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士N系列涂料性状与喷涂方法简介

turtlemark楼主LV7.铂金玩家

2017-06-27 17:48 发布于 未知

1楼
本帖最后由 turtlemark 于 2017-6-30 22:58 编辑

最近看到有同学又问起郡士N,之前也有问的同学。虽然我多次回帖说明,但太分散。郡士N的资料比较少,为避免走弯路,我在这个帖里把我学习和体验到的情况统一讲解。本帖只讲喷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从基本特点看起,如果只关心实际操作可以从喷涂方法看起。
*
*
1、基本特点
N系列是郡士出品的一套新水性漆。按涂料的分类,郡士N属于水分散型乳胶漆(而非水溶型),对有机溶剂的依赖较少,因而可以大幅削减有机溶剂含量。根据郡士官方的说法,N系列相比以往的水性漆(比如郡士H系列或田水,皆为水溶型)有机溶剂含量削减八成。另一方面,郡士N系列仅有涂料本身的淡皮革味(比较难形容),没有额外添加香料,喷涂时基本察觉不到气味。因此郡士N的环保性相当好,喷涂时可以仅佩戴防尘口罩并维持通风,防毒面具与抽油烟机非必须(有更好);水性漆对湿度要求不高,可以在雨天作业,甚至是在卫生间作业(洗过澡充满水气的不行)。
与市售其它常见水性漆相比,郡士N具有非常好的附着力和坚固度。官方声称附着力与坚固度可以和油漆(主要是C系列)相比,实际效果确实如官方所说。郡士N的市场定位可能与C类似,主要是可动模型(如钢破烂)。
目前郡士N系列的颜色已经不算少,但远不如C系列丰富。而且N系列仅包含上色面漆和透明保护漆,没有特化的底漆、特效漆之类。上色面漆为便于小零件上色和保持零件细节,涂膜较薄;透明保护漆涂膜略厚。这种设计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些问题,后面详述。


2、涂料构成
前面提到郡士N包含上色面漆和透明保护漆,若进一步细分,则有:光泽实色、光泽透明色、光泽无色(光油)、半光泽实色、消光实色、消光无色、金属色。这些种类本质上是几种涂料内容物按不同比例调配所形成的。先看涂料内容物:
a、基料:又称成膜成分,即干燥后形成涂膜的成分,为某种改性聚丙烯酸酯树脂;干燥前呈乳白色,干燥后无色透明。
b、分散剂:让涂料内容物分散并维持可涂装的流动状态,由水和一些有机溶剂构成。
c、颜料:具有特定颜色的小颗粒。
d、染料:具有特定颜色、可溶解的物质(作为溶质,颗粒比颜料更小)。
e、消光剂:较大的白色颗粒,涂装后容易上浮,导致涂膜表面粗糙。
f、银粉:较大的银色颗粒,涂装后容易沉降,模拟金属质感。
再看涂料类型与内容物的对应关系:
光泽实色=基料+分散剂+颜料
光泽透明色=基料+分散剂+染料
光泽无色=基料+分散剂
半光泽实色=基料+分散剂+颜料+较少消光剂
消光实色=基料+分散剂+颜料+较多消光剂
消光无色=基料+分散剂+较多消光剂
金属色银色=基料+分散剂+银粉
金属色非银色=基料+分散剂+染料+银粉
由此不难看出各种类型之间的关系。比如我曾经多次说过金属色相当于银粉加透明汤,从这里可以看出金属色比透明色多出银粉。金属色之间的差异除了染料,还包括银粉的添加量,比如黑铁色与金属黑的透明汤无明显区别,但银粉添加量有明显区别。


