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科普21期】来自极北的冬兵&生不逢时的指挥官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6-04-09 14:16 发布于 未知

1楼



(这一次是HGUC寒带型吉姆+指挥官型吉姆的相关内容,标题不够了23333)
时代背景:
不列颠作战,悉尼的末日


UC 0079年1月15日,一年战争最大规模的一场舰队战在SIDE-5的舞台上爆发。不过在这个大舰巨炮已成过去的时代,令联邦醒悟到决定胜败的不是舰队,而是MS。

格瓦金、契贝、姆赛、麦哲伦、萨拉米斯。在当时吉翁公国舰队里能够和联邦军麦哲伦级火力相当的,只有格瓦金(GTO里鲁姆会战只有一艘格瓦金,还是迪金公王的座舰,在后方督战)

在这场战役中,联邦、公国投入了自身半数以上的兵力,整场战役规模堪称史无前例。同时,公国军投入了在米诺夫斯基粒子散布环境下运用的MS。虽然在鲁姆之前的一周战争公国军也使用过MS,不过在鲁姆会战之后,联邦军才真正清楚地认识到MS的可怕。
公国军依靠三千台不到的MS部队,将原本在舰队战占据优势的联邦宇宙舰队逼入绝境。鲁姆会战最终是公国军获得压倒性的胜利。
在鲁姆之后,地球联邦为了对抗公国军的MS,启动了著名的“V作战”。这项计划的最终成果,就是诞生了RGM-79吉姆这款泛用型量产MS。
标准型


吉姆(以下为了区分改称为标准型吉姆)继承了RX-78的基础设计和运用资料,在实现了高度泛用能力的同时,也取消了量产化完全不需要的部分复杂的功能,借此实现压低成本造价,也提高了生产性。


极端重视生产性的标准型吉姆,被称为“高达的廉价版”、“战时应急品”。不过标准型吉姆最重要的并非是性能,而是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批量生产所建立起来的体系。地球联邦军为什么可以在一年战争后期迅速发起大规模的反击,它靠得就是RGM-79优异生产性。基本上在“V作战”计划启动半年时间里,标准型吉姆就进入了预备生产作业。花了两个月就开始大规模投入了实战,这是非常可怕的速度。为了追求“究极的生产性”,不得不降低零件的品质,排除其带来的诸多不便与弊端,RGM-79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不可思议的大量生产配备,这绝对是一项惊人的成就。


RGM-79衍生系统


在一年战争中后期,在大规模的物理量堆积下成功赢得了第一场战役的胜利,也就是奥迪沙攻防战。在收回了几已成空穴的奥迪沙之后,推进的步伐稍停的联邦军把注意力放在了主力量产的标准型吉姆上了。
早在标准型吉姆生产之时,其衍生机型的开发也一直在同步进行中,在标准型投入实战后,也有少一部分的衍生型号也加入了战局。之前也提过,标准型吉姆是基于原型机大刀阔斧简化而来,所以它就相当于一张白纸,虽然基础性能非常低,但改良扩展空间极大,这就给了各个开发部足够的发挥余地。
(之前我说过好多次宇宙用初期型吉姆E,所以这里不提了,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我发的吉姆改、陆战高达篇2333)


针对极地开发的衍生型吉姆


在旧世纪(也就是我们的时代),曾经以欧洲大陆霸者自居的法兰西名将拿破仑·波拿巴,以及二战时期肆虐欧洲大陆的德国都在远征俄罗斯时被一个强大的敌人给击败了,这个对手的就是俄国特有的严寒气候。人类在面对大自然力量之时,显得无力与渺小(所以人定胜天这句话是不完全正确的,地震海啸你给我胜一个看看2333)。不过人类又是一种渴望征服的奇特生物,到了宇宙世纪发展出终极的泛用兵器MS后,以人类对抗大自然的意志为动力,开发出了RGM-79D寒带型吉姆这款MS。


