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20-3-5 23:29 编辑
武器装备

活跃于一年战争的MS,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MS-06渣古Ⅱ和RX-78-2高达。相较于前者,后者以其优异的性能推动了MS可能性的飞跃提升。
在战争年代军事技术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许多刚刚推出的新技术一眨眼的功夫可能就会过时,即便是令人咋舌的革命性设计,也会很快普及、规格化。

本机所处的格里普斯战役,就是这样的一个时期。
在这样的潮流影响下,本机的携形式武装设计依然坚决地向RX-78-2靠拢、学习。之所以这么固执地模仿一款旧型机,一方面是提坦斯希望借用“高达”这一传说背后所蕴含的政治宣传力量,对自我存在和行动进行正当化的粉饰。
跑开这种晦暗的因素不谈,实际上RX-78-2的主武装确实创下了惊人的战绩。因此本机的开发团队对其抱持极高的正面评价和热情,也并不为过。
有意思的是,在一年战争时期让吉翁公国军官兵闻风丧胆的光束步枪,在本机的时代已经是人手一把烂大街的标准装备了。

不过即便如此,本机最终依然选择仿效RX-78-2的武器设计,想必是坚信这才是泛用型MS最理想的配置吧。
A·E-Br·XBR-87-C Beam Rifle/光束步枪

上面提到了,本机的武器配置是对照RX-78-2来设计的。同时,这些武装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性能上也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其中变化最为显著的,就是光束步枪了。
在一年战争期间,MS用光束步枪是采用内置E-CAP的设计。而到了本机的时代,需要往返母舰补给能源的内置E-CAP系统,被更合理的替换式能源匣(E-PACK)所取代。

采用了替换式能源匣的光束步枪,省去了往返补给的功夫,也延长了战场滞留时间。这种技术层面的飞跃使得光束步枪比起过往来,更适合成为泛用型MS的标准武装。

而替换式能源匣技术在运用上也十分便利,因此之后开发的光束步枪很多都沿用了这一先进的技术(替换式能源匣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NT-1、GP系列,正式以实用化为前提进行改良测试的则是海兹尔系列)。

本机配备的光束步枪,输出功率达到2.6MW,以当时的输出功率标准来看,也是相当高的数值了。

以2.6MW计算的话,一枚替换式能源匣可供射击7次。如果调节到出力最大值(6.07MW),也就是极限状态下仍可进行三次射击——随后卸下空弹匣,替换上新的弹匣继续使用。一般来说本机会携带至少两枚备用替换式能源匣出击,加上光束步枪自带的总计三枚替换式能源弹匣可供使用,射击次数几乎达到了MS用机枪的级别(犊牛式一个弹匣20发)。

与XBR-M-79-07G类似,本款光束步枪也设置了射击辅助握把以及大型激光接受指示器(观瞄镜)。07G型的观瞄镜采用了免受光束影响的可动基座设计,这一点在本款光束步枪上被废除了——观瞄镜依然保留可动机构,但那仅只是用以收纳隐藏的简单弯折机构而已。
BLASH HB-L-07/N-STD Hyper Bazooka/超绝火箭筒

BLASH HB-L-07/N-STD超绝火箭筒是一年战争时期开发的BLASH HB-L-03/N-STD型的标准后继型号。

与A·E-Br·XBR-87-C光束步枪一样,07型超绝火箭筒也设计成了便于更换装填的式样,采用全密闭式弹匣设计。在这一时期MS用射击武器几乎都采用了固定式观瞄传感器设计,从而简化了组件结构,提高了生产和整备性。

虽然本机是活跃于格里普斯时期的新锐机种,但07型超绝火箭筒的装备却可以追溯到0080年代中期了,是名副其实的“沙场老兵”。

0080年代中后期,光束兵器的运用成熟度已经大幅提升了,但这并不代表实体弹火炮已经失去实用价值了。作为本机的选择式武装,超绝火箭筒在大气层内战斗中使用的频率极高。

格里普斯战役中期,由于机动性更高的TMA、TMS开始纷纷登场,威力大但飞不快的大口径火箭推进榴弹的命中率越来越差。因此在与TMA、TMS作战时,本机更多的采用能对关节或是光学取景器等部位造成破坏的扩散弹头,但这种特殊弹头却对外装甲难以造成损伤。

虽然本机没有赶上格里普斯战役中后期到第一次新吉翁战争,这段MS重火力化的黄金时期,但凭借上述两款性能优异的射击武器,本机也已达到了合格的标准(G防卫者:那没我什么事咯?)。
Vulcan Pod/火神炮荚舱

