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の吉】SUPER设定(1) 永远的墨镜之首 RGM79 吉姆全系列介绍

1607 43
闪光的吉姆楼主LV6.黄金玩家

2023-01-18 15:13 发布于 未知

1楼


新开系列,反响看看。

Der einfache Weg ist immer verkehrt.


不过我还是相信,品质致胜(用爱发电也不能只发电啊)


吉姆



     RGM-79 吉姆(GM)是利用“V作战计划”所得到的技术而开发的联邦军最初的MS,机体名称“GM”是“Gundam Massproduction”的缩写,即“量产型高达”之意(也有“General Model”即“通用型”之意)。





       地球联邦军的“V作战计划”三机是为了应对吉恩的MS而倾注全力开发出来的产品,而实战结果表明,V计划中的三机收到了相当丰盛的战果(尤其是作为计划核心的RX-78-2高达)。然而,无论这三机的战果在如何丰盛,要想全面与吉恩的MS对抗,仅凭三机是远远不够,必须有更多的量产MS才行。而V作战计划的最终目的,便是要通过V作战计划的实战成果,转化为开发出地球联邦军自己真正的主力量产MS。这个真正的成品,便是RGM-79 吉姆。

       联邦军最初的设想,是在RX系列实战试验成功后,将高达略加简化后就加以量产。但很快,他们便发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V作战计划中的机体是联邦军不惜血本制造而来,无论是昂贵的月神钛合金、高技术含量的光束步枪和高规格的核熔炉、还是复杂的核心战机结构,都使得机体的单体价格成本高得令人乍舌,若是想要将它扩展到成百上千的量产机上,那么代价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为了让机体成本能够与量产目标相符,就不得不对原本的设计做出大幅度简化。


       而为了降低成本,首先,联邦军取消的就是复杂的核心战机系统。当初V计划三机都采用这个系统的目的,是因为作为试验机,实战中收集到的数据是相当宝贵的,对日后开发MS都有莫大的帮助,因此为了保住这些数据,才采用了这种复杂的核心战机/救生舱系统。并且,这样的设计也能够最大程度的保护驾驶这些机体的精英机师。而如果量产后配给普通士兵用,这样的设计就显得奢侈了。并且对于数据的回收方面,很多一般士兵的战斗数据本就可有可无,这样的实战数据就算收集回来也没有任何意义。再加上复杂的设计令制造和整备都非常困难,因此无论是考虑到生产成本还是后期的维护成本,该系统的取消都是在所难免的。

      其次,第二个降低成本的方法就是使装甲廉宜化。由于月神钛合金相当昂贵且受限于提炼技术,产能非常低下,虽然防御能力相当理想,但是以地球联邦的财大气粗还是没有能力将其完全量产。于是联邦军便采用了早前用在月神二号上开发的RGM-79【E】宇宙用先行量产型吉姆上的钛/陶复合材料做装甲。

      然而在地面上,重力环境对于材料的耐性是一大考验,尤其是那些脆弱的关节部位,对于钛/陶零件简直就是灾难性的。因此,最初被造出来的42台吉姆问题重重,饱受诟病。虽然第二批288台专门强化了关节部,不过问题还是没有完全得到解决。

      第三个降低成本的目标,放在了机体的核熔炉上。有意思的是,吉姆使用的核融炉跟高达其实是同一型号的,只不过是直接使用了高达所用的高规格核熔炉的“不合格”产品。所谓的“不合格”,自然是针对高达而言的。由于高达的要求高,所以要求造出来的产品要求也高,达不到这个高标准的,自然就是“不合格”产品。但是相对高达而言的不合格,对于整整降低了档次的吉姆来说,恰恰完全够用。于是技术人员把高达所用的核融炉的输出功率限定在一个低水平上,就用到了吉姆身上。

         此外,简化的目标还有高达所是用那支令吉恩军鬼见愁的XBR-M型光束步枪。光束步枪的技术难点,一是能量的供给,二就是MEGA粒子的收束问题。光束步枪的长枪管可以用来收束、加速粒子束,但是这个东西整备起来同样相当麻烦,因此虽然联邦军想要给量产机配上光束武器,也不得不做出调整,即截短了枪管,去掉了枪管里的米氏磁力束带,令“步枪”变成了“手枪”,虽然射程大幅缩水,但在近战中依然能够保证一击击穿吉恩系MS的超张力钢装甲。

        然而问题出在光束武器的第一个技术难点上,也就是能量的供给。

       MEGA粒子束的供给补充是需要专门设备的,即便对于宇宙军来说,也只有飞马级的少数稀有战舰才能够做到,而对于地面军来说,尤其是在环境复杂的野战条件下,根本就是一大奢望。再加上光束在地面空气中的扩散问题,又少了收束的枪管,实战中使用起来并不非常有效。无奈下吉姆后来还是用回了实弹机枪,到了战争的后期,基本地面上的吉姆都弃用了光束手枪,换上了穿甲效果不错的90mm机枪。


       终于,在大幅进行简化之后,带着保留下来的头部60MM火神炮和与高达同型的光束剑(数量减少到一柄)、同样的火箭筒以及略作修改的专用盾牌,第一批次的42台吉姆总算赶在敖德萨会战前由加布罗生产了出来。

      不过,吉姆最大的优点,也是高达带来的最大贡献之一,那就是高达上面搭载的学习型电脑将实战数据输入到吉姆上,这样就能够在吉姆实战时,给予一定有效的指导,给予那些甫一上场毫无经验的新丁们有效的指点,让机师们迅速上手。

       另一方面,虽然性能的相对低下,但是低廉的成本让联邦军可以大规模生产这类机体,最终在集团作战中发挥功效。战斗中,一般以三机为一小队、以十二小队编成一中队单位的基本战斗队型,在宇宙作战时,多以一中队与10至20小队的RB-79铁球混合编队协同作战,接近战由吉姆应付,而铁球则以中、长距离作炮击支援。虽然这两种兵器都不及敌方,但都以数量补足。

      大战后期,由吉姆所衍生的更强化的改良型相继开发成功,成为联邦军的绝对主力。吉姆系列所发挥的“机”海战术屡屡成为联邦军胜利的保证。一年战争结束后,联邦军对该机进行了进一步的检讨,修正了大量设计上的毛病,作为次世代MS主力新型的衍生机体也持续开发着,使本机终于成为对后世量产MS影响深远的重要机种。


先行量产型吉姆


      在联邦军生产了RGM-79吉姆和RGM-79[G]陆战型吉姆之后,联邦军的MS研发计划姑且可以算是完成。这些机体也随之分发至各个展现投入战斗。而另一方面来说,就战时的兵器研发来说,必须将敌军和时间都视为对手,不断有所突破才行。兵器研发局在完成吉姆之前当然也不会觉得只要坐等成果便好。实际上也的确没有停下脚步,甚至早在吉姆完成前就已经着手研发具备更高性能的机体。

       早在RGM-79吉姆的设计阶段,相关企业就已经提出诸多机体强化方案,只是当时并未采用。将这类天重新整理之后,研发局便转用用于执行吉姆的性能提升计划。这个计划是在吉姆设计之初就已经大致设想,在等到热融炉和装甲材料进入稳定生产阶段之类的条件齐全后,这才得以进入真正量产的阶段。

      在吉姆完成最后设计的一个月前,也就是UC 0079年6月中旬时,在研发局向联邦议会提出的意见报告书“主力MS修改提案”中,其实就已经看到这番概念的具体要求。内容是针对接下来要生产主力MS的联邦军各工厂罗列为了满足性能要求,今后在设计修改上会面临的课题。具体内容是针对V作战的RGM-79吉姆设计方案进行补充,不过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许可各工厂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权。说白了就是在各生产据点以推动终点修改计划之余,还同步征集”独创的修改方案”。这个计划立即获得批准,各工厂也开始就设计展开检讨评估。


      当时最被看好的三间工厂分别提出了3种新型MS方案,这部分也都给予暂定的研发编号,也就是现今被统称为“后期生产型吉姆”的多种修改设计机种。

      有着研发局总部所在的贾布罗工厂提出的是作为吉姆的次世代泛用主力机型的RGM-79C吉姆改。奥古斯塔工厂则是推出了吉姆之后的直系地面规格机RGM-79D。至于月神II推出的则是排除大气层内用装备的太空规格机:RGM-79E。

      月神II工厂在得到兵器研发工厂的指示后便开始研发太空战斗用的正规生产机型,并被给予了RGM-79E这一编号。月神II工厂开始调整装甲形状,增设主推进器后,便开始着手制造先行量产机。然而月神II工厂的E型实际上仅止于计划阶段,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量产。但是至于那些先行少量生产的机体,为了用以区分,因此被称为RGM-79[E] 先行量产型吉姆。不过在联邦军内部和联邦军议会的资料当中,其实也有误把RGM-79[E]和原计划的RGM-79E混为一谈的情况。(不过79E和之后那些79[E]相关技术故事这个出自于MA,因此具体还是见仁见智吧)

       作为由宇宙军主导,大致承袭RGM-79系谱的[E]型首要特征所在,便是把推进背包上的向量推进器从RGM-79和RGM-79[G]的两具增设至四具。因此其推力达到了更高的57480kg,在太空中能大幅提高机动性。同时在后裙甲也增设了推进器,而且外观上的另一特点便是推进背包上似乎没有准备光束军刀的对接口,但是在一些案例中依旧可以看到接口基座的存在,比如山达斯机上便有,但却没有看到其上光束军刀。另外以头部散热口为首的冷却系统也有所改良,在严酷环境下也能发挥高度可靠性。相对的,其基础设计和RGM-79吉姆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虽然传感器阵列和备有前述三人口的胸部,以及中央部位设有冷却组件的腰部等处确实有些出入,但顶多也只是外观上给人的印象不一样罢了。

      该机型在8月下旬就已经完成设计,试作机于9月中旬出厂。据说该机比RGM-79吉姆更早完成,也被认为是在和RGM-79[G]陆战型吉姆于同一时期开发。而当月神II方面在机师完成吉姆的训练后,也开始分发这种机型去执行兼具实战测试性质的巡逻任务。而目前所知的是,当时该机装备的便是日后依然在大量使用的HWF GMG·MG79-90mm 犊牛式机枪。

      虽然该机有着参加实战的记录。不过怎么说也只能算是[E]型的原型机吧。而回头看[E]型计划中拟定的规格来说,其实就会发现从某种方面来说,打从一开始就具备能继承RGM-79吉姆后成为吉姆系主流的特质。

       而该型机最终取消的一点原因也是源自于奥古斯塔工厂的G型研发速度比想象中来的更快。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研发局并不想要让月神II的[E]型正式上线生产,还想拿D型等设计应用在C型上,C型当然也成为了最后才进行研发的机型。另一方面,陆军已经拿到了[G]型和D型等机体,而殖民地防卫军和宇宙军肯定对此表示不满。而且吉翁逐渐投入战场的力克-大魔以及勇士等新锐机体也让宇宙军的吉姆在纯粹的MS战上陷入劣势。

     于是奥古斯塔自然顺水推舟向其推销机体,于是在殖民地防卫军和宇宙军的支持下,联邦议会许可生产D型的太空规格用机。于是仅仅三个星期后,月神II的工厂便有两种新机型出厂:即RGM-79G/GS。D型原本就沿用了[E]型的设计,因此只要进行些许规格变更,便可以转为太空用机。

      虽然最终未能量产,但原本配合E型研发中的宇宙用高机动推进背包被改为提供给GS型,机身主体设计则被转用至C型上。

      这一点也能在C型刚出厂时,诸多板着脸的联邦高官上可见一斑。因为第一台出场的RGM-79C在外观上几乎和月神II工厂先行量产的RGM-79[E]几乎一模一样。

      毕竟相较于[E]型和D型,C型在研发时期上最晚,而且月神II工厂的[E]型和贾布罗研发局其实远远匪浅,因为早在研发阶段就定为为“日后新机型C型的太空规格用机”,先行量产[E]型并进行实战测试。因此两者也有着共通的设计,但是C型仅局限于对[E]型进行改良,几乎没有采取G/GS型采用的先进机能。甚至在核融炉的输出功率上,C型和[E]型都仅有1250kW。

      而RGM-79[E]先行量产型吉姆最著名的一次实战记录,便是UC 0079年10月时,山达斯所在小队驾驶先行量产型吉姆遭遇了MS-06RD-4 扎古高机动测试型以及为其护航的三台扎古。最终在战斗中,成功击坠了一台护卫的扎古,但该小队仅有山达斯一机幸存。并在机体破损且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天田士郎驾驶的铁球K型救下。之后在宇宙货物艇中进行紧急维修后,前去回收了宇宙中的天田士郎。之后经此一战,山达斯也从月神II的部队开始调任至小岛大队的第08MS小队。话虽如此,但山达斯被调往第08MS小队之前,据说曾驾驶该机斩获了6台之多的击坠数量,这一方面说明了山达斯自身的优秀驾驶技术,也说明该机的性能如何。


吉姆改

       在加布罗基地内匆忙赶工造出来的RGM-79吉姆数量根本不足以应对整个地球的战局,且由于标准版吉姆的质量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因此地球各地的联邦军基地在拿到吉姆的设计图纸后,纷纷针对各自战场的环境,对标准版吉姆进行了改装。另一方面,由于各地联邦军一定的区域独立性,令生产吉姆的材料和工艺有着相当程度的差异,导致制造出来的零部件和发动机五花八门千差万别,这也最终导致各地自己造出来的吉姆差异相当巨大。这个问题,在联邦军急于对吉恩军进行反攻时被刻意回避了,且由于联邦本身的财大气粗,短时间内的后勤保障还不成问题,但长期以往,必将对整个庞大的联邦军队造成无可承担的重负。

      所幸,战争很快便结束了。

      战争一旦结束,伴随着军费缩减等政策的影响,MS型号庞杂繁复的弊病逐渐显露出来,战时为赶工而大量生产的MS其低劣的性能和换代问题,深深困扰着战后皮包略略有些瘪的联邦军。

      而此时的吉恩虽然已经投降,但在各地潜伏的吉恩残党数量还是相当之多,特别是在0081年8月15日,艾裘·迪拉兹借吉恩公国国庆节之机开始掀起的暴乱活动,不得不引起联邦军的注意。为了对付这些吉恩残党和可能发生的各类事件,联邦军依然需要保有相当数量的战斗力。

      于是在0081年10月13日,联邦议会表决通过了包括军队整合、扩建、现代化建设等内容在内的“联邦军再建计划”,并以建设宇宙军为优先,作为配套工程,联邦军出台了以“吉姆强化计划”为基础的一系列发展计划,作为“联邦军再建计划”的一部分来实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产统一规格的RGM-79C 吉姆改(GM Kai)作为在战后主力MS量产前的过渡产品,先逐步替换目前型号相当混乱的MS部队。

      其实早在一年战争的末期已经有以RGM-79【E】宇宙用先行量产型吉姆为基型的RGM-79C机初期型出战的纪录了,最早的使用者包括著名的“不死之身的第四小队”,在战后官方纪录上把这个在0079年12月出现的这个批次的宇宙用先行量产型吉姆加强版称为RGM-79C Block1。RGM-79C Block1基本上还保留着宇宙用先行量产型吉姆大部分特征,但安装了大功率通信天线和月神二号方面期待了很久的光束剑,赶上了当年12月25日的所罗门战役以及其后的阿·巴瓦·库会战。

       而作为一款全军通用的主力MS,采购价格一直是军方与议会争端的焦点所在。此时,刚刚收购了旧吉恩第一大MS制造商吉恩尼克公司以及兹玛德公司部分产业的阿纳海姆电子公司却凭借其在民用重型机械制造业上的丰富经验来涉足军用MS业务,并在军用MS制造业这个领域异军突起。在兼并了另外一些具有军方背景的企业之后,阿纳海姆在短短的数年内成为联邦军的主要军火供应商。理所当然,阿纳海姆顺利取得了对吉姆改的改进和制造的订单,得益于高水准的管理模式和高超的制造技术,生产成本得以控制在一个令军方相当满意的程度上,高度的性价比以及可靠性使大批量装备成为了可能。这个项目也由此造就了以后数十年间阿纳海姆的MS事业部在业界内不可撼动的技术优势和制造规模。

