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20-5-17 23:22 编辑
Funnel/浮游炮

艾尔美斯的Bit与本机的浮游炮,都是利用米诺夫斯基通讯来操作的无线式遥控攻击端子。两者虽然外观、尺寸不同,但基本概念是一致的。前者之所以体积变得那么大,最大的原因是每一枚攻击端子都内置了核融合反应炉,用以为米加粒子炮供给能源。而浮游炮则因为采用了能源CAP技术,不再需要内置庞大的动力炉。

有数据指出,以发射同等威力的光束而论,能源CAP所需的能量不到一般米加粒子炮的1/20(浮游炮没有缩小到Bit的1/20),并且在运用性、效率上浮游炮要大大优于Bit。可以说,虽然概念是一样的,但武器本身的科技水准已经是不同次元的东西了。

以艾尔美斯而言,当初为了能够搭载运用Bit,几乎是放弃了机体的其它机能。可以说,艾尔美斯本尊就相当于是一个巨大精神感应系统/武器搭载平台,就仅只是作为一台普通的MA来说,其作战效率也是相当低下的。

而到了本机的时代,在成功搭载了浮游炮之后,机体性能也并未因此而有所牺牲。八十年代的阿克西斯,已然具备了能让本机这种极初期精神感应系统/武器搭载型MS,拥有非常杰出的基础性能的领先技术了。当然了,八十年代的MS用核融合动力炉的高出力化,也为浮游炮技术的进步添砖加瓦。
这里稍微仔细讲述下浮游炮的结构与特点吧。
本机的浮游炮,又称“圆锥浮游炮”(后来联邦还开发出了飞翔浮游炮),因为造型的缘故,像极了一只只圆锥形的漏斗,而漏斗嘴部就是光束炮口了,末端则是喷射推进器。在靠近漏斗嘴部位置可以看到有角状突起物,那是与精神感应系统无线连接的专用天线。

由于本身尺寸比前代小得多,因此在战场上的隐匿性十分优秀,很难被敌方所发现,根本闹不明白攻击来自何方。不过如果遇上的是新人类能力相当强大的对手,就有可能预判浮游炮的运动轨迹,甚至还能通过感知来自浮游炮的米诺夫斯基通讯信号波,来逆向追踪信号来源(不过这类狠角色是少之又少,整个宇宙世纪都找不出几个来)。

本机一共配备了十枚浮游炮,通常收纳于机体背后的浮游炮荚舱。浮游炮荚舱的外形酷似蜂腹,通过可动关节与本机背部中央相连接,因此在必要之时也是可以卸下抛弃的。
这一区块除了是浮游炮的收纳、发射平台外,还兼具对每一枚浮游炮的能源CAP充能、补充推进剂的机能(因此也是卡碧尼的副油箱)。在释放浮游炮的时候,荚舱区块会向上抬起,朝这边背后依次或同时放出部分或全部浮游炮。
蝶の翼

本机外观之美、颜值之高,在宇宙世纪的众多华丽的试作MS中也是数一数二的。通常来说,线条设计如此华丽优美的MS,怎么看都不像是重视实用性的实战兵器应有的姿态——特别是本机的肩甲推进翼,简直就如同一对能够翩翩起舞的白色羽翼一般(或者说是夸张化的阵羽织),令人在惊叹之余,也完全感受不到来自机动兵器的真实感。

然而实际上,本机如此设计是别有用意的。
在高机动、大推力机种横行的格里普斯时期,推进喷口的大量堆积几乎成为了当时高端机种的性能风向标,期间还诞生了诸多喷口遍布全身的怪物级机体。
与这种潮流相悖的是,本机的主要推力都集中在了华丽的肩甲推进翼内。这种内藏有高出力推进器的翅膀造型肩甲,由于采用可动骨架与本体相连接,本身拥有高度的灵活度与可动性,就功能性来说相当于四肢以外的“第五肢”。

肩甲推进翼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推进,也兼具了AMBAC姿势制御功能。从这一点上让人不难联想到RX-78GP02A所配备的“FTB”(可动式推进器系统)。
就结构和功能而言,肩甲推进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肩膀”,而是更接近MS-06渣古Ⅱ的肩盾(卡碧尼是有肩膀的,只是被挡住了)。
本机的肩甲推进翼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为两半的翼片形状结构,每一片翼都能独立的自由活动,可以各自调整角度变换推进方向。而作为构成本机主要推进动力的肩甲推进翼,单一具的推力就达到了30800KG。

