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四驱30年:可能只有它没有背叛你的回忆

lvkool楼主LV8.钻石玩家

2017-06-19 18:34 发布于 未知

1楼
作者 | 段成旌


■ “抬头望望天”


你和四驱车的故事多半是从动画开始的。可能是在哪个百无聊赖的下午、在某个卫视频道看到了手持木杆追逐小型赛车模型的五个孩子,也可能是在某个课间突然有同学开始谈论一些“三角箭走墙壁”“冲锋战神龙卷风”之类一听就源自动画中的词汇。
第一次接触迷你四驱车的方式可能每个人都不同,但是被迷你四驱车的魅力俘获往往成为共同的归宿。就像漫画《四驱小子》开篇所述一样,可能这就是“男人永远的挚爱”。
迷你四驱车的发展历程至今确切来说已有35年。这些融合了方程式赛车造型与日式科幻风格,作为“日本八九十年代工业设计结晶”的小型车模对于当年的中国孩子们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赛车、机械、改装、竞速,无论哪个词汇单独提出都足以激起小男孩儿们的兴趣,更不要提“迷你四驱车”这种将全部要素都合为一体的企划了。
虽然概念上的世界第一辆迷你四驱车模型并不是参考方程式赛车的外形,而是参考了美式皮卡——它更像是普通的皮卡模型而非如今大家印象中的竞速赛车,这版车型存世极少,采用了与迷你四驱车相近的原理与底盘,与此后出现的接近方程式赛车外形的四驱车的关系可以视为“技术试验机”。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四驱车都是模型与漫画并行的企划。1987年12月,德田擎的漫画《四驱小子》(ダッシュ!四駆郎)开始连载,1989年同名动画在日本开播,这部动画在1991年就被香港翡翠台以粤配版本引进,在整个90年代,这部动画成为了迷你四驱车在国内的代表。一般来说,这部动画培养的大多数是80后与小部分90初生人对迷你四驱车的爱好。
这一部作品最为代表性的迷你四驱车是主角四驱郎的“天皇巨星”。具有标志性的高底盘与越野大轮胎,与漫画中主要是越野赛道的设定相合。造型还很有些现实中赛车的影子。


《四驱小子》相比它的继承者来说,在很多方面都更“贴近现实”,比如说因为动画中的四驱车与现实中一样只能向前冲还需要一根用于控制车辆方向的“引导曲棍”,在大多数时候这些迷你四驱车也基本符合一款电动模型应有的能力(当然超自然的情节也不少),除了那些年龄不大的孩子每个人都能徒步跟上全速奔驰中的四驱车以外,也没有过多现实中难以接受的内容。


《四驱小子》的继任者《四驱兄弟》(爆走兄弟Let's&Go!!)漫画版由越田哲弘创作,1996年同名动画版开始放送,1998年,翡翠台将其引进国内。
这部动画是更多90后结识四驱车的起点,在21世纪头几年,这部动画的复播率相当之高,对于当时正当玩玩具年龄的90后来说杀伤力不言而喻。
与秉承基于真实合理夸张的前作相比,《四驱兄弟》在车辆造型与性能上双重放飞自我,首先是从以往基于现实方程式赛车外形的设计大胆革新为“全覆式轨道车”(外壳覆盖轮胎),外形更为科幻,也更为华丽。这一点在系列主角使用的各代车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造型之外,第二代动画作品中的四驱车性能同样科幻,从声控发动的“冲锋龙卷风”到能破坏混凝土的“空气刀”,再到动画第二季人手一张的高智能GP芯片。《四驱兄弟》中的四驱车不再是只要打开开关就只能直线冲刺到没电的普通模型,而成为了“车随意动”的高科技结晶,《四驱兄弟》中的很多技术人类直到今天也没能在现实中复现出来。
在第二部世界大赛篇后,《四驱兄弟》更换主角重启世界制作了第三季,一文字豪树与一文字烈矢兄弟依然继承《四驱兄弟》一“豪”一“烈”的传统(之所以有这个传统是因为烈与豪的日文读音分别谐音于Let's和Go),不过这一季因为剧情已远离高人气的星马兄弟一代征战的时代,加之国内引进与播放率都远低于前两季,传播范围就相对较窄了。




■ “电子化”轨道车


在迷你四驱车最热门的上世纪90年代,改编电子游戏自然也不会缺席。
因为迷你四驱车相关漫画在日本连载的时间比中国早了几年,所以改编游戏也集中在90年代末期主机上,比如SFC,世嘉土星,GB,以及PS等。


