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孩之宝扫盲贴!

2624 4
银河之力楼主LV2.初级玩家

2007-12-20 13:27 发布于 未知

1楼
变形金刚(The Transformers)一词泛指1984年日本Takara公司和孩之宝开始合作的玩具系列以及相应的动画片,在动画中则是指生活在塞伯坦行星的超机器人生命体的总称。1984年开始的元祖“变形金刚”动画(现在统称为Generation One,简称G1)。故事主要描写擎天柱率领的汽车人与威震天率领的霸天虎)之间的战争。

变形金刚前身微星小超人:Diaclone

1974年

1970年,Takara公司从美国孩之宝(Hasbro)买下了孩之宝当家产品Combat Joe人形的使用权。由于当时日本的孩子们不喜欢军人士兵一类的玩具,Takara公司把Combat Joe改头换面变成了“变身改造人”(Henshin Cyborg)系列。在1974年,Takara公司原本打算推出一个微缩版的“变身改造人”,但最终把名字定为“微星小超人”(Microman)。“微星小超人”只是一批透明身体,镀银脑袋,高约10厘米的可动小人形。Takara公司也为微星小超人创造了一系列的故事,以漫画的形式推出。当然,这时候的“微星小超人”还与变形以及机器人没有任何关系。

微星小超人故事背景:

在一个名为Micro Earth的星球上有一种微型小人类,他们为成两派,正义的一方叫Microman,邪恶的一方叫Acroyear,双方一直在进行着各种斗争。后来Micro Earth发生大爆炸,两派人马逃到地球上继续他们的战争。Microman的能力是把常规物体缩小供自己使用,而Acroyear的能力则是把自身变大。 其实微星小超人的故事背景与变形金刚最初的故事很像。

编辑1980—1983年

“微星小超人”问世已经六年,其间也不断的作出改进与创新,小超人们不再是赤手空拳的进行着他们的战斗,他们开始使用各种各样的机械装置。1982年,“微星”系列开始加入机器人的角色,将以前的人形技术以机器人的形态表现出来,推出了MicroRobot系列。其中一些机器人已经可以简单的变形为飞行器之类的交通工具。在1983年的时候,Takara推出了一个名为Micro Change的分支系列。在这个系列中,人物更象纯机械的生命体,不再是以往单纯的改造人形态。而变形种类与变形方式也较以往更为丰富且复杂。这些人物的变形主要以小型家电/设备/工具/武器/迷你汽车为主,如卡带式单放机、显微镜、手枪等。

与此同时,Takara也在研究开发新的系列,欲将机器人与变形的概念独立出来。1980年,Takara推出了名为Diaclone的系列。Diaclone系列分为非常多的小系列,如变汽车的Car Robots系列,变恐龙的Dinosaur Robo系列等等。(而变形金刚前身diaclone的设定,主要在studio nue完成,该制作组当时的主要机械设定是宫武一贵和加藤直之,而当时还在筑波大学读书的河森正治,以打工的身份参与了diaclone的设定工作。)

虽然Diaclone系列仅是在当时的电视杂志上连载一些故事并没有动画/漫画的帮助,但还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些欧美的厂商开始引进代理这些玩具。意大利的GiG公司开始以Trasformer(注意,是Trasformer,不是Transformers)的名字开始引进Diaclone及Micro Change两个系列。Diaclone与Micro Change的国际化终于引起了孩之宝的重视,在当年的东京玩具展上,孩之宝就开始与Takara洽谈合作的事情了。

Diaclone的故事背景:

一个名为Waruder外星帝国的欲侵略地球,名为Diaclone的武装组织担任了保护地球的任务。Waruder帝国的侵略者主要是变形为昆虫,Diaclone组织的人物则平时伪装成各类地球上的交通工具。后来Waruder帝国利用时间机器从远古带来了恐龙,Diaclone则开发出变形为机器恐龙的部队进行对抗。 Waruder星人也就是后来变形金刚系列中的机械昆虫,而Diaclone开发的机器恐龙就是变形金刚中著名的五只机器恐龙。

