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国人与狗不得上外国网站(包括台湾香港)的政策,不翻墙你是看不到那贴的.
正文:

本文是我自以為的對現在模型界裡(特別是鋼普拉界)長久(?!)以來被以訛傳訛,跳樓大拍賣濫用的"MAX塗"所作的一
點點小努力,希望能夠終結流言與導正視聽...
別再讓MAX渡邊淚目了~(背景音樂:Don't Cry For Me Watanabe~)
附圖是2000年1月的HJ,該期就有MAX塗裝詳細解說,我真懷疑,難不成才幾年時間他就已經變成失傳的武功秘笈了嗎
?
之所以說是-------看圖說故事,並且將本篇放在雜想而不是技術區,也是因為我自認對MAX塗的認知也很淺,從看圖
說故事+破日文閱讀能力,大概只能參透MAX塗的30%而已吧...所以我盡量都只說自己噴高光陰影,避免說我用MAX塗(
先打預防針)
--------------------------------------------------------------------------------
究竟MAX塗是什麼 ?!
在2000年1月號的這本HJ開頭就作了解說:
利用色彩微妙的變化增加顏色上的情報量,也用稜線與面之間的色彩的變化,來強調立體感與層次的方式。既使是單
色的模型也能展現出各個面的層次,同時也稍微帶了點擬似weathering(舊化)的感覺,增加了寫實的效果。

事實上這方法就是由傳統軍事模型界的"高光陰影法"所衍生出來的,友人wehrmacht (國防軍) 2004年在巴哈姆特模
型板發表過文章,現在仍存在該板精華區(標題:Re: [心得]MAX渡邊MobileSuit作品集 入手心得 )
內文記述了MODEL GRAPHIX雜誌2004年10月號裡,土居雅博所寫的「﹝日本的﹞戰車模型塗裝與舊化簡史」。雖是已
探討戰車模型塗裝為主,但是也可以看出在70~80年代Tonny Greenland,Francois Verlinden,Sheperd Pain等幾位
歐美大師所帶出來的塗裝風潮進入日本模型界之後造成的影響。
起初是越智信善(要不是他最近在日本模型教學電視節目出過鋒頭,我想很多人會問:先生你哪位啊)
wehrmacht該文寫到:
在成為電擊的台柱之前,越智的本行是在HJ作作戰車飛機之類的,1970年代末期他也曾經享受過「越智塗」的美名,
而說穿了也沒什麼,Max渡邊先噴黑色或深灰,他是先噴mahogani──雜誌上當然是用片假名寫,AKD君和我推敲了一
番,後來才想到是什麼東西:紅桃木色(GSI的Mr.COLOR洋乾漆42號)
土居阿伯宣稱,當年越智塗一出,風行草偃之際,
竟然使全日本大小模型店的紅桃木色噴罐被席捲一空......
越智大概就算是最早將歐美技法帶入日本的人之一了,但是後來進入90年代,BANDAI的鋼普拉在結合了電玩/動畫漫
畫等多媒體的操作之下蓬勃成長,HJ雜誌也轉型成為動漫畫流行性題材為主流的模式,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狀況下
,間接也捧紅了該雜誌當家的MAX渡邊,順道讓他的風格變成了大家所追求的目標。而越智信善後來轉往電擊 HOBBY
,對於電擊創辦初期也作了不少貢獻,只是這些年在台灣名聲並不是很高,雖然知道這號人物,但永遠都是在MAX塗
的陰影下...
(不只越智信善淚目,Greenland,Verlinden,Sheperd Pain也都淚目)
也就是因為MAX塗仍算是傳統"高光陰影"技法的衍生變化型,所以有些"老人"對於所謂"MAX塗"的封號相當嗤之以鼻,
認為只是個裝模作樣的頭銜。(但有時只是因為誤會累積,也別太責怪這些人)
在HJ這篇解說中我認為仍能區分出他與傳統的"高光陰影"有不同的理念,也有著MAX渡邊自己獨到的想法在裡面,因
此我認為給他冠上這封號算是合於情理啦~
--------------------------------------------------------------------------------
不過再來就是重點了,現在網路上很多作品,作者自己說:"我用了MAX塗",但是事實上他們對於MAX塗的認知相當不
足,所作的效果也只是傳統高光陰影的呈現而已,更有一些對於"高光陰影"的色彩偏差,濃淡控制以及漸層過渡都掌
握不是很好的狀況出現....
很多學暗底法的朋友﹝包括一些台灣雜誌上的先進﹞,往往不是把暗底法變成了黑洞法﹝全機明度被吃到極暗極低﹞
,就是把原本應該是陰影色的暗底硬是變成了迷彩﹝對比太過突兀,根本不像是同一種顏色的明暗變化﹞。
講白一點,就是MAX塗的真正精髓一直都被無視,然後以訛傳訛,到最後三人成虎,現在網路上泛稱的MAX塗,其實都
沒有做到MAX塗的精神,我看這下就連MAX渡邊也要淚目了~
(所以前面才說別責怪那些瞧不起MAX塗的人,因為他們看到的可能是作者宣稱MAX塗,而不是真正的MAX塗...)
--------------------------------------------------------------------------------
接下來開始進入正題:看圖說故事講解MAX塗法~(目錄頁有6種章節,但我以最主要的1,2章為主)
這張圖就是第一章的"白底法"(我不清楚原文該如何翻譯,只能如此暫稱)

