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17-11-10 15:36 编辑

西元2307年。
UNION(世界经济联合),全称为“Union of solarpower and free Nations(太阳能源和自由国度联合)”,是世界上三大拥有轨道电梯的阵营之一,主要由美洲为中心的国家群所组成的。

由美利坚主导下的联合,其余主要成员国为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墨西哥、新西兰等。

联合是最早完成轨道电梯的阵营,轨道天地的位置坐落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上游。由于率先发现并重视太阳能源的发展利用,国家的经济也因此得到了迅猛增长。

即便是进入了科技文明均高度发展的24世纪,联合与人革联、新欧盟(AEU)之间的军备竞赛也未曾停歇,人类的战争依然终日不绝。

在此期间,联合军方启动了名为“新时代通用可变MS竞争”的次时代机竞标计划。
最后突破重围进入最终角逐的可变试作机,一共有两台:分别为老牌军工企业Bell factory社推出的YMS-02“狂风”,以及由Iris社设计的YMS-01A“战旗”。
狂风式

其中,代号为“战旗”的YMS-01A是以拉斐尔·艾夫曼教授为核心的Iris社技术团队所研发的机体。测试飞行员,则由隶属米军第一航空战术飞行队的葛拉汉姆·艾卡少尉负责担任。

那一年,葛拉汉姆·艾卡还是个年纪轻轻、资历尚浅、籍籍无名的圈内新人。
模拟战的结果,以新生代的“战旗”战胜了墨守成规的“狂风”。老牌劲旅的折戟沉沙,也宣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SVMS-01联合战旗式(正式被军方采用后去掉了试作的“A”),是三大阵营里第一台不需要更换零件装备,就能自由切换两种形态的主力MS。

在这之前,联合(实训式)与AEU(暴徒式)均早已采用可变式MS作为主力机种运用,不过能做到“零换装变形”的,战旗式还是第一例,这无疑是一种巨大革新。

与性能先进的战旗式相呼应,联合在三大阵营中的科技实力也一向是顶尖的。而SVMS-01战旗式诞生后也一度被称之为三大阵营最强之主力机种。

不过这一神话,在西元2307年 “天人”所引发的世界性大混乱期间被打破了。前线频传的“捷报”,让Iris社技术团队的自信与尊严在“天人”超时代的技术面前碎了一地。
凝聚己方最高科技实力、堪称当代首屈一指的战旗式,是否真的如此不堪一击?
这时,由于“天人”武力介入愈发频繁,感受到了危机的联合军方希望能够获得对抗高达的对策。因此,王牌部队MSWAD立即成立专项小组“对高达调查队”。
过去成功开发出战旗式的核心技术团队此时的倾情加盟,和处女座王牌飞行员想要打倒高达的强大执念、以及对战旗式无比地热爱作为推力,最终诞生了堪称系列杰作的一代名机。
SVMS-01E 战旗式特装型
(图中实则为Over版)

本机是联合对高达调查队队长葛拉汉姆·艾卡中尉,在零距离感受过高达那凌驾于战旗式的强大性能后,强烈要求拉斐尔·艾夫曼教授以自身专用为宗旨,对普通战旗式进行进一步强化改造,所得到的的产物。

有过与高达对战经验的葛拉汉姆·艾卡中尉,对技术团队提出了各种“非分”的要求。为了满足艾卡中尉那一大堆看似无理取闹的反高达强化改造提议,技术团队不得不对素体进行大刀阔斧、不符合常理的针对性修改。
原本,战旗式的设计就将MS格斗能力纳入了考量范畴。这是过去还在运用实训式的联合军,所不擅长的接触式精确打击战术。

而在业界树立了全新思想的战旗式,在一些技术老练的王牌操纵下,甚至能发挥出远超过去一般可变式机体的运用法。
比如著名的“葛拉汉姆空战机动(在飞行中变形)”,就是突破常规的全新战斗表现的最佳典型。

以快为本

本机依然是应用空气动力学以及高机动型MS机构架构形式,满足自身的变形以及空中的高速飞行为前提,进行堪称危险的进一步高速化改装。

为了达到比普通战旗式更高的速度,本机的主副喷射背包采用了高出力氢脉冲引擎。
与普通战旗式相同,本机在背部同样也设置了上下两组总共四基推进组件,配合背后、腰后的四片机翼作为本机的飞行动力。

而由于这一区块属于附件式,理论上也存在通过变更装备来对应外太空环境的可能。
(文中用图会穿插Over版勿怪)

作为本机的装甲材质,E碳素本身就具备了重量轻耐久度高的优秀特性。而为彻底贯彻“高速”的原则,技术团队还对本机的装甲材质进行了轻量化处理。
因此,即便E碳素装甲再怎么抗冲击高耐久,也难免引起防御力的大幅下降。

为了弥补防御力的不足,且针对光束攻击的对策,技术团队在装甲表面施加了反光束涂装。
与普通战旗式的灰蓝色不同,本机的整体颜色统一成了么侧黑。据信这也是考虑到对热能武器的防御对策,所得出的最优化方案(坚持采用E碳素原色也是原因之一)。