3、光泽度理论
涂层光泽度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涂层表面平滑度,二是涂层厚度。很多时候第二个因素会被忽视,但厚度非常重要。如果涂层不够厚,表面就会呈现底部零件表面的状态,而零件在涂装前不可能彻底抛光,于是薄涂层表面会忠实反映零件表面的粗糙感。一些光泽感很强的涂料(比如汽车漆)涂层都比较厚。前面说到郡士N只有上色面漆和透明保护漆,涂层偏薄,这给光泽涂装造成一定困难。
现在忽略底面的影响(比如以抛光的镜面不锈钢勺子作为涂装底面),单看涂层表面平滑度。对于油漆涂装而言,缓干流平是重要事项,但对于郡士N而言,这一点根本不需要考虑(当然这仰赖稀释剂的选择,后面详述):郡士N的涂料表面流平绰绰有余。实际影响涂层表面平滑度的因素是涂料中的颗粒。消光色含有较大的消光颗粒,会造成涂层表面粗糙。即使同为光泽色,由于实色的颜料颗粒大于透明色的染料颗粒,实色的涂层表面不如透明色光滑。即使同为光泽实色,不同颜色的颜料颗粒量有区别(浅色颜料颗粒似乎比较多,用于强化遮盖力,表现为涂料粘稠度有微妙区别),也会造成光泽度的差别。理论上讲,光泽透明色(包括无色透明)的光泽度最高。
金属色比较特殊:一方面沉降的银粉会呈现很强的颗粒感,另一方面上层的透明色可以形成比较光滑的表面,观感与触感脱离。所以这里不考虑金属色的光泽度。但可以考虑表面平滑度。
如果你需要微调摸索光泽度,最好以镜面不锈钢勺子为涂装对象,以确定涂装的各种参数。实际涂零件时,只需要按摸索到的参数多涂几遍达到足够厚即可。

图为在不锈钢勺子上涂光泽透明黄。


4、稀释剂
郡士N有两种稀释剂:T302普通稀释剂(蓝色包装)、T314喷涂用稀释剂(绿色包装)。喷涂能用的实际上只有T314。如果你已经买了T302,不用吝惜直接扔了即可,因为目前没有任何办法保证你能用T302持续稳定喷涂,更不用说效果很渣。
与常见的各种涂料稀释剂不同,T314并非无色透明,而是呈乳白色。所以我推测:
T314=基料+分散剂
郡士官方宣称T314具有缓干效果,但其添加量是一般水漆稀释剂的数倍,和涂料达到1:1(一般水漆稀释剂仅按涂料的1/3-1/5添加)。由于水漆的宏观流动性比油漆高太多,多加稀释剂极易流挂,T314能加这么多肯定是增稠了(抑制宏观流动)。最简单的增稠办法就是添加基料。
事实上以往(其它涂料)没有增稠型稀释剂的情况下,增稠的方法通常是玩家自行添加光泽透明(光油)。因此T314也可以认为是N30(光泽透明)和T302配出来的。但问题在于玩家并不清楚配多少N30合适。所以我再次建议不要考虑T302了,为用上T302花费的成本很可能比一瓶T302本身还高。


5、喷涂手法
郡士N的性状既不同于油漆,也与常见的水漆有区别。特别是在和T314按1:1混合的情况下,其性状几乎是前所未有的。传统经验和观念对于郡士N来说往往不适用,这是难点。但我经过长期摸索后,发现几乎只有一种涂装方法适合这种性状,而这种涂装方法异常简单:
涂料与T314稀释剂按1:1混合,稀释剂可略微多加;若堵笔,可少量添加田宫水漆缓干剂(加几滴即可)。稀释剂不推荐超过1.5。
气压以1bar为基准。不推荐低于0.8(雾化不足)或超过1.5(风太猛容易吹干喷嘴处的涂料和吹散零件上的涂料)。
喷笔使用常见的0.3的即可。0.2的可用于光泽色喷涂,消光色和金属色最好别用0.2的。
调整出漆量,在不流挂的区间内平喷即可。若需要光泽效果,则在不流挂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大出漆量,可以从2/3开度逐渐向下调整到不流挂为止,平喷即可。
一次喷涂不要太多。一次太薄多喷几遍没问题,一次太厚流挂就废了。若需要光泽效果,多喷几次积累足够的厚度。


6、常见问题
Q:郡士N是否需要水补打底?
A:水补本质上是消光底漆。若零件表面有划痕之类的瑕疵,喷涂水补后可填补,形成均匀表面。在均匀表面上涂漆,可减少漆面(特别是从底部瑕疵处)开裂剥落的风险。如果零件表面没有严重瑕疵,直接上色也可以。郡士N足以提供和油漆(包括油性水补)相同的“粘”力。如果选用郡士N,我默认优先考虑环保问题,而目前的环保水补涂料没有比郡士N附着力更好的。另外郡士官方表示,在郡士N之外的水漆上层涂郡士N,容易开裂。所以我不建议使用郡士N之外的水漆涂料做底。如果零件瑕疵较多,可以尝试用N20、N30和某种颜色调配消光底漆,或用含银粉的金属色打底。若无环保需求,油性水补随意上,郡士N在油漆上层涂没有问题。