寒带型吉姆是以标准型吉姆为蓝本(后期生产的版本)修改而得,顾名思义,主要的目的就为了收集MS在极低温环境下的运用数据(因为当时联邦系MS出于黎明期,很多衍生机种兼测试用途的实用+试验型)。一年战争末期虽然主战场已经由地球变成为宇宙,但对于MS运用还存在很多空白的区域,所以新型机的开发依然在进行。
可以说寒带型吉姆在开发完成,进行了有限的运用后,一年战争就打完了。所以就产量而言是较为稀少的,一般都配备在联邦北极基地(0080开头那座遭到独眼巨人小队袭击的基地)。寒带型吉姆本来也打算批量生产配发给前线部队使用,不过恰逢星一号作战,主战场转移向宇宙,所以这个设想也就不了了之了。
一年战争后期,辅助开发RGM-79的各项实战数据基本上都来自于木马。不过有意思的是,里头并没有极地寒带低温地区作战的记录数据,所以联邦军也就没有这方面的MS运用资料来做参考。为了弥补这块技术的空白,寒带型吉姆作为测试实验机而诞生。
这不禁让人发问,这么一台18米高的巨大人形兵器在冰天雪地里使用时会发生什么样的问题呢?


弗特和艾加这俩货长得太像了2333


首先,为了在低温环境下正常运作,寒带型吉姆预想到了能够想到的一切防寒措施。因为一般的传统兵器不存在“关节”的概念,以及MS特有的复杂驱动系统,这两者在低温下非常容易发生结冰,因此发生故障。所以寒带型吉姆在这些部分都进行了严密的防水、防寒处理。



由于有预料到进气口可能结冰,进而对开闭功能造成故障,在寒带型吉姆的胸部和肩膀都设计了换气口。在极地,MS最大的敌人就是低温,低温会导致结霜和结冰,依靠这些增加的换气口希望能够最大限度的缓解(事实证明是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关节部分,寒带型吉姆在这些活动部位都加装了防结冰和防冰雪堆积的措施,比如配备避免湿气凝结成水滴的防冷凝装置等多种防寒设备。
不过比起更早就致力于水陆两用MS开发的公国军来,联邦这方面的技术与经验就完全不能看了。
在当时,地球圈的MS运用方面遇到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电波混乱造成的通讯障碍。尤其是在经常会有暴风雪等恶劣天气的极地,通讯将会变得更差。所以寒带型吉姆装备了性能强大的长距离通讯系统,因为增加了了强化通讯装备,所以在外观上寒带型吉姆比标准型多出一根棒状的大型天线,这种外置式强化通讯设计后来也被RGM-79C所借鉴(寒带型在头部后右侧,吉姆改则在左侧)。不过因为增加的器材占去了头部不少空间,所以寒带型吉姆的头部火神炮是否有采取完整的防寒措施,就不得而知了。


结果就是,寒带型吉姆在较为彻底的防寒处理、追加高性能的通讯能力后,在低温环境下表现出极为优秀的作战能力(不过虽然经过完善的防寒处理了,不过依然不能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否则依然会寿终正寝2333)。以寒带型的性能而言,要对应当时联邦军的基本战术(MS集团战法),已经是绰绰有余的了。


寒带地区所配备的武装
低温环境下精密机械容易冻结,这是个对MS武装来说非常严重的致命伤。所以寒带型吉姆采用了专用的火炮来解决这个问题。


吉姆系火炮少有的追加枪榴弹

寒带型配备的实弹机枪,是在寒带地区依然可以顺畅操作的一款特殊火器。由于光束兵器在大气层内有威力下降的缺点,尤其在经常会有暴风雪等降雨降雪天气的极地,配备实弹武装才是正确之举。这也就是以牺牲火力为代价,换取武器的稳定性。
这把机枪枪身细长,尾端有射击时固定托架,驱动方面采用的是电力。寒带型吉姆的发电机绝大部分的电力都要提供给防寒装置,所以不适合使用高耗能的光束兵器。而且在极地环境下作战,不能奢望有更多的火力支援之类的辅助,所以要求机体单体就保有较高的丰富火力。所以这款机枪枪管下方能够悬挂加装大型榴弹发射器。
和小型化比较成功的犊牛式机枪相比,这款寒带型机枪的外形、弹夹和枪机更大,可以看做是吉姆版的120毫米渣古机枪。在联邦系MS用火器之中,在枪管下方追加榴弹发射器很少见,毕竟这种设计会增加火器的重量,而且因为本体重量、体积都↑,使用时需要双手握持,枪机左边的弹夹就兼具了握把的功能。


