。在光环的游戏中,晶刺顶部的尖刺会随着攻击而逐渐变暗,所有尖刺均为暗淡无光时,就说明这把尖刺没能量了,可以扔了。而这把晶刺也还原了设定,在发射时,顶部的尖刺的灯光会逐排熄灭,目测有5排尖刺,每发射两发软弹,熄灭一排。

【图片 2.1-011】神话

【图片 2.1-012】神话 内构

  截止2022年9月,已知NERF最后一款电动汽缸式发射器,为即将于2022年11月1日发表的所属于凝胶球系列(GELFIRE·2022-现在)的神话。

  截止2022年9月,神话为NERF历史上原装载弹量最高的发射器,并且也是首款发射球弹的电动汽缸式发射器。

  无论笔者都么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神话为NERF发表的采用电动汽缸原理发射凝胶球的发射器。

  神话采用弹仓式载弹,载弹量800发,发射凝胶球,神话有两种发射模式,分别为全自动模式,和半自动模式,采用专用的7.4V充电电池驱动。

  截止2022年9月,神话依旧没有任何实物流出,笔者只能依靠pulse等网站的介绍来进行猜测。

  神话的射速为每秒10发,此为官方宣传,这种射速证明了神话所采用的结构为电动汽缸。除此之外,神话的发射物也能副证这一点,这种不知直径的凝胶球无法采用电动飞轮发射,那神话只有电动汽缸这一种模式可以采用。除了凝胶球的直径不详外,玩家最关心的初速,在任何网站的介绍中都没有提及,考虑到NERF的三个对手中,一位初速170FPS,一位初速200FPS,第三位射程为200FT,所以笔者认为神话的初速至少为150FPS。

  神话采用上供弹的原因,基本可以认为是避免仿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排除国内的塑胶垃圾凝胶球发射器,已知美国现在销售凝胶球的厂家共有4个,两个采用上供,两个采用下供,所以笔者对美国究竟有没有规定禁止下供这点,存疑。上供弹使得玩家几乎无法瞄准,而搞笑的是,设计师在其前方设计了一条短短的导轨与一个准星。由于几乎没有接触过凝胶球发射器,笔者在此之前错误的估计了载弹量,其载弹量为800发。诚然,这在秒10的射速下有效的保证了持久性。

  神话设计有一个由按钮控制手动拉出的的尾托。这种设计在收纳时保证了发射器的完整性的同时缩小了体积,伸出时则可以抵肩增加发射稳定性。从官图来看,尾托至少有3个档位,这增加了发射器的人群适应性。

  神话与竞争者和hyper一样设计有扳机锁,这种安全设计已经成了球弹的标配。手柄前方设计有一个握把,玩家可以双手持握将稳定性最大化。神话的前管采用模块化设计,并且连接模式与NERF精英弹发射器一致,诚然,笔者并不认为二者通用。

  神话的快慢机位于弹仓的后侧,旋钮式设计,分为三档:关闭、半自动、全自动,没有三发点射是一个遗憾。当玩家转到半自动或是全自动档位时,位于旋钮前方的灯会闪烁,以此提示模式切换。

  神话的电池位于手柄顶部,玩家可以轻松拆卸,容量为500mah,电压7.4V,说真的,容量真的有些小,电压也有些不足。尤其是容量,另外三家中,有两家使用的是1800mah的电池,在此面前神话的500mah是在让人不忍直视。不过,神话的电池采用了一种模块化的快速拆装的设计理念,这意味着NERF极大可能会推出补充电池,以环节容量不足的问题。神话虽然附带了一条充电线,但没有充电头,玩家需要自行配备一个Type-A的充电头才行。


关于拉动气缸的【电动汽缸式发射器】的杂谈

  从前文可以看出,虽然同归于电动气缸,但实际上旗下发射器可以分为两种原理,其一为前拉气缸上膛,其一为后拉推杆上膛。

  前拉气缸上膛的发射器仅有两把,为老E与周年老E。虽然这种模式诞生于2010年,但实际上没有证据显示2008年发表的火神的开发时间就一定比老E早。这里我们以开模时间为准,姑且判定火神开发时间比老E早,老E的电动气缸是从火神发展来的。

  从内构来看,这种上膛模式是专为NERF的标准弹——内置弹所设计的。

  但明明已经有成熟的BB波箱发展来的拉动推杆上膛,为何却要另辟蹊径重新设计另一种拉动气缸的上膛模式呢?

  这是因为NERF的内置弹实在是太长了,如果采用BB波箱吃弹原理,那么实际的行程就会高的吓人,造成发射器臃肿的结果,而且这还是小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内置弹的弹匣顶部有一个防止软弹脱出弹匣的抱弹口,而只个抱弹口的上开口口径小于吃弹杆直径,这就使得我们在使用手动弹匣式发射器时,需要先半上膛才能插入弹匣,反之则不行。

  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弹匣抱弹口塑胶自身的弹性,强行在未半上膛的状态下插入弹匣,笔者经常如此,但是这属于不良运行,长此以往会造成吃弹杆破裂或是弹匣抱弹口破损。

  而老E如果采用了拉动推杆的上膛方式,如何半上膛,使得弹匣能够插入,就是个近乎无解的难题。如果强行顾及,则会出现内部零件复杂导致故障率提高的问题。

  显然,在这种难题面前,火神已经成熟的拉动推杆上膛的方式实行不同了,NERF设计师只能另辟蹊径,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老E的拉动气缸前移的上膛模式。这种模式下,推杆在未启动时即挂在释放上,因此气缸与推杆也同处后方并且采用一体设计。此设计使得未启动时弹匣井内没有会阻挡弹匣插入的吃弹杆,弹匣无需半上膛既可以插入。

