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填不满的蛋糕 于 2014-6-15 23:58 编辑
初夏上海的午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沉闷与压抑。身边那台自从记事起已有的华生电风扇嗡嗡作响,让人烦躁。我一脚踩住拖线板(排插)将风扇电源扯下,房间内瞬间清净了不少。“还没整理好啊。”老头子蹬着楼梯走上来:“动作磨是磨得来!”(沪语:带有数落的含义说动作慢)我没有回答,继续自顾自的整理着东西。“你这些东西要怎么搬?”“不知道…重要的先带走,发快递…不劳烦你们的。”我始终没有回头。身后传来了关门声,父亲进自己房间了。

我抱起箱子中的一个铁盒,拍去细屑,里面有什么我已想不起来。封口的玻璃胶带早已发黄,无法完整撕下,只有盒盖上2001年2月封那蹩脚的字说明是我的模型。盒子被打开了,我拿出盖在上面那一块块地台板。是火柴盒(Matchbox)和福万的模型坦克!十多年过去了,和当初一样的整齐排放在盒中,我将它们一个个拿在手中端详了起来…
那是93的时候,恰巧我小学毕业转去初中。老头子拿到了工厂配额,于是全家从烧煤炉,用马桶的老洋房,搬入了用管道煤气与抽水马桶的新公房。搬家在我看来可有可无,到是搬家后,小区的商店街发现了1家、 2家,哦,我的天那!是3家玩具店,而且都是卖模型的店铺,对我来说就这一点而搬家,我都会举双手双脚赞成。中学开始,自己有可支配零花钱,老娘总说省点花,对我来说花费就一种,买模型嘛。94年的模型种类不是太多,除了火柴盒外,还有一种电动二战战舰。但火柴盒价廉物美,几乎每2个月就会推出几款新品种。开学没几天,我在班里就认识了几个死党,大家都有同样的兴趣爱好——做模型。一把剪刀,一把刀片,一群人,模型让友情凝聚,模型让课外生活丰富多彩。学校除了周六上半天课之外,其他时候都是下午3点放学(当时是6天工作制,学校到95年9月开始才施行5天制),学校原本有强制的课外活动,但对我们来说,模型也就是不二的选择,独立模型部的成立,也因为最要好的死党也酷爱模型,又是校长的亲侄儿,班主任也就眼开眼闭了。


从预备班到初一这2年,我几乎收集齐了所有火柴盒十元以内的模型。模型部也有人喜欢玩车模和其他稀奇古怪的东西。就我对军模始终如一。也是95年那时,书报亭内各种军事类书刊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于是《航空知识》《舰船知识》《坦克装甲车辆》《兵器知识》开始进入我们视野。老头子不反对我看书,所以零花钱即刻翻了一番,于是模型部又多了一样追捧的精神财富,谁要是先买到任何期刊杂志拿去与大家分享,那可是绝对能成为让人追捧的对象啊!
咦?!我那些飞机那里去了,不好的感觉把我拉回了现实,整3大箱子东西呢,可能在其他什么地方吧。我开始整理放回铁盒中的小坦克。这次盖上后不知又得等多久才会再次开启,不知到那时我是否还曾记得那些历历在目的往事,我轻轻的合上了盖子。
96年开始西西利,春牛,盗版意大利进入我们视野,国内第一次塑胶模型的百花齐放开始了,价格也从10元以内的小盒开始步入20元的大盒,96年中,威龙开始出现在各大百货公司,上海威龙虽然品种不多,但比香港威龙更价廉物美,同样为大家所熟悉。在塘沽路上的金锚模型店是我和校长侄儿无意中发现的。这家店有卖分装的大桶快干漆,于是,我进入了笔涂时代。模型部也有土豪,涂装什么的太过于麻烦,但威龙的飞机,坦克单一的淡灰色,却让人无法接受,于是我竟然做起了代涂。土豪喜欢什么,我就帮他涂什么。




