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算是第二季轮子里的人气角色了,能够享受到男一单独剧集的轮子除了领袖可并不多,超帅的车形加上与人类少年罗尔的基情,使得他尽管在能力上并不怎么出彩,却独具一种很难抗拒的魅力。

英文本名是Tracks,原意有“跑道、轨道、路径”的意思,但是上译却给了一个不太贴谱的“轮胎”译名,而港译则直接偷懒音译为“吉斯”。出身是diaclone的No.21号,虽然盒绘只有红色一款,但玩具实际发行了红色和黑色两种版本。



G1盒绘与diaclone变更了双臂的位置,也换成了蓝色涂装,不过鬼畜的是脸是黑色的,而不是玩具的红色,以下是G1美版包装。

不过有一个版本的G1美版发行过错版的红色轮胎,盒绘却保持着蓝色,名字也是Tracks而不是路怒的Road Rage。

G1日版编号44,整体要比美版包装紧凑,这也是日版G1的特点之一。

本BOT收藏的还是DW版,编号4。在此之后,美版也发行过复刻版。

CE发行红色的同模重涂角色,并正式命名为路怒(Road Rage),即MP26的原型。

另外,CE还发行了一款黑色的特别版,采用的是全封闭的神秘包装,其实就是配色不同而已。

DW4轮胎外包的前、后、左、右、顶、底全方位展示一下。






夹页。

观察窗。

内包。

纸品。

配件包括:一把枪、肩炮连接件、两门肩炮、四发导弹。

车形是经典的雪佛兰克尔维特黄貂鱼第三代,英文全称Chevrolet Crovette Stingray C3(太长了,没拼错吧),号称是美国国宝级的跑车,外形辨识度非常高。

关于轮胎的原型车,也曾经有些争议,当然也大多是“天下本无事,喷子自扰之”的结果,上面贴出的diaclone玩具外包已经明确标明了原型车,但是偏偏有小二喷非要鸡蛋里挑鸡蛋壳,说什么黄貂鱼C3是敞篷的,而轮胎是硬顶,所以原型不对。其实克尔维特的传统就是几乎每款车都会推出Coupe(硬顶)和Convertible(敞篷)两个版本。那么C3的生产跨度是从1968年到1982年,在这15年的传奇中据说一共生产销售了542741台!而这一切都要回归于1964年卡尔维特设计团队一次脑洞大开的设计,创造出了C3的原型Mako Shark II Concept,大体已经展现出了扁平菱形车头、高轮拱、紧凑型驾驶室和短促车尾的外形特点。

1968年第一款被命名为黄貂鱼C3(Stingray C3)的真车下线,大概是为了撇清与Mako Shark II的关系,设计团队又对外形进行了部分修改,最大的改变是两侧车门前方的鲨鱼鳃式散热孔,这个特点一直被保留到1972款。


从1973款到1979款,鲨鱼鳃就有所改变了。



但从1980款开始,这个特点又恢复了。


然后稍微跑题聊聊黄貂鱼(Stingray)这个名字,刚才说了最早的原型车叫灰鲭鲨(Mako Shark),那么实际上黄貂鱼又叫赤魟,和蝠鲼(即魔鬼鱼)同属软骨鱼纲,只不过黄貂鱼属于鳐形目、蝠鲼属于鲼形目,他们与鲨鱼是近亲,大约1亿8千万年前分的家,所这三种鱼的鱼鳃形状是非常接近的。很多人容易混淆黄貂鱼和蝠鲼,分辨的方式其实很简单,黄貂鱼多成圆形或菱形、而蝠鲼是飞翼型;黄貂鱼可以在淡水和海水中生存,而蝠鲼只能生活在海中;黄貂鱼个头普遍要比蝠鲼小;黄貂鱼头上没有角状物,而蝠鲼头上会有两个向下的角状物。大概特点比较近似,所以设计师将这款拥有类似蝠鲼口腔般硕大前进气栅格的刚猛跑车才命名为黄貂鱼。

实际上黄貂鱼性格慵懒不好动,尽管有一根带毒的尾刺,但却很少主动攻击,喜欢潜藏在沙子里等待猎物。而蝠鲼则不同,尽管也是比较温顺的滤食性鱼类,但是性格却有些调皮、怪异,据说喜欢藏在船底用两个长翼敲打船底制造声响吓唬渔民,有时候还会用角把船锚从海底拔出来给渔民添乱,所以才得到了魔鬼鱼的雅号。本BOT推测命名的人也许混淆了两种鱼吧,当然这只是一个猜测。

车形的前、侧、后可以看出来还原度还是挺高的。



车形长度11.5公分左右。

底盘的包裹前半部分好于后半部分,后备箱底部的空隙可以看到后脑勺。

车顶打开可以看到驾驶室里残留的diaclone驾驶员坐席。

首先展示变成飞车形态的步骤,第一步是将双臂从车底盘下90度翻转出来……

双臂外翻打平……

双臂旋转贴近车身,机翼向外旋转到翼边后缘棱线与车身纵轴呈90度的位置……

将两侧的肩炮和连接件进行连接,插到车后部的插孔,再安装上导弹,飞车形态就完成了。按下肩炮上的机关,导弹可以发射出去。这个形态完全就是设计师的脑洞大开,真正的黄貂鱼C3并没这个功能,而且这也并不符合空气动力学,除非有特别强劲的发动机,强劲到能让板砖在天上飞,否则根本无法实现。

回到车形,向人形变形的第一步则是要先把车头向外拉出来……

腰部旋转180度,至底盘朝上的位置……


双脚旋转出来……

双臂旋转出来……

打平……

双臂旋转到与躯干平行状态,机翼调整到翼尖稍稍上扬的位置……

推动小臂两侧的拨钮,将双手推出来……

后备箱向后翻,变出头部……

安装上肩炮和导弹,变形就完成了。



人形侧面显得比较扁平……

背面除了几个比较惹眼的螺丝孔,整体还算可以……

人形的高度如果不算肩炮的话,大约在12.5公分左右。

手部因为没有插孔,所以就是直接从两侧卡在手上而已。


腰部因为变形的需要可以旋转,上肢肩膀只能向后翻,平举没问题,肘关节大约能到90度,其他没有可动了。

从和G1的头雕(第一张)相比,可见模具磨损比较小,也许是修模的师傅手艺要比DW1爵士和DW2警车有所进步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