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原因:
潮玩对于设计师的独创性和思想含义是一种既抽象又具化的体现,这也是潮玩文化吸引年轻人最根本的原因。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标榜个性、特立独行以及对于自己爱好的东西更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狂热,在这个充斥无效社交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难以忍受灵魂上的孤独期望找到更深层次的共鸣,因此对于设计师的思想含义与设计独创性的认同也是驱动他们狂热追捧的因素。
这也解释了泡泡玛特茉莉,52toys miki等一系列潮玩火爆于市的根本原因。
当然了让她们经久不衰的原因还是选对了受众和盲盒机制。
图为52TOYS盲盒系列 KIMMY MIKI系列 童话系列MINI款和POP MART 茉莉Molly系列 Molly
其实盲盒机制很有趣,除了我上述的潮玩产品本身对于玩家的吸引,那盲盒机制就是使人欲罢不能的原因。
一切要从一个小实验说起: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搜一下这个实验,斯金纳箱实验)
斯金纳箱实验:将一只很饿的小白鼠放入斯金纳箱中,多次按下按钮,概率掉落食物。
结果:小白鼠学会了不停按钮。
当不再掉落食物时,小白鼠的学习行为消失速度非常慢。
随着概率越来越低,小白鼠按按钮的学习行为没有变化,直至40-60次按按钮掉落一个食物,小白鼠仍然会不停按按钮,持续很久一段时间。
(同样的,用鸽子做实验,平均每5分钟获得变化时距的食物强化的鸽子,每秒能做出2-3次反应,连续反应长达15小时)
这个实验模拟了为什么“盲盒机”——这种操作性的条件反射让玩家买到盲盒就怀着一个期待的心理,如果一旦出现了自己喜欢的款式或者稀有款式,身体中的多巴胺就会疯狂分泌,从而实现了对现实压力的释放。(每次买盲盒都超高兴,哈哈哈哈,其实购买本身就是一种对压力的释放,我们堆积的钢普拉也是最好的证明,手动滑稽。)
前方高能
这个实验还有后续:
经过长时间的实验这些小白鼠有很多培养出了奇特的行为习惯,比如撞箱子、比如作揖、比如转圈跳舞。
这是因为掉落食物前,小白鼠正好在进行这些行为,于是产生了“迷信”。
许多游戏中传出的谣言,比如“在午夜12点抽奖容易得到ssr”,或者大喊三声“福建烤老鼠”之类的,其原理与之相同。
看到这里
这种感觉好微妙
感觉好像似曾相识
没错,是我本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