当然,寒带型也有配备这种烂大街的犊牛式机枪

光束军刀,这种近距离格斗用的武装配备了一把,装设在背包的左上方基座。背包本身是两组四喷口推进系统,这种继承自E型吉姆、后由吉姆改继承的设计在实战中表现出了优秀的推进能力。


借用一张标准型的光束军刀图,其实都是一样的东西

盾牌,和标准型吉姆一样,寒带型吉姆也采用了大型护盾,盾的款式是没有十字徽章的Sh-007型(带十字的是003型),固定在左前臂外侧。



主要战绩
上面也提过了,寒带型吉姆属于生不逢时的高素质产品,因为终战而只生产了不多的数量(或者说虽然有生产,但来不及出厂配发到实战部队,战场就移往宇宙,最后很快就结束了)。
在大战末期,联邦奥古斯塔基地开发出了RX-78NT-1“阿历克斯”,为了将其送往宇宙进行运用测试,借用了北极基地可以发射太空梭的发射场。得知这一情报的公国军派遣了特殊部队“独眼巨人”抵达地球,发动了名为“北极基地袭击事件”。


这座联邦军北极基地时直接建造在北极海的冰山之上,因为战略价值不高,所以也就没有想到区区一台实验机会招来灭顶之灾。而搭载“阿历克斯”的太空梭发射场是位于基地深处,隐藏在永久冰壁的后面。
在袭击伊始,由1台E型魔蟹(强化型魔蟹)、3台高战蟹组成的突袭部队对北极基地发动奇袭,联邦军则是派出寒带型吉姆迎战(驻扎这里的应该是布朗小队)。“独眼巨人”的策略是以两台高战蟹海面登陆进行佯攻——因为综合性能相差太大(防高血厚的水陆两用MS打吉姆还不跟玩似的),很快防卫本队就溃败了,囧rz——同时由E型战蟹和一台高战蟹从海底通道潜入基地内部,不过后者比较歹势,在狭窄的区域遇到了激烈的反抗,强大的火力一时无法完全施展,其中一台高战蟹在狙击太空梭时被一台寒带型吉姆击破。


最后“阿历克斯”成功发射上了宇宙,不过负责拖住“独眼巨人”小队的北极基地以惨败收场,驻军的寒带型吉姆基本全灭了(0080的惯例,仨次主要团战两次吉姆都是全灭的收场)。
北极基地的寒带型吉姆守备军的溃败,主要还是因为被奇袭的敌人占据了先机,“独眼巨人”又是公国军数一数二的特殊部队,清一色的高手高手高高手,北极基地又是长时间无战事的地方,这里的联邦驻军战斗经验低下可以说是肯定的,所以会出现这么重大的伤亡,一点也不意外。造成极地之战一面倒劣势的最大原因,更多的是“独眼巨人”小队更精通MS战,联邦方面与其的驾驶技术对比相差太大,而非机体的性能不够(一般情况下与厚重的水陆两用机对射是不明智的,毕竟对方甲厚血高,能耐住机枪点射,自身的米加粒子炮对吉姆来说又是枪枪洞穿,所以合理的战术应该是在没有高威力武器的情况下发动近战)。

水产能依赖水冷散热,所以能搭载大功率的发电机,不但动力强,最主要就是可以把大功率光束兵器作为固定武装了(以魔蟹为例,出力已经达到了远超当时普通型MS的2480kw,0087年的Z高达才2020kw
强化版的E型魔蟹