  在启动时,减速齿轮组拉动气缸前移,使得吃弹杆吃进一枚软弹,当气缸被拉动至最前时,自动释放推杆,推动气缸内空气进入吃弹杆形成瞬时气压,推动软弹发射飞出。

  一轮发射完成后,气缸整体会在套在吃弹杆上的复位弹簧的推动下复位,推杆重新挂在释放上,为下一轮发射做准备。

  诚然,仅仅改变了一个拉动的部件和其位置,NERF的设计师就很好的解决了弹匣式载弹的电动气缸式发射器的各种问题,但老E的这种结构依然极为复杂,这种复杂带来了极高的故障率,即使原装使用也同样如此。同时为了顾及减速齿轮组的寿命,设计师明显不敢使用太强的弹簧给老E,这导致老E性能极为低下,甚至不如一些同年的反塞式发射器,这两项致命的缺陷使得老E之后不在有全新的弹匣式电动气缸式发射器出现。而如果老E不是NERF30余年发射器历史中最受欢迎的款式之一,2019年的50周年子系列可能根本不会推出周年老E这款饱受诟病的发射器。

 

关于拉动推杆的【电动汽缸式发射器】的杂谈

  与老E对应的,是火神这类拉动推杆就能简单实现全自动发射的电动汽缸式发射器。

  实际上真正简单的是蓬10、蓬20与晶刺,火神因为要顾及手自一体,所以内构中有一些增加复杂度的零部件,这导致其也与老E一样容易出现各种故障问题。

  蓬10的电动气缸可以看作是火神的简化版,他删除了手动上膛部分,并且实现了与BB波箱类似的由齿轮组操控的自动释放结构。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体积较小,并且理论上能为除了弹匣式以外的几乎所有的载弹模式提供动力。

  终其原因在于,除了弹匣式以外的载弹模式,都可以在软弹载具中形成发射气密,但弹匣式却不行。这根本决定了弹匣式无法使用只能产生气缸与软弹载具之间“发射气密”而无法形成弹匣载具中的“软弹气密”的拉动推杆的电动汽缸式发射器。

  这种模式的运行原理相当的简单,减速齿轮组拉动推杆使其后移,档拉至最后位置时自动释放推杆,推动气缸内的空气进入发射巢形成瞬时气压,推动软弹发射飞出。在拉动推杆同时,会同时拉动弹轮旋转部件,在推杆释放同时前移,拨动旋转单轮,为下一轮发射做准备。

  这种模式的优点除了体积小带来的适应力高外,其简单的结构也使得自身的故障率相较于老E来说有所降低,但依然照比飞轮式发射器高的吓人。当然老E无法使用高KG数弹簧的弱点,本模式也有。在这点上,两种原理伯仲之间,不分上下,这使得蓬10和蓬20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故障率以及性能使得孩社再推出蓬10蓬20后十余年间没有推出新的拉推杆的电动气缸式发射器。事实上,如果不是LMTD系列需要还原原设来推出发射器,笔者认为晶刺是不会采用电动气缸来作为发射原理的。

 

关于减速齿轮组的杂谈

  为何要给电动气缸式发射器设计复杂的齿轮组呢?

  众所周知,所有的电动汽缸式发射器,其内部都有着极其复杂的极易出问题的齿轮组设计。

  从目前来看,这些复杂而又容易出问题的齿轮组都属于同一种齿轮组类型——减速齿轮组。

  NERF有大量的发射器采用了这种复杂的减速齿轮组。该齿轮组的最大用途在于,降低转速的同时提升扭矩。换而言之,以老E为例,老E的减速齿轮组,在降低了转速的同时,提高了扭矩,也即是提高了对气缸的拉力。老E牺牲了射速,换来了在一定的电压电量下可以平稳的发射,诚然,即使如此,老E也经常出现因电压过低而无法使用的情况。

  这种减速齿轮还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齿轮损坏,包括磨损与扫齿。对于原装来说,这至关重要,这可以极大的避免发射器因为齿轮损坏造成的发射故障。

  当然这种齿轮组对于改造来说并不友好,首先他一定程度的限制了发射器的射速,其次它增加了损坏概率。尤其是后一条,原装齿轮改造后扫齿屡见不鲜,甚至金属齿轮扫齿也不是特别罕见。

  这种减速齿轮对于原装发射器来说意义重大,他保证了发射器可以在一定低的电压电量的限制下正常发射,同时又避免了齿轮因为射速过快扭矩较小所引起的扫齿损坏。

6

点个赞吧~(12)

你的贱就是我的贱LV4.高级玩家

2023-10-21 21:43 发布于

2楼
sm接口?
无喱个人LV7.铂金玩家

2023-10-21 23:11 发布于

3楼

详实资料帖,马克

龙耀-九天楼主LV6.黄金玩家

2023-10-22 08:55 发布于

4楼
你的贱就是我的贱发表于 2023-10-20 18:44
sm接口?

神话?目测不是

龙耀-九天楼主LV6.黄金玩家

2023-10-22 08:55 发布于

5楼
无喱个人发表于 2023-10-20 18:44

详实资料帖,马克

感谢支持

库尔斯克老虎LV5.白银玩家

2023-10-23 13:22 发布于

6楼

N年前买了一把死拽夫,电动确实爽,就是捡子弹头疼。另外这弹夹里的弹簧强度还是差些。

龙耀-九天楼主LV6.黄金玩家

2023-10-23 17:00 发布于

7楼
库尔斯克老虎发表于 2023-10-20 18:44

N年前买了一把死拽夫,电动确实爽,就是捡子弹头疼。另外这弹夹里的弹簧强度还是差些。

其实原装还好 就是不建议装弹保存

图片选择

努力修改中₍₍ (ง ˙ω˙)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