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科普71期】诞生于方程式计划的白色残影王 robot魂高达F91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8-02-20 21:50 发布于 未知

1楼
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18-2-21 21:42 编辑



背景

Frontier

自UC 0051年的新殖民地开发停滞以来,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时间,L1~L3等各个拉格朗日点虽然都存在足够建造新SIDE的空旷宙域,但却迟迟没有再开辟出全新的SIDE来。




这是由于一年战争以来持续不断的战乱,导致地球圈的总人口数锐减,以及战争引发的难民收容问题,直接在既有的SIDE内建造新殖民地卫星会更方便、效率。


另外,还牵扯到各个SIDE以及月面之间的经济问题,从地球圈的大局观来看的话,新建SIDE的阻力还是比较大的。


宇宙殖民地的管理上,也存在着不少潜在隐患。在一年战争时期,有不少殖民地卫星被反联邦势力所利用。比如原设计是观光、畜牧用的德克萨斯殖民地成为了公国军的武器测试场,暗礁宙域被迪拉兹舰队建立成了秘密据点“茨之国”等等。




因此,考虑到在管理上能够更高效化,反联邦势力不容易滋生等等方面,联邦**认为在月球与地球中间的区域建造SIDE会比较合理,并且能带动整个地区全的生活便利性。


所以在0099年,殖民地开发委员会开始调研新SIDE的建设计划。同时,也对旧SIDE-5、4宙域进行调查。最终的结果,是在L1的旧SIDE-5宙域兴建一座次时代新兴SIDE。




0111年12月,4具开放型岛3号型殖民地卫星开始动工,这些后来组成了“Frontier SIDE”,主要以FrontierⅠ~Ⅳ这4座岛3号型殖民地卫星所构成的。


虽然是全新的殖民地卫星,但内部却并未像SIDE-7那样采用近代化设计的城市街道设施。在Frontier内到处可见传统砖瓦构建的建筑物,或是铺着青石的小街小路,以及古典欧式风格的迎宾馆、议事堂。




00123年,宣扬宇宙贵族主义思想的“宇宙死亡先锋军”武力入侵Frontier,将其纳入“宇宙巴比伦”国土范围内。





宇宙巴比伦战争




UC 0123年爆发的宇宙巴比伦战争,是由罗纳一族的私设部队“Crossbone Vanguard(死亡先锋、骨十字先锋、CV)”和联邦军驻防部队,在新建立的Frontier殖民地所发生的小规模区域性武力冲突。




虽然只是投入数支舰队的小规模战斗,不过战斗结果却是企业性质的私设部队运用性能优秀的机动兵器、训练精良的官兵,将号称“以战争为职业”的联邦军一举击溃,引得多方关注。




通过这次军事行动,死亡先锋军(以下以CV代称)的意图已然明显。CV的战斗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崇尚宇宙贵族主义的国家。位于军队最高层,拥有绝对统领权的罗纳一族计划通过战争来让地球联邦解体,从而建立一个奉行宇宙贵族主义的少数人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罗纳一族历经了三代人的努力,比如积极吸收人才发展布赫企业,开发第五世代MS,用培训机构和联邦军官学校来培养CV军的官兵,最后实施Frontier殖民地侵攻计划等等。




如此规模庞大额计划,之所以一直能保持在暗中悄悄地进行,不被当局察觉。究其原因之一是布赫企业的大本营殖民地“布赫”本身是一座原理拉格朗日点的僻壤,属于联邦**鞭长莫及的偏远地带。




原因之二则是罗纳一族在联邦**、议会、军队里广树人脉。朝中有人好办事,再加上**对宇宙政策与相关动向毫不挂怀的放任态度,也为宇宙巴比伦计划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空间。


而之所以CV军会选择Frontier,则是看中了这片殖民地群正好位于地球与月球之间,正好是能够鸟瞰整个地球圈的绝佳地理位置。


而只有4具殖民地卫星的Frontier,联邦军的驻守部队自然也就不多了,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




然后,CV考虑到即便MS、舰艇性能再怎么先进,自身兵力数量始终无法与联邦军抗衡。因此,他们利用占领位置特殊的Frontier来诱使联邦军逐次添加兵力。围点打援,将联邦军逐步投入的军队予以逐个击破,来击败联邦军的唯一战略。