       吉姆改的头部承袭了RGM-79D吉姆寒冷地带型和RGM-79G吉姆指挥官的设计,在头部左侧设置了多用途天线,头部取景器也采用了双眼加头顶主摄影机的结构,增加在战场上的视野。为了兼顾生产性,本机对光学仪器和传感器的选用上有所简化,但由于导入了新的模块化技术,探测距离也达到了6300米,最大限度满足了基本需要,但根据任务需要可以非常方便地对头部传感器和镜头模块的配置进行调整。相对这方面的简化,在近战中使用频率很高的60mm火神炮在弹药装载量有所增加,在射击精度和威力上也比战争中的有所提高。

       而曾经因为高成本、低生产性的复杂的核心战机系统,在作为旧有机体改进型的该机上,还是保留了基本的核心结构。但驾驶舱依然是标准的便准式座舱,这样的座舱环境对于驾驶员而言并不舒适,驾驶舱内密布着各种设备,给驾驶员留下的空间并不大,没有多余的空间供其活动,这对于长时间作战是相当不利的,也不利于驾驶员的在安全。

      虽然光束武器的威力受到很大的赞扬,但是其造价依旧相当高,而且能量补充的问题还是存在,因此本机还是忍痛割爱,选择了HFW-GMG·MG79型90mm机枪等实弹武器代替光束步枪(当然作为标配之一的光束剑还是被保留的)。而由于本机没有配备光束步枪,因此在动力炉功率的选择上,阿纳海姆将原本1390KW的动力配置缩减了近10%,如此对冷却系统的负荷也相应较低。

       此外,为了加强机动性,本机在肩部装甲侧面也设置了姿态调节喷口,借助这样的措施,其空间横向机动性得以提升。

       自吉姆改问世以来,优良的整备性能和模块化的构造,使得该机拥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许多新武器的测试工作和机体改进计划也以该机为测试平台而展开。作为联邦军大量装备的第一种通用型MS,模块化、优秀的整备性能、良好的操纵性加上较为简单的结构,高性能和低成本,为大量生产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条件。它所获得的成功不但是技术上的成功,而且也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这个型号在开发和发展的道路上所展现的设计思路对之后的MS发展都有参考和借鉴作用。当然,虽然吉姆改并称不上最好,但作为过渡型MS的该机在一年战争后的表现,还是得到了军队内部的广泛赞誉。直到RGM-179吉姆Ⅱ登场之前,吉姆改作为联邦军的主力MS,一直在批量生产。


陆战用吉姆改

      RGM-79C[G] 陆战用吉姆改(GM Type-C[G])是在RGM-79C吉姆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陆战用机型,机身针对陆战环境做了关节强化。


机体型号 RGM-79C[G] 中文名称 陆战用吉姆改


机体代号 ジム改陸戦型 英文名称 GM Type-C[G]


出现作品 其他作品(U.C.系列) 机动战士高达:燃烧的阴影


机体类型 改修型陆战用MS


制造商 地球联邦


所属 联邦


初次配备 U.C.0080


机师 -


内部环境 -


尺寸 -


本体重量 -


全备重量 -


装甲材料及结构 -


发动机功率 -


推进力 -


加速度 -


装备及设计特征 -


固定武装 -


选用武装 -


选用手部武器 -


远程武器 -


雷霆宙域高机动吉姆改


与吉姆改设定相同



高机动吉姆改

      在地球联邦军决定正式采用RMS-179/RGM-79R吉姆Ⅱ为下一代MS的时候,RGM-79CR 吉姆改高机动型则作为泰坦斯的测试机体收集相关数据而登场。


       该机以RGM-79C吉姆改为蓝本,传感器、喷射器和其他系统进行了升级以匹配吉姆Ⅱ的标准。机体的背包包括升级后的发动机以及高精度传感器,在胸部右侧增加了一根散热管,左侧增加了一个副传感器,腿部的发动机也进行了升级,在左、右、后侧各追加了三门小型姿势控制喷口,使机体的灵活性与机动性进一步提升。


       泰坦斯测试小队用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来测试吉姆改高机动型的性能。其中之一便是换装高机动型背包——YRMS-106高扎古先行量产型背包的强化版本以测试与吉姆系列的兼容性。高机动型背包内含一个比高扎古背包更强力的发动机,MS腿部则换装了与RGM-86R吉姆Ⅲ相同的喷口。然而,由于RMS-106高扎古的正式采用,强化背包的测试不得不推迟。伴随着高扎古的量产,背包强化计划被取消了,这台原型机则分配给了泰坦斯测试小队。


       武装方面,除了吉姆改的固定武装外,该型机还使用了由布朗公司开发,可使用E-CAP的BR-S-85-C2型光束步枪,把以往设置在枪内部的E-CAP组件改良成可拆卸替换的外部组件,通过替换能量用尽的E-CAP就能简单的补充光束步枪的能量解决了步枪的供能问题和持久战斗问题。


       吉姆改高机动型是为了方便进行小队配合的目的而改装的,但是随着TR系列的测试机体越来越多,特别是YRMS-106+BL-85X光束加农炮的毕扎古TR-2和ORX-005加普兰TR-5的出现,使该机成为了一个鸡肋的存在。


型号 : RGM-79CR


名称 : 高机动型吉姆改


出场作品 : A.O.Z


头顶高:18.0m、全高:18.5m


重量:41.2t、全备重量:58.8t


发电机出力:1390kw


推力:68000kg


有效探测半径:6300m


装甲材质:钛合金陶瓷复合材料


 武装配备:头部60mm火神炮×2、光束军刀、改良光束步枪、90mm无托式机枪


后期型火箭炮、对MS战用盾牌、240mm M79E1加农炮+2×3联装导弹舱


突袭型吉姆


       RGM-79CA突袭型吉姆便是一款以吉姆改为基础改进而来的MS。在一年战争结束后由格林普斯II开发并交由暗影特种部队使用,该机装备了各种各样的武器,但其中大多数均使用实物弹药,唯一的光束武器便是光束军刀。而为了在增加武器携带量的情况下执行突击机动,因此将推进背包更换为大功率推进器,并在后腰安装了额外的推进器。背包两侧还各有一个烟雾发射装置。装备的主武器为一把Franz EF-ASH114T霰弹枪,用于对付高速目标并由鼓式弹匣供弹。侧面的裙甲中还收纳着一对AE/ZIM. HD 2型热能匕首,作为联邦和吉翁技术结合的产物可以在接触时熔穿敌方机体的装甲。而背部最显眼的莫过于装备的AE/ZIM.C-Main-0011-F 链雷,每个链雷由10个圆盘形地雷组成,并通过柔性电缆相互连接。每个地雷的底部都有磁性爪使其可以附着在物体上。


     

吉姆改雷神部队型

      该机左腿在北美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的战斗中受损,并被升级为RGM-79C 吉姆改-鹡鸰。 当时范恩·艾西里埃诺感受到了吉姆改的基础配置和高扎古以及吉姆镇暴型之间的差异,因此趁着机体受损的机会,使用了神秘赞助商(也就是阿纳海姆)提供的部件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升级,并得到了吉姆改-鹡鸰。该机装备了RGM-86R 吉姆III开发期间拒绝的鹡鸰单元,同时在肩部和腿部额外加装了推进器,推进剂的容量也得以提升。这些改装大大提高了该机的机动性也使其难以驾驭。而且原先吉姆改的运动控制程序已经无法处理鹡鸰单元和加装的推进器了,因此额外安装了人工智能方便控制。不过之后该机又被击坠后再度回收改装成MSK-003鹡鸰Ⅱ,但目前就不多赘述了。


RGM-79C 吉姆改-鹡鸰

但除开战斗所用外,吉姆改的命运之路尚未走到终点,许多吉姆改作为实验平台或是数据搜集单元为联邦开发技术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吉姆改采用了能够追加各种装置的设计。使得对部件的推力增设、性能评估以及匹配测试等方面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因此以吉姆改为基础进行各种改装,以及各机体采用的革新性构造和技术验证方面有着很大贡献。



RGM-79FP吉姆打击型

     U.C.0079年末,随着战局的迅速变化,一年战争也即将接近尾声,但是对于MS的开发技术者们来说,战争的舞台向着宇宙的转变并没有怠慢陆战用机体的发展,联邦和吉恩的工程师们仍然将大量精力投于局地战用MS,RGM-79FP便是于一年战争末期诞生于联邦旗下的局地战用MS。


       考虑到成本和生产能力等因素,直属开发部门决定将最新投入实战、拥有极高生产能力的主力MS RGM-79的改造型RGM-79C改作为蓝本进行这个项目的研究。于是数周后,作为对上级要求的回复,RGM-79FP这个形式编号的MS便诞生了。

        为了让MS具备近乎一击必杀的高作战效率,开发部门决定将机体设计成重视格斗的近战MS,同时为了提高生还能力,对机体各个部位的装甲强化案也孕育而生。就是这样的思想前提驱使了GM STRIKER的出现。本机的最大特征便是作为主武装的TWIN BEAM SPEAR 双刃光束长枪,这是为回应具有超强近战能力要求设计出的专用复合装备,据说原形是参考了RX-78-2曾经装备并使用过的BEAM JAVALIN后设计的。在设计初期只是打算将光束军刀的出力进行强化改造成新的装备,虽然连邦目前的白兵战专用格斗程序也经实战资料的收集趋向成熟,但是考虑到光束军刀本身的设计新意和攻击模式无法完全达到高近战能力的目的,于是将两把光束军刀固定于重新设计的活动架上的枪状格斗武器ADVICE腾空出世。柄部除了担当了动力连接的角色以外,把手部分还具有一定的伸缩余地,特别是刃部底端的连接架拥有很高的活动性。这样的类枪的设计给机体的格斗增添了浓郁的白兵战色彩同时,一反以往连邦机体笼统的格斗套路,比起至近距离的斩击更注重突击能力,配合活动式的连接部使TWIN BEAM SPEAR的攻击范围和韧性都得到大副提升,对于本来在地上就难以回避的近战来说,光束长枪能让机体在实战中的攻击模式更为难以预料、变换莫测。在拥有比其他现有MS掌握更大的攻击范围优势之上,和其设计思想一样、它的攻击套路简直可以说是宛如魔幻一般


特装型强袭吉姆

       RGM-79FP强袭吉姆是一年战争末期专为ACE机师使用而准备的强袭型吉姆,是与RGM-79SP狙击型吉姆Ⅱ同样、拥有足以傲视整个吉姆系列机体资本的高规格机。而这台有着高达型头部的机体,是在那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后的ACE专用机中的一台,即RGM-79FC 特装型强袭吉姆(GM Striker Custom)。

       该机以追求格斗战性能为前提进行开发,其中不仅使用了以复仇女神队等各个前线部队收集的数据,更采用了以吉翁系技术为主的各种新式武装。而新型的背包则被设计成了可以收纳这些武器的式样。

       而该机最独特之处,在与其头部搭载的精神感应AI系统“妖刀(Demon Blade)”。这是兼定·剑准将的主导的强化人项目中的一部分,受到发现其子伊藤·剑拥有NewType迹象的脑波波动一事的影响,继而推进了以新人类觉醒为目的研究。同时这波动技术转用,能实现利用超振动将物体化为沙尘的武器,也能再现了怀剑流的奥义居合——“空合掌底气”。但是,在开发阶段伊藤的父亲对巴斯达公充满了憎恨的感情,于是在巴斯达公开发的妖刀系统中植入了对人工NT反应自动启动的“超妖刀”,与“EXAM系统”和后来的“NT-D系统”相似。

      该型机目前已知共开发了三台,1号机是以白色为基调的配色,由BGST队指挥官伊藤·剑中校驾驶。2号机复仇女神队规格机为藏青色,由勇治‧阿尔卡那中尉驾驶,以BGST所有的那台机体的实战数据为反馈,通过对勇治驾驶的强袭吉姆加装搭载有妖刀系统的高达头部,并对骨架进行强化等改造后重生的这台特装强袭吉姆,在与伊藤·剑进行了短暂的敌对之后,合力脱离了“真·联邦”的秘密基地。


大功率吉姆

       战后吉姆改也作为研发各类新机型的测试平台。最著名的一台集体便是GP计划中配合数据搜集资料所需而改装而成的大功率吉姆。该机型是在UC 0081年4月完成更新。一说这种大功率吉姆是由分发到特林顿基地的10台吉姆改中的两台改装而成。但是具体情况还需考量。不过确定的是特林迪基地的人员确实有着大功率吉姆进行着各种测试和模拟战,而且特林顿基地遇袭的事件中这两台大功率吉姆均被击毁,第一台在最初的袭击被击毁,而另一台由阿连中尉驾驶参加了追击GP-02高达的任务中,并在行动期间被击毁。大功率吉姆整体增设了1650kW的高输出发电机、大型推进背包以及新型缓冲阻尼器。这些装备自然便是出自战后进军MS制造业界的阿纳海姆之手,该机型便是为了为了该公司研发中的GP-01高达收集各种数据资料。

      本机的头部和RGM-79C吉姆改属于同一构型,搭载2门60mm火神炮,右侧头部另配置有通讯、搜索用天线。RGM-79大功率吉姆胸部的排气口采用了双层构造的复合进气口式样,这是为了让大型推进背包能够更有效率的运作而采取的改良措施。

      脚部方面,RGM-79大功率吉姆的脚部配备有特制的避震器,以脚胫为中心在各部位追加多项设备,所以和RGM-79C吉姆改相比,显得更为厚重。本机和RGM-79C吉姆改的推进背包相比,喷嘴数量减少,但是喷嘴的直径变得更加庞大,背包后方配置有辅助进气口,应该是用来冷却的装置。

       RGM-79大功率吉姆必须配备各种对应射击战或肉搏战的武装。但是话说回来,本机毕竟是以搜集性能数据为重点,所以采用的武装并没有特异之处,基本上是沿用了与RGM-79C吉姆改相同的武器系统。

      RGM-79大功率吉姆的主要改良部位包含换装大型推进背包和脚部增设避震器,这些追加装备其实是亚那海姆电子企业(AE)进行的「高达开发计划」所衍生的副产物。这些科技都在本机上进行测试、宽集数据,以作为RGM系列机种日后改进与研发的基础资料。经过这样的大幅度改良之后,本机的推力比RGM-79C吉姆改增强了30%左右,可是,大型推进背包对于以RGM-79C吉姆改为基础的本机来说是一项非常沉重的装备,因此实际性能只能发挥出三分之二的程度。

      沿着殖民地的残骸一股作气垂直爬升,靠着强大推力迅速拉开尾随追击的MS-06F-2之间的距离。虽然推力并没有到达极限,但是已经充份证明了本机的潜在能力非常强大。

       当时参加这场模拟战的查克·吉斯少尉就曾经抱怨说「那个背包对吉姆来说太重了」,毕竟这些强化装备原本就只是为了「高达开发计划」的RX-78系列机种所开发的产品,装在RGM-79系列上,只能算是代用品。妮娜·帕普顿后来也解释说「那是使用旧型机来训练的驾驶员能力不足」也许她本人并不期待这次的实验能够取得什么有效的数据资料吧?