高战蟹

本帖最后由 lvkool 于 2021-04-20 14:40 编辑
21

点个赞吧~(1)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6-04-09 14:16 发布于

2楼
本帖最后由 Captonblaed 于 2016-4-9 21:08 编辑

继承自寒带型的混血悍马

据点防卫用MS,这是RGM-79G指挥官型吉姆(或译突击型吉姆都可以)的官方定位。这一款由奥古斯塔主司设计、月神2号负责制造的吉姆,有别于过去吉姆系尴尬的低成本廉价品的身份,指挥官型吉姆已经不再是标准型吉姆那种低廉量产品,还原了RGM-79原本应有的杰出泛用性能。

在指挥官型吉姆出现的时候,一年战争已经进入了后期,战场移往宇宙。在当时,修改为宇宙用的标准型吉姆主要负责最前线的反击作战,而后期开发、性能更强的指挥官型吉姆则用于防卫后方据点,保证既得战果——特别是负责联邦军所属的殖民地卫星的方为工作——所以这台吉姆也被称为“殖民地作战式样”。
G与GS的区别就在于背包,左G右GS

另外,联邦宇宙军也考虑到在殖民地外部作战的需要,对RGM-79G指挥官型吉姆进行了空间运用的局部改造,于是就得到了RGM-79GS型指挥官型吉姆全方位推进式样(名字太长了,下面就简称G型与GS型)。RGM-79G与RGM-79GS除了推进背包外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区别,可以看做还是同一种机体,视情况换个背包而已。
愚连队中出现的“樱花队”,纯属为军方做宣传的作秀团队,领队是联邦高官福特上校(还是中校来着?)的千金

G型、GS型吉姆实际的运用上多以防卫为主(因为G/GS曾经与C型竞争次期主力的宝座,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种定位只是机体下线出厂后多用于后方防卫而不是前线作战导致,而不是一开始就决定以防卫用途来开发的),因为不用和前线作战的吉姆一样进行长时间远距离行动,对续航能力要求不高,所以推进器出力被控制在最低限度。以RGM-79G指挥官型吉姆来看,推进出力值基本上和陆战机种一样——不过就算调整到最低了,推力依然有标准型吉姆的120%,可想而知本机的基本性能有多高了(寒带型60000kg,本机67000,高达只有55500)。
一年战争末期的指挥官型吉姆生产线……和厂妞们

被吉翁俘虏拿来补充战力的指挥官型吉姆

RGM-79G指挥官型吉姆的推进喷口都配备在背包下方,一共有4具喷口,两大两小。背包上方有设置和寒带型吉姆相同理念的外置式镭射通讯天线。这种设计保证了在多机编队时,能够保证在米诺夫斯基粒子散布下正常的通讯。由于为了装备镭射通讯系统,占用了不少空间,所以废除了格斗用武装的基座。

而RGM-79GS全方位推进型吉姆的背包比起指挥官型吉姆来更大

这是因为增加了更多的推进喷口,呈放射状布置在背包上下前的位置,加上机体本身自带的喷口,GS型的喷口大大小小达到了14个(G型是10个)。因为喷口的增加,本身的推进燃料没有改变,所以必然带来了运用时间的缩短,所幸殖民地防卫也不要进行长时间的作战。不过若是配发到前线部队,那就需要频繁往返战场与后方进行补给了。
接受补给

各种燃料补给

补给头部火神跑弹药

这种增加喷口的改良方案简单有效地提升了空间机动性,不过却没有考虑到操纵性,因此本机虽然性能极高,嗜好这款机体的多为王牌级别的老练机师(比如一年战争联邦击坠王NO.1迪尼斯·A·荣格,0081里的优格等)。


基本武装
G型、GS型吉姆的核融合炉采用高出力的版本(标准型的出力只有1250kw,指挥官型达到1330,全方位推进型是1390,而RX-78-2则是1380),虽然有必须无重力环境生产、成本较高等比较苛刻的要求,但胜在能够运用比标准型吉姆威力更高的光束兵器。比起负责殖民地内防卫工作的G型吉姆,GS型吉姆的作战强度更高,所以需要配发火力更强的武装也就很合理了。

