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库链接:https://acg.78dm.net/ct/56908.html
2013年9月发售,定价8000日元
------------------------------
虽然标识板确实更精细一些,但就个人审美来说,我还是更喜欢这个干干净净的老版本,看着舒坦。
------------------------------
包装展示
正面封绘
外包装是很经典的KA魂风格,虽然同样是魂限产品,但依然使用了全彩封绘,而不是单色CG图。
背面有对应的机体和玩具介绍,右下角还有重新设计过的KA设图稿。
侧面封绘就没啥看头了,只有一些常规的产品图标和售后说明。
内盒一览
主要配件均放置在内盒中,取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
光束特效件、INCOM线控炮和导线中继器收纳在背面的塑封袋中。
说明书
套件中也给了对应的标识水贴,不过我并未使用。
本体展示
由于是早期的KA魂产品,本体外甲并未使用全涂装工艺,而是半消光质感的成型色与小面积的分色涂装相结合的方式。蓝色成型色的半消光效果还是挺不错的,下半身的白色条纹涂装也没什么问题,整体做工尚可,观感也比较简洁一些。
因为是KA魂产品线的关系,机设参考自然选用了经过修改后的KA版机设,而不是明贵美加的那偏向圆润线条的原版机设。相较而言,KA版机设整体更加地锐利,大部分的外甲线条都棱角分明,躯干和四肢的比例也变得更加修长,不再是原本短租但壮硕的身形,这两点在武器上也是有所体现的。但是就个人来说,我是更喜欢明贵美加的原设,看着更有味道一些。
尺寸对比
机设头顶高22.8米,玩具头顶高约为158毫米。
按换算,其比例约为1/144。
可动展示
图①②③④:颈部可动,头部的活动范围是比较大的,正常把玩也足够了,如图所示。
另外,由于天线又细又长,且没有备用零件,所以把玩时要额外小心。
图①②:肩载的两具导弹舱为转轴连接,可小幅度摆动。
图③④:肩甲侧面的护甲也有可动,对手臂的平抬幅度起到了让位作用。
图①②:肩甲可摆动,肩膀为可拉出式的双段关节,一端为球关,另一端为转轴。但由于造型的干涉,手臂的平抬和内拉幅度还是比较有限的。而且肩膀的转轴关节很紧,摆起来的手感很不好。
图③:手臂根部和手腕处皆可360度平转。
图④:手肘为双关节,手臂的弯曲幅度比较大,手腕也可以小幅度摆动。
图①②③④:腰部为单一转轴+腰跨平转机构,只能进行一定幅度的前俯和平转,而没有后仰和侧摆。
图①②③:前裙甲设计有拉出机构,侧裙甲则通过球关固定在大腿侧面,二者的活动范围都是比较大的。
图①:跨部为全包式球关,预留的活动空间也很小,使其腿部的平抬幅度相当不理想,而且该关节比较松软,不太可靠。
图②:而由于没有前后裙甲的过多干涉,腿部的前后抬幅度倒是非常大。
图③:大腿根部设计有平转机构,可360度平转。
图④:膝盖为双关节,但受限于小腿两侧的喷口造型,腿部的弯曲幅度有一定限制。
图①②③④:推进器为球关连接,各个方位都有一定的可动性,幅度也不小。
图①②:脚腕为双关节,下盘的接地性还不错。如果不是腿部的平抬幅度有限,侧接地性应该还能更大一些。另外脚腕的球关非常松软,受力强度偏弱,建议加固。
图①②:前后脚掌有各自的连接关节,均可摆动。
图③④:光束炮的连接部分为球关,有一定的可动性。
图①②:背包两侧的主推进器为Z字型双关节,通过调整后,可以使背部光束炮转动到腰射位置。
图③④:背包搭载的INCOM线控炮机构也可以打开。
背包上的两个大型喷口可小幅度摆动。
小腿背面的喷口也有可动。
背包底部的反推格栅喷口也可小幅度摆动。
细节展示
头顶监视器、白色天线和监视器外框、脸颊和侧脸的排气口阴影以及黄色颈部均为涂装。
涂装做工算不上好,不过肉眼看上去的效果已经可以了。
虽然眼部监视器因为机设的关系,本来就会被巨大的帽檐组件遮盖一部分,但KA魂的这个造型着实有些用力过猛了。
头部侧面的细节也是依据KA设来做的,所以阉割了原设的一些小机构。
后脑勺监视器也有对应的涂装。
原本充满特色的倒梯形胸部造型经过KA的修改后变成了棱角更为分明的五边形。
胸口的白色喷口与灰色喷口都是独立分件,增加了一些的锐度。
腹部的红色驾驶舱盖板和裙甲上的白色线条均为涂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完成度。
侧面
领部的喷口内侧也有对应的黑白灰三重分色,这一点还是不错的。
出于美观性的考量,水口基本上都放在了背面,不过这个代工厂的处理水平看起来确实很有限。
背包上搭载由兼用于光束炮和光束军刀的背部武装,不过该部分的连接点刚开始会有些紧,多次插拔有磨损后就会变得松紧合适一些。