1984年

TAKARA想要更加开拓市场,于是看上了在美国有广大通路的孩之宝,两者合作下,TAKARA负责玩具提供,孩之宝负责销售策略,终于在1984年,孩之宝将Microman,Diaclone两个系列引进美国,定名为Transformers,并由Marvel漫画公司创作相关的漫画。他们在原有的包装盒人物画及日本杂志漫画形象的基础上作了一些修改以便更容易绘制长篇漫画。为了更好的推广这个漫画配合玩具的系列,还找东映动画制作了三部有剧情的动画广告在电视台播放(也就是动画剧集的前三集,也确立了孩之宝与东映之后的合作)。这三部动画广告播出后反响强烈,制作方决定干脆顺便再制作一部长篇动画,便形成了我们后来看到的98集长篇动画连续剧。

(takara答应合作之后,找到了当时在カナメプロダクション的小原涉平,委托他根据玩具画出变形金刚的动画形象。当时剧本还没有出来,因此小原在设计时没有区分角色善恶。美国在他的设计基础上修改角色面部表情,以区分善恶。并把他们认为多余的曲线部分改成了直线,并加上了标志。之后,送往东映动画进行动画绘制。类似的手法延续到大电影,直接导致补天士形象的失败。)

(其后,头领战士正式交与东映动画,大河原邦男和小原涉平共同作为机械设定。美国同期拍摄了《TRANSFORMERS The Rebirth》,机械设定为伊藤荣次。)

由于初期人物的形象都是从玩具演变而来的,所以不少人物的动画形象与玩具差别很大。如铁皮和救护车,当年不知道多少孩子对这两位的玩具形象大失所望。其实铁皮和救护车的原形是Diaclone系列中的战斗装甲与移动修理台/炮台,根本没有头部的设计,驾驶员就是站在风档后面操纵战斗装甲的。同样威震天原形沃尔瑟P38由于变形设计所限人形也不是很理想,动画中为了配合狂派首领的设定对人物形象做了修改。 很多玩家对于早期变形金刚身上的金属部件以及驾驶室的设计非常不解,既然变形金刚都是自己控制自己的要驾驶室干什么呢?这是因为Diaclone系列中有驾驶员的设定。驾驶员是非常小的人形,脚底镶有磁铁可吸附在机器人身上的金属部件上。 另外原Diaclone与Micro Change中不少人物由于设定不太合理没能收录在变形金刚系列中,如Diaclone中几个大型合体和Micro Change中的变形锁机器人与手电机器人等。同时为了弥补人物设定中的一些不足,孩之宝还从别的玩具公司买来一些变形机器人玩具版权放到了变形金刚系列中,如震荡波和天火等。孩之宝的这一计划得到了空前的成功。在1984年2月的美国国际玩具展上,孩之宝凭借还未正式上市的变形金刚,在7天内创下了价值1亿美元的批发订货纪录。在玩具正式上市后的8周内便卖出了3百万个变形金刚,在7个月内卖掉了1千万个变形金刚,占掉了当时玩具市场的43%的份额。这一年,孩之宝共推出了26款变形金刚人物。变形金刚就此开始了至今长达20年的历史。
4

点个赞吧~(0)

鼻涕虫LV2.初级玩家

2007-12-21 10:09 发布于

2楼
不错,能学到不少知识
tangseng008LV1.新手上路

2007-12-21 10:30 发布于

3楼
金刚的前身是小日本弄出来的哇?1212 1212
飞火LV2.初级玩家

2007-12-21 11:19 发布于

4楼
对啊 是小日本弄出来的
所以后来小日本又把变形金刚骗回去了
所以后来TF动画就越来越BT
所以就衰落了
该死的小日本
gwwjjLV4.高级玩家

2008-05-06 10:00 发布于

5楼

图片选择

努力修改中₍₍ (ง ˙ω˙)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