以迷你四驱车为题材的电子游戏主要有两大分野,一类是最为传统的竞速赛车游戏,另一类是融合了剧情的RPG型游戏。
在WGP篇以后,安装了可以声控操作的GP四驱车们在游戏中的表现其实和普通的赛车游戏没什么区别了,一样可以控制方向与油门,最终呈现出的结果也贴近传统赛车游戏。


相比之下,以RPG形式制作的迷你四驱车游戏就有趣的多了,在当年的迷你四驱车RPG中,玩家能获得更贴近动画漫画车手的体验。


这类游戏采用了接近当年《精灵宝可梦》的模式,以“收集、培养、交换、对战”四大要素作为主要玩点,玩家处在基于《四驱兄弟》世界观构建的大世界中,与各路车手比赛获取酬金,收集各类升级零部件,并挑战更强的对手,同时游戏中也利用的GameBoy的通信机能实现了玩家间的零件交换与对战。


另一些介于二者之间的游戏则更接近于现实中玩迷你四驱车本身,玩家不需要太多仪式性的比赛就可以对车辆进行自由改装,改装后的赛车入场后玩家也不能对其进行“驾驶”。


这类游戏的代表作《四驱兄弟WGP:极速赛事》提供了一套基于现实的改装定制系统,既包含马达,导轮,齿轮,轮毂,轮胎,龙头凤尾等常规改装件,也包括轮轴,电池等小部件改装,因为剧情背景定在GP芯片已普及的WGP世界赛时期,所以即使不能手操,四驱车也一样会主动转向,不至于需要导轮触壁转弯。
以迷你四驱车为主的电子游戏在主体漫画、动画相继完结后也就随之没落了,之后的次时代主机上我们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身影了。不过虽然纯粹以迷你四驱车为主角的游戏消失了,但是迷你四驱车作为时代文化符号在其他反应现代日本的游戏中又有了活跃的机会。
在日本黑道题材游戏《如龙》系列中,主角极道大哥桐生一马就一本正经的玩起了迷你四驱车,游戏中甚至还专门为之做了一套看起来很专业的改装系统以及一系列支线挑战任务……




当然,还有一个定律是——一切老IP都会在手机平台上复活。


■ 从双星到双钻


在迷你四驱车相关动画中,你能看到大量红蓝底双白星标志,广泛出现在动画背景中的电池、海报、设施以及动画中长期担任解说员的“四驱斗士”的衣服上。


这个标记就是迷你四驱车的真正生父,日本模型厂家田宫的商标。在前文内容中的迷你四驱车包装上也能看到,日本田宫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制作并发售迷你四驱车模型,并一直延续至今。田宫也是不少迷你四驱车大赛的配件提供者与规则制定者,在日本的不少迷你四驱车相关比赛中,使用田宫车与田宫配件都是参赛的先决条件。
在田宫四驱车发展的早期阶段,还曾有不少厂家跟进研发过迷你四驱车及其相关配件,但是田宫凭借着先入优势与比赛限制成功垄断了市场,让日本的迷你四驱车市场尽归于田宫一家之手,其他厂家或许仍然会生产一些配件,但是无法参与官方大赛等原因已经失去了大规模量产化与田宫竞争的条件。


虽然不论是《四驱小子》还是《四驱兄弟》,都差不多能算是田宫四驱车的“广告片”,不过田宫凭借动画中处处留标的潜移默化与垄断比赛用材在日本构建的迷你四驱车帝国并没能蔓延至一海之隔的中国。
在中国,有一家公司全盘复刻了田宫在日本垄断迷你四驱车市场的手段,甚至连动画中处处埋下的田宫商标都被这家公司利用到了。
这家公司也就是同样拥有红蓝底与白色图案的“奥迪双钻”,这家来自广东汕头的玩具公司成功利用90年代与21世纪初因网络不发达而形成的信息不对称让全国不少儿童认为动画里的田宫标志是奥迪双钻的山寨版本……


不过在田宫官方没有动用法律介入的大陆,四驱车这种火热一时的模型自然不会只有奥迪一家尝试制作,在难以动用法律武器的盗版纷争中,奥迪获得大陆迷你四驱车市场垄断地位的原因也不只是商标像田宫。
四驱车作为竞技模型,对于车辆本身的质量要求比一般的模型玩具都要高不少,且不提本身就需要改装的马达等部件,单纯看车辆底盘就有强度与重量平衡性的要求,早年有一些价格非常便宜,不需要组装的成品四驱车,其质量就明显比不上在90年代就能卖到2元的奥迪迷你四驱车。
质量只是第一步,从基础的迷你四驱车,到龙头凤尾马达等配件,到剪钳螺丝刀等改装工具,乃至专用充电电池,奥迪双钻几乎完整地复刻了田宫四驱车的衍生零件体系,如果玩四驱车到了有竞速改装需求的境界,如果没法海淘田宫部件的话,当年的奥迪双钻几乎就是唯一选择。