CV军与过去的吉翁公国军所不同的是,CV并不以摧毁殖民地卫星为目的,而是将镇压的殖民地加以管理,成为宇宙巴比伦果的一部分领土。






布赫企业与小型MS


由于CV军的组织结构相对小规模,且需要保持极高的隐匿性。因此,为求能与联邦军抗衡,罗纳一族通过与阿纳海姆电子公司进行交易,来换取MS相关技术。然后,再由旗下布赫空气动力公司负责开发第五世代MS。




CV军所配备的第五世代MS,也就是所谓的XM系列,是联邦军尚未普及的第五世代机种。XM系列不仅性能优越,武器装备也远在联邦军现役MS之上。




其中,以具备绝对防御力的光束护盾和擅长在殖民地内部战斗的突击长矛为XM系列最具代表性的武装。除此以外,XM系列还拥有极高的灵活性与机动性,各方面素质均足以碾压联邦军号称最强的RGM-89RA型杰刚。




可以说,第五世代MS的出现,主导了整个宇宙巴比伦战争。



而当时的联邦军已然开发并运用起了诸如赫维钢、G加农等小型MS,不过在运用战术上还是顽固的坚持新旧机种混搭的配置。




这种保守的做法几乎扼杀了赫维钢等少数能够对抗XM系列的高性能机的性能发挥,导致作战效率事倍功半。

在接连与CV军交战后,吸取了惨痛教训的联邦军也慢慢醒悟过来,开始研发真正能与XM系列抗衡的第五世代MS。






官僚资本のS.N.R.I.




0109年,阿纳海姆电子公司(AE)开发出了小型MS:15公尺级别的RGM-109赫维钢。虽然老东家一如既往的对AE最新产品表达了欣赏之意。但,无法否认的是赫维钢的性能不足以承载次时代主力MS这一重担。




不过,就连军方自己都拿不准次时代主力MS的具体标准。各界只是隐约地感觉到过往一味地追求大型化的理念已然过时,小型化才是今后的主流趋势。


而早在0100年以前,联邦军旗下的研究机构海军战略研究所S.N.R.I.就完成了可变式小型MS D-50C“洛特”。




S.N.R.I.是一家0093年成立的军事研究机构,由联邦**出资组建,内部文职人员也全都有**背景,可以说就是一家彻头彻尾的官办企业。

在迪拉兹之乱,以及在第一次、第二次新吉翁战争中吃了大亏的联邦军,逐渐意识到两面三刀的AE是不可靠的。因此,S.N.R.I.的成立也表明了军方打算自行培养一个体制内机构来取代AE首席武器开发商地位的意图。




不负众望的S.N.R.I.,很快就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F90系列,来与AE当时主推的MSA-120进行角逐。虽然在竞标过程中,发生了S.N.R.I.技术情报泄露给AE的不利情况,但凭借能够上山下海出入宇宙26变无所不能应对各种不同战况具备极高泛用性的F90,最终赢得竞标的依然是S.N.R.I.。




在那以后,成为军方旗下一个单位的S.N.R.I.,在第二次新吉翁战争(逆袭の夏亚)结束后不久,就推出了以开发高性能小型MS为宗旨的“方程式计划”。




该计划旨在打破AE长期垄断MS产业的独占态势,也有将日趋大型化、复杂化的MS体系重新导回到原点的目的。




以最强为目标




如果说F90的出现,是证明了MS泛用极限的话,F91的课题则是探讨MS的性能极限。


众所皆知,当初吉翁公国军研发MS这一跨时代兵器的过程中,对于实用化形成成败关键的一大因素,就是核融合炉的小型化。




所幸,由于以米诺夫斯基博士为核心的技术团队介入,令核融合炉技术进入了实用化阶段,而MS的尺寸也得以控制在18公尺左右。


时间到了0100年以后。在这一全新时代,MS朝着尺寸更小的趋势进化,而这一技术的实现,依然需要动力炉搭载技术的革新来助力推动。


本机之所以比起过往任何一款高达型MS来得更小、更轻,正是因为创造性地将动力炉由内藏式改为外露式进行搭载而得以实现的。






MCA装甲




同时,S.N.R.I.实验性的采用了MCA多机能装甲技术。这是一种将装甲和电子仪器合二为一的全新科技,不但因此减轻了机身重量,还大幅提升了操控机动性。


MCA多机能装甲是一种将电子仪器与线路等内置于装甲内部的多用途装甲,这种装甲结构的原理与RX-93的精神感应框架颇为接近。




由于MS是高度拟人化的兵器,内部空间较为有限。因此将电子仪器的线路隐藏在装甲之内的话,可以有效减少机体内部空间的占用。


同时,原本只有防御功能的装甲,也增加了诸如散热板的功能。而拆卸掉装甲暴露出来的内部骨架,本身正是具备各项功能的电子仪器,在此基础上再追加各种外部组件,才形成了本机的完全形态。






