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Ez-SR是根据机甲战记龙骑里面的龙骑123号机设计的,所以当我看到它的时候,我就想要通过这台机体展现出机甲战记龙骑里面性能要胜过试做型的量产型龙骑。这台机体被我定名为Ez-SR·P
按照设定,量产型龙骑结合了试做型龙骑123号机的优点,并且加以优化。我的Ez-SR·P却没有直接结合Ez-SR三种形态的造型,因为电子战型的强化扫描器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我根据机甲战记龙骑里面的量产型龙骑进行了改造,同时试图兼收Ez-SR三种形态的特点。
那么接下来就是实物展示了:

种射姿势不愧是能够把一台机体大部分装备都展现出来的姿势,虽然我对种系的剧情没什么爱,对这个姿势的科学性也表示鄙视,但是咱们玩模型的没必要纠结这个对吧~
背上那个采用了浮游炮组件制作的装置在设定上并不是浮游炮。我等级太低没办法发大图,在最上面的浮游炮里我用紫色透明件制造了一个旋转的螺旋桨的特效。
在设定上,这三个看上去像是浮游炮的东西实际上是三个自行中继器。通过螺旋桨能够自动飞行,起到侦察和增强信号的作用。当这个自行中继器检测到了高能反应接近,却没有收到特定的射频信号的时候,这个自行中继器就会自爆,产生高强度的爆破伤害,同时释放出内部储存的米诺夫斯基粒子。
这种设计是我对电子战这种作战模式的一种还原设计。采用了可更换的量产型装置,让这台量产机更加名副其实。并且每次搭载三个自行中继器,让这台机体能够拥有更优秀的广域侦察能力,与更多样的战术手段。三枚自行中继器并没有采用有线式,或者NT式的控制方式,而采用了自动化控制,这样大幅度的降低了驾驶员的操纵压力。在不考虑回收并且硬件锁死,没有对外端口的设计下,这种小型装置不可能被他人操控。唯一的弱点就是这种小型装置可以被EMP干扰,或者通过截取他们的传输信号得到这种小型装置所收集的信息。不过因为信号的传输是单向的,即便传输信号被截获,Ez-SR·P自身也不会暴露。

背后的滑翔翼是通过磁铁进行连接的,因此可以任意扭转调节。所以说我最喜欢磁铁了~
借助滑翔翼和背包与腿部的推进装置,Ez-SR·P可以在大气层内倒飞,这就让“快速穿过敌阵,从后方攻击敌军。”的伞兵式作战模式可以被实现。当然这种作战方式紧紧存在于理论上与动画中。在现实战争中,先不考虑人形机甲的合理性,在那种科技下采用战场内的伞兵作战模式简直就是必死无疑。

背包的连接件一样通过磁铁链接,这为这个模型背包的拆卸与安装带来了很好的便捷性。所以说我最喜欢磁铁了~
手部武器的选择是短管轻机枪,自带机炮与挂载光束剑。因为背包上已经安装了实弹加农,这台机体的远距离打击与强远距离破坏能力已经足够,因此手部的武器主要考虑中近距离的作战就可以了。
无论是短管轻机枪,还是附在手臂上的机炮,都是牺牲了精确度而提升了射速的优秀解决方案。在中近距离的作战中,留给驾驶员瞄准的时间很少,因此这种能够允许驾驶员先射击后瞄准的武器是非常有价值的。在现实战场中,巷战也主要以这类被称为防御武器的枪械为主。
因为右臂负责持枪,近战的功能就交给左臂来完成,这样在中近距离作战切换到近距离作战的时候攻击就不会间断。当然在双臂都有机炮的情况下,攻击间断本来就不大可能发生,这种设计反而在体现机体设计的平衡感上效果更大一些。

最后借用了飞翼凤凰的姿势作为结束。因为应用了磁铁作为连接件,这种把两个滑翔翼装在一侧的姿势也能轻松地展现出来。所以说我最喜欢磁铁了~
在我的设计中,这台Ez-SR·P将会以释放自行中继器作为战斗的开场。通过自行中继器带来的对战场的把握,Ez-SR·P可以在被敌人发现之前就远程炮击敌人。而在重力圈内,实弹炮击因为弹道曲线的问题,反而能够越过障碍物攻击敌人,使Ez-SR·P在丛林与丘陵作战中获得更多优势。
当敌人发现了自行中继器并且接近或加以破坏的时候,爆炸会对敌人造成伤害,同时散布而出的米诺夫斯基粒子可以有效的干扰敌方的战场指挥。同时我方因为依然在干扰范围之外,而获得了强有力的信息不对等优势。
当敌方通过弹道判断出了我方的位置时,借助自行中继器爆炸散布出的米诺夫斯基粒子会干扰敌方的侦测,使我方通过滑翔翼快速突破敌阵直插到敌军后方成为可能。
在插到敌军后方以后,背包自动脱离以减少机体的载重。此时防御武器发挥其优势,让我方可以更快速的从敌军的背后清扫敌方。而当敌方转身接近后,二连光束剑就能迅速被激发,无间断的让Ez-SR·P从中近距离突击切换到近战状态在敌军做出拔刀动作的时候就先人一步做出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