Q:郡士N漆面能否打磨抛光?
A:可以,与常见油漆没有明显区别。

Q:郡士N能否做伪电镀效果?
A:郡士N的金属色银粉颗粒太大,不适合做伪电镀的金属色层。郡士N涂膜偏薄,做光泽黑底也有一定困难,需要耐心涂够厚度。郡士N的光泽透明色做面漆效果不错,而且郡士N(以T314稀释)是少有的可以在SM08电镀银上涂装的涂料(不会明显破坏SM08的涂层)。光泽黑底加电镀银形成金属效果后再涂光泽透明面漆,其发色原理与真正的电镀完全相同,而不是伪电镀的发色原理。

Q:容易堵笔。
A:消光色和金属色含颗粒,比较容易堵,喷涂之后务必将喷笔清洗干净。消光色建议添加田宫水漆缓干剂。气压不要太高,高了也没什么用。

Q:容易流挂。
A:由于性状与油漆不同,郡士N没有油漆那种湿喷,从流平的角度看前面给出的平喷方法已经相当于油漆的湿喷。直接喷成水样镜面肯定流挂,关键是完全没有必要,因为即使喷涂后没有立即呈现镜面,涂层表面也可以进一步流平。我曾经(在不介意流挂的情况下)多次实验直接喷成水样镜面与没有水样镜面的情况,结果是干燥后涂层表面平滑度没有明显区别。如果觉得不光泽,原因干燥后涂层是不够厚(喷涂时稀释剂较多水膜较厚会造成光泽的假象)。

Q:多长时间能干?
A:这个比较难说,如果以涂膜不再收缩为准,可能需要一周。如果以能进一步操作为准,建议自行观察。


7、歪门邪道
喷涂时将喷笔最前端的喷帽去掉,可最大程度散风,同时缓解堵笔和流挂问题。这个喷帽的用途只是保护针头,对雾化之类没有任何影响,甚至有些喷笔直接就没有这个玩意。去掉喷帽后注意不要磕碰针头。
31

点个赞吧~(1)

tanshundongLV1.新手上路

2017-06-27 23:07 发布于

2楼
非常感谢!!又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巧,我刚按照伪电镀的顺序做完一批零件,麻烦问下,是否需要喷光油?如果喷光油的话,会变成怎么样的一个效果?(网上实在没找到类似的图片,所以很不好意思,又要当伸手党了,抱歉!)
turtlemark楼主LV7.铂金玩家

2017-06-27 23:19 发布于

3楼
tanshundong 发表于 2017-6-27 23:07 非常感谢!!又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巧,我刚按照伪电镀的顺序做完一批零件,麻烦问下,是否需要喷光油?如果 ...
如果你要抛光表面,那肯定得继续涂光油。透明色面漆厚度不够抛光。
tanshundongLV1.新手上路

2017-06-27 23:23 发布于

4楼
turtlemark 发表于 2017-6-27 23:19 如果你要抛光表面,那肯定得继续涂光油。透明色面漆厚度不够抛光。
那意思就是说只有喷了光油并进行抛光 才能将喷光油的意义最大化 否则的话 对伪电镀的亮度提升并不是很大是吧?
turtlemark楼主LV7.铂金玩家

2017-06-27 23:31 发布于

5楼
tanshundong 发表于 2017-6-27 23:23 那意思就是说只有喷了光油并进行抛光 才能将喷光油的意义最大化 否则的话 对伪电镀的亮度提升并不是很大 ...
你这么理解也可以。
我前面也说了,光泽和厚度有关。上色后继续涂光油可增加厚度,本身对光泽度就有帮助。
纯靠涂装达成镜面光泽,涂层需要很厚,而且需要从底层一直积累,个人一般很难做到,所以还是有一定厚度之后就打磨抛光。

附上工厂瞎眼电镀的制法,你可以自己体会一下。
1、利用旋转喷涂机涂很厚的光泽底漆(类似汽车漆),涂完就是镜面光泽。
2、真空镀铝。铝层本身很薄,表面会忠实反映底面的状况,下面已经是镜面镀完铝还是镜面。
3、利用旋转喷涂机涂光泽透明色面漆。这个涂层也不太厚,表面仍然会忠实反映底面的状况,下面是镜面(铝)喷完面漆还是镜面。
EmirLV5.白银玩家

