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科普72期】大地上疾驰的黑色死神 FIX热带测试型大魔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8-03-15 11:11 发布于 未知

1楼
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18-3-15 12:24 编辑



开发背景




0071年,距离地球最远的SIDE-3殖民地国家“吉翁公国”,制定了“对应米诺夫斯基粒子散布环境下新兵器”开发计划,并委托吉翁尼克公司进行具体的研发工作。

仅花费了2年的时间,吉翁尼克就完成了最初的原型机MS-01。再接再厉,邀请了SIDE-3、月面等相关企业共同合作的吉翁尼克,很快又推出了准实战规格的MS-04。




而MS-04又有另一个重要的头衔,那就是首台搭载米诺夫斯基型核融合炉的MS,借此获得了远超过往的出力、机动性。




0075年,各方面性能更上一层楼的MS-05(实战型)也完成了。吉翁尼克在MS-05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散热、出力和机动性等既有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良、加强。




0077年下旬,动力炉、驱动系统等针对05的缺陷弊端进行改良提高的MS-06A先行量产型渣古Ⅱ完成,并在基西莉亚·萨比的授意下迅速换装成能够对应核战的规格(C型),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渣古Ⅱ实战规格”。




大战很快就爆发了。吉翁公国军凭借新兵器MS的强大性能和战略战术的正确运用,在0079年1月15日“鲁姆会战”中,重创了地球联邦军。




一周战争告一段落后,公国军一面名为与联邦**商谈停战协约实则进行劝降,另一面则积极进行地球侵攻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




最终,由于一系列戏剧性的变化导致停战和谈的破裂,双方遂签订了《南极条约》,禁止再次使用会对地球圈造成巨大伤害的NBC武器、殖民地坠落以及其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0079年3月初,公国军正式发动了地球侵攻作战。花费两个多月,前后三次大规模降下作战,公国军就将三分之二的地球版图纳入了自己的掌控中。




而在侵攻作战中,发挥极大作用的正是在之前鲁姆会战中大挫联邦军锐气的MS-06渣古Ⅱ——由核战用C型蜕变而来的F型,并进一步进化为了纯陆上用的J型/JC型。




为求能够适应复杂严酷的重力下环境,并充分利用大气层内的空气,吉翁尼克为渣古ⅡF型装上了空冷式核融合炉。同时,拆除了机身上的宇宙用装备,大量废弃姿势制御喷嘴,只保留少数必要的。并更换了强化关节和避震装置,防尘、防水也做了必要程度的处理。




虽然进行了如此之多的针对性改装,但局地化的渣古ⅡJ型在实际运用中的表现也差强人意。虽然由宇宙殖民地设计制造的机体,仅只是能够“适应地球环境”这一点已经很不容易了,但以其半吊子的陆战能力难以满足“当年鏖战急”的地球方面军的需求。




而后,军方启动了“第一期陆战用MS开发计划”。分别由吉翁尼克和茨玛德推出的YMS-07A、YMS-08A通过激烈的角逐、技术融合,最终得到的就是重力下通用、对应格斗战的MS-07B“老虎”。




相比起半路出家的渣古ⅡJ型,老虎的“去宇宙化”更为彻底。通过彻底的轻量化来获取搭载高出力核融合炉的条件,机动性与运动性大幅提升,凭借独特的腿部设计在重力下发挥了最佳的战斗效能。


无论是城市街道、森林沼泽还是山岳戈壁,老虎均能做到穿梭自如、游刃有余,每小时徒步跋涉99公里的成绩也刷新了记录,彻底超越了诸多局限的渣古Ⅱ。




不过,渣古ⅡJ型的性能虽说较为平庸,但胜在生产性高,且与老虎并用相同的生产线这点,也注定这款旧型机将继续服役于前线部队。




前世今生


地球侵攻作战,是一场在地球全境开花的大规模战役。而广袤无垠的重力战线令来自宇宙的公国军很快就因为补给跟不上,而陷入再也无法继续推进的泥沼之中。




同时,MS单体长距离移动能力也变得更为重要了。虽然公国军当时在陆上能依靠盖洛普级气垫高速扬陆艇、空中有大水牛级空母和德戴YS等方法进行MS的运送,但毕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难题。




而像盖洛普、大水牛这种级别运输工具的数量也称不上充足,而已然陷入物资补给困难的地球方面军,要占用本就紧俏的物资,去投入到这类大型运输工具的生产中,也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秋风秋雨愁煞人,对此忧心忡忡的军方对吉翁尼克提出的数种解决方案都不甚满意。而执着于“MS单体飞行可行性计划”的吉翁尼克,利用当时手头上的所有资源进行反复的尝试,但就回报而论实在是与付出不成比例。


