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16-4-9 21:08 编辑
继承自寒带型的混血悍马

据点防卫用MS,这是RGM-79G指挥官型吉姆(或译突击型吉姆都可以)的官方定位。这一款由奥古斯塔主司设计、月神2号负责制造的吉姆,有别于过去吉姆系尴尬的低成本廉价品的身份,指挥官型吉姆已经不再是标准型吉姆那种低廉量产品,还原了RGM-79原本应有的杰出泛用性能。

在指挥官型吉姆出现的时候,一年战争已经进入了后期,战场移往宇宙。在当时,修改为宇宙用的标准型吉姆主要负责最前线的反击作战,而后期开发、性能更强的指挥官型吉姆则用于防卫后方据点,保证既得战果——特别是负责联邦军所属的殖民地卫星的方为工作——所以这台吉姆也被称为“殖民地作战式样”。
G与GS的区别就在于背包,左G右GS
另外,联邦宇宙军也考虑到在殖民地外部作战的需要,对RGM-79G指挥官型吉姆进行了空间运用的局部改造,于是就得到了RGM-79GS型指挥官型吉姆全方位推进式样(名字太长了,下面就简称G型与GS型)。RGM-79G与RGM-79GS除了推进背包外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可以看做还是同一种机体,视情况换个背包而已。
愚连队中出现的“樱花队”,纯属为军方做宣传的作秀团队,领队是联邦高官福特上校(还是中校来着?)的千金
G型、GS型吉姆实际的运用上多以防卫为主(因为G/GS曾经与C型竞争次期主力的宝座,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种定位只是机体下线出厂后多用于后方防卫而不是前线作战导致,而不是一开始就决定以防卫用途来开发的),因为不用和前线作战的吉姆一样进行长时间远距离行动,对续航能力要求不高,所以推进器出力被控制在最低限度。以RGM-79G指挥官型吉姆来看,推进出力值基本上和陆战机种一样——不过就算调整到最低了,推力依然有标准型吉姆的120%,可想而知本机的基本性能有多高了(寒带型60000kg,本机67000,高达只有55500)。
一年战争末期的指挥官型吉姆生产线……和厂妞们

被吉翁俘虏拿来补充战力的指挥官型吉姆
RGM-79G指挥官型吉姆的推进喷口都配备在背包下方,一共有4具喷口,两大两小。背包上方有设置和寒带型吉姆相同理念的外置式镭射通讯天线。这种设计保证了在多机编队时,能够保证在米诺夫斯基粒子散布下正常的通讯。由于为了装备镭射通讯系统,占用了不少空间,所以废除了格斗用武装的基座。
而RGM-79GS全方位推进型吉姆的背包比起指挥官型吉姆来更大
这是因为增加了更多的推进喷口,呈放射状布置在背包上下前的位置,加上机体本身自带的喷口,GS型的喷口大大小小达到了14个(G型是10个)。因为喷口的增加,本身的推进燃料没有改变,所以必然带来了运用时间的缩短,所幸殖民地防卫也不要进行长时间的作战。不过若是配发到前线部队,那就需要频繁往返战场与后方进行补给了。
接受补给