      RGM-79大功率吉姆的机体导入了许多当时的最新科技,不过驾驶舱和一般的RGM-79C吉姆改并没什么不同。虽然实验装备达到了高性能表现,但并不表示操纵系统需要因此跟着修改,换言之,驾驶舱的改良并不在这项实验的范畴之内。驾驶舱是机体和驾驶员的人机界面,一旦经过变更,需要花费更多心力去重新调整,比起改造机体更为麻烦(一年战争时期公国军的驾驶舱问题就是代表性的例证)。战后,联邦军统合了驾驶舱和操纵系统的规格,并且已经建立了完善且系统化的操纵软件,所以并没有必要去更动本机的驾驶舱配备。因此,本机纯粹只是用于测试硬件、搜集数据的实验机。

       U.C.0083.10.13,也就是高达试作2号机在特林顿基地遭到夺取的当天稍早,本机曾与MS-06F-2进行过模拟战测试。在这次测试中,由迪克·亚连中尉驾驶的本机,发挥出远远胜过3架MS-06F-2的强大性能,把浦木宏等年轻驾驶员们玩弄于股掌之间。因为这次的模拟战测试并没有达到推力极限,所以双方的性能差距实际上应该更大才对。不过,这样的对战结果其实也可以看出,有经验的驾驶员和菜鸟驾驶员存在着根本上的实力差距。

       不仅如此,自UC 0084年起,也有比照吉姆II规格施加修改的CR型,这个机型同样投入到各种新型推进背包搭载实验等用途上。当时该机在联邦军已经将次世代主力MS确定为吉姆II的大背景下,提坦斯的T3部队便装备该机以收集数据,以测试评估提坦斯是否装备吉姆II。作为试验机型而制作的机体,吉姆改高机动型上的各种传感器和推进器均被强化,机体的其他系统亦一同升级为吉姆II的规格。推进背包中包含一个改进的发电机和高性能传感器。右胸增加了一个散热口,左胸则额外安装了一个辅助传感器。腿部也得到了改进并加装了姿控推进器。同时手臂和裙甲也被改进用来携带额外的E-PACK。另外该机还可以通过少量的可选换装转化为狙击类型的规格。


吉姆改训练型

      TGM-79C吉姆改训练型便是一款由吉姆改改装而来,并于U.C.0085年开始使用的初级教练机,主要用于讲解MS基础知识以及基础的MS驾驶训练。而在其基础上还诞生了 TGM-79C吉姆·戛纳这一机型,和之前的吉姆改训练型不同之处除了外观上更贴近吉姆改外,还设置了双座驾驶位,即驾驶席和教练席。不过该机依旧有着一定的战斗能力,在熟练的机师手中也能展现不错的战力。

      还有一些吉姆改则被阿纳海姆用作非战斗用途,并被漆成了奥古所属的配色。这是阿纳海姆为了进行和MS有联动的新武器开发时运行试验而拥有的机体。虽然作为一年战争末期的机体,在当前联邦军将吉姆II作为主力机后依旧被阿纳海姆投入到非战斗目的的任务中。虽然基本构造和之前使用的RGM-79C吉姆改相同。但驾驶舱中还是使用了全周天屏幕,传感器等设备也被进行现代化换装。由于机体的目的便是为了收集运用测试数据,因此在肩部安装了暗处作业用的探照灯和外部传感器,可以从机身各处收集运用武器时的运用数据,并将其传送至测试时监视用装备的功能。曾有三台该型吉姆改被投入用于测试FXA-08R-X1 原型米加骑士。其中两台为普通型配置,还有一台为指挥官型配置。指挥官型在脚部加装了额外的装备,这也是为了应对运用测试时的意外事故。指挥官型机的预备推进器和燃料箱合为一体,膝部还有着光束军刀的收纳装置。不过除去队长机外,参加测试的两台普通型配置的吉姆改的机师均为参加过一年战争的老兵。


陆战吉姆


       所谓的标准型,防护不如G型,机动不如E型。

       这样情况联邦自己心知肚明,然而紧迫的形势已经容不得自己再慢慢等性能更优秀的后期型研制出了,统一规格提高生产性让一线部队都能装备上MS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各个战区特殊的作战需求,联邦应对的方法就是默认开放各基地对标准型吉姆的局部改造以应对局势,其中优秀成功的案例甚至给予官方型号,由贾布罗统一生产改装套件或发放改装方案图纸的形势交回各战区和基地。一时间标准型吉姆的各种改装型号像雨后春笋冒出,这里只描述一些典型型号,不一一细数了。

其中,对换装最不满的就是联邦陆军,毕竟陆地不是宇宙,没有太大机动的余地。地平面上双方大多数情况下要靠装甲硬怼。而标准型吉姆的铝钛合金与先行生产型陆战吉姆的月神钛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中弹后的生存率直线下降。不少前线部队自行对标准型吉姆加装装甲,联邦收到反馈后,干脆设计出来RGM-79F,将改装方案发给了各大陆上基地。RGM-79F 陆战型吉姆(Land Combat Type GM)就是是在标准版RGM-79吉姆配发到地球各地后,欧洲战场上以标准版吉姆为原型战地的改装机。

      重点加强上半身防护的F型。

      针对陆战常常会因为树木、建筑物等障碍物的阻碍而使得机体上半身很容易被击中,陆战型吉姆特地强化了上半身的防护,加装复合装甲板并缩小了排气孔面积。使得扎古的机枪无法贯穿装甲,驾驶员的生还率也因此大为提高。同时考虑到机身防护已经提升盾牌太大会进一步加大重量,RGM-79F配备了改进自G型进一步缩小体积小型格斗盾,减重的同时提高了格斗能力。

       为了减重而体积更小的格斗盾

       因为重量上升为了恢复机动性,其机体的推进器也得到了强化,向下方向有四基推进器,水平方向也有两基。

       为了弥补重量增加增加了喷口。

       此外,考虑到实战反馈光束武器在大气环境有衰减情况,而传统火药武器威力亦不足,此机试验性的配备了新开发的电磁加农炮

      靠电磁能发射的炮弹在大气层内更

     (陆军早就开始试验准备装备下一代战车的,只是战场发生变化,然而实战结果电池炮耗电太大,炮管寿命太短,后续机体并没有继续装备)。

     电磁炮只是昙花一现,没有继续发展。

标准式驾驶舱


尺寸 头顶高:18.0米


本体重量 46.2吨


全备重量 61.5吨


装甲材料及结构 钛合金(钛/陶瓷复合材料)


发动机功率 1250KW


推进力 53800KG


加速度 0.9G


装备及设计特征 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6100米


固定武装 头部60mm火神炮×2;光束军刀



选用武装 -


选用手部武器 光束手枪;电磁加农炮;NF GMG-Type.37/100mm机枪;小型防盾;FADEGEL RGM-M-Sh-003盾牌


在RGM-79F基础上,作战部队又改装出了RGM-79FD装甲强化型吉姆

       RGM-79FD 装甲强化型吉姆(Armored GM,装甲进一步强化。机体的腿部设有大型的进气口,背部有4个推进器,而每个腿部也都有推进器,令机体能够拥有梦幻般的速度,甚至可达到RX-78-6高达六号机以及MS-09大魔的水准,只是武器回归传统实弹。

       和RGM-79SP(和狙击Ⅱ型吉姆编号重复,可以看见联邦各基地之间的信息割裂)沙漠战用吉姆

       RGM-79SP 沙漠战用吉姆(Desert GM)是联邦军在北非、中东、近东地区,针对在沙漠、热带地域活动而,对RGM-79F陆战型吉姆进行再设计后得到的机体。针对砂、热等情况,设计人员对该型机的装甲板进行了特别的处理,机体的各关节和进气口也进行了防尘处理,同时强化了机体的冷却能力。武装方面,由于条件限制而以实体弹的电磁炮为主武器由于该型机是由实战部队自行改造的机体,因此他的番号“RGM-79SP”与后来的RGM-79SP狙击型吉姆Ⅱ的番号冲突了


      然而,联邦宇宙军的情况与陆军又大不相同了,标准型不如RGM-79E吉姆机动性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初期月神二号基地被吉恩围困,大多数将士是驾驶着宇宙战机依赖速度与吉恩的MS周旋的,而使用Rx78–2的数据的学习型电脑辅助的标准型吉姆并不适应这样的战术。一时间,装备和部队的战术脱节了,并且带来了损失。很快联邦对这样的情况做出来应对。RGM-79L 高机动型吉姆(GM Light Armor)诞生了。作为一年战争末期向少数王牌(主要是从FF-S3型等战斗机转任MS驾驶员的一批老牌驾驶员)提供的专用机体,主要适用于高速一击脱离战中。

       机动性优秀,但是也是薄皮大馅。

       为了让从宇宙战机驾驶员转任MS机师的老牌机师驾驶起来顺手,本机对标准版吉姆的装甲进行了彻底的轻量化(从英文名来看,正确的名称本就该是“轻量化型吉姆”),大幅度的消减了装甲厚度和重量(和陆军正好相反)并放弃了盾牌以增加推重比。同时,重新像RGM-79【E】宇宙用先行量产型吉姆一样在背部装了4个火箭发动机,并在小腿部也增设了推进器,以达到对于速度的要求。

     对机动的追求让其增加了推进器。

     如此一来,以加速为首要目标来考量这点得到了习惯于驾驶战斗机的驾驶员们的喜爱,如加里·罗杰斯上尉驾驶该机所使用的一击脱离战术在一年战争期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战术。同时,为了达到一击脱离的战术要求,该型机装备了跟RX-78-2高达一样使用E-CAP技术的光束步枪,

      E-CAP化的光束枪。

     光束手枪和火箭筒也可以选装。接近战的武器则以经过特殊处理的光束剑为主。然而,这样处理RGM-79L 高机动型吉姆实际上等于一架人型战机,失去标准型吉姆的正面对抗能力,取得战果惊人的同时驾驶员战死率也居高不下(标准型吉姆好歹有盾可以扛几发120mm炮弹RGM-79L中一发估计就没有然后了)。

     防护的缺失是得不偿失的


标准式驾驶舱


尺寸 头顶高:17.8米


本体重量 36.8吨


全备重量 -


装甲材料及结构 钛合金(钛/陶瓷复合材料)


发动机功率 1250KW


推进力 -


加速度 -


装备及设计特征 -


固定武装 光束军刀;头部60mm火神炮×2


选用武装 -


选用手部武器 专用光束枪


      RGM-79L高机动型吉姆固然适应了宇宙军的驾驶习惯,然而其轻甲的配置亦被证明得不偿失,作为检讨,一年战争后期,随着菜鸟技师对机体的逐渐熟悉,及王牌技师对MS作战模式理解的深入,性能更均衡,攻防更出色的改造方案被提上了日程。RGM-79SC 特装狙击型吉姆(GM Sniper Custom)与RGM-79L高机动型吉姆一样,是联邦军为熟练的王牌战机驾驶员开发的高性能改良机种,因此部分设计借鉴了此前的高机动型吉姆。

       比起L型加强了防护

      与纯粹追求一击脱离而大幅度放弃防御能力的高机动型吉姆不同,特装狙击型吉姆对机体各个部位都追加了强化装甲,增加了机体的防御性。但是,增加装甲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重量上升。而为了防止因重量上升而使得机动性下降,该型机搭载了出力达1390kw的核熔炉和新设计的大功率推进器(不弱于高达型),并且同高机动型吉姆一样在腿部增加了推进器,令机体在加厚装甲的同时,也提升了推力。

       主推进器加了防护。

       该型机一般被配备到空间护卫舰队里,担任在危险宙域航行的输送船团的护卫;另有少数则担任奇袭驻留各SIDE的吉恩军的工作。 鉴于RGM-79SC 特装狙击型吉姆的泛用型以及可扩展性,技术部决定为特装狙击型吉姆追加3种形态,以对应不同任务需要:

       射击武器的优秀以至于被SC认定为了狙击型。       BR-M-79L-3光束步枪性能非常优秀。

       Sniper(狙击)形态,负责狙击而特意配备了具有精确射击能力的大出力BR-M79L-3型光束步枪,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近距离袭击,还追加了一把藏于手臂上的固定式光束剑,无须抽取即可实用。(大多数驾驶员选择这样的配置。)

       标准型的武装。

       Guard(卫兵)形态,用于护卫危险宙域航行的输送船团,装备为标准的吉姆制式光束手枪以及吉姆盾牌;

       放弃防护重视机动性的形态。

       Interceptor(截击)形态,用于高速战斗,装备90mm吉姆机枪、专用小型盾和手臂上的固定式光束剑。

下田小队则装载了导弹发射仓

      其实RGM-79SC的改进是全方位的,格斗和机动性能都很优秀。只是由于使用了高精度的BR-M79L-3型光束步枪,大多数王牌驾驶员选择这个武器因此被习惯称为"狙击型"吉姆,然而实际上它与一年战争后期生产的RGM-79SP狙击型吉姆Ⅱ


RGM-79SP 狙击型吉姆 II

RGM-79SP 狙击型吉姆 II


机体番号: RGM-79SP


机体代号: 狙击型吉姆Ⅱ


出现作品: 机动战士高达 0080 口袋中的战争


机体类型: 狙击用试作型MS


制造商: 地球联邦军


所属: 联邦


初次配备: U.C.0079


技术参数


内部环境: 标准式驾驶舱


尺寸: 头顶高:18.0米


重量: 本体重量:45.0吨


全备重量:61.0吨


装甲材料及结构: 钛合金(钛/陶瓷复合材料)


发电机出力: 1390KW


推进力: 2×21000KG+4×15000KG=102000KG


姿势制御喷嘴数:8


加速度: 1.18G


地上速度:120千米/时


装备及设计特征: 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8700米


180°姿势变换所需时间:1.3秒


固定武装: 光束军刀×2


选用武装: 头部火神荚舱;盾牌


选用手部武器:


大型光束步枪

超远距离狙击的精密射击光束枪

狙击型吉姆II是一个高性能的机体能够使用专门的武器,以最大的能力,为超长距离交战。这是联邦最后一次也是最先进的狙击机体,这也是最后的狙击型发展在战争期间。


狙击型吉姆II的专门头遮挡有内置的复合传感器,专门的激光传感器,强大的变焦相机和图像稳定器的精确,远距离目标。在运行过程中护目镜覆盖主摄像机和头部传感器阵列的其他零件,并与头部单元冷却器一起,实际消除噪声干扰,增强远程狙击能力。这套装备是少数几个能够精确射击使用物理射弹的MS型狙击步枪之一。与光束武器不同的是,这些步枪不受磁力或太阳风的影响,但只有少数是制造出来的。

涂装方面没有采用传统的红白相间的配色,反而采用了米黄与灰蓝相间的涂装。该机主要交给联邦军地球方面的精英小队使用。RGM-79GS是以RGM-79G为基础,通过更换零件和更改操作程序而得出的宇宙用高性能MS

RGM-79GS换装了高机动性的背包,总推力较RGM-79G提高了约10%。然而,设计时为了增加数倍于RGM-79G的推进剂的搭载量,加紧了背包与机体本体的结合,使得机体内部空间大大减少;全身共有14个姿态控制喷嘴。

RGM-79GS换装了高机动性的背包,总推力较RGM-79G提高了约10%。然而,设计时为了增加数倍于RGM-79G的推进剂的搭载量,加紧了背包与机体本体的结合,使得机体内部空间大大减少;全身共有14个姿态控制喷嘴。

武器装备跟RGM-79E差不多,有90mm GM机枪

光束剑X3不同的棒

GMSniper II的装甲是用月神钛合金加强的,通过不同位置的子推进器和总共六个大型游标推进器-两个在背包里,四个在腿上-提高了机动性。腿部的四个大型游标推进器具有较高的输出量,以弥补背包推进器的输出不足,后者是为精确设计的


只有很少的狙击吉姆II是由于它是在战争后期开发制造的。生产成本也无可否认地高于标准批量生产的机器,除了一些为测试目的制造的原型之外,这套机体没有任何后续型号。



陆战型吉姆


       因此对于前线官兵而言,尽快研发出属于自己的MS至关重要。特别是地球上的联邦军在缺乏MS战力时也是陷入了极为不利的情况。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联邦军只好紧急开发出了地面战专用的MS,也就是RGM-79[G]陆战型吉姆。

停放中的小岛大队隶属的陆战型吉姆


      不过早在RGM-79[G]陆战型吉姆开始量产之前,联邦军便利用开发RX-78高达所留下的零件组装出了一批RX-79[G]陆战型高达。可是仅仅只有少量的陆战型高达依旧只是权宜之计,仅仅二十来台的数量对于宽广的地面战场只能说是杯水车薪,联邦军还需要更多的MS来解决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恰逢RGM-79吉姆已经完成设计但尚未进入量产。于是联邦军决定先利用既有的RX-79[G]陆战型高达的生产线先行生产一批RGM-79[G]陆战型吉姆用于应急,顺带还能在战斗中搜集实战数据。由于该机的大部分零件沿用了RX-79[G]陆战型高达的同款零件,因此两者之间可以做到像头部之类的零部件通用,但是却和正式的RGM-79吉姆缺乏零件按通用性,大约仅有两成的零件能和吉姆通用。而且从定位上说,陆战型吉姆只能算是陆战型高达的低成本改良型。然而也正是因为该机的供能仅局限于陆战,因此部分性能还是胜于之后量产的RGM-79吉姆。最典型的例子之一便是装甲材质,作为先行量产的陆战用机体,陆战型吉姆所用的装甲材质甚至是后来标准吉姆羡慕的不行的月神钛合金。

