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19-8-1 22:43 编辑
龟霸纪元
即使跌倒又何妨!我可是龟霸啊!
据说,只是据说……只要坐上龟霸线电车,就能去到神奇的龟霸谷。
那是一个气候炎热的地方。生活在龟霸谷的居民,无论是大妈、大叔还是美少女,全部都是龟霸。
嘛,毕竟这里是龟霸谷。
好了,胡说八道的部分到此结束,我们开始一本正经的科普吧。
形态特征
龟霸是一种两栖肉食性哺乳MS,喜欢生活在热带雨林和和湿地环境,一般能在湖泊沼泽附近发现它们的踪迹。
作为吉翁系主力水产之一,龟霸是四种水陆两用MS中体型第二大的种类。
雄性龟霸体长18~19米,体重90~92吨,雌性则相对要小一些。在早期的资料中甚至有体长超过20米,重达120吨的巨型个体记录。
龟霸的头部扁而宽,眼和口相对较小。与其它吉翁系水产一样,龟霸也是独眼,眼睛位于额头正中的位置。
龟霸没有眼睑,不过有一层透明的瞬膜。在入水时瞬膜会自动关闭,这样即便是在水下睁大了眼睛觅食或搜索天敌,水也不会进入眼睛,起到了一个保护的作用(类似某些卵生两栖爬行MS)。
繁殖与习性
一般来说,龟霸是以家庭为单元活动的群居性MS,通常会5~9只协同作战,很少会单独活动。
雌性龟霸每年繁殖两次,一次可以产仔3~4只。小龟霸生长发育较其它水产幼崽而言,相对缓慢……因此更需要雌性龟霸无微不至的关怀。
不过,由于小龟霸天性好奇心极端旺盛,两个月大时便可以下地走动。这时一旦龟霸妈妈稍不留意,小龟霸就会溜出自己的巢穴。
但是,巢穴以外的世界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等待着它。
舌尖上的龟霸
龟霸原本分布范围极广,不过由于天敌的滥捕滥杀和因为殖民地坠落引发的气候突变,龟霸的数量正急剧萎缩。
高达是龟霸最大的天敌。
未成年的龟霸肉质细腻,体内粗蛋白含量高达67%,还富含多种维生素以及氨基酸、胶原蛋白,营养价值远超其它陆上MS。
如此美味的尤物,自然成为了高达最爱捕食的猎物之一(爱尔兰魔蟹很肥美,不过相对来说不太好猎杀)。不过,也仅限于未成年少不更事的小龟霸而已。
成年后的龟霸一般都是团进团出,这也成为了高达不太会捕猎成年龟霸的主要原因之一(就算欺负小龟霸,也要注意不被性情凶猛的龟霸妈妈发现)。
虽说是喜水的两栖类MS,但龟霸作为进化程度更高的哺乳类,一般都是以陆上MS为食(这也是因为罕见联邦系水用MS,食物匮乏不得不上岸)。
龟霸在狩猎时是成群结队出动的,因此很多亲眼目睹过龟霸狩猎的人将其称为“水中之狼”。
幼年时的龟霸常常遭到高达的猎杀,成年后反而以高达的亚种“吉姆”为食。
天理循环天公地道。
龟霸的寿命可以达到10年。当年纪大到无法狩猎时,老年龟霸就会离群独居。落单的老龟霸,也极易遭到高达捕杀。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这就是大自然严苛的法则。
水陆两栖的龟霸一生是如此的精彩有趣,尊敬的观众朋友们,您知道吗?

