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16-9-15 20:25 编辑

吉翁的残光
在被吉翁公国称为“吉翁独立战争”的一年战争最后,随着萨比家族的倒台(主要成员全灭),公国也随之倾覆了。

不过,在阿·巴瓦·库战役中,由于总帅基连·萨比的突然死亡,指挥系统发生混乱,导致许多部队提前撤离了战线。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基连·萨比的亲卫队迪拉兹舰队(其次是西玛舰队)。数量众多的公国军在战后隐匿潜伏了,不过由于没有强有力的领导者,这些群龙无首的公国残党只能以游击战的方式进行小打小闹的破坏活动。
这时候,有人看出了这个问题,提出如果能拥戴一个萨比家或是戴肯家的遗孤,或许就能整合起一盘散沙的公国残党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残党势力都是没头苍蝇,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瞎胡闹。其中就有势力最大的几股势力,在战后持续吸纳着志同道合的原公国军残党,意图东山再起。
当时实力最强、号召力最大的两股势力,分别是由哈曼·卡恩统领的小行星阿克西斯军,以及徐锦江……不对,是艾基尔·迪拉兹领导的“茨之国”残党势力。
曾是基连总帅心腹的基尔·迪拉兹(当时军阶上校),在大决战中惊闻总帅死亡的消息之后,立刻就意识到这是一场谋杀,而凶手主谋必然是公国二号人物紫色老太婆基西莉亚无疑。
原本隶属于多洛斯级超级空母“多洛瓦”上的“所罗门噩梦”阿纳贝尔·卡多(当时军阶上尉)由于座机(MS-14勇士)中弹受损,而临时降落在“格瓦典”上(迪拉兹舰队旗舰,格瓦金级战舰)。
由于勇士右臂中弹,所以只能返航更换机体
因缘际会,卡多最后加入了迪拉兹舰队,与另外很多流亡的公国军官兵一起,跟随迪拉兹撤退到了SIDE-5暗礁宙域,开始建造根据地“茨之国”(荆棘之园)。
诺耶·基尔:吉翁精神的实体化的大型MA
一年战争结束以后,一部分公国军残党撤退到了遥远的小行星阿克西斯,结合了当地的技术与资源开发了这台宇宙用试作型MA,并且由先遣舰队负责带给了迪拉兹舰队,代替失去的高达2号机成为卡多的座机,投入星尘作战。
所罗门(金平岛)一役后,2号机与1号机双双毁坏
AMA-X2诺耶·基尔(也是AMX-002),是一台追求MA应有定位所开发的机体。受惠于MA没有必须人形化的限制,因此能够搭载高出力的米加粒子炮和动力强大的推进器,从而获得极致的火力与机动性。
MA的概念从一年战争时期就已经基本定型了,以这种理念开发出来的机体,也确实具备了压倒性的战斗力。
不过,换个方面来看,诺耶·基尔毕竟只是一台试作机,在开发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后续机种和量产纳入考虑。而且,在一年战争之后,MS的发展日新月异,已经逐渐出现具备MA级别火力、机动性的高性能MS了,大型MA的存在价值越来越低了。并且,大型MA的开发成本也远高于MS,这种不惜血本制造的超级兵器,虽然往往能够发挥出一骑当千的性能,但很不符合经济效益。
厚重的装甲能完全无视实弹武器的攻击(这里是顶着90mm犊牛式机枪的射击,毫无压力)
即使是灵活的MS,也能以光束炮+飞弹来巧妙地击破


不过,在迪拉兹之乱中,诺耶·基尔创下了非常惊人的战绩,同时也表现出了相当优秀的极限性能。
一般来说,MA可以称得上是领域支配型兵器,具备主宰大范围战斗领域,发挥出对抗复数敌人的压倒性战斗力。
诺耶·基尔是被设计成进行据点防御、镇压的机体,就设计理念上比较接近一年战争时期的MA-08毕格·扎姆(大扎姆、魔霸)。
毕格·扎姆原本是公国军计划攻略加布罗基地而开发的,不过仗着米加粒子炮和I力场的无敌组合,最后在所罗门之战中也创造了惊人的战果。
机体构造与武装