使用90mm犊牛式机枪的陆战型吉姆


      而且RX-78的主机主要位于核心战机上,虽然头部组件中也搭配了从属的处理器架构,但RGM-79[G]的主架构则是分离配置在头部以及驾驶舱的周围。造成这一现象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全规格的教育型电脑有着量产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源自于这些陆战用限定特化的机体品质过剩,因此为了在型号上使其更具稳定性才有此决策。在陆战型高达上,作为采用了78系的纯正品,根据前线的要求对通信能力和近身作战能力进行了强化。而陆战型吉姆作为有着规格相近的同等品。在零件的更换、更新、改装以及补给上有着供给稳定的优点。总很看来两种机体的结合使用,在提高前线作动能力这一点上证明了量产化MS的有效性。

小岛大队中的陆战型高达和陆战型吉姆

   

       不过从另一角度说,虽然陆战型吉姆进行了量产,但数量依旧有限,但不管怎么说还是生产了50台左右的机体来满足各个战线上的应急需求,并作为战争中最先部署的MS之一也被各个部队所采用。最为大家所熟知的使用部队还是位于远东地区的机械化混成大队,也被人称为小岛大队。在小岛大队的8个MS小队中,第2、3、5、7四个MS小队装备的便是RGM-79[G]陆战型吉姆。机械化混合大队下辖的MS是以三机为一小队的编制进行作战,每个小队的MS都可以各自配备不同的武器相互支援。

 

      这些单位在维系东南亚战线、驱逐吉翁军MS等方面有着极大的贡献。吉翁军也将这一型取了“神秘巨人”的称号。当然还有一说认为RGM-79[E]是以RGM-79[G]为基础改装内部零件以适应宇宙环境而来的宇宙战样式机体。当然这一说法各位就见仁见智了。

小岛大队驻地中的陆战型吉姆


      RGM-79[G]的头顶设有主摄像机和附有保护罩的光学传感器,有着将头部顶端的主摄像机部分、与组件化双摄象机以上两者作为单体设备的构造。这一构造完全地继承了RGM-79吉姆,也就是当时联邦系量产MS的一大特征。眼部处则是引进自RX-77起尝试性采用的护目镜式传感器,之后的RGM-79吉姆系列也采用这一设计。其配置也和一般联邦机型相同,但下巴部位的造型则沿袭陆战型高达,和RGM-79吉姆略有不同。另外头部自然也取消了火神炮这一武器。

陆战型吉姆的头部


      传感器类装置集合体、对热度颇为敏感的头部组件设有撒热口。由于是预想为大气环境中使用为前提,因此为了把空气冷却的效果发挥至最大,二八散热口设置成了朝向机体前方。

 

      而且考虑到部件通用的原因,因此陆战型吉姆的头部组件仅仅需要少许调整便能安装到陆战型高达上,这点在战争后期缺乏零件的情况下便出现在实战部队中。小岛大队第08MS小队的卡莲机便是在侦察行动中由于头部损坏而换上了陆战型吉姆的头部。并且还因此被战友们冠以吉姆头的绰号。

工厂中安装陆战型吉姆头部的陆战型高达,吉姆头的特征很明显能判断出是卡莲机


      在胸部上陆战型吉姆并没有装备陆战型高达所装备的火神炮和多功能发射器,而是改成了一般的散热进气口。

 

       而且陆战型吉姆的另一大特征便是配置在胸部的驾驶舱,这一设置也是和陆战型高达相同。这种在以驾驶舱最为典型的控制系统与主动力炉的构造和配置在内的巨大差异也让该机和之后的RGM-79吉姆相比,在构造上也有着大幅的改变。毕竟陆战型吉姆和陆战型高达这两种作为紧急生产出来的纯陆战用机体,为了提高生产作业的效率,因此驾驶舱并未采用结构比较复杂的核心战机相同,而是转而采用注重装甲的耐弹性来保护驾驶员的安全。同时对驾驶舱和主发电机的规格、配置进行了变更。

 

       不过该机驾驶舱的内部配置和使用核心战机系统的驾驶舱差异并不大,但是不同的是陆战型吉姆的驾驶舱在前后方可以腾出较大的空间。正面的屏幕也采用大型屏幕,也是这款驾驶舱非常显著的特点。

陆战型吉姆和陆战型高达采用了一致的驾驶舱,控制台以联邦军MS为基准,和RX-78高达相似。操纵杆分布在左右两侧,并装有各种仪表和开关。

       之所以把驾驶舱从腹部移至胸部,原因之一便是该机需要在河流中使用。驾驶舱出入口设置在胸口顶端,侧面有着帮助机师登机的升降梯。另外这一设置还可以让机师在紧急状态下连同座椅一起进行弹射逃生。并且即使当机体呈趴卧状态时也能让机师顺利逃生,在实际运用中也得到了机师们的肯定。这些细节上的变更也都是以该机在地面上运用为前提而设计的。毕竟这些改动比起生产性上的问题,反而更要注意在重力环境下的应用问题,以及对投入使用地区的优先顺序性进行模拟实验。巡航机体在升降时的防御设备,以及在不需要大型施设情况下的整备方法等,基本上在以宇宙空间的运用为前提下,以陆战部队的经验对MS的构造进行了大改修。而那些之后正式量产,基本继承RX-78高达构造的吉姆相比,更能突显出该机针对陆地运用而做出修改的基础设计。

陆战型吉姆的躯干


      在前裙甲、侧裙甲、臂部侧面等各处均设置有选配式装备用的挂架,可供挂载各种备用弹匣和榴弹类、盾牌等装备。后裙甲也设置了火箭炮挂架。虽然一说陆战型吉姆无法像RX-79[G]陆战型高达一样将货柜挂载于推进背包上而设置的机能,但在实际作战中还是出现了陆战型吉姆携带大型货柜的场景。并且这些挂架也出现了一个问题,那便是当初对必要装备进行招标式,各厂商都是直接把自身规格套用在机体上,导致各部位挂架的规格不尽相同,实际使用也难说方便。但是这一问题在日后的RGM-79吉姆上得到了解决,要求挂架必须统一规格。

 

      肩部装甲上设有工程用挂架,由此可以看出本机除了战斗任务外,也能执行其他作业,具备MS应有的多功能。而且这个挂架还可以用来固定空降作战用降落伞组件的安全带。虽然在低高度下陆战型吉姆可以直接从米迪亚运输机上空降,但是倘若从更高的高度进行空降那么就需要配备降落伞组件和大型推进背包。

 

      背部的背包则和背部加挂货柜的RX-79[G]陆战型高达不一样。该机配备的是一般的推进背包,推进器喷嘴设置也和一般的RGM-79吉姆相仿。不过这并不代表没有使用陆战型高达背包挂架的陆战型吉姆存在。在一些小队中还是可以看到这种陆战型吉姆的变体。

陆战型吉姆的躯干和背部推进背包,还可以看到后腰部的挂架


      而作为立足于地面的MS的腿部自然成为了特别重要的组件,但这也是MS最常使用的一个部位。特别是陆战型吉姆自然会被推测作为现有的军用车辆等的替代品和兵器而被使用的场景中更是如此。

 

      MS作为刷新既存兵器体系的存在,无论是对于兵站还是战线维持,都可以期待其大有作为。尤其是在陆地战中,地势以及气候等的影响非常大,在既存的战术中,天时依然是不可忽视的一大要素。但是作为战斗兵器的MS有着改变战场的巨大变革,它不但拥有足以超越战斗车辆的移动破坏性,还可以作为兵器将自身的战斗能力单独投送,成为了前所未有的存在。

陆战型吉姆的腿部


      而赋予MS这一机动性的腿部,因此成为了其最重要的组件,特别是RGM-79[G]的腿部,还汇集了陆上用特化的特殊装置。膝部装甲上追加了适用于战斗场景的刺钉,虽然是为MS格斗战所涉及的,但在实际运用中多作为防滑钉使用,用来在跪姿射击时可以固定自身以稳定射击姿势进行精密射击。陆战型吉姆在小腿部装配了发电机、燃料箱,并配有大容量的电容器及光束军刀刀架等,其在构造上进行了高密度的装配。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初期光束军刀非常精细,因此采用内藏式收纳作为防尘措施。而且由于是作为地面运用为前提,因此腿部去掉了御姿喷口和整体燃料箱。同时因为采用了防尘的构造,使仅需少数人员的维修组也成为了可能。而对于最容易受到冲击、最容易产生金属疲劳的脚步接地面等部位,即便是仅凭机师自身,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整体检修。并且由于是地面专用机体,因此底部并没有推进器,而且为了增加抓地力,还在这里设置了弹出式钩爪之类的装备。

陆战型吉姆的腿部拆解

 

     在武器装备上,考虑到前线补给便利性和泛用性,陆战型吉姆的大部分武器装备和同时期生产的RX-79[G]陆战型高达通用。虽然据说该机没有配备那么强大的发电机而无法使用光束步枪,但是在实际的战斗中,比如拉萨要塞攻略战中出现的许多陆战型吉姆均装备了光束步枪。

陆战型吉姆所使用的武器装备


      但使用最多的还是100mm机枪,虽然和MS-06J扎古II的120mm机枪相比口径较小,但这种武器配置也是考虑到丛林地带作战需求而配备的。毕竟丛林中障碍物多,因此相较于口径更注重于操作灵活度。同样的理念也运用到了火箭炮上,虽然炮管较短,弹匣则是装备炮管的后端。此外还配备了一种6联装导弹发射器,使用时手持架在肩膀上使用。发射时导弹会自行冲破发射筒前方的保护盖。另外陆战型吉姆为了应对肉搏战的需求还配备了两把光束军刀,这两把光束军刀在不使用时会收纳在腿部的固定刀架内。

陆战型吉姆的光束军刀和收纳刀架


      而且陆战型吉姆基本全都使用实弹武器的另一考量,则是由于实弹武器在当时的环境中更适合补给和运用。

 

      机体使用的盾牌也是和其他机体所通用,虽然敖德萨战役中的许多陆战型吉姆都使用了FADEGEL RGM-M-Sh-003 盾牌,但像小岛大队这样驻扎在丛林中的陆战型吉姆以及陆战型高达等机体配备的均是RGM*S-Sh-WF/S-00109 盾牌。这种月神钛合金制成的护盾最初便是设想在重力环境下使用,优先防护驾驶舱等重要部位,因此形状上和日后大量使用的盾牌形状不同。而且这种盾牌除了用作防御外,末端的盾牙甚至作为近战用突刺兵器。不过这种盾牙还能让盾牌直接刺进地面,并借此架设在机体前方作为护盾,以便机体空出双手手持大口径实弹兵器并以稳定姿态射击。而除此之外该种盾牌还衍生除了一种表面再增设装甲的版本。在拉萨基地攻略战中,第08MS小队的陆战型高达便搭载了这种衍生版本的护盾。

 

        而且在小岛大队麾下的MS小队中,也会把自己小队的编号直接涂在盾牌上以方便区分。

使用盾牌防御的隶属于小岛大队第02MS小队的陆战型吉姆

      当然说起陆战型吉姆的征战史,不得不提的便是东南亚战线。陆战型吉姆最先部署的地区便是属于东南亚乃至中国南方一带的广大丛林地带,原因便在于此处吉翁军的攻势较猛。倘若是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土地上,足够数量的61式坦克还能和MS相抗衡。但当作战地区转换到坦克无法完全发挥作用的丛林地带时,那么MS就会有这碾压般的优势。更何况东南亚茂密的丛林和高耸树木,即使是18米高的MS也能躲藏其中,这也进一步削弱了空军对抗MS时的战力。因此联邦军便把最先编组完成的MS部队之一交给远东方面军。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机械化混成大队,下辖担任通信、医疗的总部管理中队、步兵中队以及两个中队共24台MS。

 

       这支机械化混成大队也因其指挥官的姓氏而得名小岛大队。麾下的MS小队中第01、04、06、08四支小队装备RX-79[G]陆战型高达,而第02、03、05、07MS小队则装备RGM-79[G]陆战型吉姆。

战斗中被击毁的隶属于小岛大队的陆战型吉姆

      这些部队在获得MS编组完成后,也只能在丛林中摸索着去开拓MS使用的相关战术。虽然在9月底编组成立,但刚进入10月没多久就已经损失了四分之一以上的战力。之后还出现了第02、05小队毁灭需要再整编,第08小队干脆队长都没了,等来了一名刚来地球的队长和另外两名补充人员。

 

       况且RGM-79[G]陆战型吉姆不仅有着耐弹性极高的月神钛合金作为装甲,在性能上也相当不错,但就是这样也让小岛大队最初的几场战斗吃尽苦头。不过随着经验的积累,小岛大队的战果也日益丰厚。到了攻略拉萨基地时,小岛大队已然成为了攻略部队的主力军。

 

      不过在那次作战中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感到可惜或者说愤怒的传闻。像联邦军在探索进入吉翁军基地的矿道过程中便损失了9台MS(其中6台重创),最终第四次把使用陆战型吉姆的第07小队当作弃子直接进入坑道,最终在爆炸物的轰鸣中再度宣告失败。但这些只不过是联邦军指挥官意图通过让士兵驾驶MS送死,从而“意外”引爆核熔炉产生核爆,直接掀翻山下面的吉翁基地。

进入吉翁拉萨基地入口探索的第07MS小队的陆战型吉姆

      而紧随东南亚战线之后投入陆战型吉姆的便是欧洲战线。

 

      最典型的例子之一便是敖德萨作战,在这场扭转战局的大规模战役中也有着陆战型吉姆活跃的身影。像第44机械化混成连队在接受陆战型吉姆在内MS的配备后,便升级成了独立混合第44旅。之后该旅和其他同样装备了陆战型吉姆的友军部队一起发起了作战行动。不过在占领预期144号高地的行动中并没有什么很亮眼的表现。

隶属于独立混合第44旅参加敖德萨作战的陆战型吉姆

       而且在敖德萨战役中,作为王牌的MS并未被部署到最前线,而是分派至较后方的位置。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和吉翁交火的击毁。不过似乎结果不甚好看,3机被摧毁,6机在行进式发生了摔倒的意外而陷入瘫痪状态。当然据说问题出自于当初未能去除机体控制软件里因为全速步行而产生的程式错误。在吃过苦头后的联邦军之后自然开始大规模更新控制软件杜绝这一现象。

 

      但无论怎么说,敖德萨作战的成功依旧有着MS的功劳。但自11月后,随着熟练机师数量的增加,部队对于MS作战经验的累计,以及机体控制软件的更新等因素。也让欧洲战线的MS部队也开始像东南亚战线上的MS部队一样开始崭露头角。不仅紧追着从敖德萨分别往东、南方向撤退的吉翁残军不放,还顺势夺回了不少之前被占领的地方。只是RGM-79[G]并未追加生产,这也导致随着战斗损耗而不得不出现的零件的问题。最终也让该机型在战场上出现的越来越少,但也算是完成了自身作为先行量产机体的使命。

追击敖德萨残兵的陆战型吉姆和61式坦克

       但是不得不提的一点便是陆战型吉姆在战争中也出现了一些以此为基础而设计的变体型号。作为改动最小的那自然是RGM-79[G]狙击型吉姆,整体而言其规格和陆战型吉姆并无什么很大的区别。或许最大的区别便是更换了背包和武器吧。这也导致两者之间的通用率相当之高。这种狙击型吉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出场便是在拉萨基地攻略战中直接击落了吉翁逃离这里的伤员舰。

 

       而另外一种虽然没有什么出场次数但来头也不小。这便是RGM-79BD-0 蓝色命运0号机 。这是基于陆战型吉姆所制造的联邦EXAM系统的测试机。为了进行EXAM的测试因此增加了MS的出力,还安装了额外的冷却系统以及数据收集装置。由于这台MS仅用于运动测试,所以它唯一的武器装备是头部火神炮。