生物电脑


MCA装甲也是本机高性能化的一大根源。不过,这种复杂的多机能技术光凭驾驶员是统合控制不过来的。因此,生物电脑无疑是达成对本机100%操控的关键所在。




生物电脑不但可以用于机体操控,还能在机体性能的发挥超过驾驶员能够承受的范畴(主要是在机动性过高导致人力无法驾驭时),能够适时起到性能限制、降低驾驶员负担的作用。


而也正是因为这种限制器的功能,本机才能在作战过程中毫无顾虑地不断提升性能与战斗力。而一旦提升到了会对驾驶员造成负担的程度,限制器就会启动并隐藏一部分机能。


那么也就是说,本机实际上还是存在一种“最大功率模式”的超载状态。而启动这一模式的前提,必然是解除生化电脑所施加的限制机能。




M.E.P.E.(金属剥离现象)




用生物电脑的开发者莫妮卡·阿诺的话来说,“机械的性能发挥,是取决于使用之人的”。言下之意本机(生物电脑)会视驾驶员的素质能力高低,来改变自身的性能输出。那么,使用者(驾驶员)的素质足够优秀的话,限制器也是可以被解除的。




一旦解除了性能限制后,设置于本机之上的多重强制散热装置就会自行启动——面罩、肩部散热翼和小腿后部会自动开启,为保证过载状态下的正常运作而对机体进行强制冷却。




不过即便如此,由于输出过载,性能大爆发的同时各系统的热量增长也会进入一个井喷的级别。虽然生物电脑会因此作出反应,以上述的方式来配合散热。


但火山爆发般的热量依然会滞留下一部分,散热不完全,多余的废热再被兼具散热板的MCA装甲吸收。因此而间接导致了MCA装甲表面的重金属粒子剥离,并且在本机高速机动的过程中不断地脱落。




不过神奇的是,剥落的装甲金属在极短的时间内会组成一个视觉上的本机残像。凭借这一奇特现象甚至可以干扰、迷惑敌方的探测器和视觉,等于是被动地引发了有质量的残影现象。






结构与特性


头部




本机的头部单元是全新设计的版本,与过往任何一种高达型——甚至与一奶同胞的F90都有很大的区别。




本机的头部是由生物电脑信息处理主控制区与MCA外部配置单元(也就是头盔)所组成的。除了基本的感测器阵列和固定式武装以外,头部的结构设计完全是为生物电脑服务的。




为了满足生物电脑的运作需要,头部内还追加了冷却装置和强制散热系统。而有趣的是,原本设计成散热口的面部单元,需要覆盖一层面具似的装甲,反而因此具备了高达型MS所独有的面部特色。




躯干




本机搭载了大量会产生惊人热量的武器装备,因此在机身各处都设置了散热装置,甚至不惜以降低机体防护力为代价。




以腹部为例,考虑到本机的主要运用环境是没有空气的宇宙(高效的空冷与其无缘),S.N.R.I.大胆地取消了这一区域的装甲防护,在这里设置了一个蜂窝状的巨型散热系统。




而也正是因为这个设计,导致习惯性搭载于腹部的驾驶舱单元不得不让位,移往了胸部,而提供驾驶员进出的舱门也设置于胸部上方。




令人在意的是,本机的驾驶舱内部配置并未采用第二次新吉翁战争中流行的球形操纵杆座舱,而是回归到了更早前的结构版本。




虽然如此,由于搭载了生物电脑,驾驶舱内部的结构造型也发生了变化,而且内部硬件配置都是当时最先进的版本,特别是高性能全天周荧幕和线性座椅,令驾驶感与视野都非常良好。


相比起整体的尺寸,本机的后部背包显得格外的庞大。这是由于为本机提供庞大能源的大功率核融合炉作为外置装备搭载于此而造成的。




动力炉外置化这一设计,令动力炉的大小不用再受到机体规格所限。这是小型MS能够高出力化最重要的一个推手——正是因为能够运用出力更高的核融合炉,小型MS才有了足够的动力来驱动大功率高威力光束兵器。


