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18-2-20 22:30 编辑
各式武装
MS的小型化,必然会导致机身内部空间的大幅压缩。因此,任何意义上的空间浪费都是不被允许的,本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尽可能避免采用内置式武装。
而事实上早在F90时期就已经开始试验性地进行多种外挂装备的搭载运用,同样是为了跳脱机身空间限制,所做的努力尝试。
不过本机的目标是达到泛用型MS的目标,因此F90那繁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外挂王国”并没有被本机所完全继承。本机所挑选的,只是其中一小撮颇具代表性的装备。
Vulcan Gun/头部火神炮
本机的头部就功能性而言,是分为上下两部分的。上面也介绍过了,下半部分主要汇集了生物电脑等装备的控制机能,而上半部分所剩的空间则用来装设了火神炮。
火神炮组件设置在头盔(MCA装甲)内侧,采用弹链式的60毫米供弹系统。由于内部空间变化的缘故,火神炮的炮口和以往的高达型相比,炮口位置更低了,设计在相当于人体太阳穴的位置附近。
虽然在0100年以后,实弹兵器的存在价值已然不再重要,因此过去需要配置实弹的装备,基本都由光束兵器取代了。
不过,光束兵器发射(特别是大功率光束)会造成极近距离下精密仪器的不良反应。因此,本机的头部固定式武装依然决定维持实弹这一传统配置。
Mega Machine Cannon/重型速射加农炮
本机在驾驶舱盖左右两侧也设置了一对大口径实弹火炮。重型速射加农炮属于本机为数不多的固定式武装之一,由于炮口固定在胸部装甲上,无法朝其它方向转动,因此射角很受限制。
与头部火神炮一样,重型速射加农炮也是一款实弹武器。不过为了防御最为重要的驾驶舱,其口径要远远超越火神炮,威力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由于驾驶舱盖这一位置的特殊性,能够容纳的内部空间很有限。这就导致了无法提供更理想的容弹空间,弹药量储备有限。
Beam Rifle/光束步枪
就字面而言,本机实际上搭载了有两款光束步枪。这里我们先来看看本机的专用光束步枪。
作为MS的一大传统,光束步枪为了响应贯彻机体小型化的主旨,其设计也跟着缩小了。不过虽然尺寸变小了,但由于能源匣经过了改良,因此破坏力并未减弱,依然稳居当时的一流水准。
本机的专用光束步枪所射出的光束,就其尺寸来说可以算是相当之高的了。
同时,容弹量也获得了提升。另外瞄准镜与射击辅助握把等装置都算是当时很普通的设计,不过内部有经过特别的调校。
Beam Launcher/光束火箭炮
本机搭载的携行式武装,都是能够应战况来进行运用的泛用型武装。基本上都是承袭了过去的泛用型MS用武器,没有因为缩小体积而降低威力。
在本机的携行式光束兵器里,除了光束步枪外还有光束火箭炮的存在。如果去除V.S.B.R.的话光束火箭炮就是本机威力最大的武器了。
这款自F90ⅢY时期就获得充分测试过的大型光束发射器,后来也成为了泛用型MS用光束火箭炮的前身。另外,本机在和宇宙妖花XMA-01“拉夫烈西亚”交战时,曾确认到本机使用过这款光束火箭炮。
Beam Saber/光束军刀
作为比照传统的高达型MS,本机同样配备了2柄光束军刀,收纳于左侧裙甲的荚舱内。
本机的专用光束军刀具备了运作时间长、威力强大等优点,轻易就能斩开MS的装甲。
另外,活用可360°旋转的手腕还能衍生出光束锯这样攻防一体的特殊效果。
Beam Shield/光束盾
0100年之后,称得上最具影响力的军事科技发明就是光束盾了,而本机则是联邦军第一台配备光束盾的MS。
光束盾不仅能够抵御实弹,还能隔绝过去防御手段相对有限的光束攻击。而率先实用化这一技术,并将其首度配备在制式量产机上的,则是发动宇宙巴比伦建国战争的CV军。
S.N.R.I.虽然在开发进度上与布赫不相伯仲,但联邦军一开始却没有对这项划时代的技术有足够的重视。一直到本机出现后才开始认识到光束盾的重要性,这才开始采用。
本机所配备的光束盾比CV军来得面积更大,展现出了绝佳的防御性能,因此也彰显了联邦军的技术实力实际上并不输于CV军。之所以在运用上比较落后,完全是体制层面上的问题。
本机的光束盾直接从核融合炉获取能源。当光束盾启动时,设置在左臂的光束发生器会整个向外推出,以装置为中心朝6个方向射出光束,彼此连接而形成一整面光束盾。