关于奥迪双钻和田宫间的纠葛,还有一段历史公案。
早年间奥迪双钻主要出《四驱小子》与《四驱兄弟》中的车型时,有说法称奥迪双钻生产迷你四驱车是获得过田宫授权的。这一说法一直延续至今,即使是《四驱小子》与《四驱兄弟》中车型早已停产多年后,仍然有人用各种手段去弥补这个“授权论”,比如说曾经有过授权但中途终止,只授权使用模具但是未授权商标,同样的产品只是贴标不同等。
不过田宫授权奥迪双钻制造迷你四驱车如今看来只是一部分爱好者一厢情愿或者道听途说的说法罢了,不仅奥迪双钻从未在任何官方途径宣称过自己得到过田宫授权,有爱好者也亲自向田宫进行了求证,得到的答复是:“田宫从未与奥迪双钻有过任何商务合作。”


不过奥迪双钻是否获得过田宫的授权可能已经不再重要了,凭借着当年相对其他产品来说优异的质量,与奥迪双钻老总的商业头脑,“奥迪迷你四驱车”成为了受国家认可并推广的青少年科技体育项目,“奥迪双钻”也成为了国内“迷你四驱车”的代名词。




■ 不只是玩具


奥迪双钻将四驱车定义为“儿童玩具”,他们也确实围绕着这个定位在国内进行推广——“奥迪杯”的相关赛事中,只分小学低年级组与小学高年级组,初中及以上的四驱车爱好者与奥迪的“官方大赛”是基本无缘的。
这种定位成就了奥迪在儿童玩具行业的优势地位,却也让迷你四驱车在不少国人的心中留下了“低龄玩具”的刻板印象。
事实上迷你四驱车作为一种兼具竞技性与观赏性的模型有着很高的拓展潜力,无论是追求竞速进行改装,还是追求外观对车壳进行大幅改造,甚至自制配件进行全方位的改造,这些玩法在发源地日本及世界各地都有着大量拥趸。




不过更为进阶的玩法需要的技艺以及技艺的危险性也不是小学生能轻易掌握的,不少用于模型的粘接剂,腐蚀剂,油漆等都可能对小学生造成伤害,冲击钻、刻刀等模型改装常用的加工工具对小学生来说也太过危险。所以在国内奥迪官方举办的比赛中使用的规则与评判标准都相对轻度一些。
国内的“超龄玩家”们自然不会仅仅满足于相当轻度的奥迪规则,他们也在长大后投入了更为考究的改造玩法中。


外观改造以外的竞速一脉则开始使用自己长大后通过专业课程或者业余自学获得的种种知识来考虑如何用真正的科学让四驱车跑的更快更稳,而不再是像小学生一样依靠动画表现与外形来估计那辆车厉害。
给车辆加装龙头凤尾来加强车辆稳定性,镂空车壳来减重已是入门级改装技巧,技术宅们选择用高新技术来手动定制马达。




长大后的迷你四驱车玩家们有了更好的条件与更高的追求,也自然转向了做工更好的田宫车乃至只做某些专业特种零件的进口厂商,这一方面是因为更高的追求需要更好的底材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四驱车在国内的没落。
■ 不是因为你们长大了,它确实不在了
随着年龄层次的不同,对于国内四驱车最后的印象可能也不相同,有人离开它时动画车时代还未结束,有些人最后的记忆可能是“梦之队”和“野战队”,还有些人可能知道更晚些奥迪自己投资制作的迷你四驱车动画《战龙四驱》及其衍生产品。
但是就算是最晚的《战龙四驱》,其实也已经是2009年的事了,从《战龙四驱》推广后至今将近八年间,无论是国产动画还是日本动画都没有退出过新的动画作品,曾经依靠动画宣传火遍大江南北的迷你四驱车在失去了最大的助益——动画之后,国内风潮几乎退尽。