在一年战争期间,头部火神炮一向是联邦军MS的标配(除个别机种外,比如打击型)。这种60毫米实弹机关炮主要用于对空迎击战斗机、飞弹,对MS的关节、光学感测器也能造成损伤,甚至于在极近距离下能击穿较薄的超高张力钢。

但是,由于战后科技的迅速发展,以及在格里普斯战役前后高达尼姆合金γ自阿克西斯远道而来,给广大MS集体补钙,头部火神炮这种小口径实弹武器的作用大不如前了。再加上头部追加了中央处理器和新式光学感测器,占据了大量的剩余空间,让头部火神炮无处藏身。

不过,虽然今非昔比了,但并不是说火神炮这种武装就毫无存在价值了。废除以外的选择,就是成为选择式装备。
但火神炮毕竟不像火箭筒、光束步枪那样尺寸巨大到需要手持,并且装设位置不宜远离头部,且必须保持一定的高度(对空迎击角度要保证)。

因此作为折中的法子,提坦斯的技术人员想出了让火神炮荚舱化、挂载在头部两颊部位这种绝妙的点子。
事实证明,这种天才的创意是行之有效的。

这种类似战术降噪耳机的设计,将火神炮系统二分化:左侧是发射装置,右侧是兼具平衡仪功能的弹舱。两者之间通过大型弹带来连接,形成一种半环绕头部的方式挂在头部。

火神炮外挂荚舱化了,不再受到内藏化的尺寸局限,容弹量因此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A·E-Br·G-Sc-L Beam Saber/光束军刀

本机,RX-178高达MK-Ⅱ一共配置了两柄光束军刀,作为本机最主要的近战格斗用武装。
在宇宙世纪80年代,MS的近战格斗武器清一色几乎都是光束军刀。光束军刀成为了这一时期格斗武器的代表(高渣古例外,动力炉出力低无法复合复数光束兵器,所以电热斧保留)。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MS的战斗方式已经逐步确立,武器的形态也变得更为单纯洗练,因此本机的光束军刀不再具备变形为光束标枪这种夸张形态的功能。
本机的光束军刀收纳基座,是连接在背包上方的高机动喷射支臂基部(或者说这部分就是由喷射机能的大型光束军刀基座)。使用时支臂上的刀柄会朝前倾斜,再经由MS机械臂拔出。

将光束军刀装备在背包上的方式,是联邦军MS常见的特征。可要将背后的光束军刀取出使用的话,MS腕部就必须做到大幅度的活动。对于争分夺秒的MS战来说,是一种比较缺乏效率的事情。

不过,由于可动骨架在构造上的柔软驱动性,再加上优秀驾驶员的操纵技术加持,在实战中仍有不错的发挥。

本机的专用光束军刀在外观上是比较罕见的四角形,最大输出功率0.45MW,在格里普斯前期主力MS中属于高规格的存在了。
AE-Br RGM-M-Sh-VT Shield/专用盾牌

于过去的联邦军MS一样,本机所啊次用的附加装甲并不是固定的“铠甲”,而是可以配合手臂的可动范围来保护机体任何部位的盾牌。
值得注意的是,在格里普斯前期,由阿纳海姆开发的RMS-099力奇·戴亚斯并未装备独立护盾,理由是“会降低MS的机动性”。

当然了,这是由于力奇·戴亚斯是第一款采用高达尼姆合金γ的新型机,本身装甲外壳防弹能力就非常优秀,因此没有必要再另外配备盾牌了。

而提坦斯在本机的设计上为了凸显地球至上主义原则,高傲的未采用外来技术(高达尼姆合金γ并非联邦技术)打造外壳装甲。

诚然,钛合金陶瓷复合材料成本更低,冶炼难度更小,重量也更轻——但它不耐揍是事实,实战防御力远低于高达尼姆合金。

因此,配备额外的盾牌对于本机来说,是利远大于弊的正确选择。为了避免大型盾牌对机体的机动性、运动性造成负担,本机的盾牌具备伸缩式的结构。

值得一提的是,出于装备功能多样化的理念考虑(又攻又受守),本机的盾牌内侧被设计为可供替换式能源匣挂载的武器挂点,或者在内侧末端装备一个小型飞弹发射巢(威力有限,但能作为其它射击武器全部告罄时的救命稻草)。
——————————————————————————————————————————————
作为UC正史第二个辉煌时代的代表MS之一,我很久以前就想搞一下、嫩一次马克兔了233333。

