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16-11-26 14:28 编辑
蝙蝠侠和超人为什么要大战?
(本帖部分观点纯属个人愚见,请勿对号入座,认真你就输了)
斗恶魔者,也会变成恶魔。
我觉得,很多给这部电影扔烂番茄臭鸡蛋、批评服务粉丝忽视路人的评论家,很多在走进电影院前都想着要看的是一部有趣、全程充满娱乐性且剧情相对简单、打戏酣畅(当然,BVS的打斗动作戏还是很过瘾的,但很多人希望从头到尾都在打架空隙插科打诨那就骚瑞了),夹杂轻松愉快的电影。
诚然,服务粉丝确实存在——但整体剧情还不至于让非粉丝观众看不懂。
我觉得BVS和其它同类型片最大的区别,就是没有像后者那样将剧情捣碎了煲烂了喂给观众,不需要咀嚼,一口吞不会噎着、倍儿爽,一清二楚的剧情。
后者在观影时确实给人一种很放松的舒适感,显然BVS并没有这种感觉。
BVS需要观众认真,最好还能对宗教、文学等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是DC漫画、电影的特点。
甚至,我觉得DC电影不适合女性儿童观看。
然而现在的主流超级英雄电影,坐在影院里的观众即使时不时走神、干着自己的事,回过头来时瞅上两眼,还能搞清楚帅哥美女为什么挨整、阴险反派怎么就最后不明不白给战翻了。
简单来说,就是娱乐、轻松、打得过瘾,最后大家哈哈哈,这就是超级英雄电影。
所以我在刷第一遍BVS时,看到片头老爷念台词时就暗叫不好了。
因为纵观Marvel几部能够称得上成功的片子(漫威不全是杰作,事实上是少数几部好片,领着几部不那么好的片子,再拖着几部基本失败的片子跑了十来年),开头的基调很轻松很接地气,大家唠唠嗑、正事儿里夹个段子,台下观众哈哈哈,在放轻松之后入戏,故事再慢慢推进,这样才能轻松消化。
这就好像在吃饭前先来一杯开胃酒,是一样的。
从弗兰克米勒大神的《黑暗骑士的归来》(次年的《元年》)开始,DC(或者说是蝙蝠侠)就已经开始往黑里整了。接过先辈接力棒的扎克·施耐德,只是跟随这股传统,用自己的方式将《黑归》搬到了荧幕上。
可以说,扎克的黑暗,并不是诺兰的黑暗,更不存在一些人所说的“模仿诺兰”的了。因为蝙蝠侠黑暗风根本不是诺兰开创的,也就谈不上模仿了(诺兰的名字出现在制片人上,钢铁之躯就是模仿诺兰风吗?喜欢诺兰的我怎么全程没嗅到一点这味道呢?啥,画面暗色调就是诺兰?洗洗睡吧
)。
很多人吐槽不管是钢铁之躯还是BVS里,大超都喜欢拧紧眉头装深沉。这根本不是那个阳光爽朗满脸笑容的奶油头童子军嘛,扎克你又盲目模仿诺兰了,臭不要脸。
拜托,那是出道已久的大超好么,那是已经熬过了迷茫期的成熟大超好么。