这一型的吉姆与标准型一样,头部依然保留了一对近战用60毫米火神炮,由于不需要在头部加设通讯装置了,空出了不少空间,所以不论是取景器还是火神炮的设置空间都很富余,变得更大型化了。
前面也提到了,由于推进背包的喷嘴增加以及设置大型镭射通讯天线的关系,光束军刀的收纳基座被移除了,转而装备在后裙甲。一年战争时期的联邦制光束军刀虽然外形存在三种样貌,但基本性能完全相同,都是0.38MW的出力,基本威力完全一样,主要还是依靠磁场固定光束形成光束刀身,以数千度的高温瞬间熔断装甲。G/GS型的光束军刀配备了两把,使用时依然是反手取出,区别只是在于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在一年战争期间的吉姆系用光束枪中,BOWA公司生产的89F-3A型光束枪在外型上算得上是颇为奇特的一种款式了。这一款光束枪的出力达到1.6MW(标准型吉姆用的C-1型光束喷枪1.4MW,吉姆改用的C-3型光束喷枪1.5MW),一次充填可以发射12发,在枪嘴上方还设置有辅助用的镭射瞄准器(精度高威力强,对MS一击必杀,MA级别比如毕格罗两枪就能解决)。
标准型吉姆配备的C-1型光束喷枪

GS型配备的3A型光束枪,威力更大

当然,G与GS型也能使用90毫米口径的犊牛式机枪,这款通用于联邦所有机种的实弹机枪广泛运用在各种作战环境,从大气圈内到宇宙空间,都可以见到这款小巧玲珑的机枪存在,枪身小巧便于握持,MS单手就能使用,腾出左手来拿盾牌或者光束军刀。

护盾采用了新的AGD型盾,追求高跳弹率的曲面设计

G/GS型在一年战争后期以黑马之姿半路杀出,一度与RGM-79C吉姆改呈掎角之势,竞争次期泛用主力的宝座。不过因为开发时间太靠后,和其它生不逢时的杰作机一样,G型和GS型的产量极低,联邦并不重视性能至上的这款吉姆,还是打算一门心思堆积标准型吉姆+少量吉姆改来扛起战线。所以,在前线作战的部队很少能看见该机,主要还是多见于殖民地卫星的防卫任务,比如SIDE-6的联邦驻军就配备了一定数量的G与GS型。这一派系的衍生机种还来不及推广开来,大战就宣告结束了。反而是战后扫荡地球圈吉翁残党的作战中,经常能看到该机的活跃。
0081年扫荡吉翁残党的“幽灵清道夫”部队一开始就配备了指挥官型吉姆

战后沉迷于胜利狂热之中的联邦军搞出的所谓“吉姆小姐”选美



相关延伸
MS的特点,就是在米式粒子散布的环境下进行肉眼视野内的格斗战,具备酷似人类的机械手臂,因此得到相当优越的泛用性。
一般来说,没有特殊机能的普通规格MS都被划为“泛用型”,之所以要单独列出泛用型MS这个分类,是因为MS还有很多特殊式样的机种。而泛用型MS是在各种环境下都可以运作的机种。当然,还有一些再特定环境下运用的MS,以联邦为例就有陆战型吉姆、水中型吉姆都属于局地战用MS。而至于火力支援的RGC-80吉姆加农这类,则是以用途作为区分的标准。还有以结构来区分的“第x世代”。另外,还有和量产机完全不同的试作机、实验机、特装机等等,让MS的分类变得更为复杂。
在一年战争早期,吉翁公国军就开创了MS个人化,以及生产性并不低于标准量产型的试作机。而一些比较特殊的MS,会同时兼具多种分类的特征,举个例子,夏亚专用的MS-06S渣古Ⅱ,就同时符合“量产型”、“泛用型”、“改良型”、“第一世代MS”这4种分类的标准。而格里普斯战役时期希洛克的铁奥,则是划为“试作机”、“局地战用(宇宙)”、“第二世代MS”这仨分类。