本机的肩部装甲下方设置有如同翅膀一般的3片散热翼,顾名思义其主要功能是为了防止机体过热的一种伸缩式散热器。除此以外,在强制放热冷却的过程中散热翼会自动向外滑移展开,这时这一部分也具备了一定程度上的平衡机功能。




与肩部散热翼颇为相似的腿部推进器,也以同样的方式为机体的放热冷却运作,以消耗推进剂来消弭机体内部无法排尽、积蓄的废热。




当然了,腿部追加的推进器更重要的作用是在移动中提供推力。这也令本机具备了超越同期MS的顶级机动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散热装置技术在F90V时期已经被证实是可行的,包括V.S.B.R.在内都是经过充分的测试运用后,反馈到了本机上,为本机的最终完成奠定了基础。



(下半部分审核中,静待吐出)
64

点个赞吧~(4)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8-02-20 21:50 发布于

2楼
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18-2-20 22:30 编辑

各式武装


MS的小型化,必然会导致机身内部空间的大幅压缩。因此,任何意义上的空间浪费都是不被允许的,本机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尽可能避免采用内置式武装。
而事实上早在F90时期就已经开始试验性地进行多种外挂装备的搭载运用,同样是为了跳脱机身空间限制,所做的努力尝试。


不过本机的目标是达到泛用型MS的目标,因此F90那繁复多样,令人眼花缭乱的“外挂王国”并没有被本机所完全继承。本机所挑选的,只是其中一小撮颇具代表性的装备。
Vulcan Gun/头部火神炮


本机的头部就功能性而言,是分为上下两部分的。上面也介绍过了,下半部分主要汇集了生物电脑等装备的控制机能,而上半部分所剩的空间则用来装设了火神炮。


火神炮组件设置在头盔(MCA装甲)内侧,采用弹链式的60毫米供弹系统。由于内部空间变化的缘故,火神炮的炮口和以往的高达型相比,炮口位置更低了,设计在相当于人体太阳穴的位置附近。
虽然在0100年以后,实弹兵器的存在价值已然不再重要,因此过去需要配置实弹的装备,基本都由光束兵器取代了。


不过,光束兵器发射(特别是大功率光束)会造成极近距离下精密仪器的不良反应。因此,本机的头部固定式武装依然决定维持实弹这一传统配置。
Mega Machine Cannon/重型速射加农炮


本机在驾驶舱盖左右两侧也设置了一对大口径实弹火炮。重型速射加农炮属于本机为数不多的固定式武装之一,由于炮口固定在胸部装甲上,无法朝其它方向转动,因此射角很受限制。


与头部火神炮一样,重型速射加农炮也是一款实弹武器。不过为了防御最为重要的驾驶舱,其口径要远远超越火神炮,威力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由于驾驶舱盖这一位置的特殊性,能够容纳的内部空间很有限。这就导致了无法提供更理想的容弹空间,弹药量储备有限。
Beam Rifle/光束步枪


就字面而言,本机实际上搭载了有两款光束步枪。这里我们先来看看本机的专用光束步枪。


作为MS的一大传统,光束步枪为了响应贯彻机体小型化的主旨,其设计也跟着缩小了。不过虽然尺寸变小了,但由于能源匣经过了改良,因此破坏力并未减弱,依然稳居当时的一流水准。


本机的专用光束步枪所射出的光束,就其尺寸来说可以算是相当之高的了。



同时,容弹量也获得了提升。另外瞄准镜与射击辅助握把等装置都算是当时很普通的设计,不过内部有经过特别的调校。


Beam Launcher/光束火箭炮


本机搭载的携行式武装,都是能够应战况来进行运用的泛用型武装。基本上都是承袭了过去的泛用型MS用武器,没有因为缩小体积而降低威力。


在本机的携行式光束兵器里,除了光束步枪外还有光束火箭炮的存在。如果去除V.S.B.R.的话光束火箭炮就是本机威力最大的武器了。


这款自F90ⅢY时期就获得充分测试过的大型光束发射器,后来也成为了泛用型MS用光束火箭炮的前身。另外,本机在和宇宙妖花XMA-01“拉夫烈西亚”交战时,曾确认到本机使用过这款光束火箭炮。