背包部分的分件着实差劲,几乎都是左右合结构,且精度较差。
背包中央的插孔用于挂载盾牌,两侧的INCOM线控炮组件也有实体化,不过线控炮组件的安装槽非常紧,体验不太好。
底部喷口有金属色涂装
肩载的三联导弹发射器也进行了实体化。
舱门盖板和侧面分色虽然都有对应的还原,但无法打开,比较可惜。
导弹舱背面的排气格栅也有对应刻画和涂装。
肩甲侧面的喷口也是黑白灰三重分色,其中白色喷口是独立分件,内侧的灰色与黑色阴影为涂装。
上手臂为套筒结构,而下手臂为左右合结构,手腕处的灰色涂装也有明显瑕疵,很影响美观。
手背的插孔用于挂载专用盾牌。
下半身的白色线条与灰色分色基本上都是涂装,整体的做工表现还算可以,没有明显的瑕疵。
裆部凹陷处用于安装支架连接件。
背包底部朝前的喷口格栅也有对应的刻画和涂装。
大小腿均采用了前后合的分件结构,其整体性和美观性是相当到位的,这点做得要比手臂和背包部分好很多。
腿背部分的大小喷口和白色线条也有对应的分件和多重涂装,这一点还是挺用心的,不像现在的某些产品,背面的涂装都能省则省。
小腿部分的喷口
脚底板的细节比较少,刻线也不多。
配件展示
光束步枪本体的细节刻画还是蛮丰富的,经过KA的修改后,枪身也变得更加细长。
光束步枪上的各处瞄准镜和传感器也有对应的涂装。
盾牌正面的涂装很是丰富,包括白色条纹、绿色监视器、灰色阴影等部分均有还原出来,其完成度还是非常高的。
特写
盾牌背面的细节也比较丰富,上面挂载的两个燃料罐也有对应的刻画。
盾牌末端的推进器喷口也有相应的涂装。
盾牌连接件可拆卸,通过这五个插孔,可以调整盾牌的安装位置。
除了安装在手臂上外,盾牌也可以搭载在背面,作为推进器来使用。
套件中也给INCOM线控炮组件的两个发射替换件和对应的六枚中继器
安装效果如图,还是不错的。
不过中继器要小心一些,毕竟是小东西,容易掉落遗失。
光束军刀和光束炮的特效件也非常的粗,拿在手里就和筷子一样。
套件中也给了替换手型,分别是开掌手、持刀手和吃抢手。
其中持刀手虽然有对应的固定插销,但牢靠度依然不高,把玩体验不佳。
POSE展示
最后总结:
因为产品定位的关系,整个造型比例都是参照KA版机设而制作的,修长的身形与棱角分明的外甲线条是其最显著的改变。完全抛弃了原本粗短壮硕的特点,虽然有些可惜,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本体的蓝色成型色带有半消光质感,其发色表现还是可以的,对比当年同时期发售的R魂圣约高达来说简直就是爆杀。全身各处的白色线条与喷口分色的涂装做工也是比较精良的,几乎看不到明显的瑕疵。外甲的分件设计属于一个两极分化的状态。正面视角几乎看不到任何的水口痕迹,除了小臂外基本也都是套筒式和前后合结构,整体美观性尚可。但是背面的背包却是左右合结构,且精度很差,组合缝明显。
可动方面的主要问题集中于下半身。一是腿部的平抬幅度实在是太小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些POSE的发挥。二是过于松软的跨部和脚腕,使得下半身的受力强度变得非常差,不加固的话甚至都很难正常站立,把玩体验有些差。腰部的活动范围也因为机设的关系,比较有限。整体的可动幅度虽然不算差,但把玩时的各种干涉非常多,所以综合体验比较逊色一些。
配件方面是很齐全的,几乎所有的武装都给了。线控炮和发射状态的实体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其可玩性,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不过线控炮与背包的组合度确实是有些差,从背包上拆下的时候相当费劲。持刀手型虽然有固定插销,但因为光束军刀实在是太重的关系,其作用并不显著,把玩时依然很容易松脱掉落。肩载导弹舱无法打开也比较可惜,毕竟这东西的尺寸并不小,做个盖板机构应该不是难事啊。
总体来说,作为一个9年前的产品其表现并不算差,在KA魂中也是能排前几位的,但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说KA魂在2017年推出了标识板的高达MKV,但是由于当时的预定人数很少,所以价格后来也被炒得非常高。而这玩意也在经历了一波跌价后,如今又慢慢得涨了回来。即便后来又推出了MG的高达MKV,对于两个KA魂的价格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可见作为小比例除GK件外的唯一选择是多么的坚挺。
以上便是R魂高达MKV的完整测评,希望能给有需要的朋友一些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