 

       由于对0号机的测试结果并不满意,因此需要一台配备了EXAM系统的高规格机体进行测试。因此基于陆战型高达所制造的1号机被改装用于实战测试。而基于研发者克尔斯特博士缩短开发时间的要求,因此0号机的头部便被移植给1号机使用。


      还有一台则是RGM-79[G]CV-ST隐秘型陆战型吉姆。这台陆战型吉姆作为隐秘型MS开发,并被改装了胸部。其获得数据则被用于RX-79BD-1ST隐秘型蓝色命运一号机。


寒地型吉姆

       虽然在一年战争的后期,联邦军的MS也逐渐服役,比如先行量产服役的RGM-79[G]陆战型吉姆,或是初期的RGM-79吉姆。这些机体和扎古之间尚能战个势均力敌,两者之间也可以说是平分秋色。

       然而MS-09大魔的服役也让联邦军遭遇了更难对付的敌人。除了拥有比MS-07B老虎更为厚实的装甲,更棘手的地方在于具备气垫推进功能,这也让大魔在重力环境下获得了更为卓越的机动性。而联邦军许多刚把MS拿到手的机师们尚不能做到完全熟练的操纵MS,因此无法更有效地应对新的威胁。而前线传出需要更高机动性MS的呼声也水涨船高。

       当时奥古斯塔工厂的技术人员已经在着手研制RGM-79的高阶版本,面对前线的呼声,他们的解决方法也很简单:把RGM-79D这台新设计机体的推进器从2个增加到4个。换句话说就是直接提高推进力。毕竟仿制出兹马德公司费尽心思做出的气垫推进系统也不是一朝一夕说拿就能拿出来的,在权衡之下也只能拿出如此简单粗暴的方法。而且推进器数量的增加也代表着燃料消耗速度的提升,导致机体德续航时间也开始变短。但无论如何都让D型获得了短时间可以和大魔相匹敌的机动性。但是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推进器的背包是以RGM-79[E]先行试作量产型积木的推进器背包为基础设计而来的,喷嘴数量增加为4个,而且一年战争末期所研发的RGM-79C吉姆改也是采用了这一款推进器背包。

     加岛勇第一次驾驶RGM-79D便直接用光束军刀捅穿了一台高战蟹

      总之D型在月中旬开始生产,陆续供给给前线部队后,也接连造就了不俗德战国。在联邦机师日益成熟和经验累积的双重作用下,D型的评价也变高不少。部署D型也被视为对付大魔的一种方案,而且只要是吃过大魔苦头的士兵普遍都很喜欢这种机型。

      像加岛勇所在的土拨鼠小队便被调配到了三台D型吉姆。这种新型MS被形容为控制系统没有变化,但提升了推进力和反应速度,随后也被称为是对付大魔用的机体。这也导致了其他MS小队一定程度上的嫉妒,不过很快加岛勇便用数据告知对方配发新型MS的代价是什么:那便是小队的高伤亡率。之后加岛勇的小队也驾驶着该型吉姆参加了众多战斗,直到他换装了蓝色命运1号机。

       而RGM-79D的成功也让奥古斯塔开始着手研发以该机为母体的局地战用机型。而这才诞生了更为人熟知的RGM-79D寒地型吉姆。而至于以D型机体的基础设计继续发展出RGM-79G和RGM-79GS,那就是后话了。

        寒地型吉姆的目的便是为了搜集MS在严寒的极地环境下的相关运用数据资讯。虽然一年战争末期时,主要战场早已转战宇宙,但联邦军仍旧在未曾踏足的战区进行着新型武器的运用测试。最终寒地型吉姆只取得了极为有限的实战数据便迎来了战争的终结。但这款吉姆改型也意味着联邦军对武器性能追求的渴望,直到战后依旧不断投入研发资源,而且会一直进行下去。

       在机体构造上,因为是以低温环境的地面战斗为前提来进行设计,为了避免机体发生冻结现象,因此配有防冷凝装置等多种防寒装置。毕竟在寒带区域,最大的敌人便是结霜和结冰,但联邦也对此有着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预料到进气口可能因为结冻而无法开闭,因此在胸部上方和肩部均追加了换气口。

       而为了在极地活动,寒地型吉姆安装了各种所能预想到的防寒措施,尤其是那些传统武器所没有的传动关节部位。为了避免结冰造成的故障,因此这些部位都进行了严密的防水、防寒处理。同时还采取了防止积雪堆积的措施,以避免在低温下发生故障。只不过和在一年战争中致力于在水陆两用MS开发的吉翁相比,联邦在这方面知识的贫乏,也是不争的事实。

       头部的设计似乎和联邦军MS的特征一样,配备有两门火神炮。但是则考虑到使用环境必须处于恶劣天气和环境美因茨大幅强化通讯机能。毕竟在暴风雪等恶劣天气下,通讯也可能发生问题,所以寒地型吉姆配备了相当优秀的长距离通讯系统。头部右侧追加的杆状天线便是基于这种考量所做出的修改。而这种追加的通讯器材也占据了不少空间。所以火神炮是否采取完善的防寒措施目前尚不明确。

      低温冻结对精密结构机械来说也是非常严重的致命伤。所以寒地型吉姆使用的机枪自然也是经过施加寒带规格处理过的机枪。采用实弹武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寒地型吉姆是大气环境下使用的机体,除了光束武器在大气层内使用时有着威力衰减的缺点外还必须面对严苛残酷的环境,第二则是寒地型吉姆发电机的大部分能源都被用来供给给防寒装置。因此才会舍弃精密且耗能巨大的光束武器,毕竟在严寒环境下有着太多不可预期的因素。在选用武器时,可靠度才是第一标准。

       而选用的武装上除了传统的HWF GMG·MG79-90mm犊牛式机枪外,通常还会装备NFHI GMG-TYPE2 90mm吉姆机枪。前者作为霍利菲尔德兵工厂公司基于系统武装构想设计而成,属于在太空和地面都能使用的MS武装。虽然尺寸小巧,但也具有满足MS战所需的精度和威力。犊牛式的设计确保了足够的枪管长度,而声部的提把中还有着带有摄像机以及镭射传感器构成的盒型传感器系统,和吉姆自身的瞄准系统结合得以发挥高度的锁定目标能力。而后者则是诺福克产业独自研发的MS用电力运作式90mm机枪,有着联邦军武装中罕见的前握把兼横置式直式大型弹匣设计,在强身下还配备有榴弹发射器,而寒地型吉姆使用的便是施加寒带规格处理的机枪。不过这种机枪由于枪管长度有限,使得弹速较低,而且瞄准传感器模组设置在偏上段的位置,容易收到枪口焰的影响导致运用上有着一定限制。

       虽然总的来说凭借吉姆的性能,想要在低温环境下发挥出光束武器的效能实在是力有未逮,但是在实战中,特别是吉姆机枪的火力不强也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而寒地型吉姆的盾牌也是通用化,采取的是和其他吉姆一样的制式化盾牌,并固定在左前臂的挂架上。近距离格斗战使用的武装则是光束军刀,但是仅配备了一把。位置和其他许多吉姆一样,设置在背包的左上方。

       因此有着彻底防寒处理以及具备高度通讯能力的本机在极地环境下确实展现出了优秀的作战遂行能力。对于擅长MS集团战法的联邦军而言,寒带型吉姆的性能已经绰绰有余。但是就算寒地型吉姆经过了各种防寒处理,但也不代表可以长度暴露在户外环境下任由风雪摧残。因此像在北极基地中的寒地型吉姆平常便会收容在地下机库里。


      但是在一年战争期间,寒地型吉姆进行少量生产,曾投入到拜科努尔基地的扫荡作战,还有数台机体配备于北极基地。由于当时主战场已经转战宇宙,因此这种改型的实战数据也算不上多。

     不过寒带型吉姆最为出名的战斗还是吉翁特务部队独眼巨人小队突袭北极基地的战斗。

      当时联邦正打算在北极基地将NT-1送上宇宙,于是获知这一情报的特务部队独眼巨人小队开始对其发起奇袭。独眼巨人小队此时的配置为3台高战蟹以及一台魔蟹E。而联邦军对此的应对措施是派出驻守在基地中的布朗小队迎战,不用多说,布朗小队装备的便是寒地型吉姆。然而两台正面进攻基地的高战蟹便压制了布朗小队的寒地型吉姆,从而导致防卫部队溃散。而另外两台潜入基地内部的机体则被布朗小队暂时牵制住。潜入的一台高战蟹曾一度逼近发射场,虽然被防卫部队击毁,但守卫该基地的寒地型吉姆却近乎全灭。但无论怎么说这些寒地型吉姆还是完成了任务,牵制敌军直到NT-1成功发射。

      然而话说回来,装备寒地型吉姆的布朗小队竟然以一边倒的颓势惨败收场。但这场惨败除了遭到对方奇袭外,双方的驾驶技术也差别过大。毕竟独眼巨人小队可是吉翁首屈一指的特务部队,因此有这种结果自然也不令人意外。


吉姆指挥官


      本机是战后短时期内与RGM-179型一起成为联邦军主力MS的RGM-79C 吉姆改的原型机。本机的开发目的,主要是在重力环境下(指殖民卫星)维持治安,因此生产的台数不多;武装也以实体弹机枪为主,没有采用光学武器。

       概要


      机体番号:RGM-79G


      机体代号(日文):ジム·コマンド(コロニー戦仕様)


      英文:GM Command


      中文:指挥官用型吉姆


      出现作品:机动战士高达 0080 口袋中的战争


      机体类型:殖民卫星防卫用量产型MS


      制造商:地球联邦军


      所属:联邦


      初次配备:U.C.0079


      技术参数


      内部环境:标准式驾驶舱


      头顶高:18.0米、全高:18.0米


      本体重量:43.5吨、全备重量:56.4吨


      装甲材料及结构:钛合金(钛/陶瓷复合材料)


      发电机出力:1330KW


      推进力:2×26500KG+2×7000KG=67000KG、姿势制御喷嘴数:10


      加速度:1.19G、地上速度:125千米/时


      装备及设计特征: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6000米、180°姿势变换所需时间:2.4秒


      固定武装:头部60mm火神炮×2;光束军刀×2


      选用武装:专用盾牌


      选用手部武器:专用抽出式90mm机枪 


宇宙吉姆指挥官


       本机是对在殖民卫星内维持治安的RGM-79G型进行了改修之后得到的宇宙战式样的机体。本机换装了背包,总推力较RGM-79G提高了约10%。然而,设计时为了增加推进剂的搭载量,加紧了背包与机体本体的结合,使得机体内部空间大大减少,这不能不说是设计上的一大败笔,因此本机没有后继机出现。

        概要


       机体番号:RGM-79GS


       机体代号(日文):ジム·コマンド(宇宙戦仕様)


       英文:GM Command Space Type


       中文:宇宙战指挥官用型吉姆


       出现作品:机动战士高达 0080 口袋中的战争


       机体类型:宇宙战用量产型MS


       制造商:地球联邦军


       所属:联邦初次


       配备:U.C.0079


      技术参数


      内部环境:标准式驾驶舱


      头顶高:18.0米、全高:18.0米


      本体重量:44.6吨、全备重量:76.5吨


      装甲材料及结构:钛合金(钛/陶瓷复合材料)


      发电机出力:1390KW


      推进力:2×21000KG+2×16000KG=74000KG、姿势制御喷嘴数:14


      加速度:0.97G、地上速度:120千米/时


     装备及设计特征: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6000米、180°姿势变换所需时间:1.5秒


     固定武装:头部60mm火神炮×2;光束军刀×2


     选用武装:专用盾牌


     选用手部武器:光束枪




高增压吉姆


      RGM-79GB 高增压吉姆(High Boost GM)是基于RGM-79G吉姆指挥官改造而来的一款MS,改造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机体的推进力和移动速度,因此在机体的背部和腿部增加了额外的增压器,尤其令机体产生高推进力,但代价则是降低了机体的机动性。


机体型号 RGM-79GB 中文名称 高增压吉姆


机体代号 ハイブースト・ジム 英文名称 High Boost GM


出现作品 其他作品(U.C.系列) 机动战士高达:燃烧的阴影


机体类型 试作型指挥官用MS


制造商 地球联邦


所属 酒吞童子


初次配备 -


机师 -


内部环境 -


尺寸 -


本体重量 -


全备重量 -


装甲材料及结构 -


发动机功率 -


推进力 -


加速度 -


装备及设计特征 -


固定武装 60mm火神炮×2;光束剑;YHI YF81-MP100机枪手枪×2


选用武装 -


选用手部武器 -


远程武器 -


RGM-79U海防型吉姆(RGM-79U GM Sloep)

       在吉翁的水用MS在地球的水中肆虐时,联邦也需要开发出一款两栖用MS来对抗。于是联邦通过在吉姆上做防水处理后再在背上加装一个水下推进器和压载舱后就改装成了联邦应急用的两栖MS:RGM-79U海防型吉姆。虽然外表上看海防型吉姆更像是一个无武装的侦察型MS,但是有报道说海防型吉姆还摧毁了吉翁的两栖兵器。不过由于海防型吉姆没有内置水下传感器,它配备了潜望镜式传感器吊舱和手持声纳枪。

      海防型吉姆背后的背包中内置了一个传感器吊舱,可以从吉姆的背包中发射到水面。吊舱的最大使用深度为45米,它从水面收集信息并将其传递给海防型GM。另外便是声呐枪,这是一种声纳装置,可以使海防型吉姆“看到”水下。并且并没有攻击能力。

       此机体在UC0079年11月投入生产,但最终却被RAG-79水中型吉姆所取代。而现有的海防型吉姆也全都转换会标准的吉姆型。


RAG-79水中型吉姆(RAG-79 Aqua GM)

      顾名思义,水中型吉姆就是为了对抗吉翁水用MS而生产的两栖机体。和专为两栖作战而专门设计开发的MS不同,联邦选择在成熟的吉姆框架上进行改装。虽然这一决定可以使地球联邦以很少的成本生产处一种新用途的MS,但水中型吉姆还是受到了吉姆框架而受到了不小的限制。虽然水中型吉姆在身体各处均做出了修改,比如肩部,身体各部的小型推进器来代替御姿喷口甚至尽可能保持流线型来减少阻力。但是其各种缺陷仍伴随着水中型吉姆。比如核融炉,水中型吉姆并未像其他吉翁的水用MS一样因为使用了海水进行冷却而装上了各种大出力的核融炉,而是继续沿用了吉姆系列的核融炉,因此也限制了光束武器的使用。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水中型吉姆便采用了大量的实弹武器。并且由于开发仓促,还出现了气密性、耐压等问题。

       而水中型吉姆的武器也主要偏向于实弹,比如每个肩部上容纳了四枚微型导弹,而在前臂上还各安装了一个类似于火箭锚的钩爪,既可以用来限制敌人的行动也可以用这个来进行近身攻击。并且在腰部还收纳了光束镐用于近身战斗,其设计可以使在水中更好的收束粒子以达到更好的杀伤效果。除了这些外,水中型吉姆还装备了专用的鱼雷发射器,可以发射大型的反舰鱼雷和微型导弹。除了这些外还有鱼叉枪,可以发射四枚鱼叉。在枪头装有炸药,可以在刺进目标装甲厚引爆炸药。同时在必要条件下可以用这个来进行近战。

      然而在一年战争期间只生产了少量的水中型吉姆,不足以有效地对抗吉翁的两栖MS/MA。少数水中型吉姆被重新设计以供王牌使用,这些改进单位的头部类似于著名的RX-78-2高达,因此也被称为水中型高达,装备有爆炸鱼叉枪和水下光束步枪,它的战斗性能比水中型吉姆更好。然而,包括它在战争中的整体效能在内的信息仍然未知。