有些人可能认为国产迷你四驱车和国产游戏王OCG卡片或战斗陀螺一样,只是自己不关注了,但它们还在被厂家们按部就班的发行着,也走出了自己的道路。但是实际上,国内的奥迪双钻四驱车真的没了。
一方面早在2004年,奥迪变成了奥飞,并慢慢转型为多领域发展的投资型公司,“玩具业务”成为了奥飞的一部分收益而不是主力业务;另一方面《战龙四驱》无论是动画还是模型都没能复制《四驱小子》与《四驱兄弟》的成功,《战龙四驱》之后,奥飞停止了迷你四驱车的研发与生产,奥迪双钻的所有四驱车都宣告绝版,早期动画中的人气车形与奥迪原创的“梦之队”“野战队”等系列中的车型都摇身一变成了具有不菲价值的收藏品——尽管收藏它们的人都知道这些车其实并非正版。
09年奥飞砍断四驱车生产业务后,市场上的存货逐年减少,几乎每隔几个月都有人谣传奥飞将重拾迷你四驱车生产业务,不过最终这些说法被证明都只是老粉的美好愿景。
如今奥迪双钻品牌下还有一条被称为“零速四驱”的产品线,这套拥有八个轮子且可以在特制轨道中进行“90度垂直攀爬竞速”的“四驱车”,可能在创新的路上走的太远了。


时至今日,其实依然还有些国内厂家在制作迷你四驱车,毕竟依照田宫车型翻版开模在技术上也不是太难,不过更多盗版厂家的名字在这里就不提了。

■ 还是最棒的初见


即使在日本,迷你四驱车也没有了当年的热度,田宫在今年5月27日发行的最新款四驱车还是20多年前《四驱兄弟》中三国藤吉使用的急速眼镜蛇,使用了VS底盘的珍珠蓝特别版。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迷你四驱车的近况,它不像高达模型或者假面骑士腰带一类的玩具一样有着源源不断的新资源可供使用,如今的田宫四驱车除了原创款外,基本都是《四驱兄弟》与《四驱小子》中经典车型的复刻版或特别版。


但是换个角度想,比起变化巨大到能令同系列新老粉丝产生仇恨的《精灵宝可梦》系列、《高达》系列、《游戏王》系列等,迷你四驱车在几十年后推出的新商品竟然还是老粉丝最熟悉的车型,这对爱怀旧的人来说可能是最棒的系列了。


25

点个赞吧~(1)

superjunior_112LV4.高级玩家

2017-06-19 18:39 发布于

2楼
奥迪双钻,我的伙伴
bobo8614LV2.初级玩家

2017-06-19 18:45 发布于

3楼
回忆啊,以前都是玩奥迪的,不知道那些底盘啊、改装之类的道理,就知道装一大堆,用贵马达
superfatcatLV5.白银玩家

2017-06-19 19:02 发布于

4楼
记得有一次去商场想买一个四驱车马达,没想到竟然40块(当时每次玩具的预算,什么弹珠警察奥迪,还是20块)。同行的爷爷虽然不懂四驱车,还是给买了。当时就有点花多钱了,却还让爷爷掏腰包的愧疚感。回忆往事,想想就有点难过...
trane999LV5.白银玩家

2017-06-19 19:31 发布于

5楼
怎么我小时候一边看一边想,你跑这么久不累吗?有轮滑跑,不累吗?只有我在关心这不常理的问题是吗,哇咔咔咔,,,,,
wywd12315LV4.高级玩家

2017-06-19 22:26 发布于

6楼
一般知道并玩过四驱车的人,现在早已成家立业,没有时间重拾旧梦了;现在的孩子口味早已不同,不过他们喜欢的动漫我也很难接受,也许,这就是代沟吧?
kira302LV6.黄金玩家

2017-06-19 23:34 发布于

7楼
一直以为奥迪是正版,田宫是盗版的路过
爱吐槽的堆积君LV5.白银玩家

2017-06-20 01:06 发布于

8楼
本帖最后由 爱吐槽的堆积君 于 2017-6-20 01:23 编辑

看完通篇只有一个问题,“授权论"并非一厢情愿或者道听途说

作者并没有好好研究过奥迪的历史

蔡东青在香港看到迷你四驱车,认为是个商机,
之后便找到了田宫合作并与九十年代初开始引进生产迷你四驱车,
当年是以代工的模式进行合作,田宫提供模具,奥迪生产包装,
成品不光在国内销售,还以日版的形式出口到欧美,
只是当年的奥迪并不叫奥迪,而是叫做双钻DIAMOND,所以就有了询问信中的“未与Auldey合作”一说
双钻DIAMOND可是说是的的确确的正版,至于之后的分道扬镳,双钻改名,都是后话了
但是双方有过授权合作是不争的事实