而扎克诠释的大超尚处于起源阶段,还处在青涩的迷茫期,他还需要学习,所以他在救死扶伤做了好事之后,会很期待地坐在电视机前,会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
找不准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这是很多刚踏上社会的年轻都会有的迷茫期。大超虽然不是地球人,但他生长于地球(三十多年),俗话说就是“新地球人”。他也和很多普通地球年轻人一样,对自己穿紧身衣的那个身份是否能够得到世人接受、需要,很没自信。
事实上,大超一直在找能够理解他的人。不过,即使是路易斯·莱恩,对他很多的行为也并不赞同和理解(BVS一开始的非洲内罗米事件)。
露易丝:Foryou to love me and be you.
超人:卧槽,我又做错了么?
不管如何,从酒会中大超对老爷说“我想很多人不会赞同你这个观点的”,到后来发现自己错了的时候,大超变得失落,从众人视线中消失了很久。
自己看来确确实实是想错了,而蝙蝠侠是对的。
再来说说蝙蝠侠。
在BVS的设定里,老爷的神话早已存在。
近五十岁的老爷已经在民风淳朴的哥谭市摸爬滚打了二十载,经验丰富,但和他那身反超人战衣(战甲)一样,缺口纵横,伤痕累累。
剧中的老爷是个什么状态呢?步入中年,两鬓斑白,愤世嫉俗,不见了罗宾(杰森九成九是和漫画里一样,被小丑嫩死了,在自杀小队介绍哈莉时打出了“罗宾案帮凶”字样),身边只剩下个“老得手脚也慢了”的阿尔弗雷德。
“哈哈哈,蝙蝠侠你就是个笑话!”
这时候的老爷,对世人已经几乎彻底失望,不再相信任何人(比如天山对弈不问世事的老风云)。
决战前老爷曾经对阿尔弗雷德这么说:
“犯罪如杂草,除掉一茬又会冒出一茬。”
打击犯罪二十年,他经历了无数次战斗,每一次的失败都成为他再度崛起的动力。但,同时也在他心里刻下一道伤痕(萨斯在皮肤上刻,老爷在心里刻)。
随着心中的伤痕越来越越多,他也就变得越来越偏执,同时责任感强迫他必须面对,不能苟且,也不能乐观。
他把所有自己无法拯救的一切,都视为自己的罪孽,扛上肩膀。
每当“BeautifulLie”响起时,婉转的配乐声中会让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韦恩夫妇之死的画面。
愤怒、痛心、内疚,自八岁以来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是老爷真正看清哥谭市的真相,决心从罪恶的沉沦中拯救这座城市的开始。
他的所作所为,说到底,是不希望再有孩子亲眼看着父母死于自己面前。
为实现这个愿望和理想,奋斗二十年,这座城、这世界变了吗?到头来到底意义何在?
所以,当老爷说出“犯罪如杂草”这句话后,我看到的是一个对着自己无比热爱的城市,却终于发现无法拯救它而黯然垂首的蝙蝠侠。
(当然,只要蝙蝠侠不死,哥谭总有黎明到来的那一刻)
再来说说后期解读中最津津乐道的彩蛋问题吧。
有人说为什么会看不懂BVS,是因为扎导只服务粉丝,里面许多彩蛋暗喻路人根本看不懂。
确实,BVS确实有不少彩蛋,但还没喧宾夺主到影响观众对主线剧情的理解。
就好比老爷通过梦境无比强烈地感受到了超人失控后的可怕,但实际上他在两年前就已经体会到超人的危险了。就算看不懂梦境到底在说什么,跳过这一段,难道你就看不出老爷一直以来都忧心于来自超人的威胁吗?
不会吧,你不会天真到以为老爷讨厌超人真的只是因为超人砸了他的楼、撞了他的卫星和划了他的车吧?
彩蛋不影响主线剧情的理解。
就好像前面说的,细节虽然艰涩,但大体上的脉络还是清楚的,甚至可以说很简单:
莱卷步步为营,一边不断地制造舆论黑超人,让大众反感超人,怂恿政府对抗超人(与芬奇议员初遇时建议大量进口氪石制造“银弹”);
一边又不断地制造事端(雇人杀死像人贩子桑托斯这样被烙印的罪犯,然后甩锅给蝙蝠侠),激怒超人敌视蝙蝠侠(老好人的大超对老爷喊狠话,那番话等于是“别再让我见到你,见一次打一次”的意思);
激怒蝙蝠侠对付超人(在基夫退回来的支票上写上各种激怒蝙蝠侠的暗语、故意大张旗鼓走私氪石,最后让蝙蝠侠抢走,借他之手消灭大超);
最后用玛莎·肯特的性命逼迫超人去取蝙蝠侠的项上人头,让超人步入蝙蝠侠设好的局;
事实上整部电影用一个多小时慢条斯理地各种明示暗示莱卷的阴谋,甚至于被吐槽前戏实在太长了。
蝙蝠侠为什么会跟超人打着打着就莫名其妙地不打了?
以导演剪辑版为准,整整三个钟头,超人的存在被公众质疑、被蝙蝠侠质疑、被超人自我质疑了将近俩个钟头。最后为了爱他的人、也为了那些举着牌子示威游行让他滚出地球的人们,超人与恶魔同归于尽(等正义联盟上映了再说复活的事儿,在BVS剧情里超人确实“长眠了”)。
注意614左边的咆哮小哥,典型的反超人群众。而他左边的俩妹子是挺超人的233
之前也说了,扎导在BVS里加入了大量来自“黑骑归来”的梗,与此同时也存在若干处“天国降临”的植入痕迹。