2017-12-09 01:08 发布于

6楼
收藏之!如此叼的教学指导帖居然是靠翻大佬的空间才看到,不合理啊
maksimsLV3.中级玩家

2017-12-09 14:58 发布于

7楼
顶,太牛逼了!
飞天剑舞LV3.中级玩家

2017-12-09 21:55 发布于

8楼
支持!什么都不说了,收藏了
0黑暗之刃0LV7.铂金玩家

2017-12-11 17:12 发布于

9楼
顶一下,说不定以后能用到。
EmirLV5.白银玩家

2017-12-19 08:08 发布于

10楼
关于在其他水性涂料上覆盖N会开裂这一点,有什么具体的条件么?温度或者涂层厚度什么的?
turtlemark楼主LV7.铂金玩家

2017-12-20 00:18 发布于

11楼
Emir 发表于 2017-12-19 08:08 关于在其他水性涂料上覆盖N会开裂这一点,有什么具体的条件么?温度或者涂层厚度什么的? ...
简单来说就是别的水漆比郡士N干得慢。
如果能确保水漆彻底干透,可以避免开裂,但水漆彻底干燥的周期相当长。
EmirLV5.白银玩家

2017-12-20 12:34 发布于

12楼
本帖最后由 Emir 于 2017-12-20 12:35 编辑

turtlemark 发表于 2017-12-20 00:18 简单来说就是别的水漆比郡士N干得慢。
如果能确保水漆彻底干透,可以避免开裂,但水漆彻底干燥的周期相当 ...

所以也就是说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底漆没有面漆干的快导致的了,这样就了然了,感谢。这么一看烘箱真是N的好搭档。
turtlemark楼主LV7.铂金玩家

2018-06-28 00:25 发布于

13楼
本帖最后由 turtlemark 于 2018-6-29 13:48 编辑

更新一下。
之前习惯性地认为光泽度不够是快干流平不足,但最近仔细观察了一下涂膜,发现思路完全错了。

乳胶漆的“白化”:
众所周知,如果在高湿环境下喷涂油漆且干燥过快,则空气中的小水滴会被封入涂膜,形成“白化”的现象。郡士N这种乳胶漆是以水为分散剂,不存在把空气中的小水滴封入涂膜的问题,但存在另一个油漆不容易出现的问题:会把气泡封入涂膜。气泡封入涂膜后,整个涂膜成了气-固分散系,和喷涂之前的乳浊液类似,都发白。最典型的现象就是刷涂光泽透明是完全透明的,而喷涂光泽透明则有浑浊感。

乳胶漆“白化”的另一种表现:
在涂装过程中,气泡会逐渐排出。如果排气完全,则没有白化。但如果排气速率不及表层干燥速率,比如一次性厚喷,底层气泡上浮却无法从表层脱出,那么气泡就会聚集在表层,此时表层就有沙点状的质感。这些气泡其实起到了和消光剂完全相同的作用,于是涂膜丧失光泽。这种现象我之前一直误认为是橘皮,但因喷成水样镜面都无法避免这种现象,我也有所怀疑,最近观察光泽透明刚喷完时的漆膜,终于发现是气泡。

薄喷的理论依据:
当初T314稀释剂刚发布的时候,日站报道了郡士在模型展上演示使用T314,提到有个涂装的“窍门”:分两次喷涂,先薄喷一层,再喷一层发色。之所以要薄喷,就是为了完全排气。原理类似油漆薄喷防白化。

气泡的来源与积攒:
喷笔喷涂属于有气喷涂,被涂物会接触额外的气流。即使无气喷涂,被涂物也不是出在真空中,周围总有空气。部分空气就会涂料“盖进去”。喷涂气压越大,被涂物接触的额外气流越强,涂料对被涂物表面的压力越大,这些都导致更多的气泡存于涂膜中,所以要尽可能降低喷涂气压(顺带一提,乳胶漆流速越快粘度越大,所以高压喷涂反而容易堵)。底材也对气泡的聚集有影响:底材光滑,气泡少;底材粗糙,气泡多。雾化也是个因素,雾化越好,越不容易积攒气泡。