抛开这些不说,

以当年一个新兴的民营企业,当年那个技术环境,是不可能拥有这种程度的开模技术的

即使放到20多年后的现在,也没有盗版能做或者会做这种程度的翻模

原因就是这是田宫的模具

adminLV11.传奇

2017-06-20 10:19 发布于

9楼
爱吐槽的堆积君 发表于 2017-6-20 01:06 看完通篇只有一个问题,“授权论"并非一厢情愿或者道听途说

作者并没有好好研究过奥迪的历史

看来是田宫否认黑历史了
pennlouLV6.黄金玩家

2017-06-20 11:44 发布于

10楼
樓主確實沒深入研究

連"雙鑽"也不知道, 奧迪是什麼?能吃不
fyilLV2.初级玩家

2017-06-20 19:34 发布于

11楼
Tvb当年的翻译很好听啊,四驱兄弟后来的四驱车都可以杀人了,那些空气炮真是
ikari1106LV7.铂金玩家

2017-06-21 10:05 发布于

12楼
爱吐槽的堆积君 发表于 2017-6-20 01:06 看完通篇只有一个问题,“授权论"并非一厢情愿或者道听途说

作者并没有好好研究过奥迪的历史


不要说模具,如果不授权连封绘都未必能做的出来
太怀念了,楼上头一张图片的saint dragon恰巧是我人生中的第一辆双钻四驱车,没记错当时应该是10块钱
后来咬咬牙买了一台双星的,六十多,打开一看还不给马达
sakerluLV10.至尊

2017-06-21 10:14 发布于

13楼
哈哈我就是当年那批认为“双星”是山寨“双钻”的其中之一
紫魂黑剑LV6.黄金玩家

2017-06-21 10:47 发布于

14楼
本帖最后由 紫魂黑剑 于 2017-6-21 10:48 编辑

真是记忆犹新啊,前段时间还看到侄子玩奥迪得那个8轮车,勾起了小时候4驱车的回忆,就回家把原来的存货都找了出来重温一下。
爱吐槽的堆积君LV5.白银玩家

2017-06-21 11:22 发布于

15楼
ikari1106 发表于 2017-6-21 10:05 不要说模具,如果不授权连封绘都未必能做的出来
太怀念了,楼上头一张图片的saint dragon恰巧是我人生中 ...


扎心了老铁
ikari1106LV7.铂金玩家

2017-06-21 11:53 发布于

16楼
爱吐槽的堆积君 发表于 2017-6-21 11:22 扎心了老铁
我也是很服田宫的,为了不亏待这进口货,买回来一顿改造,小屁孩什么都不懂,能装得地方都给装上
龙头凤尾平衡杆,滚珠轴承差速轮,海绵轮胎换比齿轮,买了一个三十块钱的高逼格马达,兴冲冲的拿到跑道上,根本不动!
但是换上双钻的烂马达就能跑


G-penLV6.黄金玩家

2017-06-21 21:48 发布于

17楼
此贴不能沉

另外现在有

武井宏之执笔的新四驱小子,现在新车也有发售,田宫想打响怀旧口号?



最后悼念一下已故田宫社长
404NotFoundLV2.初级玩家

2017-10-28 23:04 发布于

18楼
不知道现在淘宝上能买到的田宫四驱车是正版么?
gundamzakuLV4.高级玩家

2017-10-30 11:49 发布于

19楼
404NotFound 发表于 2017-10-28 23:04 不知道现在淘宝上能买到的田宫四驱车是正版么?
正版的,没事谁还做山寨啊,那成本不合算。
darkearlLV3.中级玩家

2017-10-31 03:56 发布于

20楼
这帖顶啊,我大概96、97年开始玩的,那时候真以为双钻是正版,双星是盗版,花了大钱改造双钻,其他好像还有双林双树什么的,但不管版权争议如何,双钻留给我们的是青春是回忆!做得也的确不错,各商场都有柜台,全国举办各式比赛,电视上都有播。而且那时候的质量简直碉堡,车子塑料真的不错,还有那充电电池。。毫安一路飙升。。哈哈,满满的都是回忆啊!
メイオウLV9.大佬

2017-11-03 17:29 发布于

21楼
我倒是很早就知道田宫才是正版源头,但我一直以为奥迪是有版权的,现在看到全是套路啊。。。。。

图片选择

努力修改中₍₍ (ง ˙ω˙)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