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德·贝尔
(以下内容以电影版为准)
UC 0088年,在格里普斯战役刚刚结束没多久,又爆发了第一次新吉翁战争,由于当时新吉翁军的实质领导者是哈曼·卡恩的关系,此役又被称之为“哈曼之乱”。

苦难的地球圈再一次被搅入了乱世的泥沼之中。虽然第一次新吉翁战争最后以哈曼的战死、奥古获得了胜利而告终,但整个地球圈的问题日益加重。
经济倒退、战乱使得大量的宇宙移民流离失所,战争结束后的重建以及难民安置问题摆在了联邦**的案前。因此,于0090年2月份正式启用的、用于难民收容的殖民地“甘泉”,也是联邦**希望重塑自身形象的一种政治宣传。

不过,始终以地球方面利益为最优先考量的联邦**,所采用的政策又对各SIDE极不友好,导致即便有“甘泉”项目的投入,依然难以拯救在宇宙移民心目中濒临破产的形象。
联邦**采用的经济制裁政策对宇宙移民敲骨吸髓般地各种盘剥,致使宇宙移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相较之提坦斯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宇宙移民才对夏亚的崛起抱以热切的期盼,将其视为最后的希望

时间进入0090年代,反**武装势力、吉翁残党等各方反联邦势力暗潮汹涌的情况下,以联邦国防议员、民间军工利益集团代言人约翰·鲍恩为首的政要提出组建一支具有威慑力、且拥有独立执法权限的菁英部队。
以这项提议为契机,隆德·贝尔正式建立了。

而这支独立部队的建立,又被人诟病以“地球至上主义的死灰复燃”。这是因为隆德·贝尔主要负责的工作,最初主要是在SIDE暴动事件里配合当地驻军进行镇压。
这与以前的提坦斯极为相似,本质上还是以军事力量为手段,对宇宙移民进行高压统治。这种**与民间互相对峙的紧张局面,一直持续了2年之久。

在这2年里,地球联邦**持续性的经济严重倒退,导致**不得不加大力度裁减军费。此举自然遭到军方的强烈反对,在中央年度例会上双方争执到白热化,连隆德·贝尔都被卷入了这场政治之中,甚至有议员提议解散隆德·贝尔来缓解军费开支的难题。
极具讽刺的是,在这档口传来了由夏亚·阿兹纳布尔主导重建的新吉翁舰队进驻殖民地“甘泉”的消息,最终挽救了差点被解除武装全体遣散的隆德·贝尔。
(非该时期夏亚形象)

由于新吉翁与夏亚的活跃,军队的重要性获得了提升。不再揪住军方内部整顿不放的联邦**,转而派遣官员前往“甘泉”对夏亚为首的新吉翁高层进行劝降工作。

理所当然没有得到同意。劝降失败的联邦**转而发表声明,称“一支私设舰队对**不构成威胁”,随后开始实施对“甘泉”实施经济封锁的绥靖政策,等于对新吉翁的崛起不加制止,姑息纵容的妥协姿态,自然是对整个动乱局面毫无实质的推动效果。

各个SIDE空前团结,全然不顾**禁令依然与“甘泉”保持经济往来,且“甘泉”方面单方面宣布承认新吉翁的存在,新的战争一触即发。

为对应即将到来的军事对抗,在约翰·鲍恩的指示下隆德·贝尔进行重组,追加了一批精良的军备补充。不过即便如此,在联邦高层担心出现第二个提坦斯或奥古、既用且防的心态作祟下,隆德·贝尔那解封高达型MS的要求被驳回。
即便能够优先运用吉姆系最新锐的量产机种RGM-89“杰刚”,隆德·贝尔整体战力方面还是太过匮乏,与新吉翁相差悬殊。为此,布莱德·诺亚调任隆德·贝尔,担任隆德·贝尔最高作战指挥官,以及当时尚在地球的阿姆罗·雷也应召来到隆德·贝尔,担任隆德·贝尔MS部队队长之职。