底材(塑料零件或已有的涂层)浸润性
水漆对底材的浸润性很不好,通俗点说就是“不粘”。从原理上讲,水的表面张力太大,收缩成一个液滴的趋势太强,雾化的液滴涂布后难以流动连接。在涂布后的短时间内,湿涂膜容易存在很多凹凸结构,这些凹凸结构又能存气,连续涂布容易积攒气泡。添加流平剂可以降低涂料液态时的表面张力,强化浸润性。T314就有这个效果,直观表现为用T314稀释的郡士N涂料在涂布后粘接力较强,一旦涂布,即使立刻用水冲洗,最底层也无法洗掉,而用T302/T303稀释的郡士N涂料底层也可以被水洗掉。如果不对涂料进行更改,仅在涂装环节下手,提高雾化、超薄涂布、缓慢移动喷笔可以使涂料更容易在塑料表面摊开。除此之外,底材有一定粗糙程度也可以促进涂料的流动摊开,但粗糙底材本身又容易存气,对于水漆而言是个严峻的挑战。

T314的缓干流平性:
若能彻底排气,亦即若能完全防止白化,只要足量添加T314,无论怎么喷,都足以流平成完全光泽的表面。说得极端点,郡士N根本不存在橘皮之类流平缺陷,唯一的缺陷就是白化。

排气过程:
如果涂膜能长时间维持水样,气泡自然能排出,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排气总是和干燥同时进行,并且仰赖稀释剂中的消泡剂和流平剂。问题在于如何才能保证在表层干燥之前完成排气。遗憾的是,一般涂装方法即使薄喷也没有保证,因为这个厚度实在太难控制了。

光滑底材的瞬间排气实验:
在镜面不锈钢勺子上涂光泽透明黄(N91),涂料原液与T314稀释剂按1:2混合(过量稀释),喷笔为郡士PS770,气压1bar,喷针后拉40%左右。平喷,无流挂,一旦发现涂膜浑浊发白,立刻吹气直到浑浊消失,最终可获得完全通透且光泽的涂膜。吹气可以促进涂膜干燥,同时排气,但排气之后仍要保持涂膜没有完全干燥,因此过量添加稀释剂。但低压过量添加稀释剂对喷笔的雾化能力是个考验,或者需要仔细调整出漆量。

非光滑底材的瞬间排气调整:
刚才说了非光滑底材更容易积攒气泡,对排气的要求较高,这就需要排气的干燥过程更长,和涂膜完全干燥之间的富余量也更少。理论上可以进一步增加稀释剂,但要注意流挂。也可以尝试调整出漆量或出气量,但要注意增大出气(增大气压)会让气泡更多。这部分还需要摸索。

总体上讲,瞬间排气喷涂相当于让“薄喷”能连续进行,因为“薄喷”只是为了排气,并非防流挂。这需要在出气量、出漆量、雾化上找平衡。像PS770这种靠极小气量就可以高度雾化的喷笔,在低压区有平衡点。0.3的喷笔则在低压区全灭:若要雾化,则气量过大,来不及排气;若要减小气量,则雾化不足,轻则积攒气泡,重则流挂。但0.3的喷笔在高压区有平衡点,之前我曾试过以3bar气压喷涂1:4比例稀释的涂料,也可以瞬间排气流平,但反弹严重,过于浪费,实际着漆量很少。低压区的平衡点则好得多,虽然稀释剂是超量使用,但相比一般喷涂着漆率更高,涂料总体用量可减少。


超量添加T314的弊端:
T314是一种浊液形态的稀释剂,我之前曾经推测里面添了郡士N的树脂基料(光泽透明的主要成分)作为增稠剂和流平剂,后来查阅一些资料发现这个看法是错的。浑浊确实是树脂造成的,但作为流平剂的树脂和作为基料的树脂相容性不能太好,添加同种树脂意味着完全相容,没有额外的流平效果。相容性有限的树脂会在成膜过程中逐渐上浮到表面(这个消光剂、气泡一样),结成光滑的透明膜;若所有充当流平剂的树脂都能上浮均匀成膜,就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但如果作为流平剂的树脂过量,有一部分没有上浮到表面,而是混在涂膜内部,效果和涂膜内混了气泡一样,都发白。换言之,这个涂膜不是均一的树脂,而是两种树脂混合的(胶体中的固溶胶,分散剂为郡士N本来的树脂,分散质是流平剂的树脂;混气泡时,分散质是气体)。不过这种弊端也有个用途:可作为“透明白”,当然这近乎搞笑,因为无法控制“发色”,真要做“透明白”应该用沉降的透明物质。
eva17thLV4.高级玩家

