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型金剛的世界那麼寬廣,好多三四線的冷門角色, 基本上沒甚機會可以獲得廠商垂青去推出產品。MASTERMIND CREATIONS(下稱MMC)就是那麼叫人又愛又恨,早有預謀的以手上既有的模具作出些微改動、換換塗裝顏色去專攻冷門角色,所以我們才會有Death’s Head、Obsidian、Strika,還有Paradron medic和Solus Prime等一眾女角。HASBRO當然亦同樣深諳此道,但以官方的步伐,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才會為今次要介紹的主角、化名Collisus的博派傳奇人物Thunderclash再推出新產品。
Thunderclash最初出現於1992年,是HASBRO將變型金剛推銷往歐洲時創作的Turbo Master系列中的一員。Thunderclash是這條歐洲戰線的指揮官,不過玩具本身並沒有故事背景去支持,當時的Thunderclash也更像一輛地球上的平凡貨櫃車,只是配色比之前的G1系列來得大膽嬌艷得多。到了2009年,配合Botcon年會的重塗產品,Fun Publications重新對這個多年來這忽略的領袖級角色重新描寫:在Cybertron內戰爆發初期,Thunderclash本是一支邊境巡邏四人小隊的隊長。一次任務被派往一顆邊境星球,回收一艘墜落的運輸艦上的貨物。本以為只是單純的物資回收任務,豈料降落後遭到狂派伏擊。在敵眾我寡的情勢下,Thunderclash展示了出色的領導材能,指揮旗下小隊全身而退之餘更順利完成任務。他的能力因而受到相當肯定,原本的邊境巡邏小隊更一躍成為博派中的皇牌部隊「Wings of Honor」!來到idw,曾替Optimus Prime暫時保管Matrix的他,因曾經身受重傷,而需要依靠維生裝置——他的戰艦Vis Vitalis——去續命。如此的傳奇人物,難怪登上Lost Light後,成員間會引起一陣騷動。而亦因為他曾短暫擁有過Matrix,也為之後尋找Cybertron騎士團的旅程提供著舉足輕重的線索。





Collisus是Thunderclash中的Clash直譯為拉丁文一詞,意為衝擊、碰撞。如前述,Collisus是一款重塗改模的作品,原型為化名Kultur的DJD執法小隊隊長Tarn。Collisus已是同模的第三款作品,之前的R19AM Kultur (Asterisk Mode),真的只是轉換顏色由紫變橙,本身並無角色背景,純粹由Tarn的狂派面具所延伸出來的概念設計,唯一的改動就是將面具改為博派面具。Collisus以載具形態入盒,包裝盒十分小巧,配以一貫的MMC盒繪風格。除了說明書,配件兩門可以分拆的大炮,和一柄預訂特典的極度鮮艷的專用配槍,是早前Deadlock配槍的重塗版本。Collisus的載具形態是一輛充滿科幻味道的八輪裝甲車,和IDW的設定有著一定的距離。相比原設中的俐落硬朗線條,Collisus的線條顯得圓潤豐盈,車體也略嫌短小,活像一個大胖子。既是同門,Collisus的變型和Kultur也是大同小異,過程簡單爽快乾淨俐落,不同的部份主要是構成載具車廂部份的板塊摺疊。




人型維持V級大小,身高大約21厘米。比例均稱,單論人型實在沒什麼可以挑剔,唯一缺點就是車廂摺疊而成的背包太雜亂,而且體積也不小,還好沒有影響整體的平衡性。主體的米白、靛藍和暗紅相襯,配上鮮黃和湖水綠的細節點綴。胸口的雄塵裝飾尤其精緻,可惜的是我手上沒有Wings of Honor的徽章貼紙,只好用一般博派的去權充。整體可動性有著上佳表現,巨大的肩甲和小腿後的車輪,都沒有帶多太大的制肘。手肘有雙重關節,手指為典型的1+3可動拳頭。腰間設了關節可以鞠躬,膝關節也得益於變型系統,可以屈曲接近180度,加上腳掌前端可以屈曲,有著出色的貼地性能,爆地下跪、甚至單腳起踢等都不是問題。





一模多用一向是MMC的拿手好戲,以Kultur這樣一個出色的模具,我相信還會陸續有來。下一款⋯⋯與其說是推測,倒不如說我個人非常希望MMC會改模重塗推出Roller。Roller在IDW中的人物背景本身就十分有趣,而且他一身海軍藍、溫灰和橙色的配襯也非常好看。既然Thunderclash如此牽強都可以由Kultur扭成Collisus了,那Roller的設定就更有潛質。況且Roller的頭雕都已經完成了(Kultur狂派面具下的頭雕極像Roller的樣子),只需改改車頭駕駛艙就可以,也算是順理成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