      在UC0096年时,水中型吉姆依然在联邦海军中服役,不过却被新吉翁更先进的AMS-129M杰祖鲁和AMA-X7 尚布罗等一票机体暴打。



特装防卫吉姆


      RGM-79HC特装防卫型吉姆是一种在战争后期出现的吉姆系综合性能提升的机体。由于有着狙击特装型吉姆的基础设计,因此该机的机动性相当不错,也增强了防御力。特装防卫型吉姆的头部有一个可移动的面罩,其上还配备有复合传感器系统。不过该机的高性能导致它难以控制,因此和狙击特装型吉姆或是吉姆打击者一样,特装防卫型吉姆也是在战争末期投入到各战线的ACE专用机,但这也让许多特装防卫型吉姆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由于个别机体为了配合机师的素质和个性进行了调整,因此该机体也存在着一些不同的式样。但是基本都已装备着的守卫盾为主。

       守卫盾是一种施加了耐光束处理的最大级别的盾牌。除了可以承受光束的攻击外,自然也可以抵挡导弹炮弹之类的实体弹药的直击。而且为了可以让机体在持盾时攻击,盾牌上还加装了两门火神炮用于反击。因此在能够流畅运用的ACE手中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最强之盾。

       除此之外特装防卫型吉姆还有着许多其他多种武装。

      比如联邦MS广泛拥有的头部60mm火神炮,其高射速也意味着一般被用来拦截来袭的导弹或是用作牵制。而头部增加的传感器面板也会遮住炮口,因此需要降下来才能使用。而且特装防卫型吉姆在肩部还各加装了一门三管式火神炮用于战斗。而手持的武器则是E-2光束喷枪,这是为狙击特装型吉姆重新设计的光束喷枪的改进版本,特装防卫型吉姆可以携带一对,在不使用时则会固定在侧裙甲上。

      而近战武器除了传统的光束军刀外,有着储存在前臂中的光束匕首。这种光束匕首既可以安装在前臂上时直接产生光束利刃使用,也可以取出作为手持武器。

      在战争中该机主要担任陆上战舰、后卫机体以及宇宙战舰的护卫机体。从各种兵器的炮火中保护舰船和其他友军机体便是他们的首要任务。传说一部分部队甚至可以挡下敌军战舰的炮击,但具体是否真实还不曾确认。

       在一年战争中,该型吉姆曾和狙击特装型吉姆以及截击特装型吉姆一起在所罗门拦截多兹尔的格瓦金级,直到吉翁的扎古II和大魔前来阻止。


      而之后在战争末期时,还有威莱恩队便和强尼莱汀驾驶的勇士发生了遭遇战,在战斗中虽然特装防卫型吉姆用实战证明了防卫盾的可靠,即使是比传统出力高15%的光束步枪也难以洞穿,但面对这等王牌机师时,特装防卫型吉姆的动作依然被看穿并被击落了多台。

       而在战争结束后,一些特装防卫型吉姆也曾流入了市场。在UC0090年时,PMC便在战斗中使用过特装防卫型吉姆。


 

强袭特装吉姆


      总生产数约为50架的特装狙击型吉姆之中,有十几架后期生产型因成本削减、生产效率提高以及装备“伙伴推进器(Fellow Booster)”武器单元等理由进行了若干处式样的变更。尽管头部、背包、脚部等处的变更使得外观与RGM-79SC 特装狙击型吉姆有所不同,但还是作为此型机生产出来,来不及初次展示便与Fellow Booster一起配备到主力舰队中参加了阿·巴瓦·库会战。

  虽然同样被用于舰队防卫并在实战中经常被认为是同一型机体,然而与强化了防御力RGM-79HC 防卫特装型吉姆相比,本机的思路则是作为截击机而以强化火力和机动性为主,到了战后两者的正式名称才被区分开来。


  Fellow Booster是联邦军以扩大吉姆的行动范围及提高火力为目的而开发的武器单元。RX-78所采用的支援单元虽然已经设计完成,但由于成本及生产性的问题,联邦军重新开发了数种新的单元。继作为大气圈内使用而开发的“轻护卫舰推进器(Corvette Booster)”和“轻型航线(Light Liner)”之后,作为大气圈外使用的武器单元Fellow Booster也被开发出来。在前两者决定生产的同时迅速追加开发Fellow Booster,表明了此时地球圈内已取得优势地位的联邦军重视提高宇宙空间中的战斗力的心态。


        概要


        机体番号:RGM-79KC


        机体代号(日文):ジム·インターセプトカスタム


        英文:GM Intercept Custom


        中文:特装截击型吉姆


        出现作品:MSV-R


        机体类型:改良量产型MS


        制造商:地球联邦军


        所属:联邦


        初次配备:U.C.0079


        技术参数


        内部环境:标准式驾驶舱


        头顶高:18米


        本体重量:43吨


        装甲材料及结构:钛合金(钛/陶瓷复合材料)


        固定武装:头部火神炮×2;光束手枪;光束军刀×1;360mm火箭炮;Fellow Booster


 

吉姆特装型

      RGM-79N 特装型吉姆(GM Custom)是一年战争结束后,地球联邦军以RGM-79C吉姆改为原型机进行再设计所得到的机体,是专门为王牌驾驶员开发的性能增强型吉姆。



       一年战争结束后联邦军吸收了吉恩军的MS技术,着手开发各种新型MS。特装型吉姆增强了机体的综合性能,例如,主推进器采用了与RX-78NT-1高达NT-1同型的推进器,机体各处也增设了姿势制御喷嘴,使机体获得了高水准的运动性能;而可与高达型媲美的发动机输出功率,将携带式光束兵器变得更加易于使用。



      然而,虽然该机能够使用光束兵器,主武器本来也预定要使用光束兵器,但受到一年战争之后缩减军费开支的影响,因而改为实弹系兵器,配备了新研制的实体弹90mm突击步枪。这种步枪的弹药跟同期联邦军大量装备的90mm机枪的弹药是通用的,简化了后勤供应,但是枪管比90mm机枪更长,枪弹的初速高,威力和精度都提高了。枪身也比较长,方便双手握持,提高远程精度。



      除去高达型之外,特装型吉姆是0083年中联邦军机体性能水准最高的MS。另一方面,由于生产成本较高,作为批量机,它的总生产台数非常少,只配给了少数王牌使用,如绍斯·巴宁格上尉、阿尔法·A·贝特中尉、伯纳德·蒙夏中尉、查普·亚德尔少尉等,而且由于操作性比较复杂,一般新手很难上手。而在0087年的格利普斯战争期间,泰坦斯和奥古军中也均有配备该型机。


特装型吉姆·银色霞光

      RGM-79N 特装型吉姆·银色霞光(GM Custom(Silver Haze))是以RGM-79N特装型吉姆为基础改造而来的近战用MS,原本是地球联邦军的王牌专用机,但是宇宙海盗“酒吞童子”通过非法途径购得该机,将其改造成温格斯·豪泽的专用机。机体增加了近战用的光束三叉戟,盾牌样式也有所变化,并且应温格斯的要求,机体被涂成了银色,双肩画上了酒吞童子的徽章,头部也有着如同角一般的装饰。


机体型号 RGM-79N 中文名称 特装型吉姆·银色霞光


机体代号 ジム・カスタム<シルバー・ヘイズ> 英文名称 GM Custom (Silver Haze)


出现作品 其他作品(U.C.系列) 机动战士高达:燃烧的阴影


机体类型 近战用MS


制造商 地球联邦


所属 酒吞童子


初次配备 -


机师 温格斯·豪泽


内部环境 -


尺寸 -


本体重量 -


全备重量 -


装甲材料及结构 -


发动机功率 -


推进力 -


加速度 -


装备及设计特征 -


固定武装 60mm火神炮×2;光束剑;HWF GR·M82-90mm吉姆步枪;专用盾牌


选用武装 -


选用手部武器 光束三叉戟


远程武器 -



银色霞光改

       RGM-79N 特装型吉姆·银色霞光改(GM Custom <Silver Haze Kai>)是在RGM-79N特装型吉姆·银色霞光的基础进一步改进,以对抗法拉克的MS-14B高机动型勇士(法拉克样式机)。机体配备了一柄光束三叉戟,为此取消了机体背部的光束剑充电架,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安装臂来放置三叉戟。同时,机体左臂增加了一门内置式加特林机枪,以此来增强机体的整体火力。而温格斯·豪泽也凭借该机击败了法拉克。



机体型号 RGM-79N 中文名称 特装型吉姆·银色霞光改


机体代号 ジム・カスタム〈シルバー・ヘイズ改〉 英文名称 GM Custom (Silver Haze Kai)


出现作品 其他作品(U.C.系列) 机动战士高达:燃烧的阴影


机体类型 泛用改修型MS


制造商 地球联邦


所属 酒吞童子、玛丽亚之盾


初次配备 -


机师 温格斯·豪泽


内部环境 位于躯干的单人驾驶舱


尺寸 -


本体重量 -


全备重量 -


装甲材料及结构 -


发动机功率 -


推进力 -


加速度 -


装备及设计特征 -


固定武装 60mm火神炮×2;90mm加特林机枪;HWF GR·M82-90mm吉姆步枪;光束三叉戟;专用盾牌


选用武装 -


选用手部武器 - 



镇暴型吉姆


      本机是专门用作殖民卫星内部镇压武装叛乱及清扫吉恩残党的机体,试验机测试结束后划归提坦斯编制,因此本机是提坦斯部队专用机体。本机设计时以RGM-79N 特装型吉姆为原型机,推进器也是与RX-78 NT1同型的,除了推力有略微增大之外,机动性、运动性、出力、火力均和RGM-79N一样。在GP系列的历史被抹消的U.C.0083年代,本机可以说是最强的联邦军高端MS。


       不过实际上该机采用的是较为保守的设计思路,唯一例外的是其在手臂部分采用了“可动框架”这一划时代的设计。关节与机体框架一体化,装甲完全分离,这种构造在维护性和生产性方面备受期待。在测试和实战中这种构造在实际运用中很受好评,最终,采用全可动框架的第二代MS开始兴起。另一方面,沿用奥古斯塔工厂技术的RGM-79N和RGM-79Q,被称为奥古斯塔系吉姆,在加布罗工厂进行着生产,一时间内占据了联邦主力MS的位置。因此,它们也被作为各种各样试验机的平台使用着。包括以RGM-79N为基础并且由阿纳海姆电子在推进“GP计划”时改装的RGM-79N-Fb,以及U.C.0084年在提坦斯据点金米岛以RGM-79Q为平台开发的RX-121 海兹尔高达。据说本机经过多次近代化改造,一直使用到U.C.0090年。


        型号:RGM-79Q


        名称 : 镇暴型吉姆


        出场作品 : 机动战士高达0083 机动战士高达Z


        头顶高:18.0m


        重量:39.8t、全备重量:56.3t


        发电机出力:1420kw


        推力:61480kg=27000kg×2+1870kg×4


        最大加速度:1.09G、180°回转时间:1.5s


        装甲材质:钛合金陶瓷复合料


        武装配备:头部60mm火神炮×2、光束军刀、90mm吉姆步枪、光束步枪


后期型火箭炮、AGD盾牌


原子重装特装型吉姆


      RGM-79N 原子重装特装型吉姆(Atomic Heavy Armor GM Custom)是在RGM-79N特装型吉姆的基础上开发的一款实验机,旨在进行核武器装备型MS的测试,为后续的高达开发计划做准备。

       作为核武发射平台,该型机除了一对光束剑和两面肩盾外,没有配备任何武装。该型机的整个右臂被替换为大型原子火箭筒,机体也额外配备了重型装甲以抵御原子爆炸的威力,并且在头部安装了许多传感器以获取测试结果。

      该型机所使用的原子火箭筒不同于常规使用核裂变的核武器,其弹头使用的是核聚变弹,爆炸式会释放带电粒子,引起连锁反应,从而增加爆炸的威力。而核聚变需要巨大的压力,因此技术人员在炮筒内施加了米诺夫斯基力场。同时,高压也会产生大量热量,因此技术人员在火箭筒上增加了一根软管连接到MS背部的散热板上进行散热。然而即便如此,这门武装在经过一次射击后也将损坏无法使用。测试数据则被用于完善后续RX-78GP02A高达试作2号机(酸浆果)所使用的原子火箭筒。



特装型吉姆高机动样式

      众所周知RGM-79N采用的是一年战争时吉姆系列的主体构造,其整体构造和一年战争时期奥古斯塔工厂的试制机RX-78 NT-1一脉相承,同时融入了当时各种各样的新技术和设计理念。由开发的一刻起RGM-79N就是以高端向为目标,但反面也是由高性能化所带来的制造成本高昂使得本机的数量极少。本机RGM-79N-Fb就是以RGM-79改造而来。

       改造工作的重点主要是针对强力喷射模组Full-Burnern全方位推进器背包单元以及施加在腿部的推力强化单元。全方位推进器是装备在背包上的两具外露筒状大型喷射单元,筒端上均设有三组制御喷嘴,但性质却不仅是作定向推进用增加推力而已,连接部分拥有灵活的多重关节,因此可以当作独立的可动肢体单元那样,带来绝高的回转机动性能,这一点算得上是本机最大的特征。 原本,利用姿态控制喷口RGM-79N的180°回转所耗费的时间为1.5秒,而安装了全方位推进器后,这一时间被缩短到了0.9秒,机动性确实有了大幅的提高。为了最大限度发挥机动优势而又要保证机体活动半径,腿部的设计也被做了大幅变更。在保留基础骨架的前提下,腿部被装设了大容量的燃料箱并覆盖了大面积的弧形装甲部件以提供防护。

       从本机的外形就可以轻易地看出与RX-78 GP-01Fb的关系。UC.0084年3月10日,殖民卫星坠落的真相和高达开发计划的详情被从官方记录中所抹消,这台与GP计划直接关联的机体当然就此迅速消失,正如其“昙花”之名一般。


         高:18m


        装甲材料及结构:钛合金陶瓷复合材


        固定武装:60mm火神炮;光束剑;光束步枪


试作型吉姆加农


      一年战争中后期,处于强大攻势之下的地球联邦军急需像RX-77-2钢加农那样的中距离支援机,但钢加农由于成本过高而导致生产性低,根本无法实现量产目标,所以,开发可取代它的中距离支援机的任务成了当务之急。联邦军进行过多种量产钢加农的尝试,但都不算成功,而RGC-80-1 试作型吉姆加农(GM Cannon Test Type)便是其中不成功的尝试之一。


      由于当时联邦军标准的量产MS已经投入使用,因此在考虑到低成本以及高通用两个要素的前提下,试作型吉姆加农使用了标准版RGM-79吉姆作为机体架构,换上了钢加农的头部,在吉姆的双肩各架设了一门新型的低后坐360mm加农炮(因此本机也被称为炮击型吉姆)。


       但是,试作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大失所望。虽说两门360mm加农炮属于低后坐的新型武器,但是两门炮自身重量就相当了得,炮身的大小和身体的大小根本不成比例,使得本机在重量平衡性和稳定性上存在致命的缺陷,加上标准版吉姆使用的劣质材料在地球的重力环境下让吉姆的关节如塑料般脆弱,双炮齐发时机体的身体根本不能承受其后坐力,机体零件损坏率之高令所有人头痛不以。因此此机只生产了5台便放弃了继续制作。


吉姆加农


      本机型是RX-77-2 钢加农的量产机,从外观上看给人一种RGM-79 吉姆的炮战型的印象,这是因为在制造本机型时为了降低成本而采用了RGM-79的框架、装甲等,两者的共有率在60%以上,这在共有率低下的联邦军MS中可算是个异数。一号机在U.C.0079年10月测试时出现了主炮发射时失去平衡问题,这个问题在降低机体的重心后得到了改善;同时主炮也换装了火箭式炮弹用的M-79E1型,减轻了后坐力。一年战争中本机共生产了58架(这里的说法参考自讲谈社《MSV3联邦军编》;1/144“吉姆加农”解说书则说本机型共生产了48架),全部参加了实战。

       概要


      机体番号:RGC-80


      机体代号(日文):ジム·キャノン


      英文:GM Cannon


      中文:吉姆加农


      出现作品:MSV(Mobile Suit Variations)


      机体类型:炮击战用量产型MS


      制造商:地球联邦军


      所属:联邦


     初次配备:U.C.0079


     技术参数


     内部环境:标准式驾驶舱


     头顶高:18.0米、全高:18.4米


     本体重量:49.9吨、全备重量:65.3吨


     装甲材料及结构:钛合金(钛/陶瓷复合材料)


     发电机出力:976KW


     推进力:63500KG


     加速度:0.97G、地上速度:83千米/时


     装备及设计特征: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6000米


     固定武装:头部60mm火神炮×2;右肩部240mm火药式加农炮


     选用武装:盾牌(RGM79型用)


     选用手部武器:光束步枪


吉姆加农(空间突击式样)

       作为RX-77 钢加农实质性的后继机而开发的RGC-80 吉姆加农,虽然其生产数量有数种说法,但其中在加布罗工场制造的14架被送往宇宙,参加了阿·巴瓦·库攻防战。这部分参加阿·巴瓦·库攻防战的吉姆加农,其式样与地面运用型迥异之事,随着战后记录的公开而为人所知。 

   被称为RGC-80S 吉姆加农(空间突击式样)的本型机,卸除了在地面上使用时为了降低重心而在膝部特别追加的分割式附加装甲,并装备了与RGM-79SC同型的喷嘴推进器,使其在战斗时的姿势控制能力得到了提高。此外,新装备的巴尔扎克式380mm火箭发射器被作为宇宙空间战斗用武器而正式采用。 本型机在战后几乎全然不见踪影,这被认为是其大半都战没于阿·巴瓦·库一役之中了。

         概要


         机体番号:RGC-80S


         机体代号(日文):ジム·キャノン(空間突撃仕様)


         英文:GM Cannon Space Assault Type


         中文:吉姆加农(空间突击式样)


         出现作品:MSV-R


         机体类型:中距离支援用量产型


         MS制造商:地球联邦军


         所属:联邦初次


         配备:U.C.0079


         技术参数


         内部环境:标准式驾驶舱.