诺耶·基尔是一台纯粹的宇宙用MA,像毕格·扎姆那样的大长腿是不需要的,所以没有配备脚——取而代之的是作为动态质量自动平衡控制系统AMBAC的大型推进器组件。
相比起巨大的身体,机体的头部显得小且细长。不过由于本体相当巨大,因此光是头部就有一台MS的大小。

主取景器依然是吉翁传统的独眼式,深埋入头部装甲的保护之中。
机体的肩部横向巨大化延伸,内置了2具主机械臂、4具辅助机械臂,通常都折叠收纳在肩膀内部。
主机械臂本身通过有线式遥控,可以与本体分离,借由电脑辅助能够模拟出类似精神感应武器的性能,进行全方位攻击(分离后的机械臂可以考末端的推进器移动)。机械臂前端的机械爪可以对应格斗战,内置了米加粒子炮对应射击战。
有线式机械手臂虽然是非NT也能操作的一种全方位攻击武器,但依然需要具备极高的操纵技巧,否则是无法驾驭这种武装的。


不但可以当自律炮台使用,也可以产生光束军刀进行格斗
4具辅助机械臂的构造则相对简单,主要是以机械轴承组合起来的,可以沿着肩部内侧的轨道来有限地伸展活动。机械臂前端也内置了米加粒子炮,并且能够收束为光束军刀来使用。
诺耶·基尔展现出了不受一年战争时期MA概念束缚的高度弹性设计,其战斗力不是一般MS能够匹敌的。
主推进器——也就是诺耶·基尔那条巨大的尾巴——位于机体的中央,左右两侧设置的并非是燃料槽,而是冷却剂。
在诺耶·基尔左右两腰各设置了一具侧推进翼,这部分除了以三具推进喷嘴提供推进力外,还内置了各种大大小小的飞弹发射管。其中大型飞弹发射管2基,装弹量共10枚;小型飞弹发射管6基,装弹量共60枚。
除了主机械臂上内置的米加粒子炮外,诺耶·基尔上半身内置了大量的光束炮。其中共有4门偏向型米加粒子炮分别设置在巨大的肩部正面,1门米加加农炮设置在腹部。
这5门米加粒子炮作为诺耶·基尔的主炮,不但威力惊人(一击击沉战舰),而且连射性也相当优秀。因此,凭借如此强大火力的诺耶·基尔单机就具备改变战局走势的卓越性能,在星尘作战第二阶段中歼灭了前来追击殖民地的联邦军舰队。
强大的火力,对战舰等级的目标也是一击必杀

MA虽然火力强大,但碍于体型巨大,经常会遭到集火。因此,技术团队在位于机体头部两侧的肩部(相当于锁骨的位置)设置了2基大型I力场发生装置。
全方位的防御,让这台机体具备了完美的光束防御力


I力场这种可以令光束兵器彻底失效的装置,本来是最理想的防御武装。不过由于耗能过巨,以MS级别的出力无力负荷。而巨大的MA诺耶·基尔凭借75800kW的傲人出力,完全能够负责提供I力场所需的能量。
为了保证全方位的攻击力与防御力,在诺耶·基尔的尾部裙甲上海设置了5门偏向米加粒子炮与2基小型I力场发生装置。另外,也在裙甲内侧设置了小型飞弹发射器。

