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备受玩家期待的METAL ROBOT魂新品。除去受关注的题材因素以外,他也是MR系列中第一款变形机。他就是于7月末推出的 METAL ROBOT魂 Ka signature Z Plus C1型。
机体介绍
MSZ-006A1 Z Plus A1进行宇宙用再设计所得到的机体。由于Z Plus A1是大气圈内专用机体,缺乏宇宙战所必须的装置,因此在设计本机时特地追加了适应于真空中的冷却及生命维持系统,引擎及推进剂容量也都进行了改善,并在可变后退翼(VG翼)与尾部安定翼之间增设了4个小型的热核引擎背包。武装方面,自Z Plus A1即装设的大腿部可变式框架结构能源直接型光束加农炮得到了保留,另外还可选装光束精灵炮这种由于机体采用了可变式框架结构而可以同时使用能源匣及本体发电机的大出力光束炮(与MSA-0011 S高达所使用的是同一种类型),以及长距离攻击型MS专用的同轴式Disc Radome(圆盘式复合感应器),使机体能够发挥出相当高的狙击性能。
包装封绘
包装风格没有太多变化依旧延续了该系列一如既往地的风格,仅仅在配色风格上进行了调整。
右上角印有代表着由KATOKI SUNAO操刀的Ka signature字样。

背面介绍有机体设定以及各种卖点。


高度对比

内包一览
双层包装 配件并不熟很多。其中支架以及转换接口部件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空间。

主体展示
整体造型比例让人看起来十分舒服。各处警示标志与细节色的体现也恰到好处。涂装方面并未采用单一的灰色而是采用了空军常见的低可视度迷彩涂装。




细节展示
整体细节刻画十分优秀,不过在涂装上也有一些小问题出现 主要是细节上的溢色与涂装不足问题。
头部造型十分的Z系,时隔这么久看着还是觉得很帅气。

眼睛采用了透明零件还原,这一点少有的良心。而头顶与后侧的传感器却采用了涂装来还原。




胸部细节
胸部上侧的各种传感器和天线相较于早年的设定丰富了不少。


我一直觉得天线做下不对称设计可能会更好看一些 另外胸部凹陷处细节的涂装不知为何 小了一圈 忍不住想要去补色一下。


背部特写
背面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迷彩涂装。四具热核引擎通过卡隼固定在机翼上,不过负责固定引擎的外甲很容易脱落,同时这个零件的设计可能也是为了其他型号做的一个预留。




手臂细节展示

肩部02字样印刷效果个人认为不是很好 显得有些邋遢。


手臂上的细节点缀效果上要比胸部好太多。

胯部细节展示

光束加农炮


腿部细节展示

膝部刻画有外露的细节细节


小腿零件分件真心有失水准 左右合的设计说实话现在已经很少见用到了。

腿部后侧细节


膝关节后侧的动力管为硬质材质。

脚部采用了一体零件 前后脚掌无法独立活动


精灵炮细节刻画同样丰富




可动展示
作为ROBOT魂的一个衍生系列可动方面并没有让大家失望。不过这里唯一要吐槽的就是 关节实在太紧了 。虽然金属关节很结实,但我比较担心会有人大力出奇迹掰断塑料部分零件。





手肘 胯部 膝部的活动范围非常广 可以说是优秀水平

腰部为单一球形关节链接 想要开启这个关节需要解锁位于后裙甲的卡扣。



脚踝最大接地范围 另外说一下 脚上的护甲其实可以在各个角度都改在脚面上的 不过这里为了展示 就没有调整他的角度。

附属专用支架 这个支架除了底座与MB同规。

印有种种机体信息的底座 逼格很高 不过前面的两个插孔并未提供遮羞盖板。

得益于优良的可动 可以摆出各种POSE并能得到很好的保持。不过摆POSE的过程需要稍微废下力气来掰动关节。





光束军刀收纳在光束跑内使用时向外拉出即可。









变形过程介绍
这款C1可以实现完全变形 无需替换任何零件。整个变形方式与其他Z系变形理念相当并无过多进化。如果把玩过其他系列的Z变形机想必也能实现无需说明书轻松变形。
其实我觉得看图片更快一些。
附属了三种规格天线 展开造型、折叠造型以及可变型三种。个人建议拍照的话用造型天线不用担心又一遍折起来没有发现出BIG。 把玩又不想让模型太难开就用折叠造型不用担心不小心折断。那么可变天线什么时候用呢?当然是朋友来家里给他炫耀用啦!!看这个天线 可以折叠哦~~~~值不值~~~~




第一部 收纳起天线 肩部向内推

打开两侧肩甲调整手臂角度向上抬起。并把头部向下按入胸腔。

胸部向上抬起

打开胯关节并展开
这一部比较关键 主要是关节太紧 不太容易掰到合适位置与角度。

后裙甲内侧卡扣卡住胯部关节

打开机翼上的插榫 同时这里也是唯一能看到的一个水口位 处理的实在是一般。

向内折起手臂 抬起腿部两侧光束炮

调整机翼关节位 将机翼展开

将脚部向内折起

到这里 主体的变形就已经完成了 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图片确认下主体个零件的位置




最后一步安装精灵炮~MA形态变形完毕。

MA形态展示



细节展示
某敌对势力企图武装夺取飞行中的C1被僚机拍下。原本不想用这张照片的翻了翻这部分只怕了这么一张。

MA形态低可视度迷彩的意义也更加明了。


细看的话可以看出迷彩用了三种灰色 底色 过度和迷彩 使用了三种不同的灰色。




机腹细节展示完整度还是很高的。





前侧两片折叠的鸭翼 平时收纳在机身内侧 不过说明书明没有介绍这部分






附带有起落架配件 需要自行替换 材质为金属





由于中心问题 机体会略微向后仰不观察起落架的话 不太容易发现。


大小对比


这款C1在支架配置上十分丰富除了我个人比较喜欢的那个以外 其实正式的MA支架是下面的这个 不过个人觉得太大了 影响美观。所以上面一直都在用MS形态的支架。



第二种固定支架。



除去上面介绍的以外还提供了与其AGP互动用的接口以及搭载其他武器的接口。


总评
7月最让我爱不释手的一款产品,把玩起来除去关节比较紧以外十分的爽快。无需替换零件即可在MS与MA之间切换这一点大大的增加了可玩元素,让人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变一变把玩一番。缺点方面初期把玩关节过紧影响把玩体验,整体涂装虽然视觉感提升很多但实际把玩下会出现刮伤。小的细节涂装与分件方式方面仍然需要提高这点对于偏向外观的玩家来说十分重要。售价方面算不上廉价大量金属关节的使用以及趋近于MB的涂装使得其售价达到了15000日元。虽然售价较高实际把玩过后还是忍不住要说“真香”。本次C1的测评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