各种燃料补给

补给头部火神跑弹药
这种增加喷口的改良方案简单有效地提升了空间机动性,不过却没有考虑到操纵性,因此本机虽然性能极高,嗜好这款机体的多为王牌级别的老练机师(比如一年战争联邦击坠王NO.1迪尼斯·A·荣格,0081里的优格等)。
基本武装
G型、GS型吉姆的核融合炉采用高出力的版本(标准型的出力只有1250kw,指挥官型达到1330,全方位推进型是1390,而RX-78-2则是1380),虽然有必须无重力环境生产、成本较高等比较苛刻的要求,但胜在能够运用比标准型吉姆威力更高的光束兵器。比起负责殖民地内防卫工作的G型吉姆,GS型吉姆的作战强度更高,所以需要配发火力更强的武装也就很合理了。
这一型的吉姆与标准型一样,头部依然保留了一对近战用60毫米火神炮,由于不需要在头部加设通讯装置了,空出了不少空间,所以不论是取景器还是火神炮的设置空间都很富余,变得更大型化了。
前面也提到了,由于推进背包的喷嘴增加以及设置大型镭射通讯天线的关系,光束军刀的收纳基座被移除了,转而装备在后裙甲。一年战争时期的联邦制光束军刀虽然外形存在三种样貌,但基本性能完全相同,都是0.38MW的出力,基本威力完全一样,主要还是依靠磁场固定光束形成光束刀身,以数千度的高温瞬间熔断装甲。G/GS型的光束军刀配备了两把,使用时依然是反手取出,区别只是在于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在一年战争期间的吉姆系用光束枪中,BOWA公司生产的89F-3A型光束枪在外型上算得上是颇为奇特的一种款式了。这一款光束枪的出力达到1.6MW(标准型吉姆用的C-1型光束喷枪1.4MW,吉姆改用的C-3型光束喷枪1.5MW),一次充填可以发射12发,在枪嘴上方还设置有辅助用的镭射瞄准器(精度高威力强,对MS一击必杀,MA级别比如毕格罗两枪就能解决)。
标准型吉姆配备的C-1型光束喷枪

GS型配备的3A型光束枪,威力更大

当然,G与GS型也能使用90毫米口径的犊牛式机枪,这款通用于联邦所有机种的实弹机枪广泛运用在各种作战环境,从大气圈内到宇宙空间,都可以见到这款小巧玲珑的机枪存在,枪身小巧便于握持,MS单手就能使用,腾出左手来拿盾牌或者光束军刀。

护盾采用了新的AGD型盾,追求高跳弹率的曲面设计
G/GS型在一年战争后期以黑马之姿半路杀出,一度与RGM-79C吉姆改呈掎角之势,竞争次期泛用主力的宝座。不过因为开发时间太靠后,和其它生不逢时的杰作机一样,G型和GS型的产量极低,联邦并不重视性能至上的这款吉姆,还是打算一门心思堆积标准型吉姆+少量吉姆改来扛起战线。所以,在前线作战的部队很少能看见该机,主要还是多见于殖民地卫星的防卫任务,比如SIDE-6的联邦驻军就配备了一定数量的G与GS型。这一派系的衍生机种还来不及推广开来,大战就宣告结束了。反而是战后扫荡地球圈吉翁残党的作战中,经常能看到该机的活跃。
0081年扫荡吉翁残党的“幽灵清道夫”部队一开始就配备了指挥官型吉姆

战后沉迷于胜利狂热之中的联邦军搞出的所谓“吉姆小姐”选美
相关延伸
MS的特点,就是在米式粒子散布的环境下进行肉眼视野内的格斗战,具备酷似人类的机械手臂,因此得到相当优越的泛用性。
一般来说,没有特殊机能的普通规格MS都被划为“泛用型”,之所以要单独列出泛用型MS这个分类,是因为MS还有很多特殊式样的机种。而泛用型MS是在各种环境下都可以运作的机种。当然,还有一些再特定环境下运用的MS,以联邦为例就有陆战型吉姆、水中型吉姆都属于局地战用MS。而至于火力支援的RGC-80吉姆加农这类,则是以用途作为区分的标准。还有以结构来区分的“第x世代”。另外,还有和量产机完全不同的试作机、实验机、特装机等等,让MS的分类变得更为复杂。
在一年战争早期,吉翁公国军就开创了MS个人化,以及生产性并不低于标准量产型的试作机。而一些比较特殊的MS,会同时兼具多种分类的特征,举个例子,夏亚专用的MS-06S渣古Ⅱ,就同时符合“量产型”、“泛用型”、“改良型”、“第一世代MS”这4种分类的标准。而格里普斯战役时期希洛克的铁奥,则是划为“试作机”、“局地战用(宇宙)”、“第二世代MS”这仨分类。

这里简要说一下如何以“世代”来划分MS。基本上这种分类是一朝机体结构和机能来区分的,一共可以划分为五代。
第一世代,所有MS的起点,一年战争时期到格里普斯战役之前基本上都算在内。特征是大部分部件装备都内藏于装甲外壳里面。以吉翁公国的MS-06渣古和地球联邦的RX-78-2高达为代表。