         头顶高:18.0米


         本体重量:44.9吨


         装甲材料及结构:钛合金(钛/陶瓷复合材料)


         固定武装:头部60mm火神炮×2


         选用手部武器:360mm火箭炮×1;巴尔扎克式380mm火箭发射器;光束手枪


吉姆加农Ⅱ


      在一年战争末期开发出中距离支援型MS——RGC-80吉姆加农虽然在战场上还算活跃,但毕竟是一款在急需的情况下设计并且制造的机体,本身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的,并且生产的数量也不算太多,无法真正满足部队的量产要求。

      而RX-77D量产型钢加农有因为与RGM-79吉姆的不通用等问题导致成本高、生产性能底,生产数量也很少,远未达到“量产”水平,更加上迪拉兹舰队的蠢蠢欲动,因此尽早开发次世代量产型中距离支援型MS就成了联邦军战后的当务之急。

     在这样的环境驱使下,开发部加快了研究吉姆加农后续机的任务,很快,便诞生了RGC-83 吉姆加农Ⅱ(GM Cannon Ⅱ)。

      作为吉姆加农的正统后续机,吉姆加农Ⅱ并没有像吉姆加农那样以标准吉姆为基础改造,而是以战后才开始量产的RGM-79C吉姆改为基础,同时吸收了RX-78NT-1高达NT-1的实验结果和钢加农Ⅱ的技术后开发出来的。

       机体的头部使用了量产型钢加农的头部,因为量产型钢加农的头部搭载着比原型规格更高的光学仪器和感应器。头部更换次世代规格的通信模块,探测半径能保证在6300米的范围,已能满足常规作战的需求。姿势制御喷嘴、加农炮的装着方式等很多地方也参考了量产型钢加农,所以虽说是吉姆加农的改进型,但机体设计更接近于钢加农系,即它只继承了前者的名称,实际上已成了另一机种。

      作为一台中距离支援型MS,在速度上是处于弱势的,因此不可避免的需要提高装甲强度来达到防御的要求。因此吉姆加农Ⅱ采用类似于艾利克斯高达的外接装甲并改良过来的复合装甲作为其外装甲。

      由于当时能量CAP技术的推广,使得光束武器的价格下降,原本的那门240mm加农炮的威力已经跟不上时代,所以吉姆加农Ⅱ采用了能源CAP技术,以装备光束兵器为诉求,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安装了动力输出为1420KW的核熔炉,舍弃了以前吉姆加农单肩搭载一门240mm加农炮的设计,改为双肩各一门光束加农炮,同时还装备90mm吉姆机枪一支和吉姆用护盾一个,并为了应付突如其来的近距离袭击,还追加了光束剑一把,藏于左腕内。 

      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造,吉姆加农Ⅱ可以说是集联邦军中距离支援型MS技术之大成的高性能机体,集重火力、高防御于一身。但是如此也造成了机体的重量比吉姆加农约重了10%,不可避免对机体的机动性产生了影响。

       不过该机总体而言性能还是相当不错的,只是由于在一年战争结束后受到战后军需的影响,结果只作少量的生产,并且直到0083年迪拉兹之乱才做实战配置,其中最为熟悉的就是配给飞马级强袭登陆舰阿尔比昂上,参加“GP02追击战”。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MS逐渐面向万能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单纯以中距离炮击为主要目的所开发的中距离支援型MS这个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所以这种MS也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步的消失。


吉姆统御型


RGM-79DO 吉姆统御型(GM Dominance)

吉姆统御型


吉姆统御型(水下装备)


是奥古斯塔基地开发的一款用于数据收集的MS,给予晚期生产的RGM-79吉姆改造而来,其数据用于帮助开发新型的吉姆系MS以及对现有机体进行调整等。


不过,该型机虽然是用以数据收集工作,但其性能却优于此前开发的MS,其设计与诸多高规格机类似,如RGM-79SC特装狙击型吉姆、FA-78-1全装甲高达等。 

优于性能优秀,成本较高,因此该型机在一年战争期间仅生产了数台,其中土拨鼠队的加岛勇、菲利普·休斯都曾驾驶过该型机。


机体概要及参数:


型号:RGM-79DO


类型:试作量产型MS


制造商:地球联邦


所属:联邦


机师:加岛勇

菲利普·休斯


固定武器:光束剑;光束剑箱×2


可选武器:双管光束加农炮;FADEGEL RGM-M-Sh-007盾牌;高能火箭炮,自律加特林 



吉姆二


        全周天屏幕和线性座椅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发明,也代表着一年战争之后MS人机界面科技的革新。本机作为承袭RGM-79吉姆基础设计而紧急开发的改良型,在开发初期并没有料到这种情况。


        不过作为传统联邦主力机的地位如今也在被高扎古所威胁,作为吉翁和联邦技术的结合体,格林纳达工厂和AE社合作研发的RX-106/RMS-106高扎古被列为制式用机。作为一种战后研制的全新机体,也是第一种大规模引用吉翁系技术的机体。但是高扎古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频频发生无法同时使用光束步枪和光束军刀的状况,也让军方内部少数纯联邦技术派对吉翁系技术的不信任感更加严重,甚至促成了在格林普斯工厂研发纯联邦技术制MS——也就是日后的Mk II。而且这也让某段时间纯联邦技术设计的RGM-79家族顺势获得机会重新进行评估。

        就这样,格里普斯工厂开始增量生产吉姆II,使得吉姆II成为总生产量达到据说10000台以上的最佳销售机体。

       不过无论是哪个编号,也可以根据编号一窥吉姆II的特征。比如RGM-79R这一编号代表RGM-79吉姆的衍生型,且作为式样来区分,并指的是注重量产效能的吉姆II。而倘若用RMS-179这一编号来看,这个则是UC 0080年中期以后,联邦军除了吉姆系量产机外又推出的全新制式型号。RMS的R代表地球联邦,MS则是生产标识表示量产。不过这个时期的型号的番号为三个数字,前两位代表开发和生产地,而第三位则是开发番号,再后面出现的则是式样或是衍生机标识。而在编号RMS-179中,17代表生产制造地为格林普斯,而9则代表着开发番号为9号。

     而在高扎古服役后,这种新机体自然优先配发给提坦斯使用,因此吉姆II主要供给给正规军。而在格林普斯战争爆发后,除了各自的部队外,提坦斯和奥古双方都积极的招揽正规军部队的支持,也使得双方均在使用吉姆II,导致战场上不乏出现同机种之间彼此交火的情况。

      然而相较于UC 0087年正式开始普及的第二代MS,吉姆II在灵敏性上已有所不及,只好逐渐卸下最前线进行战斗的任务,转而作为支援机的状况也随之增加。双方也陆续投入新机体取代原先的空位。像提坦斯采用RMS-108马拉赛和RMS-154巴扎姆,而奥古则是采用MSA-033雷姆。

       总体而言,虽然吉姆II是以提升机体综合性能为目标开发的,但是本机直到格林普斯战争期间才得以历经大规模实战的考验,但在性能方面评价并不算高。毕竟本机的定位也仅仅是“RGM-79吉姆的改良型”,因此也没有导入什么新颖的技术,开发的主要着眼点还是量产效能。因此在各种新型技术和新锐MS投入使用的格林普斯战争期间,能否与之匹敌自然不言而喻。本质上也只能算是上一代机种的小幅度改良型。虽然本机在许多方面有所修改,但基本设计还是和RGM-79吉姆一模一样。这点虽然可以解读为拥有吉姆本身的优越设计,但另一方面也说明该机的设计已经到了极限,无法再做进一步的提升。

       吉姆II在基本构型上几乎和吉姆相同,但在上臂、肩部、腿部等处均有着改良的迹象。不过有一种说法认为该机是以RGM-79D寒带型吉姆为基础的宇宙战用机,通过调整平衡可以发挥出匹敌马拉塞的机体性能,但鉴于结构上的谱系,这种说法是实在是无法接受。

      吉姆II的推进背包上共安装了4具推进器,总推力从55500Kg增强至62000kg,光束军刀的配置则是比照了基础机种。机身各处设置了10具御姿喷口来增强机动性。除此之外强化了发电机出力和传感器效能。装甲材质仍采用钛合金陶瓷复合材料。

     而且吉姆II继承了吉姆的优秀泛用性而获得极高的评价,无论是地球上还是宇宙环境中都能使用。在头部后部追加了天线来强化通信能力。不过基本的外形没有什么大的改变,还是和基础型号相同。同时为了强化传感器系统,吉姆II在胸口以及背包上设置了额外的辅助传感器。

     RMS-17吉姆II的头目设计和RGM-79 GM一样,配备了两门60mm火神炮,右胸上方的长方形装置是辅助侦测器


      在武器配置上,吉姆II基本和吉姆承袭一脉。最初出现装备的武器除了头部的两门60mm火神炮和一把光束军刀外,还有的便是BOWA·BR-S-85-C2光束步枪。这种光束步枪是一种可以大规模量产的中距离光束步枪,逐步成为联邦次世代MS的主要制式装备。虽然部署工作在UC 0084年就已经开始,并随着格林普斯战争爆发投入实战。该种光束步枪引进了构造彻底组件化的理念,得以用零件为单位进行整备和更换等作业,因此成功大幅减少整备人员的工作量。传感器系统采用了光学高感度摄像机组件,借此实现了缩减尺寸和降低成本的需求。虽然在充满能量后可以射击24发,但由于依旧是需要外部充电的旧款设计。相较于格林普斯战争中各个MS开始采用的E-PACK设计,该种光束步枪的运用还是收到很大限制,仅1.9MW的输出也谈不上多高。但是该种光束步枪在实战中足以用连射模式进行24发速射,还有着最低能量充电时间(并非完全充满电,而是指从能量耗尽状态恢复到足以再度开火的时间)仅为15秒的实用性,还是获得了不少机师的好评。

        吉姆II使用的BOWA BR-S-85-C2型光束步枪和光束军刀。光束步枪的出力为1.9MW,MSA-003雷姆等量产机最初也是沿用了该种武器;光束军刀则仅配备一把,出力则是和基础机种差不多

      而得益于联邦装备的通用化,吉姆II也可以装备许多其他联邦MS能使用的武器,比如BLASH HB-L-07/N-STD 超级火箭筒、HWF GMG·MG79-90mm机枪、HFW-GR·MR82 90mm机枪、YHI YF-MG100 100mm机枪、鱼叉枪、 YHI ERRL-TYPE.Doc-04/380mm火箭筒以及170mm加农炮等多种武装。

       而左前臂的挂架上也能装备联邦系MS所使用的各类盾牌。比如在格林普斯战争中使用的FADEGEL RGM-M-Sh-003 盾牌,这种月神钛合金制成的三重蜂窝状结构有着极好的防御力,表面还涂有抗光束涂层来抵御光束攻击。吉姆II还可以装备FADEGEL RGM-M-Sh-007盾牌和RGM-S-Sh-WF/S-00109 盾牌这两种盾牌,在UC 0096年守卫特林顿基地的战斗中,防御海港的两台吉姆II便分别装备了这两种盾牌。

      守卫特林顿基地的吉姆II,左侧装备的便是鱼叉枪和FADEGEL RGM-M-Sh-007盾牌,右侧装备的是火箭筒和RGM-S-Sh-WF/S-00109 盾牌

     不过吉姆所建立的不依靠性能而依靠数量的人海战术自然也被本机所继承。这一点在格林普斯战争期间也可见一斑。依靠着生产数量极多,可以依靠大量投入战场来弥补机体性能上的差距。直到新设计的量产机逐渐投入战场后才逐步从主力MS的宝座上退下。

      然而不可否认的一点便是,吉姆II确实在格林普斯战争中占据着相当数量。虽然从RMS-099力克-迪亚斯在青色诺亚中和吉姆II的战斗中可以看出吉姆II完全不是力克-迪亚斯的对手,虽然由于当时驾驶力克-迪亚斯的机师们是以夏亚带领的精英机师导致战局如此碾压,但依旧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性能差距。然而无论是空降贾布罗、占领乞力马扎罗基地、大漩涡作战还是最后和提坦斯主力的决战中,都不缺乏吉姆II奋战的身影。不过值得一提的便是,虽然奥古的吉姆II采用的是绿色系涂装,但主要变化无非是把联邦/提坦斯涂装上的红色变成绿色,但有些吉姆II的涂装干脆采取了和雷姆一样的涂装,即四肢为绿色而胸部和腰部为蓝色。

    但是吉姆II的整备性和生产性都十分优秀,所有的据点都能生产,只需小规模改良,民间也能进行委托生产。可以说吉姆II诞生时非常适合让军队恢复战力。而庞大的生产数量也得以让该机在联邦军主力MS不断换代的情况下继续服役。虽然在第一次新吉翁战争时吉姆III的服役,以及之后的优秀机体杰刚正式接过联邦军主力MS的桂冠后,吉姆II依旧活跃在联邦军中。

    比如在UC 0090年时,许多尚未配发RGM-89杰刚的偏远基地便依然在使用吉姆II。一些守卫金米岛的联邦部队也在使用这一机体。

         而到了UC0090年中期以后,吉姆II依然在使用。但此时的吉姆II好像已经进行了近现代化改装,包括达卡的守卫部队以及特林顿基地的吉姆II皆是如此,不过具体整修地点不明。

        另外关于吉姆II有一处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发生在UC 0095年工业七号附近宙域,当时会有两台吉姆II作为宙域中中专学生们实习场地的护卫机,保障宙域的安全。然而当时其中一机被学生们当作实习用具拆开,而此时仅剩的一台吉姆II来执行安保任务时则遇上了吉翁残党的袭击。在这危急的时刻,被拆开的吉姆II正打算在缺乏主取景器和辅助取景器的情况下出击,最终在学生们的帮助下装上了训练实习用的高达模样的头部。而仓促强行接上的头部虽然勉强能用,但也差不多仅仅是勉强的程度,高达的双眼摄像头中仅有一个亮起能用,如果仔细看的话甚至可以发现接口处还有着没有接上的电缆。但是这台吉姆II胸口采取的别样蓝色配色,安装上别致的高达头部,再加上吉姆II那和RX-78-2高达非常相似的机体轮廓形状。就像是高达在世一般,给对方机师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因此一经出场基本胜负已分。之后这次战斗也留下了关于:阿姆罗从未离开,依旧驾驶着高达保护人们的传说。不过后来该部队被解散,这台“拼凑起来的高达”的驾驶员也被调往了隆德贝尔的拟-亚加玛。日后在拉普拉斯之乱中,当拟-亚加玛重新前往工业七号突破带袖党舰队的战斗中,被独角兽高达拉回拟-亚加玛的那台里歇尔的机师,便是当年这台吉姆II的驾驶者。