光束盾展开后的大小与传统实体盾相若,不过防御力却有着天壤之别。由于6个光束喷口各自独立,因此可以制造朝外射击的空隙。
同时,因为光束盾本身也具备与光束军刀一样的切割能力,不但用来防御,也可以在近战中主动发起攻击,在运用上相当的具有弹性。
另外,除了左臂以外,于右侧裙甲内还收纳有备用的光束盾发生器。在实战中,就有将其当成投掷武器来使用的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光束盾与I力场发生器还是有很大的性能差异的,一般来说看似无敌的光束盾防御光束攻击不是没有极限的,一旦遇到大功率高威力的光束兵器(比如自家的VSBR,海盗的专用光束军刀等),看似铜墙铁壁的光束盾屏障依然是有可能被贯穿的。
Variable Speed Beam Rifle/可变速光束步枪
可变速光束步枪(以下简称V.S.B.R.)是本机继承自F90V的一款大型光束兵器。虽然名为“枪”,但这一款武器的威力远远凌驾一般的光束步枪之上,因此称其为“炮”会更合适。
V.S.B.R.顾名思义,是可以调整光束的连射速度,以及光束的破坏力。V.S.B.R.本身是通过导轨固定在机身上,由核融合炉直接供能,因此武器的出力非常之高。
当本机进入射击状态时,原本挂载于背包两侧导轨上的V.S.B.R.会经过腋下移动到两腰处。此时,炮身前半段组件会朝前展开,露出收纳于内部的握柄与扳机。
由于光束盾的出现,令曾经风光一时的光束兵器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不过对于光束攻击几乎完全免疫的I力场,在一定程度上能防住光束攻击的光束盾,还是存在防御极限的。
于是,被称之为“光束盾克星”的V.S.B.R.诞生了。而如果要击穿光束盾就必须制造出超过光束盾承受范围以上的超高强度粒子流,一般来说,当射出的是收束高、穿透力极强、匹敌战舰主炮的光束,其威力确确实实足以击穿光束盾(光束盾无法防御舰炮级别的光束攻击)。
而且,由于V.S.B.R.本身内置有大型电容器,因此即便与本体脱离、暂时失去与动力炉的连接,V.S.B.R.依然能够继续数次之多的射击。
不过,虽然V.S.B.R.威力强悍,但由于武器本身过于霸道刚猛,发射的光束强度远超一般MS承受范围,在使用时必须经过一连串的程序才能发射。
再加上耗能与散热等方面的考量,V.S.B.R.的发射间距大致在10~15秒左右,连射性不可谓高,因此实战中要控制每一发的精确度是很重要的(发射时视觉扭曲也会产生误差)。
值得一提的是,在0133年的木星战役里,本机同型机的V.S.B.R.被CV军的XM-X1“海盗高达”以双层光束盾+光束军刀的神技成功抵受住(感测器受损),“绝对一击必杀”也一时哑了火。
不管怎么说,凭借威力卓绝的V.S.B.R.,本机在火力上足以与过去的大型MS相媲美。不过,本机的设计依然偏向于泛用性的考量,因此火力强化只能算是技术发展的附加效果而已。
0110年前后登场的,以本机为代表的小型MS打破了一度陷入瓶颈的MS开发领域。而原本一路走向恐龙化的MS也找到了全新的开发理念。
而作为0120年代小型MS集大成之作的本机,能够拥有并整合如此强大的性能于一台15米等级的机体内,堪称设计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式的成功范例。
集合了MCA装甲、生物电脑、V.S.B.R.等多种新技术的本机,战斗力堪称是该时代的顶级巅峰。本机的性能远远凌驾同期CV军开发的XM系列,在宇宙巴比伦建国战争中100%地发挥了全部性能。
于0123年运抵Frontier的S.N.R.I.研究设施的本机,在被迫卷入联邦军与CV军的混战后,十分偶然地完成了生物电脑的调校作业,火线上场投入对抗CV军的战斗。
本机凭借新人类能力素质优秀的西布克·阿诺所获取的最优异战果,便是击破了CV军总司令卡罗素·罗纳的座机XMA-01“拉夫烈西亚”(“ 拉夫烈西亚”本身是“促进人类自我进化与淘汰”宇宙贵族主义的一项衍生计划,大型MA拉夫烈西亚则是这一计划的具象化产物。而作为一台完全无需手动操控的机体,特机中的特机拉夫烈西亚也只有“铁假面”卡罗素才能驾驶)。这场激战也是本机少数能够确认到的运用记录。
==========================================================
敲下这些字的时候,耳畔还回荡着阵阵年初五接财神的爆竹声。