1、一开始在蝙蝠洞里,阿尔弗雷德说,天空裂开一道口子,伴着惊雷。一个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神”出现在人类面前,他不听命于任何人。
实际上超人自始至终都在行善,但他这种按照自己心中的衡量标准来行动的方式,无形中就与“有计划”的政府产生了矛盾。这就是芬奇议员所说的,超人不该单方面采取行动。这是政府的看法。
而民众的看法,一部分由于18个月前的大都会决战造成的伤亡而憎恨超人,一部分就像蝙蝠侠那样对超人的能力感到畏惧。因此就算超人再做上一百件好事,也弥补不了他曾经的所作所为(民众觉得氪星人大闹地球,因为其他氪星人全死光了,所以无论如何都要甩锅给超人),所以他绝不是一个好人。
(而蝙蝠侠的忧虑,来源于他扎根罪恶之都二十年,认定好人都死光了,剩下的只有恶人和曾经是好人的恶人。而承诺是不可信的,就算现在超人是好人,将来也有变成恶人的可能)

2、在真·大决战的最后,超人用氪石长枪扎透了毁灭日,而毁灭日也用骨刺刺穿了超人,这里面就暗喻了耶稣受难。而蝙蝠侠将超人的遗体裹上披风缓缓放下传给神奇女侠的画面,几乎与油画“基督降下十字架”完全一致。
同时我们能看见,不止一处出现了十字架。

3、在超人纪念碑上,写着“如果你寻找他的丰碑,看看你的周围吧”,意思是超人与上帝一样,无处不在。
4、电影最开头,在梦境中重现了韦恩夫妇之死。在这一幕中,被歹徒勾住枪、最后散落一地的珍珠项链是一个重点彩蛋,因为这里致敬了“黑归”的漫画桥段。

5、蝙蝠侠捣毁人贩子老巢那一段戏,首先俩警察的名字是一个彩蛋,分别是Mazzucchelli和Rucka,这俩名字取自蝙蝠侠漫画的一位画师(David Mazzucchelli)和一位编剧(Greg Rucka)。OK,这个很艰涩很难发现,那么接下来我们看到了这张广告牌,熟悉扎导另外一部神作《守望者》的人一定会一哆嗦。
第一张是BVS,第二三张是守望者


6、在莱卷的酒会之上,超人与蝙蝠侠就“the bat vigilante in gotham”的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超人认为蝙蝠侠的行为(烙印罪犯)太过偏激,践踏了公民的自由权,自以为凌驾法律之上,而让人们活在恐惧之下(阿卡姆起源中,戈登一开始也是这么认为的)。
而蝙蝠侠则调侃媒体只知道给超人树碑立传,明明是个认真起来就能毁灭这个星球的怪物,大众却无动于衷(这里老爷就有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了2333)。
于是超人就说了那句经话,“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不赞同你的看法”。蝙蝠侠也顺势自我调侃,大意就是也许劳资混哥谭久了,被“打扮成小丑的怪胎们”给影响了。
只要是蝙蝠侠相关的电影里提到小丑大家就一定会高潮,所以不必多说了。