那时特别喜欢苏军二战后的战车。于是几乎收集齐了所有同时代威龙款苏军战车。现在想想有点不可思议,当时哪来那么多零花钱买这些高大上的模型,话说,最后一款帮土豪制作的是那款飞毛腿B型,98年给我的,13年入喷坑后才动工制作完成(唔嘴笑)。
当时玩模型也有压力吧。在那个非黑即白的年代,除了语文书,数学书,其他都叫闲书。模型同等于玩具,因为会玩物丧志,所以都属于让人精神腐朽之原罪。唉,好吧。Whatever~
1:72只有塑料膜包装的Yak-38出现在圣斗士盒子中 ,我已不记得事后又买过。倒是记得家里第一个模型是老头子做的,就是Yak-38。当时我读幼儿园大班,老头子带家里去吃西餐后,顺道拐进一家工具店卖些奇怪的版件,家里无线电,电唱机都是老头子自己做的,也就没当回事。只记得老头子说回去做飞机给我看,然后我天天晚上催。应该是1个周日的下午,我生平第一次看到飞机模型的制作,塑料那时是稀罕物,更别说模型了。胶水是在那种很老的注射用玻璃瓶中,用砂石在瓶颈口磨出痕迹,轻轻一掰,用玻璃针筒把胶水吸入针筒,使用时点在缝隙处,很像现在的流缝胶。老头子喜欢做标本,不过没有那个逃的出我的魔爪,今天不是缺胳膊少腿,明天就是整个翅膀没了,飞机嘛结果也一样。不过真正被引入模型却是在10岁生日时。老头子送了1盒1:76德国3号坦克和1:72美军OH-58D直升机。 那年小学3年级。次年生日,老头子带我去了翼凤,让我自己选,柜台前永远是挤满了大人,老头子架起我,让我做在他的肩膀上和我解说起飞机,国家,型号。懵懵懂懂的我骑在父亲结实的肩膀上,抱着他一头的乌发,穿梭于柜台之间。不知过了多久,我选了当时在班里看过的好多好多炸弹的A7,老头子选了F14。可是生日礼物不是应该只有1个嘛,而且大盒装的F14要11块4啊,赶上老头子1/10工资了,我这样在老头子耳边说。事后我没敢相信,我是抱着2盒模型走出了翼凤。一盒A7,一盒F14。回到家就立马开工,老头子说,又开始粗制滥造了。之后的1个月,只要我在家,除了睡觉,这两架飞机就陪伴在我身边。看动画,我把他们放在身边的茶几上;写作业,我把他们放书桌旁;吃饭时,我推开碗筷把它们放在饭桌一脚… 直到一天下午,语文试卷成绩不好,要家长签字,母亲看了后,叫我跪下,换上了高跟鞋,把那2个模型扫到地上,一脚狠狠的跺在模型上,细小的零件随着清脆的折断声,向四周蹦起。塑料折断的哀嚎与鞋跟在地板上撞击的咆哮让我目瞪口呆。第二脚下去,鞋跟恶狠狠的扎入F14机身,我惨叫一声扑过去死命抱住那只刽子手的脚,飞机碎片凌空飞起,半只机身卡在鞋跟上,老娘拎起我的衣领,另一只脚跺向地上剩余的碎片,嘴上吼着:不得了了,现在感反抗了。我甩开老娘的手伸手去护那剩下的碎片,嚎啕痛哭起来……这年暑假,我问奶奶要钱,买了支百得胶。看着我从垃圾桶里翻回来的碎片,我无能为力……
“我去做晚饭了。”老头子从房间出来:“快点整理啊,你阿妈都说你整理1天了,你让人家看到那么多玩具,浪费那么多钱在这个上面,这样不好…”“爸,你看到我一个箱子,里面都是飞机的吗?”我打断他。“你就这几个箱子,都在这里了,没有就没有了。”说着下楼了
。
唉,算了,带上能带的和必须的吧。没有了也就随风飘逝吧。
99年,模型制作书籍出现在书报亭。《模型高手》出版了一阵后停刊了。再之后就有了《模型世界》。无论当时的书籍,还是自己的作品,怎么看就觉得是玩具。金锚模型店拆迁了不知去向。城隍庙多了好多模型店,开始看到田宫和GSI漆了,2000年时,进口漆很贵,毕竟当时普遍收入不高,8块的田宫,12块的GSI让人望而却步。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找人交流模型也是不可能的事。02年赶上出国潮,我就辞职赴新加坡求学。光阴似箭,一晃已是12年底。半工半读,拖拖拉拉的完成学士荣誉学位。从事了销售和金融好多职业。20岁去的,现已而立之年。人生旅途,懵懵懂懂,跌跌撞撞。12年底辞去工作,回国休息一阵。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知道,现在这样不是自己要的。拿起了模型版件,我的心却再次平静下来了,做模型吧。家里还有2箱子古董军模,朋友那里还有好多,于是借了校长侄儿的吉普,买了喷笔和泵,抗着一车皮盒子搬去老头子那里了。朋友介绍78论坛给我认识,也看到有比赛可以参加,正在犹豫中,13年元旦,参观了新年模型展,看着成列的作品,下巴几欲掉落。孤陋了10来年,内心不再平静。回家注册78,报名比赛,去认识更多朋友。比赛后,被招去了魔道群,认识了好多实力派模型制作者和供应商。13年4月再次回新,和之前广告公司的老板谈起了人生,一段交流后,老板直接问了我一句:What you want?是啊,我到底要什么呢,懵懵懂懂的,跌跌撞撞的。回国吧。去做模型吧。我有太多的事想表述,有太多的故事想用模型表述,那就去用模型表述吧,认认真真去把模型做好吧。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所向往憧憬的事吧。
13年6月,我决定把自己的家按在深圳,除了来回3地都方便外,这是个没有乡愁,朝气蓬勃的城市。先去老头子那里搬东西吧。不能再给老头子添麻烦了。我的目标还等着我去开垦呢!
有人问我你行不行啊,我说不知道呢,不过有一点我很清楚,只要我认认真真,脚踏实地的去做,我没有失败过!
人生有了目标就要去尝试、去拼搏,目标不在于早晚,而在于你是否拥有。
为了自己珍爱着的目标去拼搏,我无畏艰巨,因为我有这份信心,我坚信我的过去,我的现在,我的将来与我选择的道路!
填不满的蛋糕(HollowCake)
2014年6月15日星期日
后记,几乎10年空窗期,For the MotherLand(Part 1) 是归队后的第一作,10年前的水准吧,我自己都看着笑,当时其他作品都是用胶卷照片的,早找不到去哪里,东西也在出国后送好友了,就剩下那些盒子封面。朋友说现在连尸体都看不到。没办法,过去的就过去吧,着眼未来,以后用其他作品慢慢补足吧(唔嘴笑)!
去年做的卡尔

For the MotherLand

13年7月 刚起步的工作室

14年1月龙岩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