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辆坦克是由两个人合力完成的,另外一个人负责做部分遮盖工作,但是主要的素组、防磁装甲的制作、上漆、渍洗等任务还是由学长完成的,所以说要是大家觉得遮盖有问题的话,可千万别嫌啊
话说我还是在前一阵才知道机甲区可以发军模,这样我家里还留着的那几个可算是有地方发了
.gif-w180h180)
先来点简单的资料介绍
虎式重型坦克

虎式重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Tiger I)即“虎I”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制造的重型坦克。虎I坦克自1942年进入德国陆军服役至1945年德国战败投降为止。
在1943年3月虎I坦克起初名为Pzkw Ⅵ Ausf. H,但后来重新设计成为Ausf. E (Ausführung Ger. "version")。这名字同样跟Mark Ⅵ-E、Panzer Ⅵ-E、PzKpfw Ⅵ-E或Sd.Kfz. 181 (Sonderkraftfahrzeug 181)
一样知名。
公众通常只知它们的名字是虎I或简单称为虎。虎这个绰号是由斐迪南德·保时捷所取的。虎I的基本设计概念同时延用到其他车辆上面,包括虎Ⅱ(虎王)坦克和突击虎式突击炮。
虎式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重型坦克,盟军坦克的一名强大的对手,主要优点是这种重型坦克火炮威力大,防御能力强。所以,“虎”式重型坦克在二战中,像一群钢铁巨兽,炮管里喷着火焰,耀武扬威地前进,虎式坦克最大的优势是投入战场的时间早,在1942年便在北非和列宁格勒出现,当时的苏军和盟军,没有任何火炮能够正面击穿它的装甲,库尔斯克会战中,虎式坦克也有相当大的优势。即使是在1944年也在欧洲战场上显赫一时,但虎式坦克的早出现也使得它的技术指标成为了盟军、苏军新型坦克的主要目标,后来所出现的M26潘兴、IS-2都为对抗虎式坦克而生,到了1945年,虎式坦克的优势已经不大。但是,作为一款成功的战争兵器,虎式的存在无疑为二战的历史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重点符号!
主要性能参数
重量:56吨(早期); 57 吨(后期)炮塔重 11吨乘员:5 人(车长,炮长,司机,装填手,无线电操作手)
发动机:Maybach HL 210 P45-12 600hp(早期) Maybach HL 230 P45-12 700hp(后期)功率 700马力 推重比 13HP/ton
时速:38公里(公路)/15~21公里(越野) 最大时速:45公里
行程:110-160 km(公路)80km(越野)
每百公里耗油量:公路 450L 越野 650L
油箱容量 540L
越壕宽 2.3m越障高 0.79m爬坡度 35°
全长:8.45m 炮管指向前方 8.451m 炮管指向后方 8.379m 不带炮管车体长 6.280m
高:2.86m 火炮中轴线高度 2.195m 地面至底盘高 0.470m 带车长指挥塔时炮塔高度 1.200m
宽:3.4-3.7m 用战斗履带车体宽度 3.560m 到外侧轮盘车体宽度 2.822m 战斗履带宽度 0.725m(附:使用运输履带车体宽度 3.230米)
武器:88mm KwK 36 L/56坦克炮 2 X 7.92 MG34(早) 3 X 7.92 MG34(后) 6 X NbK39 90mm 高爆榴弹发射器(S雷)
火炮俯仰角:俯仰角 +18°~-9°
火炮旋转方向:旋转方向 360°
弹药:88mm——87发 7.92mm——4500-5700发[float=right]
[/float]
装甲:(57吨型)
无线电设备:超短波Fu.2接受器 超短波Fu.5发射器及接受器
瞄准镜:卡尔蔡司T.Z.F.9b瞄准镜
废话不多说,接下来上实物图
威武的视角

侧面

后方也很霸气!


调整一下角度,尝试使用下田宫模型封绘的惯用角度

转动一下炮塔(学长担心火炮总是调整角度会松动,所以直接把火炮俯仰角度固定住了,少了些乐趣)


再调整一下角度,尝试一下轻微的俯视


最后是ID(其实这组片子使用我自己的ID总有种内疚感,毕竟不是我亲手做的,不过不用担心,暑假的时候会让大家看到我自己亲手做的虎式的,尽管技术可能不如学长那么优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