7、超人在酒会中途离去,丢下跟踪到一半的蝙蝠侠不管飞到墨西哥亡灵节救下了一个差点死于火灾的女孩儿。
电影里超人放下女孩儿后被众人簇拥在当中。这一段与结尾民众自发手持蜡烛纪念超人联系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杀神仪式(就初感而言,是一群亡灵试图把超人给拉进地狱)。
8、在被基夫退回的支票上写的东西,多次提到了眼睛。
“布鲁斯·韦恩,睁开你的眼睛”
“布鲁斯·韦恩是是瞎子”
这些都是莱卷的杰作,为了刺激蝙蝠侠而设的局。
而对于老爷来说,不管这是谁写的,抑或是自己的幻觉,确确实实触犯到了他的逆鳞(虽然诡辩,但事实就是事实)。
其中的“瞎子”,实际上暗喻那个用长枪刺伤了耶稣的盲人朗基努斯。
而耶稣的血滴入朗基努斯的眼中,令其复明,感叹“这人真是神的儿子”。
超人第一次与蝙蝠侠对峙时被问到“你会流血吗”。
那就是这句话的寓意。
在理解超人之前,蝙蝠侠被满腔的愤怒蒙蔽了双眼,所以他是个“瞎子”。而后来蝙蝠侠用朗基努斯之枪(氪石长枪)划破超人的脸颊,流出鲜血。耶稣基督之血能洗净人类之罪,所以蝙蝠侠很快就清醒了。
9、超人因氪石粉末的衰变作用下而力量大减,蝙蝠侠轻蔑地告诉他,这就是恐惧,你从来没有过恐惧(超能力的无敌),所以你并不勇敢,普通人才勇敢(弱小但不畏强暴)。
超人最后被打倒,蝙蝠侠又说,你从来都不是神,甚至都不能算是个人。
在这里,蝙蝠侠对人的定位是能感受到恐惧,因恐惧的萌生勇气。超人没有过恐惧,也就谈不上勇敢,所以没资格称为人。

被蝙蝠侠踩在脚下的超人,这时才有机会坦露自己欲救养母之心。
蝙蝠侠意外地感受到超人心中的恐惧,害怕养母因己而死的恐惧。
因为能够感受到恐惧,有正常人的感情,超人被重新定义,蝙蝠侠这时才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对付的并不是外星人、怪物,而是一个也有普通人类情感的“人”。

徐克徐老怪著名的一部电影《青蛇》中,最后看到白素贞产子的法海惊觉“原来我一直对付的,是人?!”,差不多的感觉。
10、至于蝙蝠侠坚持要亲自去营救超人的养母,这里面其实也是为了弥补儿时的遗憾。
灵魂深处的蝙蝠侠依然还是个亲眼目睹母亲被杀而无能为力的少年,这种愧疚与懊恼纠结了他一生,甚至已经形成了阴影——所以才会在超人喊出“玛莎”这个名字时立刻呆住。

他不希望自己的悲剧再在别人身上发生。
镜头回到蝙蝠侠目睹自己母亲被杀而无能为力的尖叫的童年,所以他会去救超人的母亲是为了完成自己儿时的遗憾不希望它发生在另外一个人身上。

两个英雄母亲都叫“玛莎”,个人认为可以是任何不同的名字,之所以用同一个名字是为了双关,让剧情更集中。
我觉得这个满满悲伤的梗没什么可取笑的,所以看到那些以此为乐的人很无语。
11、那颗核弹。
超人将毁灭日顶上(♂)太空时,美国总统下令发射的核弹“红鸟”击中了毁灭日与超人。近距离吃了核爆的超人全身呈现萎缩、残破的状态,这与“黑暗骑士归来”中的剧情很像。
在“黑暗骑士归来”中,苏联在科尔多·马蒂斯岛一战失利,不甘失败的毛熊对科尔多发射了一枚百万吨级核弹。而超人的存在,让这颗核弹至少没有落在毛熊希望它落的地方(不,实际上确实落在了他们希望的地方……超人)。




漫画版与动画版在这里发生了出入(前者核弹落在沙漠,后者被带出了大气层)。
核爆带来的影响,首先电磁脉冲席卷了美国,造成大停电;其次核弹的爆炸将上百万吨的烟尘扬进同温层,整个美洲在72小时内都看不见太阳,还切断了光线和热能。
超人遭到重创,虽然吸收了植物内储存的太阳能得到了一定恢复,在之后与蝙蝠侠的决斗中依然显得力不从心。
而与“黑暗骑士归来”不同的是,BVS电影中由于超人在挨了核爆后滞留在了太空中(被打下地球的变成了毁灭日),所以晒到了太阳,迅速恢复。

…………太多太多了,BVS里存在着太多的隐喻与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