由于尺寸巨大,在高速移动时,本机会将手臂隐藏在肩甲推进翼的内部,将推力发挥到最大。这是为了避免干扰推进器推力方向,所做出的针对性配置。而这一姿态也被称之为本机的高速机动形态——值得一提的是,在高速机动形态下本机头部会大幅后仰,为的是起到高速移动中稳定机身的效果。
虽然我在这里把肩甲推进翼夸上了天,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不可否认的是,肩甲推进翼本身尺寸过大,中弹率自然也就随之提高了。而且负责本机主要推力的肩甲推进翼一旦中弹受损,本机的机动力势必会大幅下降,甚至是完全丧失。因此肩甲推进翼的设计,从某些方面来说是风险极大的。

反过来说,只要提高机动力降低中弹率,“不被打中就没事了”。
主体结构与特点

头部 本机的头部区块从外观上来看非常的简洁,既没有吉翁系MS标志性的散热管,也没有任何可视的换气口——甚至整个头部都是长条形的轮廓,后方还大幅延伸出了个又长又大的配重构造/姿势制御喷口(有说法称是类似艾尔美斯的精神感应系统用大型米诺夫斯基通讯天线)。

本机的观测系统采用了貌似双目式结构感测器。虽然看着像,但与联邦军MS的那种双目式还是不同的,属于非滑轨式的双独立独眼感测器,实际上还是吉翁一贯的技术传承。

躯干 一般来说为了让驾驶员与系统稳定连线,精神感应系统搭载机必须采用特制的专用驾驶舱。但本机的驾驶舱配置与格里普斯时期其它机种的驾驶舱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是标准的全天周屏幕和线形座椅。虽说在构造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内部应该是配备有能与精神感应装置连线的设备。

本机的胸部装甲,除了作为正面防御用装甲的功能外,还兼具了驾驶舱舱门的机能。当胸部装甲向上掀起时,方形的舱门就会露出,这里就是驾驶员出入的地方。只不过,能让整块胸甲充当驾驶舱舱门的设计,可以说是极为少见的创意了。

四肢 本机在很多方面都“刻意”采用了女性化的外观设计,比如加工成锥形的机械手指。就外观来看非常符合“卡碧尼”这个名字所取材的旧世纪女神的元素,是与其专属驾驶员哈曼·卡恩个人形象匹配的华丽设计。

实际上制成锥形的指尖很有可能是简化的通讯天线,或是精神感应装置的收发用天线——即便以上推测纯属扯淡,尖锐细长的手指在操作武器上,也比普通的机械手指更为方便灵活。

由于本机的上肢装备了尺寸巨大的肩甲推进翼,出于对平衡和稳定性的考虑,本机的足部进行了针对接地性的大型化设计。部分外壳装甲也朝着大型铠甲化的方向华丽地进化了,所幸本机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高达尼姆合金γ制作外装甲,因此本机的肩甲推进翼、腕部装甲、裙甲、腿部装甲都是大型化的设计,但实际上35.2吨的重量并没有超标(虽然穿得多,但卡碧尼还是窈窕淑女)。
主武器
Beam Gun/Saber/腕部光束炮/光束军刀

虽然已经搭载了强劲的浮游炮,但本机仍旧配备了作为主射击武器的腕部光束炮。
这种设置在本机手腕下方的小型光束炮,平时隐藏在腕部装甲内侧。由于位置特殊,为了不被射出的光束误伤,在射击时手掌必须向上抬起。


一旦进入近接格斗战后,炮管会朝前方弹出,由机械手握住抽出,便成为了光束军刀。

除此以外,本机还能额外装备另一种大型光束军刀(收纳在肩甲推进翼内)。
————————————————————————————————————————
正如我在100期所絮叨的,卡碧尼篇纯属被某个邪恶组织所害,整了一半的工程被迫中断。
还好CC我手脚利索,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终于搞定了上述难题(暂时),得以静下心来把卡碧尼给整完了。

所以下一期会不会就是ZZ呢……现货价格有点高(打滚)………
我对哈曼的兴趣,始于Z剧场版三部曲(北爪宏幸新规画面美得不行2333),丰富于年轻彗星肖像(不过这部漫画的话…对我来说纯属聊胜于无吧)。
榊原良子阿姨的话,大家稍稍细心一点能在多部UC动画作品里,看到她CV的角色:Z里的哈曼女王、逆袭里温柔的娜娜伊、08MS里的托普大姐、口袋里阿尔的班主任——不只是高达,在很多我们那一辈人所喜欢的经典动画作品里,榊原阿姨所配的角色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比如机动条子里的南云忍姐姐,圣枪修女里的凯特,犬夜叉里杀殿的麻麻……)。

