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介绍:

一号坦克(德语:Panzerkampfwagen I,意为一号装甲战斗车辆)是德国于1930年代研制的一款轻型坦克,缩写为“PzKpfw I”,其官方军械署赋予的编号为“第101号特殊用途车辆”(SdKfz 101)。1932年7月,克虏伯发布名为 Landswerk Krupp A,(简称 LKA)的坦克原型。在1938年,德国政府把它们命名为“A型”(德语:Ausführung. A)。1934年A型正式开始生产。后来将其投入了西班牙内战、二战的波兰、法国、苏联、北非以及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使用。
类型:轻型坦克
服役期间:1934年-1954年
参与战役:西班牙内战、中国抗日战争、二战
研发日期:1934年
生产商:亨谢尔、MAN、克虏伯、戴姆勒
生产日期:1935年-1940年
制造数量:1563辆(仅包含坦克型)
总重:5.4吨(战斗重量:5400kg)
全长:4.02米
宽度:2.06米
全高:1.72米
操作人数:2人(车长及驾驶员)
装甲厚度、类型:7至13毫米
主要武器:两门7.92毫米MG13机枪(一部分换装了意大利制20毫米机炮)
发动机:克虏伯M305 4汽缸气冷汽油引擎
输出功率:60PS(59匹,44千瓦)
推重比:11.1PS/吨
悬挂系统:椭圆钢板弹簧
最高速度:37km/h
最大行程:145km
最大速度:37千米/小时
传动装置:5前1后
无线电通讯电台:FuG2
一号坦克首次实战为1935年之西班牙内战;中华民国在1936年也曾经进口了16辆一号坦克A型,并纳入陆军装甲兵团第三连编制,参加了淞沪会战;二战中的欧战以及非洲战场一号坦克皆为辅助用途。
以上资料转自铁血网。
模型介绍:
资料库:http://acg.78dm.net/ct/108312.html

准确说应该是防空坦克(Flakpanzer),搭载的是防空炮
这是HB的第四款一号战车,估计还要出其他变形车呢

开盒







板件一览



A板件,路轮轴承零件



Aa板件,是高射炮零件,也是本套件区别于其他1号战车套件的独有零件



B板件


C板件




D板件*2,车轮零件



E板件,为车体主要零件,含发动机零件




F板件,车体护甲零件

G板件,


H板件,为弹药运输车零件,也是组合最舒服的部分



K板件,高射炮护甲零件

T板件*3.履带零件


GP板件,透明零件

蚀刻片

水贴

高射炮塔组合


车体内构


车体组合完毕


车轮组合

履带组合

弹药运输车组合





整车展示







挂弹药车展示


ID照

组合难点提示



最后是车体细节图




总结:
优点:
1号战车系列中配件丰富的一套,防空炮和弹药运输车一起,算题材亮点吧
缺点:
1、套件是Tristar板件,板件零件编号混乱完全没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害的我满板件的找零件,很是浪费时间,
2、细小零件开模不细致,严重影响组合度,高射炮零件更是组合度差到没法完全组合好,只能牵强粘上
3、整体组合:弹药运输车组合尚可,车体内构及外甲组合尚可,塑料零件履带,组合后同车轮安装需要经验及耐性;高射炮零件最差,尤其是高炮同侧面护甲的组合过程,因为此处差异也同样造成高炮护甲组合也是完全不能契合,最后效果图中,正中间前方护甲完全就是放在上面的,没办法沾胶水了
4、封绘和说明书都未对模型主体做详细的文字介绍,很是敷衍
总之,HB用的Tristar(三星)的板件,细节尚可,部分零件组合度很差,不适合新手,喜欢这题材的老手们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