Beam Saber/光束军刀


作为比照传统的高达型MS,本机同样配备了2柄光束军刀,收纳于左侧裙甲的荚舱内。


本机的专用光束军刀具备了运作时间长、威力强大等优点,轻易就能斩开MS的装甲。



另外,活用可360°旋转的手腕还能衍生出光束锯这样攻防一体的特殊效果。


Beam Shield/光束盾


0100年之后,称得上最具影响力的军事科技发明就是光束盾了,而本机则是联邦军第一台配备光束盾的MS。


光束盾不仅能够抵御实弹,还能隔绝过去防御手段相对有限的光束攻击。而率先实用化这一技术,并将其首度配备在制式量产机上的,则是发动宇宙巴比伦建国战争的CV军。
S.N.R.I.虽然在开发进度上与布赫不相伯仲,但联邦军一开始却没有对这项划时代的技术有足够的重视。一直到本机出现后才开始认识到光束盾的重要性,这才开始采用。


本机所配备的光束盾比CV军来得面积更大,展现出了绝佳的防御性能,因此也彰显了联邦军的技术实力实际上并不输于CV军。之所以在运用上比较落后,完全是体制层面上的问题。


本机的光束盾直接从核融合炉获取能源。当光束盾启动时,设置在左臂的光束发生器会整个向外推出,以装置为中心朝6个方向射出光束,彼此连接而形成一整面光束盾。


光束盾展开后的大小与传统实体盾相若,不过防御力却有着天壤之别。由于6个光束喷口各自独立,因此可以制造朝外射击的空隙。
同时,因为光束盾本身也具备与光束军刀一样的切割能力,不但用来防御,也可以在近战中主动发起攻击,在运用上相当的具有弹性。


另外,除了左臂以外,于右侧裙甲内还收纳有备用的光束盾发生器。在实战中,就有将其当成投掷武器来使用的例子。


值得一提的是,光束盾与I力场发生器还是有很大的性能差异的,一般来说看似无敌的光束盾防御光束攻击不是没有极限的,一旦遇到大功率高威力的光束兵器(比如自家的VSBR,海盗的专用光束军刀等),看似铜墙铁壁的光束盾屏障依然是有可能被贯穿的。
Variable Speed Beam Rifle/可变速光束步枪



可变速光束步枪(以下简称V.S.B.R.)是本机继承自F90V的一款大型光束兵器。虽然名为“枪”,但这一款武器的威力远远凌驾一般的光束步枪之上,因此称其为“炮”会更合适。


V.S.B.R.顾名思义,是可以调整光束的连射速度,以及光束的破坏力。V.S.B.R.本身是通过导轨固定在机身上,由核融合炉直接供能,因此武器的出力非常之高。


当本机进入射击状态时,原本挂载于背包两侧导轨上的V.S.B.R.会经过腋下移动到两腰处。此时,炮身前半段组件会朝前展开,露出收纳于内部的握柄与扳机。


由于光束盾的出现,令曾经风光一时的光束兵器的存在价值大打折扣。不过对于光束攻击几乎完全免疫的I力场,在一定程度上能防住光束攻击的光束盾,还是存在防御极限的。


于是,被称之为“光束盾克星”的V.S.B.R.诞生了。而如果要击穿光束盾就必须制造出超过光束盾承受范围以上的超高强度粒子流,一般来说,当射出的是收束高、穿透力极强、匹敌战舰主炮的光束,其威力确确实实足以击穿光束盾(光束盾无法防御舰炮级别的光束攻击)。


而且,由于V.S.B.R.本身内置有大型电容器,因此即便与本体脱离、暂时失去与动力炉的连接,V.S.B.R.依然能够继续数次之多的射击。


不过,虽然V.S.B.R.威力强悍,但由于武器本身过于霸道刚猛,发射的光束强度远超一般MS承受范围,在使用时必须经过一连串的程序才能发射。


再加上耗能与散热等方面的考量,V.S.B.R.的发射间距大致在10~15秒左右,连射性不可谓高,因此实战中要控制每一发的精确度是很重要的(发射时视觉扭曲也会产生误差)。


值得一提的是,在0133年的木星战役里,本机同型机的V.S.B.R.被CV军的XM-X1“海盗高达”以双层光束盾+光束军刀的神技成功抵受住(感测器受损),“绝对一击必杀”也一时哑了火。


不管怎么说,凭借威力卓绝的V.S.B.R.,本机在火力上足以与过去的大型MS相媲美。不过,本机的设计依然偏向于泛用性的考量,因此火力强化只能算是技术发展的附加效果而已。