试验机爆炸事件,令吉翁尼克“MS单体飞行”构想化为了泡影。就好像是以最大的诚意拍了一部最恶俗的作品,吉翁尼克甚至连短时间内追加补救方案都做不到,事实就是这么的绝望。




在吉翁尼克依靠渣古与老虎两大杰作机风光无限的时候,为其研发MS携行式火箭筒、扩大机体产量的茨玛德公司,此时对“MS单体飞行计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创作欲。


在深入理解了这项计划的先进性以及实施难点后,茨玛德公司认为MS单体飞行是不切实际的,不如给MS下半身装设气垫引擎来获得悬浮能力,配合推进器实现高速移动,还比较现实。




之后,茨玛德公司将这一设想整合成方案并上报给军部兵器开发局,非常意外的得到了当局的认可与赞赏,还提供了一台MS-07C-3给茨玛德公司研(sui)究(yi)使(hui)用(huo)。




MS-07C-3老虎重装型,是以MS-07B老虎为基础改良而得的重火力机种。以牺牲泛用性与机动性为代价,换取更高的火力输出。而由于强化了装甲,致使机动性与运动性大幅下滑。


茨玛德公司的技术人员在对老虎C-3型进行过充分的研究解析以后,转而将收集到的有用情报反馈到了另一台调配来的B型老虎,对其进行腿部推进器、头部电子设备以及部分动力系统的修改。




以上述为重点最后修改完成了的试验机(MS-07C-5),主要用途依然还是以数据收集为主,还未达到实战的要求。而这唯一一台别无二家的老虎试作实验机,在完成了新器械技术的搭载改装之后,立即在北美的试验场内进行实地测试。


成果喜人,茨玛德公司本部设立的开发团队在得到老虎试作实验机的测试数据后,又横向参考了MS-07H-4老虎飞行试验型的气垫推进技术,最后得出结论:气垫推进理念还是可行的。




由于之前在“第一期陆战用MS开发计划”的竞标中惜败于吉翁尼克,茨玛德公司对这盘翻身之仗铆足了干劲。新型机的开发进度因此是一日千里,一转眼试作机YMS-09就完成了。




6月4日,正式完成的2台YMS-09大魔原型机被送往了位于地球北美加州北的试验基地,在当地试验场进行各种不同的测试。由于军方高层对新型机抱以很高的期望,在宣发上也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大魔原型机的涂装以深黑为基调,凸显出厚重感,也为了与渣古、老虎形成鲜明的对比,彰显这是一台完全不同于过往机种的新锐机。测试驾驶员一职,则找上了弗雷德里克·克兰贝利上校,由这位业界大明星亲自上阵。




原型机秉承了茨玛德公司的设计理念,虽然不能飞高,但是可以气垫浮空、推进滑行。在移动测试中大魔原型机飙出了240km/h的高速,轻松刷新了由MS-07系列创造的99km/h的记录。由此也宣誓了光靠两条腿的陆上移动已然成为历史,未来是气垫效应的全新时代。


军方高层对大魔原型机的测试成绩相当满意,在嘉奖了为计划流血流汗辛勤付出的相关人员后,要求茨玛德公司对机体进行准制式化的最终调整,尽快定型以便安排生产。




0079年7月1日,经过微调的大魔原型机改换了MS-09B这个的先行量产番号,从试作原型机升级成为了制式量产机。由于意见反馈中重点提到了部分装备外露化的问题,散热性与防御/防尘性二者无法兼得,最终还是将推进系统、动力管线等装备统统内藏化。




构造与特色

取景与感测




本机头部继续沿用了吉翁系独特的独眼式摄像机。以MS-06渣古为例,一般而言改良型号越往后期,独眼感测器的活动轨道不断收窄(以FZ而论,头部比起过往的型号来得更扁平),这是重视被弹率而发生的变化。




而本机由于运用战术环境的不同,必须保证主摄像机的扫描范围幅度够广,获取良好的战场视野。重力环境下对于MS来说,相对于宇宙空间只能算是一个平面,因此拓展可视范围,尤其是自机上方区域的探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本机的独眼式摄像机呈大扇面十字形设计,在原有的水平轨道上追加一道垂直轨道,从而向上拓展了驾驶员的视野。而这种独特的十字形独眼摄像机,茨玛德公司在开发EMS-04时就采用并定型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机采用了重视垂直视野的十字形独眼轨道,横向视野相对而言就变窄了。而重力下的地表环境是千变万化的,本机特别在足部前端设置了多种感测器。当本机进行高速移动时,足部前端的感测器会随时扫描监测前方地形的变化,并通过计算调节足底气垫厚度,来确保高速移动中机体的绝对稳定。