门槛甚高的驾驶构造
诺耶·基尔的驾驶舱位于胸部中央,之前也提过了,在这部分配置有两基大型I力场发生装置,可以说驾驶舱区块的防御力是最强的。
当驾驶员需要进出时,驾驶舱门会展开,头部与胸部上方的装甲向后滑动,舱门装甲朝上打开。同时,驾驶舱区块会向前伸出,舱门开启后驾驶员就可以进入/脱出了。
诺耶·基尔的驾驶舱的内部相当宽敞,驾驶座椅很接近后来在格里普斯时期普及的线性座椅,都是以机械支臂固定连接于后方的。
早在一年战争时期的毕格·扎姆,设计上是需要三名驾驶员分工才能操纵的大型MA,而诺耶·基尔则只需要一名驾驶员就能驾驶。
机体的运动控制、咨询处理、战斗控制等等,在当时必须完全依靠驾驶员来操作。因此,想要让诺耶·基尔释放全部的极限性能,必须技术高超的王牌驾驶员才能够做到。
这是一匹会挑骑手的悍马。
诺耶·基尔凭借所配置的复数米加粒子炮、I力场发生装置所具备的旺盛火力、无懈可击的防御力,获得了单机击破1个舰队的傲人战斗力。诺耶·基尔的性能在阿纳贝尔·卡多的手中充分得到了发挥。
以单机进行据点防御及镇压为目的而开发的机体,在强悍火力与高机动型两者兼备的前提下,将MA的设计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在星尘的第二阶段中,诺耶·基尔的性能被引导出来,将赶来阻截殖民地的地球联邦宇宙军舰队打得措手不及,一度甚至被逼入了绝境。
可以说与追击舰队的一战,是诺耶·基尔最辉煌精彩的时刻了。

在之后与劲敌GP03D交锋的首战中,由于对方同样也搭载了I力场发生装置,这让几乎全是光束兵器的诺耶·基尔陷入了苦战(而GP03D海量的飞弹又是诺耶·基尔的克星,I力场成了摆设。虽然第二战中也以飞弹反击,小巫见大巫了)。
虽然也有飞弹可以对应,不过根本打不中高速狂飙的GP03D
而身经百战的卡多此时思路很清晰,判断也很果决。GP03D的I力场发生装置由于小型化失败,不得不悬挂在机体外侧(左),这就给了卡多可乘之机(被诺耶·基尔的主机械臂整个捏碎)。
一旦失去I力场的保护,像GP03D这么巨大的块头,虽然速度很快(但是直线推进),是很容易被击中
在与浦木宏的第三战中,卡多巧妙地活用有线式遥控机械臂和精准地射击,破坏了GP03D的两组大型光束军刀发生器(两机都不同程度受损、武器告罄,此时GP03D只剩主炮和光束军刀了)
一基以精准的射击击破,一基用主机械臂无力化

后,与敌人贴身肉搏并处于绝对的优势之时,太阳系统Ⅱ照射,打断了二者的决斗(其实最后是卡多放了浦木宏一马。在受到太阳系统照射过后,诺耶·基尔糊了半身,I力场全部失灵,而GP03D也已全毁,只剩下核心GP03S,并且浦木宏失去知觉,在完全能了结他的情况下卡多选择了离开)。
零距离的情况下,诺耶基尔正面的任意一门光束炮都可以将GP03D击穿
受到太阳系统的攻击
被太阳系统不足两成的威力照射的结果,GP03D彻底崩坏,而诺耶·基尔半身瘫痪,I力场全毁

至于卡多的死,则是在一个无可奈何的局面下的必然结果。
星尘作战的真正目的,或者可以说是艾基尔·迪拉兹本人的意图诉求到底试什么呢?迪拉兹之所以将殖民地坠落地点定在北美农业区,而不是联邦军的中枢加布罗基地,这其中的目的,就是为了破坏地球圈粮食供应链的平衡,让地球联邦政府不得不仪仗殖民地的粮食供应,宇宙移民的地位能够借此得到提升——同时,还可以揭露联邦军无视南极条约的种种恶行,通过丑化联邦军来让反联邦势力得以正当化,借此得到民众的支持。
不过可惜的是,迪拉兹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把联邦政府想得太弱智了。星尘作战的目的并没有达成(毁灭北美粮仓等等只是手段),联邦政府通过彻底封锁掩盖了事实真相,并反过来利用了这起事件扩大了军方的影响力,特别是鹰派的抬头,以及日后的提坦斯崛起,都是军方鹰派在幕后操控的结果。
最后,联邦军宣城这起事件只是意外事故,并将可能会落人口实的“高达开发计划”记录整个抹消了,甚至后来还建立了扫荡公国残党、镇压宇宙移民的特务部队(而高达开发计划的预算,也都落入了提坦斯的囊中)。
“星尘”的最初意图,是要提升宇宙移民的地位。但是讽刺的是,其结果却适得其反,为同胞招来了灭顶之灾。
迪拉兹之乱结束以后,金恩·科里尼上将因为剿贼有功而发言力影响力大增。效力于其麾下的贾米托夫·海曼则得到了创立提坦斯的机会。自此起,联邦军中反宇宙移民的鹰派开始抬头,而原本与科里尼不对盘的姜··高文中将则因为高达开发计划的重大失误而失势左迁。
联邦军事法庭判定在“星尘”战斗中无视命令擅自行动的亚鲁比昂舰队高层——也就是西纳普斯上校处以死刑(记录抹消后依然被处死),浦木宏少尉被判处一年徒刑(记录抹消后而徒刑取消)。