第二世代,拥有高度的可动性、优越的整备性的可动骨架,驾驶舱导入全天周荧幕和线性座椅技术,并且装甲采用高达尼姆合金(γ)。以高达马克兔和铁奥为代表(这种分类和性能无关,划为第二世代的铁奥并不比划为第三世代的Z高达弱)。

第三世代,在第二世代基础上将可动骨架上升到变形的机构,可以在MS与MA之间自由切换,扩大了MS的运用半径。以Z高达和龙飞为代表。

第四世代,第二、三世代基础上配备固定式的高出力MEGA粒子炮,并且还有配备精神感应装置,达到火力、操纵俱佳的境界,单机作战能力极强。以ZZ高达和彪狼为代表。

第五世代,也就是小型化MS,尺寸不能超过15米,重视出力和重量比率,运动性优秀,搭载新型核融合炉,配备光束盾。以高达F91和V高达为代表。

一年战争时期联邦系的分类和代表
地球联邦军的MS开发历史是从RX-78开始的,而RX-78绝对堪称MS黎明期的顶级杰作了。随着RX-78的出现,相继衍生而出诸如RX-79[G]陆战型高达、RGM-79标准型吉姆、性能更高的RX-78-3G3高达、试验型的RX-78NT-1阿历克斯等直系衍生。这里,以RX-78为起点做一个机种的整理。
首先就是位于整个体系树顶端第一阶层的各式高性能试作机。
RX-78-2高达
V作战开发的MS战试作MS,综合性能极高,是一年战争时期联邦系MS的起源。
RX-78-3G3高达
为了提升高达的反应速度,增加了磁气覆膜处理的实验机。G3高达得到的数据,后来被用在了RX-78-2高达和阿历克斯的开发上。
RX-78NT-1阿历克斯
上面说了,继承自G3的磁气覆膜技术,有“新人类专用高达”这个外号,是一年战争时期开发的最后一款高达型MS。
随后是位于第二阶层的三种先行量产机。
RX-79[G]陆战型高达
本机是标准型吉姆量产前就完成的高性能量产MS,编号“RX-79”说明这台MS的存在衔接了高达和吉姆之间的技术断层,制造的零件沿用自V计划的剩余品。
RGM-79[G]陆战型吉姆
基本按照陆战型高达的规格来生产,因为V计划的RX系列剩余零部件(也就是不合格次品)被陆战型高达耗尽,所以本机的规格下降了不少,根据本机提供的实战数据,才有了后来的标准型吉姆。
RGM-79[E]初期型吉姆
又称为简易型吉姆,这一款机体是和上面两款机种几乎同步开发,完全由宇宙军月神2号制造,是后来的寒带型吉姆、吉姆改的起点,特征是脸颊增加的散热口和两组四喷口的强力推进背包。
然后位于第三阶层的则是各式正式量产机。
首先是三种基本型。
RGM-79标准型吉姆
联邦一年战争时期的主力量产,性能稳定、生产性高,因为削减了太多的复杂机构导致综合性能低下,不过扩展性极强,因此以其为基础几个月内出现了大量的衍生机种。
RGM-79C吉姆改
一年战争末期就出现的改良型吉姆,在战后数年也成为联邦军重建计划的主力机种。虽然号称集合了一年战争时期所有吉姆型的特点,不过基本上就是E型的强化版,算是一年战争吉姆系的完全体。
RGM-79D寒带型吉姆
不用多说了吧,上面上千字的赘述了,地面上适应性极强,主要贡献是外置大型镭射天线和MS关节防水防寒技术。
RGC-80吉姆加农
由于RX-77造价太高,零部件与其它机种通用不多,所以出现了吉姆加农这种中远距离火力支援型MS。本机60%以上的零部件都可以和标准型吉姆互换,所以成本降低,整备难度也不高,最重要的是也可以快速大量生产。
三种基于这仨基本型的衍生高端品。
RGM-79N吉姆特装型
堪称战后最强的吉姆型号,以吉姆改为基础,注入了奥古斯塔的部分技术,因此综合性价比超过了同样是“最强墨镜”的吉姆狙击型Ⅱ。
RGM-79G/GS指挥官型吉姆