这里简要说一下如何以“世代”来划分MS。基本上这种分类是一朝机体结构和机能来区分的,一共可以划分为五代。
第一世代,所有MS的起点,一年战争时期到格里普斯战役之前基本上都算在内。特征是大部分部件装备都内藏于装甲外壳里面。以吉翁公国的MS-06渣古和地球联邦的RX-78-2高达为代表。

第二世代,拥有高度的可动性、优越的整备性的可动骨架,驾驶舱导入全天周荧幕和线性座椅技术,并且装甲采用高达尼姆合金(γ)。以高达马克兔和铁奥为代表(这种分类和性能无关,划为第二世代的铁奥并不比划为第三世代的Z高达弱)。

第三世代,在第二世代基础上将可动骨架上升到变形的机构,可以在MS与MA之间自由切换,扩大了MS的运用半径。以Z高达和龙飞为代表。

第四世代,第二、三世代基础上配备固定式的高出力MEGA粒子炮,并且还有配备精神感应装置,达到火力、操纵俱佳的境界,单机作战能力极强。以ZZ高达和彪狼为代表。

第五世代,也就是小型化MS,尺寸不能超过15米,重视出力和重量比率,运动性优秀,搭载新型核融合炉,配备光束盾。以高达F91和V高达为代表。



一年战争时期联邦系的分类和代表
地球联邦军的MS开发历史是从RX-78开始的,而RX-78绝对堪称MS黎明期的顶级杰作了。随着RX-78的出现,相继衍生而出诸如RX-79[G]陆战型高达、RGM-79标准型吉姆、性能更高的RX-78-3G3高达、试验型的RX-78NT-1阿历克斯等直系衍生。这里,以RX-78为起点做一个机种的整理。
首先就是位于整个体系树顶端第一阶层的各式高性能试作机。

RX-78-2高达

V作战开发的MS战试作MS,综合性能极高,是一年战争时期联邦系MS的起源。

RX-78-3G3高达

为了提升高达的反应速度,增加了磁气覆膜处理的实验机。G3高达得到的数据,后来被用在了RX-78-2高达和阿历克斯的开发上。

RX-78NT-1阿历克斯

上面说了,继承自G3的磁气覆膜技术,有“新人类专用高达”这个外号,是一年战争时期开发的最后一款高达型MS。

随后是位于第二阶层的三种先行量产机。

RX-79[G]陆战型高达

本机是标准型吉姆量产前就完成的高性能量产MS,编号“RX-79”说明这台MS的存在衔接了高达和吉姆之间的技术断层,制造的零件沿用自V计划的剩余品。

RGM-79[G]陆战型吉姆

基本按照陆战型高达的规格来生产,因为V计划的RX系列剩余零部件(也就是不合格次品)被陆战型高达耗尽,所以本机的规格下降了不少,根据本机提供的实战数据,才有了后来的标准型吉姆。

RGM-79[E]初期型吉姆

又称为简易型吉姆,这一款机体是和上面两款机种几乎同步开发,完全由宇宙军月神2号制造,是后来的寒带型吉姆、吉姆改的起点,特征是脸颊增加的散热口和两组四喷口的强力推进背包。

然后位于第三阶层的则是各式正式量产机。
首先是三种基本型。

RGM-79标准型吉姆

联邦一年战争时期的主力量产,性能稳定、生产性高,因为削减了太多的复杂机构导致综合性能低下,不过扩展性极强,因此以其为基础几个月内出现了大量的衍生机种。

RGM-79C吉姆改

一年战争末期就出现的改良型吉姆,在战后数年也成为联邦军重建计划的主力机种。虽然号称集合了一年战争时期所有吉姆型的特点,不过基本上就是E型的强化版,算是一年战争吉姆系的完全体。

RGM-79D寒带型吉姆

不用多说了吧,上面上千字的赘述了,地面上适应性极强,主要贡献是外置大型镭射天线和MS关节防水防寒技术。

RGC-80吉姆加农

由于RX-77造价太高,零部件与其它机种通用不多,所以出现了吉姆加农这种中远距离火力支援型MS。本机60%以上的零部件都可以和标准型吉姆互换,所以成本降低,整备难度也不高,最重要的是也可以快速大量生产。