作为附带的伴手礼, RGZ-91“灵格斯”一同抵达旗舰“拉·凯拉姆”号。作为Z系列最新锐量产MS,“灵格斯”虽然攻击力、机动性均比“杰刚”更为优秀,但机体规格的局限令其难堪大任,单机性能也难以抵抗新吉翁的新锐MS。而阿姆罗·雷调配“Z高达”的希望落空,也成为他不满“灵格斯”的另一大原因。
经历过自一年战争以来的数场战争的阿姆罗,深知NT专用MS在战场上的作用有多大。既然对手是夏亚,那么新吉翁必然会在战场上投入NT专用MS。

因此,得到高层授意的阿姆罗,与AE合作设计己方的NT专用MS。MS开发计划由隆德·贝尔牵头筹措资金,机体的具体开发工作交由AE设于月面都市“冯·布朗”的工厂,由工程师奥克托巴·沙朗负责。
11之ν

RX-93“ν高达”,是由阿姆罗·雷本人参与基础设计,针对个人需求所开发的专用机。参考了过去的高达型MS所开发而成的最先进机种,吸取了历代的数据资料,本机堪称是一台高阶顶级机种,是同系列MS中的巅峰之作。
就好像旧世纪中针对美军XB-70“瓦尔基里”轰炸机而生的米格-25一样,本机诞生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击败新吉翁总帅夏亚·阿兹纳布尔。

作为一年战争的英雄人物,隆德·贝尔的王牌,阿姆罗·雷上尉专属座机自然是高达,自然是最强。
不过,所谓的“最强”到底指的是哪一方面呢?过去,有过无数堪称杰作的MS,但没有任何一款MS是真正能够明确冠以“最强”之名的。

MS作为一种具备多用途、多功能性的泛用兵器,对于其来说“最强”是不需要依靠变形、合体以及固定武装,具备强大的潜能,能够无限制地使用各种携行式武装,对应任何战场环境。而本机所搭载的武装,也以实用性为最优先考量,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产物。
不过,本机也搭载了过往高达型从未运用过的武装,那就是“飞翔浮游炮”。而本机自身也是第一台搭载精神感应系统的高达。在过去,也有搭载生物感应装置的Z系列高达的存在,该装置可以看做是精神感应系统的亚种、简易版。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机的而且确是新人类专用机,并且配备的装备以发挥个人最大战斗力为优先考量而设计。而且,此时的精神感应系统的作用已不局限于提高机体的反应速度,而是更进一步成为整个武器系统的一部分。
精神感应系统

令本机最终成为一台纯正的新人类专用机,主要是因为采用了一种名为精神感应框架的全新素材。这是一种特殊的材质,将纳米级尺寸的精神感应晶片镶嵌入结构框架中。
这项技术来源于阿纳海姆电子公司(AE),精神感应框架能直接感受到新人类所发出的脑波,并对其产生反应,令驾驶员的意志能够直接影响机体的动作、驱动系统的操纵、武器的控制,堪称是跨时代的技术。
在当时,精神感应框架这种材料被运用在精神感应系统的中枢——也就是驾驶舱周围。二在驾驶舱内则搭载了接收新人类脑波的器材,辅助精神感应框架强化各项机能。而除了驾驶舱区域,MS关节等驱动系统也有采用框架技术,从而提升机体的反应速率。

实际上,本机在更早之前就已经预定要加入精神感应系统了,不过精神感应框架技术却不是最初设计时就决定采用的。由于本机的组装作业是在AE月面都市“冯·布朗”工厂内进行的,技术部开发主任奥克托巴负责监督,因此精神感应框架也是他在没有通知隆德·贝尔的情况下擅自采用的。
而作为设计者的阿姆罗·雷本人,一直到0093年3月上旬才得知这一事实。对于他来说,精神感应框架是充满了谜团的技术,在此之前他并没有意识到,“原来面包是可以夹着吃的”。

不过,好在本机的开发理念就是“利用精神感应系统接收驾驶员的脑波,达到提升机体反应速度的要求”,因此中途植入了精神感应框架也并没发生冲突,可以说十分的顺利。
反而,由于驾驶舱等部位采用了精神感应框架的关系,本机的反应速度比原计划更为优异。因此还缩减了系统本身占用的空间,机体减重3公斤(因此剧中一开始就是珍因此向奥克托巴提出疑问)。