(脑洞结束,真的结束了)
水陆两用MS

在过去,凡是提到肉搏战的战斗,一般来说都是“以刀枪进行的近身格斗”。
不过,随着MS的出现,肉搏战这一定义也发生了变化:凡是近距离的战斗,皆为肉搏战。

许许多多过去的经典战术,都因为MS的出现而被颠覆。譬如这次我们要聊的“水中战”和“登陆战”,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在过去,能够在水下活动的兵器是潜艇。所以,旧世纪所称的水中战,就是潜艇之间的对垒。
一般来说,普通的潜艇航速在30~35节左右。这种速度让人感觉,未免有点龟速,效率不是很高的样子。
而且,潜艇的主要武器是鱼雷,鱼雷本身的航速也不高,大约60节左右。再加上水下搜索敌情用的是声呐,除此以外几乎没有其它手段来捕捉敌人的方位,有种半瞎式的捉迷藏躲猫猫感。

UC时代,水陆两用MS刚刚出现,其水中航速就远远凌驾了旧世纪的潜艇。最高航速,甚至超过了鱼雷。
同时,MS的索敌不完全依赖声呐,自身的侦测能力大幅增强。再加上水陆两用MS普遍肉搏战能力惊人,因此捉迷藏式的水中战彻底被揭过了,海洋不再是“沉默的战场”了。
不过,水陆两用MS终归是不甚了解“海洋”的殖民地卫星国家所开发的。
对于宇宙移民来说,大海是一个既美丽又残酷的世界。可怕的是,这么复杂多变的环境,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海水淡水总和)。
可以说只要来到地球,就不可避免的必须与“水”打交道。而且吉翁公国是号称要征服整个地球的存在,将全地球都变为战场的公国军,势必要想办法如何去征服“水”。
可以说在地球侵攻作战筹备以前,吉翁公国都没有设想过要组建一支强大海军的念头。一直到UC 0076年末,公国军启动局地战用MS的开发项目中,才正式包含了水中运用的两栖机种的开发计划。

不过那毕竟是0076年,MS-05旧渣古也才刚刚成为主力泛用MS,一切几乎都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公国军对于海洋的理解所知甚少,仅仅只有三年的时间可供研究,可想而知很多方面都是YY想当然尔。
不过即便是研发过程状况频出,开发部依然在地球侵攻作战正式启动前,完成了第一台水陆两用MS——MSM-01水中型渣古(MS-06M)。

水中型渣古本身来说,是追加了防水处理和水用喷射推进引擎的局地用渣古。作为一台“人形兵器”,首先其非流线型的外形就不适合在水中活动,仅仅只是“能下水”而已。
所以说,这个史上第一台实用化的水用MS,素质而言只不过是“聊胜于无”。不过呢,水中型渣古总算是在实际运用中积累了相当宝贵的数据资料,为后来陆续开发的新型水陆两用MS奠定了基础。
这只水产很便宜

为了应对地球侵攻作战后,地球战区的急速扩大化,吉翁公国在整合了以MSM-01为代表的水陆两用MS数据技术之后,由吉翁尼克公司设计推出了更上一个台阶的新锐水陆两用MS,也就是番号为MSM-04的本机了。
可以说在一年战争期间,本机是公国军采用的性价比最高的水陆两用MS。
与最早的MSM-03爱尔兰魔蟹相比,本机不但拥有不逊色的优秀水中作战能力,更兼具了优异的陆上作战以及隐匿机能。这一点是爱尔兰魔蟹所不具备的。
本机的机体散热量能够限制到一个相当之低的程度,因此普通的热感应侦测装置是发现不了它的。由于运动机能优异,本机在上岸后依然保有极为灵活的行动能力。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隐匿性,本机的装甲施加了电波吸收涂层。这种特殊的涂层能够吸收雷达波以及声呐,有效降低本机在执行任务时被侦测到的可能性。
因此,本机凭借绝佳的隐匿性,能够很好的执行侦察潜入这一类的任务。
基本结构

框架
上面也提到了,本机的陆上运动性相当出色。这是由于本机在设计阶段,其基本框架(骨骼机构)是以陆上用MS-06J为基础进行改良而得的。
这样做的好处除了能继承J型渣古出色的陆上性能,还能缩短生产周期,节省开发成本。