另外,本机的整个脚、足部形状也非常符合空气动力学,这也是为了对机动性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强化外壳




本机作为一款重型MS,拥有远超渣古、老虎的厚重装甲,以此提供绝对的保护。因此,本机在设计之初就不再考虑搭载、手持护盾,而是将自身整体变成了一整面坚不可摧的盾牌。


本机全面覆盖的重装甲,也起到了将脆弱易损的动力管线、推进系统全都包裹遮盖的保护作用,以这种在公国制MS中罕见的“零露出”设计达到了完全的内装化效果。




本机与其它公国制MS一样,同样采用了独立的动力传输管线用以传导核融合炉所产生的动力、以及控制各区域的电力。不过,由于外装甲的特殊设计,令原本突出的外露部分加以覆盖,避免了在高速移动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空气阻力,影响机体的机动性。




本机独特的装甲布局,以胸部和腰部为主设计了极为厚重的装甲,为驾驶舱出入口只保留了一小点的空间。从整体来看,本机的驾驶舱被胸部、腰部装甲夹在正当中,与早先YMS-09时期那依然保留了浓厚的MS-07驾驶舱设计来,做出了巨大的改动。




不难看出这是茨玛德公司的设计团队针对MS战中正面威胁较大而进行驾驶舱安全性提升的修改,是一种与时俱进的严谨态度。


同时,作为一款陆上用MS,本机在设计阶段就非常重视如何防止细碎的砂砾对轴承、驱动关节以及电子设备的损害。而本机躯干、四肢的硕大化,除却是装设了推进器的缘故以外,还有内装防尘装置等防尘处理这一部分原因在内。目的就是避免在使用气垫推进的过程中,砂石受到气流带动激起被机械吸入造成不良影响。


在多款后期衍生机种上,这些问题得以进一步的获得解决


另外,为了让本机的近战能力更进一步的加强,茨玛德公司的设计团队还在本机左胸位置追加了一门内藏式扩散MEGA粒子炮。


不过一开始并没有设定成“扩散式”,完全是因为公国方面尚未掌握能源CAP技术和收束技术(主要归咎于米诺夫斯基博士的叛逃),实际射出的光束在极近距离下就扩散了,对MS来说一点破坏力都没有,开发方只得美其名曰“扩散型”。




虽然胸部的扩散型MEGA粒子炮杀伤力相当低,不过所谓错有错着,光辐射近距离对人、机皆有致盲的效果,反而能够用来作为一款效果不错的牵制武装——甚至于如果使用得当,还能做到让敌人射来的光束威力衰减的效果。



本机的背部并非采用传统的背包方式,而是在机体背部直接装设推进器的罕见形态,这点也与试验阶段的YMS-09颇为不同。而相较于装备体积缩小了的背部,由于热核推进器的装设,小腿部反而巨大化成了一个极端的形态,酷似一个巨大的撞钟。




本机出现以前,搭载于MS腿部的辅助推进器主要的作用,是为机体提供额外推进力,而这一基本定性的传统理念在本机的设计中却被完全改变了。


由于本机采用了先进的气垫推进系统令机体能够悬浮,因此不再需要辅助推进器,取而代之的是3基一组的小型推进器,推力不高但足够灵活,不仅让本机在更低的能耗情况下获得同等的移动效果,灵活调节推进器的话还能增加高速移动时的机动性。


作为本机三大推力输出点,本机的在腰部裙甲内也装设了大型热核推进器。而正是由于裙甲的大型化,导致本机被士兵们(特别是联邦军士兵)亲切戏称为“穿裙子的”。


“哥,再也不敢了!”


本机的裙甲设计主要是着眼于重力环境下的喷射跳跃能力,因此从腰部开始就呈小弧度下垂,是一个简单的\形状,腿部同理。不过相对来说,以大型化装甲来提供更多防护力的做法,本身也是双刃剑,不可避免的局部肢体的大型化会招致敌人的优先集火。




以腿部为例,一旦其中一条腿损坏无法产生气垫(中弹或故障),本就在作战中需要多方面顾及的本机会立刻失去平衡,甚至摔倒——特别是在高速疾驰中惊天一摔,对驾驶员来说会有多么可怕的后果可想而知。