2018-06-28 09:15 发布于

14楼
turtlemark 发表于 2018-6-28 00:25 更新一下。
之前习惯性地认为光泽度不够是快干流平不足,但最近仔细观察了一下涂膜,发现思路完全错了。



吹气就是用喷笔只出气不出漆的吹么?
turtlemark楼主LV7.铂金玩家

2018-06-28 13:14 发布于

15楼
eva17th 发表于 2018-6-28 09:15 吹气就是用喷笔只出气不出漆的吹么?
是。当然用别的东西吹风也可以,以及喷涂时以较快速度移动喷笔也有类似效果。
DIO的世界yLV3.中级玩家

2018-06-29 10:43 发布于

16楼
学习到了,最近入了74537,不知道能不能这么玩
turtlemark楼主LV7.铂金玩家

2018-07-02 08:41 发布于

17楼
补充一些关于T314的作用机理

T314是一种白浊液体,这和一般的稀释剂很不一样。之前我曾推测这里面加了树脂,但进来查阅一些资料之后发现不对。T314的白浊其实是表面活性剂的“胶束”。
郡士N属于乳胶漆,其形状简单来说就是水包油,但这个油不能直接放在水里,需要先被乳化剂包裹,再连着乳化剂一起分散到水里。乳化剂属于表面活性剂的一种,被乳化剂包着的树脂总体上构成乳液粒子。
乳液粒子的大小决定光泽度。粒径越小,光泽度越高。以N30光泽透明为例,原液直接刷涂可以获得极好的光泽透明涂膜,说明原液里面的乳液例子已经足够小了,而且乳液中的树脂质量也很好。
但直接喷涂原液、用水稀释后喷涂、用T302/303稀释后喷涂,即使一次湿喷到流挂的水样镜面,也照样缺乏光泽。这是因为喷涂时要将涂料打散成小液滴(喷雾),这个打散的过程会破坏乳液粒子的稳定性,导致一些乳液粒子聚合成更大的乳液粒子,或者干脆丧失外层乳化剂只剩树脂液核。乳液粒子有大有小甚至破乳,非常不均匀,光泽质感也就消失了。
喷涂之后,乳液粒子不像原液那样细小且均匀,这问题怎么解决呢?直观的思路就是补充乳化剂,让乳液粒子重新变成原液那样细小且均匀的状态。不过这个还原的过程并没有那么简单,毕竟用户的设备就一个喷笔,不可能模拟工厂制备乳胶漆的过程。此时补充正常的乳化剂已经不行了,需要补充一种超量且有特殊形态的乳化剂:乳化剂胶束。
乳化剂或各种表面活性剂可溶于水,浓度低时分子都处于单体状态,浓度超过一定限度就会聚集起来并且排成特定形状,这就是胶束。有些胶束就像乳液粒子的外壳,但里面没有包树脂(或其它油性物质),这些胶束具有包裹树脂、从而让树脂再度进入水的功能,称作“增溶”。如此一来,即使是那些已经破乳的树脂也可以重新形成特定大小的乳液粒子,过大的乳液粒子在补充乳化剂之后也可以重新拆分成比较小的乳液粒子。如果这个过程完美实现,那么喷涂的涂料就可以获得和刷涂一样的光泽质感。郡士对于T314的宣传也是发挥原本的光泽。
问题在于这个过程显然不能完美再现。如果涂装环境过于干燥,表面活性剂和水都快速挥发了,那就无法再度乳化或增溶。如果挥发过慢,则会反复增溶。如果在既存漆面上重涂,增溶的对象可能变成底层涂膜,也就是把底层涂膜浸湿了(直接在涂膜上刷T314,很快就会腐蚀)。用户的设备也是千差万别,都会造成差别。一次涂得越多,差别积累越大,最终效果也没谱。极端一点,每次只喷涂一道,然后等完全晾干再涂,可能会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但这得涂到哪辈子?
此外还有个问题。大量添加表面活性剂之后,整个系统有稳泡趋势,也就是气泡容易停留在其中。虽然涂料本身已经做了抑泡处理,但架不住涂装过程中增加的气泡。由于喷涂到被涂物表面(不论是被涂物本来的底材还是已经有了涂料)的涂料总是不均匀的体系,容易浸润不完全,也就是在被涂物上没有完全摊开,下方留下气孔。在增溶和稀释剂挥发的过程中,气泡可能上浮,但最终到表层可能就无法排出,或者排出了却在表层留下坑,如此就形成了白化的光泽不良。虽然每次都薄涂等待排气完全,理论上可以解决问题,但实际上也难以控制。
总而言之,除非深入研究乳胶漆性状,自己找平衡,否则听再多别人介绍的经验,也只是让劣化现象减少一些,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和油漆相比简直坑得不能再多。
至于如何自己找平衡,这里没法细讲,只能提示一点:AV漆中的RC系列是聚氨酯的乳胶漆,厂商明确推荐以2-4bar喷涂,这可以作为参考。但怎样把涂料变成适合高压喷涂的,就靠自己了。