三种基于这仨基本型的衍生高端品。

RGM-79N吉姆特装型

堪称战后最强的吉姆型号,以吉姆改为基础,注入了奥古斯塔的部分技术,因此综合性价比超过了同样是“最强墨镜”的吉姆狙击型Ⅱ。

RGM-79G/GS指挥官型吉姆

大战末期开始生产的高性能型号,多用于据点防卫…废话不说了,你就记住它数量少性能高操纵难就可以了(吉姆特装型、吉姆狙击型Ⅱ都可以这么评价,凡是喷嘴多的都是难驾驭的野马)。

RGC-83吉姆加农Ⅱ

基本上就是量产型钢加农+吉姆加农的产物,装甲采用了阿历克斯的乔巴姆护甲,防护能力逆天,肩部加农炮改为光束炮,威力比过去实弹火炮更上一层楼,堪称是最强的、也是最后的量产型火力支援MS。


写到这里我后悔了,这得后期找多少设定图来才行啊2333。
我觉得,一年战争是高达历史中最有意思的一段(其次是Z和F91),其中最有趣的就是吉姆。

与吉翁公国不同,联邦系MS没有类似渣古→老虎→大魔→勇士这种清晰的机种更迭,一步步地按部就班鸟枪换炮式的MS进化发展。联邦量产总体上只有一种,这一种统称吉姆。所有衍生型号都是在RGM-79这个基础上DIY而来。

举个例子,比如一年战争时期的二线火力支援型量产MS,RX-77D量产型钢加农显然在各方面都要优于RGC-80吉姆加农,可是最后联邦采用了后者;同样都是成功的量产型泛用MS,RGM-79G/GS各方面都碾压标准型吉姆、吉姆改,但联邦大量生产了后两者,忽视了前者。
RX-77D

为什么会这样呢?六个字:造价低,生产易。
当然,这也是受到当时大环境下联邦处境不利所影响(应该说是局限),很多高性能的机种没能混上好编制,联邦的逻辑就是什么方便制造、用钱少,我就用什么。
而吉翁公国更像二战时的德国(以技术起家,以闪电战取得战争初期的优势等等),极端的重视兵器素质,幻想以一骑当千的超级兵器扭转战局(多以MA为主)。而地球联邦接近于美利坚和苏维埃的合体(制度像前者,强大的工业实力像后者),初期挨打吃大亏,然后苦苦支撑,后期砸锅卖铁全面反攻,到最后决战胜利。
所以一年战争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部宇宙世纪的二次大战,一部了不起的大时代史诗性作品。

——————————————————————————————————————————————————————————
03、04年的HGUC,正好撞上种系大热的时期,由于UC相关作品出现了一个时期的断层,所以HGUC把89年的口袋里战争给翻了出来,推出了寒带型与指挥官型两种墨镜机。可惜当时HGUC在技术上正处于一个低迷的阶段,0080相关套件清一色的外形美、可动差,以这两款吉姆为例,可动性还略逊于之前的RX-78-2,优势是继承了原设出渊裕的那种写实风了。这个时期的HGUC不论是墨镜还是独眼,手部都被设计得很大,尤其是加大魔2,大概是想模仿力奇戴亚斯那样做单独可动的食指,可惜就我个人来看这个创新基本属于鸡肋。

HGUC的寒带型吉姆作为0080系的第一款墨镜,在外型上基本没有什么可以吐槽的,这个系列的墨镜外形都很好看……可惜财团B只追求了外形,忽视了可动,不过也怪不得它。在0080系之后随着Z剧场版的上映HGUC才有了一次飞跃,所以0080系只能算HGUC空白时期的一个过渡系列吧
三款墨镜基本是一样的,只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G与GS的区别所在

不过也该知足了,寒带型、指挥官型至少还有外形可圈可点,这和很多年后的吉姆2截然相反(吉姆2只有可动可以看,外形,那尿壶头我是无语了),果然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我个人认为0080系墨镜的细节,从头到脚依次递减,头部最赞,其次躯干(包括背包)。