其结果就是本机完成开发的时间虽说比MSM-07魔蟹晚,但却比后者先一步投入了实战。可以说是MS领域一个后来居上的典型例子。
因此,本机在分类上 妥妥的是水陆两用MS。但实际上大部分内部构造却更接近MS-06渣古系列,可以说几乎就是一样的东西。
在当时,除了吉翁尼克外还有茨玛德、MIP两大军火商也在卖力研发水陆两用MS。
自吉翁尼克的MSM-01和茨玛德的MSM-02以后,水陆两用MS逐渐从试验发展到了实用化阶段。
动力
实用化的完成就意味着可以进入量产环节了,而茨玛德公司开发MSM-03爱尔兰魔蟹就是首台达到量产化要求的水陆两用MS。紧接着,号称“一年战争首屈一指水产(划掉)”、由MIP公司推出的MSM-07魔蟹也横空出世。

这些由不同军火商开发的水陆两用MS格局个的特色,不过它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点,成本较高和依赖光束兵器。
在当时,公国军已经掌握了光束兵器小型化、实用化的关键技术。所以这一时期完成的MS,有条件的都优先搭载了米加粒子炮。

搭载运用光束兵器的一大决定性因素,就是高出力的核融合炉。这一方面水陆两用MS有着先天的优势,那就是大功率水冷/空冷系统。
本机在设计阶段优先考虑的是生产性与低成本,因此诸如爱尔兰魔蟹那种机身内置式大功率米加粒子炮,是不可能出现在本机上的。

本机并未像其它水陆两用MS那样搭载了量身定制的高出力核融合炉,而是采用了既有的MS-06J版本的核融合炉(×2)。
不过两台核融合炉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量也是惊人的。这对于在设计上就非常重视隐匿行动的本机来说,无疑是一大致命伤。
因此,为了尽可能避免被敌方的热源探测装置侦测到,在水下航行时本机会关闭一台核融合炉,以减少热量的产生。
外形

本机有一颗巨大的头部。即便是在奇形怪状著称的水陆两用MS里,本机头部的尺寸比例也属于比较大的了。
相比起爱尔兰魔蟹,本机在设计阶段就非常重视机体体积的小型化。不过,由于小型化所带来的的内部空间紧张,却是后来开发团队所没有预料到的。
因此诸如战术预侦测测系统、集成感测模组、雷达声呐等等装备——甚至部分近距离 对空防御武装,都集中搭载于这一区域。
可以说作为一台水陆两用MS,头部对于本机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存在。
(脑袋过大的另一个严重后遗症就是可爱。棕色的涂装配合圆滚滚的可爱姿态,敌人时常会因为击坠了这种玩具熊形象的敌机而失去战意,痛哭流涕(误))
驾驶舱

采用了偶座驾驶舱的本机,在MS机种里也是颇为罕见的。
偶座驾驶舱并不是意味着本机需要两名驾驶员操控。不过在侦测任务中本机可以多搭乘一名驾驶员,负责侦察观测以及情报处理的工作。

另外偶座的设计也使得本机可以当作水陆两用MS的教练机来运用。
另外由于本机没有装备人形手掌,因此驾驶员进出驾驶舱必须依靠专用的升降梯来辅助。一般来说升降梯一次可以运载两名驾驶员出入舱门。
伸缩臂

水陆两用MS与一般的MS不同,高度拟人化的机械臂并不是它们的标配。
这种蛇腹式的伸缩臂最大的特征,便是采用了可伸缩的蛇腹关节构造。这种特殊的伸缩臂由多个万向关节组成,自由度、灵活度极高,能够想任意方向转动。

凭借这一点,本机能够做出很多意想不到的动作。而且,在水中航行时可以能通过缩短伸缩臂的外露长度,来有效减少水中阻力和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本机并未像MSM-07魔蟹那样也采用蛇腹式伸缩关节。它的股部关节倾向于更为成熟的设计,采用的是MS-06J的股关节改良版。
就整条腿部来看,其外观设计非常符合流体力学原理,部分非必要的组件一概删除弃用。
另外,本机的足部是装备由热核水流喷射推进器的。这一块是本机在水下航行时最主要的推进力来源。同时,还在底部装设了大型螺旋桨叶片,为本机在水下航行提供额外的推进力。