不过,为什么一直对外宣称没有精神感应技术的AE,会突然提供精神感应框架技术,这让阿姆罗·雷不禁怀疑。AE方面的托词——实际上也就是奥克托巴主任的答复,是AE材料开发部门所提供的。
既然如此,再往下深究也没有意义了。在那之后,奥克托巴私下密信于珍,道出了实情。原来精神感应框架技术是新吉翁军所提供给AE,是基于当初研发MSN-03所诞生的产物。
当初隆德·贝尔委托AE合作开发本机,设计图等资料外泄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当夏亚·阿兹纳布尔看到本机的设计图时,立即发现了本机的问题所在:机动有余火力不足,因为采用传统结构技术的缘故运动性也并不理想,让他颇为失望。

就算打败了这种丢人的MS,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为了能够让宿敌使用性能相当的MS,来与自己一决雌雄,夏亚决定将手头完成的精神感应框架技术交付给当时正在协力开发本机的AE。结果各位也已经知道了,本机确实植入了这项先进神秘的技术,在性能上一举超越了第三、四时代的机种。
基本结构与特色

本机作为第11台由AE制造的高达,机身配色不再沿用过往同类型MS的红白蓝三色,而是改称为以黑白两色为基调的朴素配色。
头部,可以说是高达型MS朝拟人化和复合化演进的最大特征。本机额头位置的双V字形天线继承了Z系列高达的特色,而位于面部的主电脑罩的倒V字形散热槽,则由两条变成了三条。

本机继续沿用的双眼式立体取景器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距离感,增加视觉情报。不过相对的,双眼式取景器探测纵深不及独眼式,且与肉眼感官一样存在视觉死角这个问题。因此,在头冠前后各设置了一对主摄影机,来辅助双眼式取景器,大幅增加作战时所需的视觉情报量。

高达型MS必备的头部火神炮继续采用口径60毫米弹药,采用弹链式给弹设计,射击时产生的空弹壳由设置在头部两侧主散热槽上方抛壳口排出。
本机的整体结构设计采用的是较为可靠的一体化结构,在局部特性上也尽可能追求宇宙空间作战性能的极致。本机的主要框体骨架采用的是自第二世代MS起就成为标配的可动骨架技术,以其为基础在敷设高达尼姆合金材质的装甲。
本机的躯干区域部分地采用了Z系列的设计,区块化的驾驶舱舱盖可以整个开启、关闭。这种设计既提升了耐弹性,也减少了特殊情况下驾驶员所面临的风险。

本机的驾驶舱继续采用全天周版本,外围试验性的安装了精神感应框架,内部升级了线性座椅等硬件。座椅的头枕位置内藏有精神感应装置,而座椅后方则是精神感应系统的接收区。
0090年代的MS驾驶舱,均采用的是0080年代中期就实用化的全天周驾驶舱和线性座椅。这种版本的构造在格里普斯战役时期就已经基本定型了,细节上的变化主要是加装安全气囊、操纵杆改成控制球等。

本机的驾驶座是以灵格斯的版本改装而来(灵格斯也有搭载生化感应器),区别只在于座椅后方形状。
在特殊情况下,驾驶座也可以临时改造成双人搭乘版。不过由于规格的限制,一旦多加了另一个人,主仪表板就无法合上了。
本机的主推进器依然是设计成背包式,不过将结构分成左右平衡两部分,各设置有一对双发式推进喷嘴,同时加装一组燃料棒。

背包除了作为主推进单元外,也兼具多用途武器搭载平台的职责。除了光束军刀和新型超绝火箭筒这些标准武装外,还追加了悬挂飞翔浮游炮的挂载点。
受惠于小型化技术的发展,本机的肩部与腿部搭载了大量的姿势制御喷口,通过这种方式来让本机的AMBAC性能获得增强。而这种可调节式的喷嘴与过往的高达型MS大同小异,这种情况与上文提到的本机性能局限的问题相似,实际上都是因为长期困于地球上的阿姆罗·雷认知局限所致的。

相较于数量众多、规格多样的姿势制御喷口,为求提升更换效率,装甲方面的设计极尽简化之能事。由于是仓促完成的关系,本机的一些部位(诸如膝关节)的驱动关节、动力管线处于半暴露状态,为了尽快完工出厂,来不及处理成完全内藏化了。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21-04-20 16:27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