和很多年纪跟我差不多的朋友一样,我最早接触Z篇的契机,是04年上映的《星之继承者》(当年的剧场版三部曲之一)。

就算现在来看,当年的自己也赶上了好时代。无论是动画还是小说,亦或是漫画、带图模型剧,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当然了,这对于钱包来说就是最黑暗的时期了233333。有好作品就要支持嘛,支持的话那就是买买买咯。

而那些年的我,正是大把青春岁月无处宣泄的时候,非常适合花在制作钢普拉上。
我记得当时趁着剧场版的热度,MG率先出手,推出了力奇·戴亚斯的塑料套件。然后次年HGUC也开始发力,陆续套件化了马拉赛、阿斯玛等优秀的机体(放到现在都是一流的产品)。

然而当年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MG版马克兔2.0了。这款套件可以看作是整个当时钢普拉的一个里程碑了(继承了相当于1.75版游戏78的大量优秀设计),也是当时还算单纯(相比较而言)的财团13用功的产物。

也正是因为Z的鼓动,这才迎来了大规模的2.0化浪潮(MG的可动性大幅度提升差不多也是这时候开挂的)。至于HGUC的话虽然短暂兴盛了一波Z系(包括AOZ),但很快就被吉姆改和陆高系列截了胡(这一时期是新关节的黎明期),随后逆袭又开始逆袭了,接着独角兽又开播,无缝衔接,我期待的铁奥到现在都没重置………(当然现在就算出HG新生我也没空做了,所以请13大爷改R魂化铁奥吧23333)


说到R魂,我记得15年的时候入过百式(作为三部曲迷的我,是百式和柯瓦特罗的信徒)。不过很遗憾,R魂百式的外形魔改并不和我口味,Z又不能变形,只有力奇戴亚斯总算是没怎么出格(也正因为没怎么魔改,所以可动一般,这也没办法…)。

这时候也许会有人问,马克兔呢?你不是说它是Z篇的代表之一吗?

是这样,我本人是坚定的提坦斯党,对于由吃里扒外的联邦兵痞、亡联邦之心不死的吉翁残党勾肩搭背狼狈为奸的奥古几乎是没有多少好感的(开玩笑的,我对艾玛、蕾歌亚姐姐还是热爱的)。

柯瓦特罗是帅,但帅不过两部。第三部的个人魅力被西洛克全盘压制,就算是EX哈曼也压他一头(百式同理,极限状态也只是勉强不被击坠)。

说是预料之外也好,情理之中也罢,总之当年R魂黑兔(提坦斯配色马克兔)就被划入了魂限贩售。15年穷鬼如我,当然是入不起高贵的魂限(现在依然也是穷鬼23333)。

只是没想到,后来价格会涨得更高(本来想考虑卡魂黑兔,看了价格后不考虑了…………)。
玩胶还是要趁早。
当然没钱除外,还是得量力而行。
这只R魂黑兔实际到手的第一感觉,就是当年的胶还是个头小哇。和现在的Anime系列不同,没有那么多的额外武器连接件和武器特效件,手型也相对较少,把玩起来还算比较简单。

大概是魂限待遇吧,财团13还好心的给了番号贴(13:再买俩只,懂?)——不过我还没想好,是贴艾玛姐姐的01、卡克利特的02还是捷力特/卡煤油的03。
因为没啥可说的,所以总结一下吧:
造型上我给8分,腿还是太长了;
可动方面给7分,毕竟是15年的产品了,可动性不如现在的一些Anime系列,尤其是戴了耳机的头部几乎没可动;

关节松紧度给10分,没有任何过松过紧的地方;
细节上给8分,武器弹匣都是可拆卸的设计,肩部和小腿外侧喷口的黄色涂装在深蓝色的衬托下十分好看,扣分主要是因为我先了解过卡魂版;

本身黑兔对比白兔有着先天性的气场优势,一些部位还自带阴影效果,本身素质是不错的。
R魂的Z系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温吞水状态,要么就是死贵死贵的卡魂大家族(买不起的迪杰、波里诺克·沙曼、巴扎姆、马克4、耐罗、和FAZZ…)。再次希望风水轮流转的Anime在出够3八和MSV后,能转回到Z系列上。
“你敢拿枪指着爹?!!”

那么这一期也到此结束了。科普是本命番外是情怀,这一期是硬核科普啊233333,我们下一期再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