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自第一弹高达开始每款产品都备受关注,作为RG第一款水产,这次要介绍的夏亚专用魔蟹也不例外。看着满屏都是RG魔蟹的帖子我有点压力啊,到底什么时候给自己定下的周六发评测的规矩呢。。
想聊点啥,想想没啥可聊的,那就进入评测吧。

首先来看一下整体外观。RG魔蟹作为目前为止最精细的魔蟹模型,外观的精密度是毋庸置疑的。整体造型精悍,相比同比例的HGUC版完爆几条街,相信绝大多数人会喜欢这个外形。

魔蟹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头部,独眼以上部分算是吧。独眼可以360°旋转,而且内部上下视角还可以调节。独眼的角度调节通过打开顶上的装甲来实现,这部分比较简便。但是有一点个人感觉,魔蟹的眼神调整角度最好不要超过左右第一道梁就是图上这种感觉,不然总会觉得不太好看。

因为是RG,驾驶舱打开机构也顺理成章。由于要照顾外甲的颜色还原,所以驾驶舱门内壁原件是淡红色的,图中是我涂装的效果。腰部大家所见的每一块落差都可以活动,活动范围还是不小的。胸部的三角形排气口叶片是一体化零件,但内部结构上则有滤网设计,相当精密。

胳膊,胳膊的结构当然不同于一般MS,上臂的两个关节都可以进行四向活动,但有两点不足:第一,关节比较松散;第二,正面部分的灰色装甲比较容易掉。下臂部分造型则相对简单,肘关节活动带动装甲活动,但这个关节需要的力气比普通RG模型肘关节所需的更大。

双腿一样是一体式骨架设计,一样大腿的两个关节可以四向活动,但一样有关节松散和装甲松散的情况,与上臂唯一不同的就是松散的装甲由正面变成了后面。膝关节活动需要的力气也同比大一些,带动膝甲活动。脚踝处内构零件组装需要一点技巧,说明书表达的并不清楚。另外一点极差评的就是脚尖的灰色框状零件巨松。

转到背后,背后可以勉强称为背包的就是这两个螺旋桨推进器。两个推进器内都有简单的内构,不拆开、这样看的话造型还是很好的。每个推进器都可以单独摆动,左至右的最大摆动幅度大概在45°左右,但由于互相干扰,并不能实现一边大幅度摆动而一边不动的情况。

双腿后面来看,之前提到的容易掉的零件就是那两块六边形的装甲(其实是一块(实际上是金牌))。大家注意腿弯部分的深红色弧形零件,这块零件组装的时候同样要小心,不然容易像图中右腿一样出现发白情况。
。。
。。
。。
猛然发现没照背后整体照片,我TM要蠢死啊。。

。。好吧咱们先来看pose部分。模型附带有三爪和四爪两种爪子造型,图中是三爪版,三爪版的内部活动骨架是在B板件上,也就是一体成型的。爪子共有八个,就是说三爪版和四爪版的要共用爪子,好在同时装不了四只爪子到身上这样设计咱也忍了吧。
因为上臂小关节有点松脱,拍这张照片时胳膊出现了保持力不足的情况,右臂往下坠了大概10度左右。

图中左爪便是四爪版。有意思的是,四爪版的活动骨架是需要自行组装的,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到以后量产型魔蟹上方便取消四爪版的爪子?不对啊,四爪版的零件各种零件都在板件中间没法说去掉就去掉啊(陷入沉思
之前提到了膝甲可以联动,但膝甲与骨架的连接部分是没有单独分色的,就是说像图中右腿这样活动的话,素组模型是会露出一块红色部分的,不够精密。还有,模型有不少外甲内部延伸部分做了细节,但颜色依旧是外甲的颜色,这就不是不够精密而是分色问题了。仔细想想,这款魔蟹相比RG头几弹来说精密度其实降了不多少,对,都是降在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
模型全身有很多不同程度的银色细节相信大家也注意到了,当然都是我的上色、、模型自带铝箔贴纸数量也大有减少,我涂装的绝大多数银色部分其实原设是没有的。按照模型附带贴纸来看的话,只有腋下的银色部分和爪子的银色根部、以及脚踝黑色零件上的那个梯形东西

这张图可以比较清楚的看到胳膊的裂甲机构。得益于腿部结构比例和不低的可动性,单膝跪地姿势比较容易还原。前文提到的,脚尖的零件容易掉,图中可见已经掉了一半了、、幸亏拍摄过程中没掉到音箱里面不然要拆吉他了(误

机智如我!用这张图片作为背部整体照片吧!模型不附属支架,图中支架来自HG高达AGE2特务队式样。支架转换接口比较难安装到身体上,这部分也需要一点耐心。另外模型推出之前就大肆宣传的的来自真实潜水艇的细节参考从这张图上体现比较多,尤其是双脚和背后的螺旋桨,每个螺旋桨都是独立零件,采用银色成型,理论上可以转动。
这款魔蟹在制作过程中给我的最大印象第一是与与以往所有魔蟹模型不可同日而语的精密感,第二是与以往所有模型不可同日而语的松垮,之前的文字里面我有多少说到松垮大家也看到了。仔细想想,这款模型还比RG头几款精密度要低不少,这样一来2500日元的性价比也并不高。而入手与否就要看大家的判断了。感谢大家耐心看完,也欢迎在下面跟帖与我交流~bychi~
刹那酱のQQ号:895933151
刹那酱の微博:刹那酱拖延症得治
我们下次再见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