0110年前后登场的,以本机为代表的小型MS打破了一度陷入瓶颈的MS开发领域。而原本一路走向恐龙化的MS也找到了全新的开发理念。


而作为0120年代小型MS集大成之作的本机,能够拥有并整合如此强大的性能于一台15米等级的机体内,堪称设计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式的成功范例。


集合了MCA装甲、生物电脑、V.S.B.R.等多种新技术的本机,战斗力堪称是该时代的顶级巅峰。本机的性能远远凌驾同期CV军开发的XM系列,在宇宙巴比伦建国战争中100%地发挥了全部性能。


于0123年运抵Frontier的S.N.R.I.研究设施的本机,在被迫卷入联邦军与CV军的混战后,十分偶然地完成了生物电脑的调校作业,火线上场投入对抗CV军的战斗。


本机凭借新人类能力素质优秀的西布克·阿诺所获取的最优异战果,便是击破了CV军总司令卡罗素·罗纳的座机XMA-01“拉夫烈西亚”(“ 拉夫烈西亚”本身是“促进人类自我进化与淘汰”宇宙贵族主义的一项衍生计划,大型MA拉夫烈西亚则是这一计划的具象化产物。而作为一台完全无需手动操控的机体,特机中的特机拉夫烈西亚也只有“铁假面”卡罗素才能驾驶)。这场激战也是本机少数能够确认到的运用记录。
==========================================================
敲下这些字的时候,耳畔还回荡着阵阵年初五接财神的爆竹声。


开玩笑的,为了响应**号召,市区已经基本听不见这种传统过年的喧闹声了。也不知道这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无奈的妥协。
CC科普第11期就是F91篇,我做这相当于2.0版的71期前也特意重看了一遍之前的1.0,感想可以浓缩成俩字,青涩2333。


同时也感叹高达世界观的宏大,绝不是几千上万字就能说完说清楚的。即便再加上这几千字的唠叨,也只是F91故事的冰山一角而已。

之前我做的是HGUC版的F91,也就是塑料拼装套件。发展到167款的HGUC,进入了一个短暂但奇妙的小型机的阶段:PC软胶的大幅减少,硬磨PS件的大量运用,以及多处关节设计的革新(逐渐往R魂的结构靠拢)。


这种现象趋势我个人就不多吐槽了,关注CC科普的朋友应该也听腻了,耳朵都要起茧了23333。
总之,那个时期的塑料套件真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23333。


而相较于2013年底的HGUC版,更早的2010年中旬就商品化的R魂F91就显得更为古早、却更显眼了。
在那个有脸机(当然主要是高达题材)的面相还很有上升空间的时代,F91这种五官清秀不扭曲的少数R魂高达还是非常惊艳的。


不过我个人当年还是沉浸于全金属狂潮之中(赞美一下R魂FMP的素质),对几乎是同期贩售的R魂高达系列并不感冒。老实说,那时的R魂(主要还是高达题材)还不如现在,各种方面(包括材质、涂装、尺寸)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称不上成熟,但青涩也有青涩之美。


在这一时期出现的F91,各方面均属上乘之作,特别是一些人吐槽的“短腿”问题,在我看来反而是还原设定的一大亮点23333。


当然作为一款玩具,R魂F91问题也不少。不过绝大部分问题都在关节上,略松和可动结构单一化。


关节松这问题我之前也在R魂的海牛(非铁骨铮铮版2333)上碰到过,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用圣水直接强化包裹球形的大关节了(502会让POM硬化失去弹性)。


可动单一化看似是缺陷,但对于我这种不太注重可动的玩家来说,问题也不大——除了那颗怎么都抬不起来的头外。


造型手比较难套入球形关节,也不知道是中奖了还是通病。不过我之前把玩R魂命运时也遇到过这种情况,造型手的凹孔太浅。


光束盾与连接件太难固定,只能硬上,过程中真担心大力出奇迹。
强制冷却的5个替换件除了替换头外,更换都很简单。光剑末端很尖锐,符合我的口味23333。VSBR的分色一般,别说各种喷口,就连炮口都没分色,亮点也只有炮身的伸缩机构。