气垫推进系统




本机最大的特征,同时也是它夺走老虎陆上主力机种地位的关键,就是由其首创的气垫推进系统。


在本机诞生以前,公国军MS如果没有大水牛级空母等运输工具来搭载,是无法进行长距离高速移动的。即便后来有专门为此开发的德戴YS出现,但追求MS单体长距离高速移动、战术移动能力的军方,显然无法就此满意。




气垫推进系统的诞生,可谓是正式放弃了步行、采用速度更高、更稳定的全新移动方式。同时,采用了气垫推进系统的大魔,在作战中表现出了远高于其它陆上用机种的高机动性,也是有目共睹的。




这种突破常规的设计理念,主旨在于改变了过去MS浮空必须依靠强大推力的陈旧观念。该技术以产生高温高压迅速提升脚下区域空气的密度,在足底与地面之间制造高密度空气层,本机借此就能轻松离地数公尺,悬浮于空中。




由于悬浮高度可观,避免了与高度起伏的地面发生摩擦,本机只需要以很小的横向推进力,就能实现高速移动了。而保持这种悬浮效果,只需令脚下持续高温高压就可以了。毫无疑问,相对于普通的火箭推进器,这种新技术的耗能更少,效率更高。




本机的最高时速可达381km,借此在MS战中取得极大的速度优势。即便是在环境严酷的沙漠、沼泽等极端环境,本机凭借气垫推进系统保持在地面数米高度悬浮奔驰,依然能保证远胜其它机种的机体性能。




热砂战线




完成了历史使命的2台YMS-09大魔原型机,在完成测试后就留在了加利福尼亚基地的格纳库里。随着11月份量产型大魔开始大量配备到位,各大战区佳报频传——唯独在非洲,却传来了故障频发的噩耗。


非洲战线是一年战争期间战况最为激烈的战区之一,同时也是本机配备数量最多的战区之一。大半地区都是高温荒芜的严酷环境,前线部队的官兵热切盼望能够配发适应性更强的特化机种。




茨玛德公司的技术人员分析发现本机故障频发的根本原因,是散热、通讯系统无法适应沙漠地带的严酷环境。不过与MS-06渣古Ⅱ、MS-14勇士不同,MS-09在设计阶段并未太多考虑扩充性,已经是无法再大刀阔斧进行改造的“已完成式”了。




因此,为了解决MS-09在热带地区作战的问题,由公国地球方面军立案,茨玛德公司具体执行,活用了手头的库存,将加利福尼亚基地格纳库中的YMS-09大魔原型2号机作为改修素体,进行小幅度的改良。


改修的主旨是对以上两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强化:
1. 头部的散热管线、背部、小腿的推进系统经历了外置、内藏、再外置的反复修改,可谓一波三折;
2. 同样是头部,追加了强化通信能力的大型天线,以期在通信条件恶劣的环境里也能保证近距离的良好通讯能力;
3. 光是将诸多发热组件外露化处理还是无法完全的解决问题,因此技术人员还在背包中追加了冷却剂贮藏室,进一步强化机械系统的散热问题;




上面也提到了,由于这项改修计划是公国地球方面军独立执行,虽然改修后的2号机被大众习惯性称呼为“YMS-09D大魔热带测试型”,但并没有获得军部的正式认可,不是正式的番号。





不过虽然是非正式的改修方案,不过大魔热带测试型正确的改良理念还是得到了一些前线部队的认可。比如北非战线的公国军卡拉卡尔小队(绰号“山猫部队”)就以罗伊·格林伍德少校的爱机为首,总计12台MS-09全都按改修方案进行了改装,成为了MS-09D大魔热带式样型(注意,实战规格所以与热带测试型相比番号里少了Y,实际上也和原型机没什么关系了)。



64

点个赞吧~(10)

lzx0518LV1.新手上路

2018-03-30 15:04 发布于

2楼
感谢分享~
SHIROH殷LV5.白银玩家

2018-03-30 16:17 发布于

3楼
预告片比正片长系列
奥贝斯坦1993LV3.中级玩家

2018-04-03 18:07 发布于

4楼
每次看到这些设定,我都在想,要是在原著中,这些MS可以提前1个月或2个月量产,一年战争绝不与会是这样的结果。老虎,大魔,勇士,同期联邦的MS都是渣。不过以吉翁的国力,开发这么多MS或许太吃力,集中力量,以扎古为蓝本,开发扎古的改进型可能比较好。
gundam5320LV6.黄金玩家

2018-05-14 18:31 发布于

5楼
造型绝对没得说的一款FIX,令人神往。
  • 1
  • 2
  • 3
  • 4
  • >>
  • 到第

图片选择

努力修改中₍₍ (ง ˙ω˙)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