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不是敏感的实时政治吧(小声)
苏-27 “鹤式(Zhuravlik/Журавлик)”是苏联的第二代战术机,于1992年开始在苏联武装部队部署。在Alternative III计划中,由于当时的苏联战术机(米格-25/31)综合性能无法满足该计划的需求,联合国最终选用了美国的F-14“雄猫”的改进机F-14AN3,而苏冯尼(Sufoni)被指定使用与维护该机体,因此苏冯尼获得了战术机开发上的相关技术与经验,同时与格鲁南(Grunnan)建立了沟通渠道。之后,格鲁南在美国ATSF(先进战术机)计划落选后,出于确保公司技术和财务状况考虑,背地里向苏冯尼提供了F-14的技术数据(后来格鲁南与诺思罗克(Northrock)合并后还提供了F-18的情报)在此帮助下,苏冯尼独立开发出苏-27,一举挽回了其在国内主力战术机竞争上的颓势。
虽然苏-27是一架大型战术机,大小相当于F-14,但她的机动性和近距离作战能力却可与F-16“战隼”这种轻型战术机相媲美。由于苏-27的高规格要求与急于实战配备的要求,加之苏冯尼首次作为战术机生产商,苏-27的最初型号充斥着各种硬件问题,使她在前线卫士中不受欢迎。
苏-27(ATE版建模
处于巢穴内近距离密集作战的考虑,苏-27是第一种正式在肩部装甲,以及在膝部和小腿上安装超碳制刀锋(从最初的型号部署时)的机体,同时还在前臂安装了独特的“马达刀”。由于这些武器被证明在与BETA的近距离密集战斗中极其有效,它们已经成为苏联新一代战术机的标准装备。
马达刀展开方式,通过导向臂向前展开(机体为苏-37 马达刀又被称为近距离战武器系统,靠高速旋转的锯齿状链式锯片割断对手。由于马达刀可以强制排除,维护时采用整体更换的方式
最新型的苏-27SM由苏-27M2在操作试验期间收集到的数据中进行改进,获得了更强的火控能力和跳跃单元主机输出,航电设备也得以升级。苏-27SM的整体规格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据说她能与F-15E“打击鹰”一较高低。
除了向欧洲盟国和印度军方出口战术机,以及授予统一中华战线许可生产之外,苏联还积极地与西方国家接触,以推销该型战术机。
简单科普一下,还真有人不知道啊
本帖最后由 闪光的吉姆 于 2023-01-06 07:59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