大战末期开始生产的高性能型号,多用于据点防卫…废话不说了,你就记住它数量少性能高操纵难就可以了(吉姆特装型、吉姆狙击型Ⅱ都可以这么评价,凡是喷嘴多的都是难驾驭的野马)。
RGC-83吉姆加农Ⅱ
基本上就是量产型钢加农+吉姆加农的产物,装甲采用了阿历克斯的乔巴姆护甲,防护能力逆天,肩部加农炮改为光束炮,威力比过去实弹火炮更上一层楼,堪称是最强的、也是最后的量产型火力支援MS。
写到这里我后悔了,这得后期找多少设定图来才行啊2333。
我觉得,一年战争是高达历史中最有意思的一段(其次是Z和F91),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吉姆。
与吉翁公国不同,联邦系MS没有类似渣古→老虎→大魔→勇士这种清晰的机种更迭,一步步地按部就班鸟枪换炮式的MS进化发展。联邦量产总体上只有一种,这一种统称吉姆。所有衍生型号都是在RGM-79这个基础上DIY而来。
举个例子,比如一年战争时期的二线火力支援型量产MS,RX-77D量产型钢加农显然在各方面都要优于RGC-80吉姆加农,可是最后联邦采用了后者;同样都是成功的量产型泛用MS,RGM-79G/GS各方面都碾压标准型吉姆、吉姆改,但联邦大量生产了后两者,忽视了前者。
RX-77D
为什么会这样呢?六个字:造价低,生产易。
当然,这也是受到当时大环境下联邦处境不利所影响(应该说是局限),很多高性能的机种没能混上好编制,联邦的逻辑就是什么方便制造、用钱少,我就用什么。
而吉翁公国更像二战时的德国(以技术起家,以闪电战取得战争初期的优势等等),极端的重视兵器素质,幻想以一骑当千的超级兵器扭转战局(多以MA为主)。而地球联邦接近于美利坚和苏维埃的合体(制度像前者,强大的工业实力像后者),初期挨打吃大亏,然后苦苦支撑,后期砸锅卖铁全面反攻,到最后决战胜利。
所以一年战争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部宇宙世纪的二次大战,一部了不起的大时代史诗性作品。
——————————————————————————————————————————————————————————
03、04年的HGUC,正好撞上种系大热的时期,由于UC相关作品出现了一个时期的断层,所以HGUC把89年的口袋里战争给翻了出来,推出了寒带型与指挥官型两种墨镜机。可惜当时HGUC在技术上正处于一个低迷的阶段,0080相关套件清一色的外形美、可动差,以这两款吉姆为例,可动性还略逊于之前的RX-78-2,优势是继承了原设出渊裕的那种写实风了。这个时期的HGUC不论是墨镜还是独眼,手部都被设计得很大,尤其是加大魔2,大概是想模仿力奇戴亚斯那样做单独可动的食指,可惜就我个人来看这个创新基本属于鸡肋。



HGUC的寒带型吉姆作为0080系的第一款墨镜,在外型上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吐槽的,这个系列的墨镜外形都很好看……可惜财团B只追求了外形,忽视了可动,不过也怪不得它。在0080系之后随着Z剧场版的上映HGUC才有了一次飞跃,所以0080系只能算HGUC空白时期的一个过渡系列吧

三款墨镜基本是一样的,只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G与GS的区别所在

不过也该知足了,寒带型、指挥官型至少还有外形可圈可点,这和很多年后的吉姆2截然相反(吉姆2只有可动可以看,外形,那尿壶头我是无语了),果然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我个人认为0080系墨镜的细节,从头到脚依次递减,头部最赞,其次躯干(包括背包)。








也许在遥远的将来0080系的墨镜(狙击2:洒家先走一步)也会重置,但价格绝对不会像老版这么厚道了。HGUC到目前为止适合量产的四款吉姆,0080系占了仨。800円放现在塑料套件是什么概念呢?还不如一套
SYSTEM WEAPON。
这一期到此也结束了,希望诸君喜欢,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