本机进行了多元的轻量化、高推力改造,机动性得到大幅的提高。虽然经过了大幅的强化,整机总重非但没有因此增加,反而减轻了0.5吨,比普通战旗式还要来得轻。
战旗之躯

本机的基本结构,与普通战旗式基本无异。以鼓形驾驶舱区块为中心,分为上半身与下半身两部分。

本机在相当于面部的部位,设置了集成化超小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除却用于视觉通信外,还可以呈现出特定的发光现象,实际作战中也能发挥一定的威吓效果(威吓效果具体由AI随即选择)。

于面罩与头顶装甲之间的缝隙,则嵌入式地配置了主取景器。

两侧则是微型镭射信号器,除却通讯用途外,还具备一定的对人兵器的机能。

战旗式头部刀形天线的配置原本是非对称形状,而本机为强化情报收集能力与战场指挥能力,将头部右侧的刀形天线进行了大型化处理,与左侧相对称。
本机的驾驶舱区块位于机腹的位置,基本设置均与普通战旗式无异。由于本机是可变式机体,因此位于躯体中央的驾驶舱,有必要设计成坚固的鼓形桶状,来承受变形时所带来的压力。

由于本机的防御较为薄弱,考虑到飞行员的安全性,技术人员保留了驾驶舱左侧的实弹机枪。
这门口径20毫米的机枪最初的设想,是用以在空战中截击袭来的导弹。由于口径小威力低,对于装甲坚固的MS级别目标基本只能起到牵制作用。
不过在实际运用中意外的发现,20毫米机枪那优秀的连射性,在MS形态下用以对人、轻装甲车辆也是相当有效的一款火炮。

本机的手脚肢体没有进行更多地结构性修改,整合了复数的微型传感器、辅助喷射器以及箔条干扰红外诱饵弹投放装置。为了稳定握持携行式武装,和增加触地摩擦力,本机的脚掌和指尖均覆盖有一层硬质橡胶。
不过由于推进系统经过了大幅强化,肢体各处关节与受力区域都加强了,能更好地投入高强度的空战机动、MS格斗战之中。
武装
XLR-04 200mm Trial Type Linear Rifle/试作型线性步枪

由开发了联合战旗式的Iris社试验性开发的新式大型携行式线性火炮。

早在VMS-15联合实训式时期,线性步枪就已经被采用为主武器。通过电磁加速实现高射速的炮弹拥有理想的破坏力,足以有效对付软目标和轻型MS。

考虑到线性武器对电力的消耗问题,Iris社技术人员为这款试作型步枪设计了容量更大的电池,以供射击的电力大幅增加,并且进一步提升了弹丸的速度与威力。

不过相对的,大型电池包的搭载令枪身尺寸变得更为巨大。大口径炮弹发射时带来的后坐力也不容小觑,因此在枪身末端设置了稳定射击用的枪托。

同时,高出力射击模式下的次弹电力填充时间较长,无法做到理想的连射火力覆盖。为此,折中的办法是视情况切换到低出力模式——不过因此枪膛内的弹头也会切换变更,以降低威力为代价,来提高连射的速度。
在对抗机动性较高的敌人时,通常会以低威力的速射模式来制造弹幕,扰乱对方的行动迫使对方陷入无法闪避的境地,瞅准时机再切换为高出力模式,一发入魂。
Sonic Blade(PlasmaSword)/超振动刀(等离子剑)

这是一款广泛用于联合、AEU军的MS标准近战武器。

超振动刀就外观上来看,接近于匕首般的存在。由超硬度碳素制成的刀刃,通过高周波振动来获得极高的破坏力。

由于是折叠式的收纳结构,因此相比起人革联的碳钢刀来,要轻便灵巧得多。由于可以收纳在手腕内部,因此本机完全可以携带2柄出击。

超振动刀同时又能切换为等离子剑来使用。原理是刀刃周围产生、延展出等离子流,形成细长的剑刃形状来使用。

理论上出力越高,等离子剑刃就越长。MAX出力模式下,等离子剑的运作时间最多能维持3分钟。

在高周波振动模式下的切断力已然不俗,而当切换成等离子剑模式后,破坏力进一步提升。

超振动刀可以视为在光束军刀出现以前,兼具威力与便携性的完美典型。比起同期格斗武器威力更强的等离子剑,可以简单地切断MS装甲,甚至一定程度内还能格挡光束军刀、GN实体剑。

至于剧中曾经强夺过座天使一型的光束军刀来使用,则是因为光束军刀发生器本身自带粒子槽,即使离体依然能短暂运作一段时间。
Defense Rod/防御棍

本机虽然施加了强化防御力的反光束涂层处理,不过实战中还是得依赖防御棍来提供防御。
这是一种与MS肘关节相连接,通过旋转运动来调整着弹角度提高跳弹率,是一种可操作性极强的特殊固定式护具。