总而言之,陪伴我们这一代长大成年的声音里,必然有榊原良子的存在。
不过在高达作品里,我个人喜欢娜娜伊稍稍多过哈曼大人一点点(也就多那么几根毛吧…)。也许是这个人物实际出场不多(剧场版的篇幅),且在与夏亚相处时极端的温柔(这是很多男人无法抗拒的,因为我对葵丝那种小女孩无感,所以娜娜伊纵使对夏亚有占有欲,我也不反感……夏亚:啊?)。

哈曼大人的话,走的是另外一种极端:成熟、强势、坚强、气场强大、独当一面、傲视群雄、号令吉翁……特别是在阿伽玛谈判时,明明是客场却对主场的夏亚全方位无死角调戏那段,简直不能更精彩。
至于哈曼大人的对敌名台词“俗物!”,我个人来说,喜欢到非常(一机灵,我好了)……
在机设方面,我个人非常喜欢两个人的作品:出渊裕和海老川兼武。前者的铠甲感和“袖子”风我十分中意,京宝梵一直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机体之一;后者自然不用说了,设计了全金属狂潮大部分AS(后来也担当了OO主角机和厄运式的机设,至于再往后的AGE嘛,至少机体很好看…)。

永野护的话,我个人对五星物语是“只闻其名不知其实”的状态(鼎鼎大名的五星物语我居然没看过,真是抱歉了…),但是Z和ZZ里诸多由永野大神设计的机体,我却是喜欢到非常。

对了,我也喜欢他老婆川村万梨阿。
跑题了,作为永野护设计的经典之一,卡碧尼在Z到ZZ时期的一众大火力重装甲怪物中,显得有点格格不入。虽然有饭内鲁这一大噱头,但ZZ时有盖马克、量产型卡碧尼这种饭更多的机体;高机动的话,Z时期就有能变小飞机的Z以及全身都是喷口的铁奥;格斗的话,卡碧尼有自带的左勇士右勇士,还有前期乱来的洗衣娘R贾贾(R贾贾本身就继承了强人的白兵战设计理念)。

但谁让卡碧尼那么好康呢,而且驾驶员可是哈曼大人啊,这个加成谁受得了……
作为一个曾经非常钟爱财团13的HGUC套件的渣渣玩家,早期的套件我可谓几乎一个不落地体验个遍(当年因为审美没跟上,所以水产玩的少)——004卡碧尼我自然也要入了做一做了。

这款套件的话,我个人来说是感觉不到什么亮点(不像001钢加农有魔鬼腰,006魔蟹有万向关节,010力奇戴亚斯有可动指),但也没什么巨大的缺陷。
当然了,作为一款99年的早期产品,HGUC卡碧尼就现在的眼光来看并不优秀——但如果要拿十几年后的新生版相比来黑这款古早套件的话,那就是和“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一样离谱了。

新生版推出时,我已经基本告别拼装了,所以没入过,很可惜。
之前我曾经嫌弃R魂太过忠于设定,把卡碧尼做大了(要跟同系列百式同步,也没办法),所以考虑过老朋友HCM——不过因为这个系列普遍的关节松问题,最后还是放弃了。

把玩性还是要考虑考虑的。
前面我也提过了,卡碧尼因为设定上比较简单,没有手持的光束步枪,噱头都在十个饭内鲁上。因此R魂化后就产品配件量上,与同期产品相比是比较寒酸的。
不怕你们笑话,CC我对这样可玩性并不高,配件就小鸟两三只的R魂卡碧尼,还挺中意的……

我真的怕了那种买配件送机体的复杂成品了,懒得不行(当然,吉翁号、夜莺、扎梅尔那种另当别论,完全是因为贵…)。
这只卡碧尼虽然全身都是成形色,但白色塑料光泽度很棒,这方面涂装了反而会降低13格。

可惜的是,手臂没法完全隐藏,还原不了美丽的高机动模式。饭内鲁的射出特效件还原的也不是剧中螺旋状,而是游戏里的滞空形态,比较不气派……
配件方面除了饭内鲁射出特效件、替换荚舱外,还有另外两对手型(开掌、握持),两大两小的光束军刀,支架接口,没了……

没事没事,卡碧尼嘛,看得就是颜值,POSE能摆出对百式投怀送抱即可……哈曼大人的东西,能说可玩性不高吗?
(哈曼:俗物!)

那么这一期就到此结束了。科普是本命番外是情怀,我们下一期再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