开玩笑的,为了响应**号召,市区已经基本听不见这种传统过年的喧闹声了。也不知道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无奈的妥协。
CC科普第11期就是F91篇,我做这相当于2.0版的71期前也特意重看了一遍之前的1.0,感想可以浓缩成俩字,青涩2333。
同时也感叹高达世界观的宏大,绝不是几千上万字就能说完说清楚的。即便再加上这几千字的唠叨,也只是F91故事的冰山一角而已。
之前我做的是HGUC版的F91,也就是塑料拼装套件。发展到167款的HGUC,进入了一个短暂但奇妙的小型机的阶段:PC软胶的大幅减少,硬磨PS件的大量运用,以及多处关节设计的革新(逐渐往R魂的结构靠拢)。
这种现象趋势我个人就不多吐槽了,关注CC科普的朋友应该也听腻了,耳朵都要起茧了23333。
总之,那个时期的塑料套件真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23333。
而相较于2013年底的HGUC版,更早的2010年中旬就商品化的R魂F91就显得更为古早、却更显眼了。
在那个有脸机(当然主要是高达题材)的面相还很有上升空间的时代,F91这种五官清秀不扭曲的少数R魂高达还是非常惊艳的。
不过我个人当年还是沉浸于全金属狂潮之中(赞美一下R魂FMP的素质),对几乎是同期贩售的R魂高达系列并不感冒。老实说,那时的R魂(主要还是高达题材)还不如现在,各种方面(包括材质、涂装、尺寸)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称不上成熟,但青涩也有青涩之美。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F91,各方面均属上乘之作,特别是一些人吐槽的“短腿”问题,在我看来反而是还原设定的一大亮点23333。
当然作为一款玩具,R魂F91问题也不少。不过绝大部分问题都在关节上,略松和可动结构单一化。
关节松这问题我之前也在R魂的海牛(非铁骨铮铮版2333)上碰到过,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用圣水直接强化包裹球形的大关节了(502会让POM硬化失去弹性)。
可动单一化看似是缺陷,但对于我这种不太注重可动的玩家来说,问题也不大——除了那颗怎么都抬不起来的头外。
造型手比较难套入球形关节,也不知道是中奖了还是通病。不过我之前把玩R魂命运时也遇到过这种情况,造型手的凹孔太浅。
光束盾与连接件太难固定,只能硬上,过程中真担心大力出奇迹。
强制冷却的5个替换件除了替换头外,更换都很简单。光剑末端很尖锐,符合我的口味23333。VSBR的分色一般,别说各种喷口,就连炮口都没分色,亮点也只有炮身的伸缩机构。
由于VSBR与滑轨的连接关节可动范围不强,所以专用握持手实在违反简单把玩原则,所以我直接放弃了这个玩点23333。
腰松应该是通病了,大幅后仰时蛇腹状腰部没法遮住露出的空洞,必须手动拨一下,比较不爽。
F91的头部天线不可拆卸,所以也没有给备用品的必要……不过俩脑袋天线一个软一个硬是什么鬼23333。
光束火箭炮的补色合格,尺寸上也做得更大了,更有“火箭炮”的巨大感,虽然有了VSBR后它的存在感就没那么强了23333。
早期R魂的软胶材质还是偏多了,导致我大力拔插头部时多次差点捏变形了背包上的叶片23333。
总之还是一款合格的R魂产品,最大的槽点是现阶段价格不太友善(和牛一样,RP太差的我又错过白菜价时期了……)。
去年年底财团B又公布了2.0版MG F91、比基纳·基纳的白模情报,也就是说F91一系列的MG浪潮要来了。如果能成形的话,也算是弥补了当年1.0版MG就出了个F91就太监掉了的遗憾23333。
当然比起女王的比基纳·基纳,我还是更喜欢贝尔加·基洛斯,毕竟萨比尼前期还是很有味道的23333(喜欢长谷川的剧情但不接受他的子供画风,所以还是短发萨比尼更帅)。当然了,作为小比例党我应该还是一如既往的不会考虑,但看到塑料套件还是如此生机勃勃依然是高兴的,这是真话。
就好像HGUC走入了新(fan)生(xin)时期,CC科普也会逐步将一些我个人现在看不顺眼2333的篇章给重新倒腾一下。当然也不会放弃做新机体的CC科普(或是番外),为了难得坚持这许多年并会继续坚持下去的嗜好加油吧。
那么这一期也到此结束了,感谢各位的观帖与支持,我们下一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