由于本机是强调速度与轻量化的高机动型MS,不可能装备沉重的盾牌进行作战。因此,防御棍也尽量做成狭长的轻量化棍棒形状。
本款防御棍只能在MS形态下使用,在MA形态下是没法运作的。

本机在实战中曾以此成功抵御了数发光束直击,虽然防御棍因此受损严重,不过一次为代价成功保护了机体与飞行员的安全。
Missiles/导弹
(没图
)
在当时,西方阵营所广泛装备的空战型MS的空中战术,依然十分依赖制导武器。
因此,重视牵制照射雷达的艾夫曼教授在设计战旗式之初,就针对性的修改了变形结构,令其无论是MS或MA形态下皆能将朱雷达指向正面,因此也就能顺利运用制导武器了。
在本机双腿胫部位置,设计有导弹内藏收纳机关。因此本机可视作战环境的不同选择装备各式各样的导弹。
导弹虽然大多是在空中战时使用的武器,不过假使更换特殊弹种,当本机进行陆战时也是可以充当作地对空之用的。
不过,受限于内部空间局促,无法携带更多的导弹。因此,本机在运用上也有着在主翼、副翼下甚至是双脚之间,悬挂导弹发射巢的追加装备存在。
本机是当时联合军的最新锐机体,是通过对联合实训式的后继机种联合战旗式强化改造而得的产物。作为对高达调查队的旗舰机,由联合战旗式的开发者拉斐尔·艾夫曼教授亲自调整完成。
尽管改造作业只花了短短一周的时间,但本机的开发投入了当时而言最高的MS技术,获得了远比普通战旗式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出力,也更难的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本机可以发挥普通战旗式近2倍的速度。为了获得这种高速,喷射引擎被更换成尚未正式采用的高出力型。并且,还将机体内的储氢量降低,燃料储备也减少到了最低。

作为代价,本机在进行全速回旋时会有12G的加速度施加在飞行员身上,即便启动了反G力系统也无法抵消的。

过度而轻量化虽然令本机变得更为轻巧灵活,但相对的防御力也严重缩水。
在本机成功运用并建立不俗战绩后,由联合军部牵头,以对高达调查队为母体,构成人员均为各基地王牌精英的第8独立航空战术飞行队建成,代号是“OverFlags”。

而性能出色的本机自然也被选为OverFlags的专用机,进行了小批量的生产。初期生产的14台本机都被OverFlags的队员所征用。

虽然番号更改为了SVMS-01O(O即Over),但实际上除了主武器有变更外,各方面几乎是完全相同的。

当然,影响飞行员生命安全的诸如耐G限制器解除等危险要素,正式量产型并没有采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葛拉汉姆·艾卡中尉(后来以高级上尉的军阶统领整个OverFlags)的个人习惯,因此本机是左手握持线性步枪,右手装备防御棍。

为此,火器管制系统也不得不改写,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是为艾卡中尉所私人订制,堪称独一无二的“战旗式”。

——————————————————分割线————————————————

我也加入了十周年蚊子大军阵营,好开心2333
说好的蛋蛋十周年,这是拖了多久啊23333(我坦白,原本准备的是座天使二型)。

和HGUC里的渣古与吉姆一样,蛋蛋HG里我做的最多果然就是Flag(Enact因为不再版,想反复做也没条件)。

有意思的是剧场版中出场的勇者式我一次都没做过,虽然是继承了狂风式高贵血统的后继者。也许是内心不想承认用光束兵器的Flag吧2333(须佐之男我倒很喜欢,也许是因为人家用实体剑吧2333)。

不知道为啥,一直以来我抵御非常中意应急品。从RGM-79[E],到G-Exes(民间工坊模仿AGE的作品,也算是应急的一种吧),再到这次的CustomFlag,这类型机体总有种规格以外的独特魅力。

这款CustomFlag的定价是1000円,与普通型持平,作为一台“Custom”实在是太过廉价了23333。似乎是为了增加“高贵感”,之后的Over版调整到了1200円(其实是因为多了一把新型步枪),也算是变相涨价了哈哈。

说实话,1000円放到现在也只能买买BF里的武器配件包了。毕竟,连骚吉姆也要1600了。

这也许是零PC套件为数不多的优势所在了2333。
来说说缺点。

Flag和Enact最大的问题,是ABS关节略“硬”。不适合反复拔插,把玩久了的话一些受力部位会磨损,保持力自然就下降了。

其次就是各部件彼此之间的可动干涉了。不过这是设定的锅,打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不能全怪财团B。

蛋蛋第一季的机体有不少都很奇葩,有的模型只有塑料套件中才有,譬如CustomFlag;有的只有R魂才推出过,比如GN Flag。

看到鲁鲁修里的萨德兰都R魂化了,我不禁再次幻想哪一天Flag也能加入R魂的阵营……

好了,这一期也到这里结束了。最近比较累,诸事缠身,居然还能完成这一篇,自己都很佩服自己23333。

十周年了,荷包渐瘪终不悔,希望财团B能推出更多的蛋蛋模型~那么我们下一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