相关延伸
MA与MS的区别
MA和MS是以不同目的所设计开发的兵器,其性能、特性、运用方式都截然不同。
在攻击力、防御力、机动力这三大要素上,MA都要优于MS甚多。毕竟,MA身躯庞大,有更多的空间可以搭载大量威力强大的武装、覆盖更厚重的装甲,以及搭载处理更强的推进器。
MA可以活用自身的速度优势,大玩一击远飙的战术;或者依靠强悍的防御力,强行突破敌人的防线,再配以强大的攻击力将敌方驱逐。
“MA最强”理论,一度被很多人所津津乐道。
相比之下,MS能够胜过MA的只有近距离灵活的格斗能力。
不过,MS非但没有被淘汰,最后反而夺得了主力兵器的宝座,主要原因其实还在MA身上。
首先MA的超高速移动能力,必然会带来普通人无法承受的高G力。然后,MA的开发生产成本实在太过昂贵,运用时也不具备MS那种高度的泛用性,并不适合大量生产。
MA的优点与缺陷
绝大多数MA都搭载了出力极高的核融合炉(基本都超过10000kW+),完全能够提供米加粒子炮等高威力武装所需的电力。另外由于身躯庞大,富余的空间能够搭载各种高性能飞弹发射器,与米加粒子炮一样都是强有力的反舰武装,攻击力远超MS。并且,就算不依靠武装,仅以自身的大质量和加速力进行冲撞,破坏力也相当可怕。
不过由于体型庞大,被弹率也相当高。之前也说了,MA很容易成为集火的对象。因此,MA需要覆盖十分厚重的装甲来保护本体,在此基础上一部分高阶MA甚至搭载了I力场发生装置,足以无效化各种光束攻击(重装甲则主要抵挡实弹火炮的攻击),综合防御力达到了顶峰。
机动性,或者说推进力,指的是机体的巡航性能和往返战场的能力。以诺耶·基尔为例,净重198.5吨(全配备时达到403.5),为了推动这么大质量的玩意儿,推进力必须更加强大。于是,推力上去了,高速带来了极高的G力,并且由于需要长时间加速,推进燃料的装载量也极大。
一部分MA的总推力能够达到100万KG,并且续航距离很长,非MS级别能够企及的。
MA与MS一样,都有AMBAC系统和姿势制御装置。不过,由于质量太巨,如果要在高速推进过程中进行急速回旋或者大角度变换推进方向,难度是相当高的。
当然,也有部分异类,比如MA-05毕格罗之流,回转180°只需要1.3秒。
总的来说,追求大推力的MA一般都利用强悍的直线推进力来减少被弹率,因此很难做到紧急回避,特别是在近战过程中,MA的回避率几乎等于零。
MA大多数都无法在地面步行,这是因为MA甚少会设计用来行走的双脚。同理,MA也没有双手,无法临时换装武器、或者进行工程作业,所以泛用性是很低的。这是因为MA是专用于战斗、攻击的兵器,没有考虑过泛用性方面的问题,本身MA也没有像MS那样必要时投入工程作业的必要。
在宇宙世纪中,兵器的体型越大,也就能够搭载更多的武装。MA大部分都属于实验、试作机,因此能够搭载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装备武器。
酬载量是兵器的最大搭载量。将全配备重量减去机身本体重量,就是最大酬载量了。MA由于体型庞大,所以承载的空间远比MS来的大。而MS只能用“手”和身体悬挂武器,同时又要计算装载其移动的舰艇内的机库空间,MS的大小有限,因此MS的酬载量远逊于MA。
阿纳贝尔·卡多
阿纳贝尔·卡多可以称得上是UC史上最具舍生取义的典范之一了。
像卡多这样的人,信念是一种美德,即使要抛弃至亲,排除万难,踏着同胞的尸体也要朝着理想前进。
很多人都无法认同这种行为,包括我在内。不过,正因为如此,像卡多这样的人内心实际上是非常纯洁真诚的,就好像迪拉兹对他的评语一样,“不管何时,你(的话语)都像是纯洁的清流一般。”
吉翁公国败北之后,一年战争也就宣告结束了。在经过整整三年的蛰伏期,卡多忍受着战败的屈辱,终于迎来了星尘的起义。
0083年10月13日,卡多率领地球上的残党势力从特林顿基地夺取了GP02A高达2号机,并且顺利将机体带上了宇宙。
从S-0区域巧妙躲过金平岛的哨戒巡逻部队,卡多驾驶高达2号机对正在举行舰队校阅典礼的联邦宇宙军进行了核打击。
“长久以来等待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为了无数英灵并非平白死去的证明!为了再次高举吉翁的理想!为了成就星尘作战,所罗门啊,我回来了!”