      装上高达头的吉姆II,由于胸部涂成了蓝色因此乍看之下就是高达在世,但仔细看就能发现胸部的辅助传感器已经不能使用,双眼的摄像头也仅能使用一个

       即使直到UC 0096年的拉普拉斯之乱中,也依然可以在各地联邦驻军中见到吉姆II的身影。当吉翁残党袭击联邦首都达卡时,便和驻守当地的联邦军展开激战,除了雷姆和吉姆III外,也能看到为数不少的吉姆II。而当特林顿遇袭时,也能看到吉姆II的身影,但可惜的是当时驻守港口的吉姆II无论是机体性能还是机师质量均不能和对方匹敌而被对方悉数摧毁。

         而作为常青树服役的吉姆II也有着一些变体,比如RS-82B-R吉姆II特装型,该机作为一款高机动MS,升级了机动性和索敌能力后被配发给NT机师基斯·麦克格雷戈驾驶。

        而在UC 0096年的特林顿基地的战斗中,还出现了一种吉姆II的变体,这种被称为吉姆II半打击型的型号,该种型号虽然和吉姆II有着相同的性能,但肩甲经过改装,手臂上也装有护手状盾牌,同时操作系统被重写以专门用于近战,可惜该机在仓促出击的情况下被对方直接命中驾驶舱行动不能。

      而吉姆II的故事也并不是吉姆这一系故事的终点。吉姆III作为吉姆II的下一代机体也不可谓不惊艳。但无论怎么说,吉姆II始终都伴随着联邦走了很长一段路。廉价、生产简易和维护方便等优点也注定吉姆II会在联邦的二线乃至三线地区持续活跃。 


吉姆三

       吉姆III计划的骨干不仅在于为RGM-79R/RMS-179吉姆II施加进一步改装,也在于延长服役年限,以帮助次世代主力MS完成换装。

      而联邦军针对这个问题归纳出的方案便是引进RMS-154巴扎姆上展现一定成果的RX-178高达Mk II系技术。随着臂部组件等局部构造更换为可动骨架,以及采用高机动推进背包,整体有三成以上都更换成所谓“Mk-II系”的零部件。主发电机本身也经由调整提高输出功率,还有局部装甲材质也经过翻新,更换为高达尼姆合金。就连传感器类装置也力求引进新型器材。经过前述修改后,机型编号更改为RGM-86R,吉姆III就此正式开始运用。另外供卡拉巴使用的地面特化机体则是RGM-86G。



      不过还有一说认为,RGM-86R原本是由阿纳海姆和卡拉巴所合作开发的MS,后来卡拉巴被联邦军所收编,使得本机成为了联邦军的制式MS。吉姆III的设计理念是着重泛用性,而非专为特定用途开发的机体,这点也相当符合联邦军挑选主力MS的一贯理念。虽说本机出自于联邦军主流体系之外,但可以确定的是,吉姆III依旧被视为RGM-79系列的正统后继机型。

      值得一提的是,吉姆III的发展历程和吉姆II相仿,并非只局限于修改现有机型,还有着全新生产的机体。这些全新生产的吉姆III也被称为RGM-86R 努贝尔-吉姆III。这种完全新设计制造的努贝尔-吉姆III有着更强大的发电机和重新设计的头部,其修改包括改进的传感器并增加了火神炮的弹药量。胸部也经过重新设计,有着四个排气口。由于性能的提高,努贝尔-吉姆III已经称为RX-178高达Mk-II的量产版本。而在武装上,努贝尔-吉姆III和吉姆III一致。不过在后期生产的努贝尔-吉姆III为了降低成本,发电机和搭载都换成了和雷姆同型的装备。


         除了这些外,吉姆III在联邦军服役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其他种类的变体型号。

       比如作为吉姆III侦察改进型号的RGM-86EW 吉姆III早期预警型(RGM-86EW GM III Early Warning Type)。其加装的背包有着强大的搜索系统,还有着内置导弹可以用于后方的火力支援。但是最终该种型号因为性价比低,仅仅进行了少量生产便没了下文。

吉姆III早期预警型

        还有一种变体则是RGM-89T 吉姆III,这是一种吉姆III的重装陆战用机体,算是从RGM-79E 吉姆II发展型。各部位装甲、发电机出力等各项性能均有所提升。虽然各部位都参考了高达Mk II而进行改良,零件可以通用,但状况也没有那么理想。和既有的MSA-003雷姆的性能上没有太大差别,从而成为了一种半吊子的存在。(不过该机出自近藤的作品,一般主流不会考虑他的作品来着)

RGM-89T 吉姆III

     第一次新吉翁战争结束后的UC 0090年,围剿新吉翁军作战中,负责警戒的RGM-89T 吉姆III和联邦军士兵

      但不论怎么说,吉姆III还是成为了奥古政权下新生联邦军的主力机种。并首次在第一次新吉翁战争中投入使用,在各地奋战,机师面对新吉翁的新型机也骁勇善战。而吉姆III包括新造机努贝尔-吉姆III以及改装为预警型的E型机在内,RGM-86R共计制造约800台。



       推进背包的造型和RX-178 高达Mk II几乎完全一致,由此可见本机积极的引入实用化的优秀科技结晶。 虽然喷嘴数量和吉姆II相同,但推力和喷嘴活动范围均增加了。不仅兼容作为光束军刀挂架机能的可动式辅助推进基座共备有两具,还内藏大容量电容器,相较于旧型号,如今已更适合长时间运作。附带一提的是,该推进背包顶部可以增设四联装导弹系统。

       随着升级为RGM-86R规格,头部的传感器保护框面积比以往的吉姆机体都要大,另外从头部侧面的造型来看,也可以窥见收到了MSA-003雷姆的影响。推进背包右侧的辅助传感器被废除,头部的传感器类装置也更换为最新的版本。就结果来看,传感器有效半径进一步增加值约2000米。外观上也将杆状天线增加至两根,整体给人的印象稍有不同。

        吉姆III的头部也按惯例配备了两门60mm火神炮。由于外挂武器非常丰富,因此吉姆III的固定武装仅有火神炮和光束军刀

     肩部装甲也采用了双重结构,另外肩部喷嘴造型极为酷似RX-178 高达Mk II。而且实际上是全面性采用在稳定动作方面备受肯定的Mk II臂部组件,亦能进行更细腻的操作,反映出吉姆III对高达Mk II设计的汲取。肩甲上也设置了附加装备的挂架,可以装备导弹舱。

     虽然吉姆III的腰部造型承袭了RGM-79吉姆系列的简洁线条,不过在侧面设有武器挂架,可以配备大型导弹发射架。而且躯干方面和吉姆II大致相同。虽然也有着随头部组件性能提升而去掉胸部辅助传感器的机体。不过自然也有保留此处传感器的例子。

吉姆III的上半身



    主发电机沿用了旧有型号,不过随着局部零件的更新和调整,导致额定输出功率从1518kW提升至1560kW。

       在腿部上基本沿用了吉姆II的设计之余,亦增设了膝关节力场马达增幅器、增设燃料槽、增装推进器组件以及增强强化装置。经过这些修改后,小腿整个大了一圈,给人的印象也大幅改变。而且膝关节的强化用装备也可以看出在简易构造上实现可变框架功能意图,再加上手臂部分的可动关节,可以说吉姆III算的上是一款1.5代MS。

吉姆III的腿部


       RGM-86R吉姆III在武装上最大的特点便是可以加挂各种各样的武器,摇身一变成为中距离支援MS。主要的挂载点位于腰部两侧和肩部。腰部两侧可以挂载主要用于对舰的双联导弹发射器。而肩部装备的导弹发射舱则有15枚小型导弹和4枚中型导弹两种配置,且可以根据战况需要来选择不同的配置。


吉姆III的武器设定


       撇开外挂武器不谈,RGM-86R吉姆III依旧是一款配备标准武器的泛用性MS。不过由于武器本身性能有所提升,因此火力比格林普斯战争期间的主力MS更为强大。比如装备的光束步枪,虽然外观和吉姆II时期使用的光束步枪相似,但其出力提升了近50%,然而其续航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其固定武装便是60mm火神炮以及光束军刀。还有便是各种通用规格的光束步枪和盾牌等。虽然盾牌采取的是和吉姆II相同的款式,但是吉姆III在部分装甲材质上采用了高达尼姆合金,因此防御力有所提高。

吉姆III配备的光束步枪,虽然外观上和吉姆II所使用的相似,但出力却大幅提升至2.8MW

         这种在机身各处设置武器挂架,将武器视作可选配备的设计思想曾经也在吉翁的MS-18E 京宝樊上出现过。不过换装不同武器来实现不同的机体用途则是吉姆III和京宝樊在根本上的不同。京宝樊采用外挂武器是为了增强近距离战斗能力,而吉姆III的外挂武器多为导弹类的射击武器,使其可以变为后方的火力支援机。这样的设计思想自然也影响了后世的MS开发,在相隔半个世纪的LM314V21 V2高达上也采用了这样的理念,算是外挂武装的实践进化型。


半打击型吉姆Ⅱ


      RMS-179 半打击型吉姆Ⅱ是在0090年代中期,于澳洲特林顿基地由一位名叫戴斯·罗宾的整备士,真实身份是格利普斯战争期间驾驶RX-160拜亚兰的原泰坦斯中尉多纳·斯塔提议、并最终在基地内开展的对RGM-179吉姆Ⅱ的基础上改装得到的、强化了格斗能力的现地改修机型。


       该机缘起于众多机师对吉姆Ⅱ的格斗战能力强化的渴望,并以一年战争时期的格斗战强化型吉姆——RGM-79FP打击型吉姆(详细见第五期机体盘点)为参考模板。打击型吉姆全身以机体推进系统和装甲的强化为重点,配合双刃光束长枪这一集刺与斩功能于一身的长柄格斗兵器,在近身战中可发挥很强的战斗力,一年战争时期多作为偏好近身战的一些王牌的专用高性能机和担任突破敌防线任务的先锋机,其优异的性能被装备过的部队予以赞赏。


       装甲方面,该机机身多处采用和强袭吉姆同样的敷设反应装甲,既可以有效防御残党大量使用的实弹武器,又能在作战时如有需要,也可以控制其自动从机身排除,减重来提高运动性。武装方面,该机选用了和强袭吉姆相同的双刃光束长枪,除了可以刺、砍之外,还可通过前端两个光束剑基座的活动关节自由调节,完成类似镰刀的切割或斧或锤的砍击动作,攻击方式相当灵活多便。但是,在盾牌的选用上,该机却没有采用强袭吉姆那样重量较大、结构复杂的盾牌,而是选用了曾装备于FA-78-1全装甲高达上的腕部护套式小型盾,既便于着装又能够有效防御敌方的冲击。同时,该机的操作系统在吉姆Ⅱ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置,对格斗战中各种大幅度运动中的重心控制和平衡问题进行了优化。另外,和改装前有一个很大不同就是增加了一种“极限运动模式”,意即在极短时间内让机体进行高强度运动来缩短动作变换的时间。当然,这种方式换来的灵活性上提升是有代价的,高强度的快速动作转换不仅会给机体关节等造成负担,对驾驶员的抗过载能力也是个严峻的挑战。最后,经过反复的试验,开发组成员们将这种极限运动模式的时间限制在1.8秒内。虽然看似这1.8秒相当短暂,但在战斗中,这宝贵的1.8秒却可能决定着胜败生死。


      U.C.0096,新吉恩残党“袖章”和吉恩残党(我忍不住笑了)一起对特林顿基地发动突袭,该机在未调整完全的情况下出发迎击,最终,在与残党使用的以全面格斗战倾向为卖点并进行了现代化改造的MS-08TX-S伊夫里特·施奈德(联邦著名的RX-78XX驾驶员,后叛变至吉恩)的对垒中,不幸落败遭到击破。




      型号:RMS-179 GM II Semi Striker


      名称 : 半打击型吉姆Ⅱ


      出场作品 : 机动战士高达UC


      头顶高:18.1m、全高:19.1m


      本体重量 43.5t、全备重量 57.5t


       发电机出力:1518kw


       推力:62000kg


       最大加速度:1.06G


       有效探测半径:8800m


       装甲材质:钛合金陶瓷复合材料+部分高达尼姆合金


       武装配备:头部60mm火神炮×2、光束军刀、双光束长枪(Twin Beam Spear)、小型腕部护套式护盾


THE END(我写了三天


本帖最后由 闪光的吉姆 于 2023-01-18 15:38 编辑
43

点个赞吧~(28)

闪光的吉姆楼主LV6.黄金玩家

2023-01-18 15:14 发布于

2楼

近300图



本帖最后由 闪光的吉姆 于 2023-01-18 15:26 编辑
贵物典型LV3.中级玩家

2023-01-18 15:20 发布于

3楼
太长不看(×)
图多爽看(√)
cube方sugar糖LV5.白银玩家

2023-01-18 15:21 发布于

4楼

辛苦你了

骡子酱LV8.钻石玩家

2023-01-18 15:22 发布于

5楼

看完了……我的眼睛也废了……脑子也死机了

闪光的吉姆楼主LV6.黄金玩家

2023-01-18 15:22 发布于

6楼
Teio的钢破烂发表于 2023-01-18 15:13

辛苦你了

额,谢谢

闪光的吉姆楼主LV6.黄金玩家

2023-01-18 15:23 发布于

7楼
骡子酱发表于 2023-01-18 15:13

看完了……我的眼睛也废了……脑子也死机了

哈哈哈

cube方sugar糖LV5.白银玩家

2023-01-18 15:25 发布于

8楼

保存收藏ing……

闪光的吉姆楼主LV6.黄金玩家

2023-01-18 15:26 发布于

9楼
Teio的钢破烂发表于 2023-01-18 15:13

保存收藏ing……

666

cube方sugar糖LV5.白银玩家

2023-01-18 15:26 发布于

10楼

吉姆!吉姆!UC之力!联邦之柱!ACE天堂!

闪光的吉姆楼主LV6.黄金玩家

2023-01-18 15:27 发布于

11楼
Teio的钢破烂发表于 2023-01-18 15:13

吉姆!吉姆!UC之力!联邦之柱!ACE天堂!

天佑联邦!!!

superrocktLV5.白银玩家

2023-01-18 15:31 发布于

12楼

好嘛,我整整看了半个多小时

闪光的吉姆楼主LV6.黄金玩家

2023-01-18 15:32 发布于

13楼
superrockt发表于 2023-01-18 15:13

好嘛,我整整看了半个多小时

ShawnLeeLV6.黄金玩家

2023-01-18 15:34 发布于

14楼

这稿子打了一上午吧

闪光的吉姆楼主LV6.黄金玩家

2023-01-18 15:36 发布于

15楼
啰密呕发表于 2023-01-18 15:13

这稿子打了一上午吧

三天

superrocktLV5.白银玩家

2023-01-18 15:39 发布于

16楼

现在看闪的设定集成每天打卡任务了

ShawnLeeLV6.黄金玩家

2023-01-18 15:42 发布于

17楼
闪光的吉姆发表于 2023-01-18 15:13

三天

6

闪光的吉姆楼主LV6.黄金玩家

2023-01-18 15:48 发布于

18楼
superrockt发表于 2023-01-18 15:13

现在看闪的设定集成每天打卡任务了

哈哈哈

闪光的吉姆楼主LV6.黄金玩家

2023-01-18 15:54 发布于

19楼
贵物典型发表于 2023-01-18 15:13
太长不看(×)
图多爽看(√)

Park603LV10.至尊

2023-01-18 16:18 发布于

20楼
好家伙看了半天猛得发现才看了一点,老兄写这么多真是辛苦了
闪光的吉姆楼主LV6.黄金玩家

2023-01-18 16:22 发布于

21楼
Park603发表于 2023-01-18 15:13
好家伙看了半天猛得发现才看了一点,老兄写这么多真是辛苦了

哈哈哈,谢谢谢谢

图片选择

努力修改中₍₍ (ง ˙ω˙)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