ikari1106LV7.铂金玩家

2018-07-03 00:43 发布于

18楼
turtlemark 发表于 2018-7-2 08:41 补充一些关于T314的作用机理

T314是一种白浊液体,这和一般的稀释剂很不一样。之前我曾推测这里面加了树脂 ...


想请教一下前辈,郡仕H系列和N系列在市场上的关系。
我以前想当然地认为N系列是用来取代H系列,现在看来不但两者共存,郡仕还在推出H系列的新产品,反倒是N系列一直没什么动静,日本选手是如何看待这两款产品呢


turtlemark楼主LV7.铂金玩家

2018-07-03 01:34 发布于

19楼
本帖最后由 turtlemark 于 2018-7-3 01:41 编辑

ikari1106 发表于 2018-7-3 00:43 想请教一下前辈,郡仕H系列和N系列在市场上的关系。
我以前想当然地认为N系列是用来取代H系列,现在看来 ...


目前N系列的处境非常尴尬。最新一期HJ(中文版模工坊)介绍水性涂料,居然都没提N,但提了H。
说到底,N的性状不是溶液,其涂装方法应彻底改变。与N类似的AV漆RC系列就推荐高压涂装。
郡士N在过量稀释并高压的情况下,是可以抑制弊病的。其实它的主要弊病就一个,涂膜内有大量气泡。而产生气泡的主要原因是涂料对底材浸润不良,总是容易存留空气。超量稀释、高压涂装可以提高雾化,从而让涂料对底材更容易浸润,但也要小心高压增气,可以有限高压(2bar)并远离被涂物,然后调整出漆量。
如果不想浪费涂料,也可以单纯用稀释剂调整:用一个PS材质的弧形透明勺子(一定要用PS材质的,常见的往往是PP的,差别比较大),在2bar气压下对勺子表面喷涂T314稀释剂,调整喷涂距离、喷笔移动速率、出漆量,让勺子表面总是呈现光泽,近距离观察没有细小的麻点,然后记住这个喷涂距离、移动速率、出漆量。实际喷涂时,涂料粘度较大,要变更喷针拉动幅度,使出漆量和之前差不多,最好也先涂勺子观察有无麻点并微调。
但为什么郡士官方不像西班牙人那样推荐高压涂装并依次设计涂料呢?我的推测:郡士自家的泵,额定气压就1bar,最高端的L7最高气压才1.5bar……郡士总不好自己打自己的脸。西班牙人不卖喷涂设备。

下面两张照片是我用闪光灯在黑暗中拍的涂膜,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喷涂的问题。

图一:郡士N30刷涂

闪光灯亮点成像相当清晰,边缘锐利。

图二:两个不锈钢勺子,上面的是郡士N30,下面的是AV漆RC系列聚氨酯清漆,宏观表现N30有失光白化,AV漆基本光泽透亮,微观表现如照片

闪光灯亮点成像不清晰,亮出可看到气泡(发白的圆点),郡士N30非常严重。



这问题怎么解决,说实话我已经快技穷了。工业上有增强浸润的方法,比如使用特殊洗涤剂对被涂物进行擦洗,给被涂物加电荷(静电喷涂),但这些个人实施有点困难,唯一还能试试的就是加电荷,不知道家用的负离子发生器行不行。
ikari1106LV7.铂金玩家

2018-07-03 01:56 发布于

20楼
本帖最后由 ikari1106 于 2018-7-3 01:57 编辑

turtlemark 发表于 2018-7-3 01:34 目前N系列的处境非常尴尬。最新一期HJ(中文版模工坊)介绍水性涂料,居然都没提N,但提了H。
说到底,N ...

我也是因为日本本土都很少提及N系列才有此疑问
日本人偏爱H系列是因为积习难改还是有别的原因
H系列除了颜色更丰富,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还有什么优势吗

图片选择

努力修改中₍₍ (ง ˙ω˙)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