这种独特的设计使得本机的作战半径大幅提升,能够实现不依赖母舰(潜艇)从敌人预警范围之外出击,对敌方沿岸重要据点发动奇袭。
主武装
VulcanGun/速射机关炮

水陆两用MS的武装,因为运用方式和环境的特殊而被限定必须采用内置式的设计。
本机在贯彻了这一宗旨的情况下,并没有搭载其它水陆两用MS常见的大功率光束兵器。并非是本机的定位与搭载大功率光束兵器相左,恰恰是因为动力炉出力不够大的缘故。

所以说,本机的大部分武装还是以实单武器为主,这一点也与MS-06系列之间存在着一些衍生关联性。虽说如此,小型内藏式米加粒子炮依然作为中远程武装,成为了本机的可选式武器之一(有实际装备的记录)。
本机的主射击武装,是内藏于右腕部格斗爪中央的速射机关炮。
这种小口径实单武器,主要是在侦察入侵时破坏敌方防御设施和重要目标,攻击战车、步兵等小型单位时发挥威力。在对MS战时,低威力的速射机关炮就显得力有不逮了,基本上只能起到牵制的作用。
6-tubeMissile Launcher/六连装飞弹荚舱

本机由于无法搭载大功率光束兵器,所以火力绝对称不上强大。
不过,由于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在因战况需要调整武器配备时,可以将速射机关炮拆卸换装为飞弹荚舱。
不过更多的时候,为了保障足够的近中距离火力投射量,会将本机左腕格斗爪放弃更换飞弹荚舱,以牺牲格斗能力来换取更强大的中距离战斗力。

这款武装的储弹量目前尚不清楚。
105mmVulcan Gun/105毫米火神炮

头部火神炮,这在联邦系MS里是颇为常见的固定式武器之一了。但在会搭载这款武器的吉翁系MS,可以说是极为罕见的了。
前面也提到了,本机由于出力相对较低,无法搭载大功率光束兵器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能有足够的火力输出,开发团队除了设计了腕部速射机关炮和六连装飞弹荚舱外,还在搭载了头部火神炮。
本机的头部火神炮,一共搭载了四门口径105毫米的实弹火神炮,搭载于头顶位于独眼取景器纵向滑动轨道的两侧。这样设计的原因,相信是为了方便驾驶员通过显示屏直接目测瞄准。

105毫米口径弹已经接近一般的MS携行式机关枪了,其威力足以摧毁任何靠近的目标,即便是面对MS级别的目标也完全能够对应。
IronNail/钢钉爪

本机根据MSM-03的实战数据,对超腕部格斗钢钉爪进行了针对性的修改。其主要修改的部分是废弃了防御用的大型手掌,并将五爪增加为六爪。

本机的钢钉爪平时收纳于腕臂之内,进入近距离肉搏战时才伸出。相比起爱尔兰魔蟹来,本机实际上已经不存在能抓取物体的“手掌”了。

由于手臂采用的是可伸缩式蛇腹环节机构,因此必要的时候手臂能伸长到一个接近本机高度的长度。再配合前端的格斗钢钉爪,有效供给范围能够达到15米之远,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整个手臂的结构强度极高,因此在实际运用时还发生过以钢钉爪嵌入山洞顶部,以泰山状飞快前进的例子。不过很可惜,随后就被赶来的RX-78-2给击坠了……
总结

作为公国军在一年战争期间持续致力开发的一款水陆两用MS,本机可以说是帮助公国军在海洋战略上获得优势,相当重要的一个助力。
本机的设计注重生产性与成本,本身的初衷就是靠数量优势来换取战场优势。

本机通过沿用部分MS-06J的零部件,来达到压低成本、提高生产性的最终目的。同时也凭借优秀的机体设计,获得了高度的作战隐匿性。这些优势能力,在执行侦察、潜入任务时,将得到120%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