也许在遥远的将来0080系的墨镜(狙击2:洒家先走一步)也会重置,但价格绝对不会像老版这么厚道了。HGUC到目前为止适合量产的四款吉姆,0080系占了仨。800円放现在塑料套件是什么概念呢?还不如一套
SYSTEM WEAPON。

这一期到此也结束了,希望诸君喜欢,感谢支持~~
联邦の吉姆LV11.传奇

2016-04-09 14:31 发布于

3楼
沙发,先顶再看
hyz_777LV2.初级玩家

2016-04-09 14:35 发布于

4楼
好贴,围观……
无言谈心LV7.铂金玩家

2016-04-09 15:30 发布于

5楼
BF里琪拉拉说要找这个就代表是懂行的
philip520001LV1.新手上路

2016-04-09 17:16 发布于

6楼
科普贴吼哇!
kaiveLV7.铂金玩家

2016-04-09 17:19 发布于

7楼
咦居然还没写完?等等再看
洛云端LV3.中级玩家

2016-04-09 19:15 发布于

8楼
好图好贴
wx_iWlblHu9LV4.高级玩家

2016-04-09 20:43 发布于

9楼
不错不错,干得漂亮,什么时候科普下独眼水产什么的
霹雳熊猫LV5.白银玩家

2016-04-09 21:02 发布于

10楼
D型的模型 最大问题是那枪把顶住前臂影响摆造型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6-04-10 07:26 发布于

11楼
kaive 发表于 2016-4-9 17:19 咦居然还没写完?等等再看
出了一次门,下半段发晚了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6-04-10 07:26 发布于

12楼
霹雳熊猫 发表于 2016-4-9 21:02 D型的模型 最大问题是那枪把顶住前臂影响摆造型
切掉一点
︶ㄣぷ尛敏敏LV9.大佬

2016-04-10 09:32 发布于

13楼
围观后看 学习一下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6-04-10 14:41 发布于

14楼
洛云端 发表于 2016-4-9 19:15 好图好贴
蟹蟹
GMACE78LV8.钻石玩家

2016-04-10 20:27 发布于

15楼
本帖最后由 GMGM78 于 2016-4-10 20:37 编辑

寒带型其实本身是次期陆战用的吉姆D型的局地改修式样(外形基本一样),并非一开始就作为寒带机开发的

然后关于79G的名字,从大众的说法上来讲突击型这个名字是错误翻译(因为日语里command和commando拼法一样),但从机体设计角度来说79G本身也根本不像是局限于指挥官用的玩意,我个人猜测也许当初是打算叫突击型的,但后来英文翻成了command 而不是commando ——当然,我也就是随便推测了,目前没找到太多官方说法

HGUC GM II的话,面相确实做得太差了 ,主要是墨镜大得都快溢出来了,且脸颊太臃肿

至于螃蟹 发电机出力的纸面数据也只有在水里才能保持,而且水里还用不了beam,再说水产本身也要挪用很大一部分的出力来驱动其近百吨的身躯
willams1981LV6.黄金玩家

2016-04-11 08:50 发布于

16楼
最讨厌这种帖子了,,,搞得我又想撸一堆墨镜回来了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6-04-11 17:06 发布于

17楼
wx_iWlblHu9 发表于 2016-4-9 20:43 不错不错,干得漂亮,什么时候科普下独眼水产什么的
有生之年
wx_iWlblHu9LV4.高级玩家

2016-04-11 18:18 发布于

18楼
Captonblaed 发表于 2016-4-11 17:06 有生之年
卧槽,你不能学老B那个没良心的啊
wx_y7aA4TxaLV4.高级玩家

2016-04-20 05:58 发布于

19楼
每一贴都支持,涨姿势了
Captonblaed楼主LV9.大佬

2016-04-20 07:26 发布于

20楼
wx_y7aA4Txa 发表于 2016-4-20 05:58 每一贴都支持,涨姿势了
感谢支持~
marcocheong2001LV4.高级玩家

2016-04-20 08:37 发布于

21楼
很詳細...呢

图片选择

努力修改中₍₍ (ง ˙ω˙)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