Mk-82的一发入魂,瞬间就蒸发了三分之二的联邦军宇宙舰队,出色完成了星尘作战的第一阶段(整体还算出色,但对卡多个人来说,意外失去座机还是让他感受到了屈辱和挫折感)。
在全身而退之后,卡多与阿克西斯的先遣舰队(从头至尾都是旁观+物资援助,并受托在星尘完成后回收残余的官兵)接触,从舰队司令尤利·哈斯勒的手上,得到了新座机AMA-X2(双番号,另外一个编号是AMX-002)诺耶·基尔(路维·捷露)。
随着星尘的最终阶段开始(殖民地坠落),卡多和新座机重返了战场。可惜,由于西玛阿姨与联邦军金恩·科里尼、贾米托夫一党的私下勾结,背叛并且挟持了迪拉兹作为人质,意图破坏即将完成的星尘作战。
高云撞破了科里尼、贾米托夫与西玛的秘密联络,还幻想说服科里尼不要寄希望于西玛的投诚,结果直接被架走



迪拉兹的死亡让卡多在悲痛中决定继续贯彻信念,坚定了完成“星尘”的决心。

随着卡多单机突破联邦军、西玛舰队的防御线,击伤了太阳系统Ⅱ的控制舰(中弹后很快就沉没了),粉碎了联邦军的殖民地拦截行动,并且亲手完成了殖民地的最终轨道修正。
击破控制舰那段相当热血



烤到五成熟的殖民地最终还是坠下了地球
孽缘的三人,一个被抛弃依然念念不忘的女人,一个吉翁未复何以为家的男人,一个是尊严受损感情受骗(自以为)的男人


虽然完成了轨道修正,但卡多已经身负枪伤,面前还有浦木宏所驾驶的GP03D拦路。在与浦木宏的战斗中由于遭到太阳系统Ⅱ的第二次照射(威力≤25%)而机体大破(最重要的是失去了I力场发生装置)。
不断中弹的诺耶基尔和卡多已经是强 弩之末了



为了替残存的迪拉兹官兵杀出一条血路,驾驶残破的诺耶·基尔的卡多对抗联邦军舰队,他的目的是在联邦军的包围网中撕开一个口子,尽可能多的让残余官兵逃到能够被阿克西斯先遣舰队回收的宙域,将星尘的真相传达给后世。
到这一步,卡多为首的迪拉兹舰队残余官兵在极端不利的局面下排除万难完成了星尘作战。在此之后,以卡多为首的大多数迪拉兹残余官兵,奔赴了通往冥府的黄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