由于VSBR与滑轨的连接关节可动范围不强,所以专用握持手实在违反简单把玩原则,所以我直接放弃了这个玩点23333。


腰松应该是通病了,大幅后仰时蛇腹状腰部没法遮住露出的空洞,必须手动拨一下,比较不爽。


F91的头部天线不可拆卸,所以也没有给备用品的必要……不过俩脑袋天线一个软一个硬是什么鬼23333。


光束火箭炮的补色合格,尺寸上也做得更大了,更有“火箭炮”的巨大感,虽然有了VSBR后它的存在感就没那么强了23333。


早期R魂的软胶材质还是偏多了,导致我大力拔插头部时多次差点捏变形了背包上的叶片23333。


总之还是一款合格的R魂产品,最大的槽点是现阶段价格不太友善(和牛一样,RP太差的我又错过白菜价时期了……)。
去年年底财团B又公布了2.0版MG F91、比基纳·基纳的白模情报,也就是说F91一系列的MG浪潮要来了。如果能成形的话,也算是弥补了当年1.0版MG就出了个F91就太监掉了的遗憾23333。


当然比起女王的比基纳·基纳,我还是更喜欢贝尔加·基洛斯,毕竟萨比尼前期还是很有味道的23333(喜欢长谷川的剧情但不接受他的子供画风,所以还是短发萨比尼更帅)。当然了,作为小比例党我应该还是一如既往的不会考虑,但看到塑料套件还是如此生机勃勃依然是高兴的,这是真话。


就好像HGUC走入了新(fan)生(xin)时期,CC科普也会逐步将一些我个人现在看不顺眼2333的篇章给重新倒腾一下。当然也不会放弃做新机体的CC科普(或是番外),为了难得坚持这许多年并会继续坚持下去的嗜好加油吧。


那么这一期也到此结束了,感谢各位的观帖与支持,我们下一期见~~
spacemonkeyzLV6.黄金玩家

2018-02-20 21:58 发布于

3楼
mark一下慢慢看
芥末红茶LV8.钻石玩家

2018-02-20 22:18 发布于

4楼
坐等楼主的2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8-02-20 22:32 发布于

5楼
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18-2-22 06:30 编辑

发重复了,这楼我就自己刷个存在感吧233333(4点起床的忧郁)@juny @红雷猪头 @钢大木78 @tarvos @阿诺⑦.改 @spacemonkeyz 第二部分审核完毕,可以正常阅览了~
Unicorn_BansheeLV4.高级玩家

2018-02-20 22:37 发布于

6楼
马克!好文
873931275LV7.铂金玩家

2018-02-20 22:54 发布于

7楼
咦 好像少了啥
芥末红茶LV8.钻石玩家

2018-02-20 23:00 发布于

8楼
Captonblaed 发表于 2018-2-20 22:32 第二部分审核了………………
大佬你2过头了
liulin198929LV3.中级玩家

2018-02-20 23:01 发布于

9楼
马克 马克 马克
阿诺⑦.改LV3.中级玩家

2018-02-20 23:53 发布于

10楼
先顶后看
tarvosLV5.白银玩家

2018-02-21 00:11 发布于

11楼
连着看了好多期,坐等审核。
虽然对萝卜魂无感
aschLV6.黄金玩家

2018-02-21 06:21 发布于

12楼
- =F91一直是满钟爱的机体和作品,MB、MG也吃了,就到时补补萝卜魂和其他相关··
这次机战X好像也会登场,各种大期待!
sail0717LV7.铂金玩家

2018-02-21 09:54 发布于

13楼
感謝分享
钢大木78LV6.黄金玩家

2018-02-21 11:02 发布于

14楼
大神发帖,来膜拜了
qq376255127LV5.白银玩家

2018-02-21 13:06 发布于

15楼
看完了,想问下MSA-120是哪台
eban5528LV6.黄金玩家

2018-02-21 13:26 发布于

16楼
好文要顶,等下半部分。
敌敌畏ddwLV7.铂金玩家

2018-02-21 13:56 发布于

17楼
……MSA-120是什么?……
敌敌畏ddwLV7.铂金玩家

2018-02-21 13:57 发布于

18楼
……方程式计划…高智能方程式吗……
敌敌畏ddwLV7.铂金玩家

2018-02-21 14:03 发布于

19楼
……第二部分审核233……
吾乃诚也LV7.铂金玩家

2018-02-21 15:00 发布于

20楼
贊!
重金屬離子剝離,為什麽光束能力也能殘影?
MNIJ1412LV9.大佬

2018-02-21 16:39 发布于

21楼
吾乃诚也 发表于 2018-2-21 15:00 贊!
重金屬離子剝離,為什麽光束能力也能殘影?


残光映像,会持续零点几秒,够f91用了

图片选择

努力修改中₍₍ (ง ˙ω˙)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