這邊的範例是要噴上鋼彈白的零件。
左上第一張照片的多罐顏料就是調製MAX塗第一道底灰(BASE GRAY)用的,而不只是單純一個黑而已...
解說中說了這個方法其實起源於"要消耗眾多剩餘的顏色",所以把他們混在一起調成黑色,然而這種"黑色"其實並不
是純黑,所以才會稱之為"BASE GRAY"。此種顏色因為不純淨,結果反而比用純黑有不同的風味,而且薄噴就能輕易
的遮蓋底色,不會讓塗膜堆太厚,真是優點多多。
注意到範例中的噴塗過程了嗎?先噴稜線,再噴凹陷,然後再噴整體平面,這樣最能讓整體顏色均勻飽和,以免邊緣
與死角沒噴到。
再來看第一道白,重點在於添加了些許透明色跟螢光色來作變化...
]

細微之處就要小心的噴,要保留適當的陰影底色。
然後中間最高光部分他用純白色來噴

其實一般不建議噴漆直接用純色,因為可能會顯得死板,然而MAX渡邊前幾道的螢光與透明色這時就會起到作用,些微的螢光色粒子會上浮透出表面,讓他的白變得有很微妙的變化。
而其他色彩的應用則是先將底下這個由黑到白的基本變化完成之後,上面再來覆蓋透明色系的顏料做出來的。

請仔細看看他又是用了多少色混出來的,每一層添加的不同偏差色,堆疊之後的色彩質感也會產生很多變化。
顏色噴完之後要將整體擺在一起觀察,調整一下色彩的平衡。

主要是要避免類似寒色調與暖色調的這種不協調感,或者是陰影濃度的不統一,例如手腳很白身體卻很暗的狀況出現。
書中也提出了失敗的範例:

左上兩張圖,左邊那個就是白色覆蓋不夠,上面噴了透明黃之後黃色會發不出來。比較他右邊那一個效果就很明顯。
右上與下排三張,此鋼彈身軀右前胸部是噴的太白,幾乎沒有留下陰影的狀態,層次與細節就顯不出來了。而左邊則是故意留下了強烈的黑線,特別是最外面稜線那些粗黑帶,會讓整體效果看起來太刻意。
這邊牽扯到的又是另一個噴漆的經驗談(其實不只噴漆,舊化也是),陰影/色彩的偏差效果到底要做多重呢?
一般來說噴漆階段的對比可以稍微下重一點,因為後續WASH以及消光透明漆等過程會將他潤飾下來一些,而且拍攝時強光下相機能捕捉出來的效果又會更淡一些,就如同化妝一樣,濃妝肉眼看不自然,但是看照片或影片就剛好。
再說到製作時的光源環境以及完成後的觀賞環境,還有拍攝時的燈光與色彩設定,甚至還有最終呈現設備(螢幕)的差異影響,牽扯到相當多的因素實在超出我所能表達的範圍,且到底是要做一個實際看比較好看,還是拍攝之後效果比較好的作品,沒有任何規定存在,純粹由製作者自己決定...
這種白底法大概就是將明度跟彩度分開處理,先用黑到白做底下的陰影變化強調立體,利用上面覆蓋的透明色來作出最後所要的色彩,所以呈現出來的結果是顏色鮮豔但有明暗偏差的。
他避免實色顏料在添加暗色與淺色作偏差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髒濁,或是失去彩度等不良影響(例如紅,高光部分要是加了白就變成粉紅了,有時會很不好看)
這方法也正是MAX塗因應鋼普拉等科幻產物色彩鮮豔的需求所特化改進出來的,是跟傳統模型高光陰影技法有著較大的分別。(其實這方法類推回去作傳統模型也不是不行,畢竟飛機也有很多時候會用鮮豔的塗裝。)
第二章的黑底法(暫稱)
底灰部分同前面白底法。

右上第一道暗紅色,利用了透明色無法遮蓋底灰,但是能讓他產生色偏的效果,將整體底灰色先拉成偏紅的色調。
再來第二,三道則用的較多的實色,但是仍添加了透明色與螢光色,上面這幾層用的差不多是同樣的顏色,但用不同的調配比例,讓越高光的顏色就越明亮鮮豔。
這樣利用透明色與螢光色作出來的層次結果是暗紅-->紅-->艷紅,是一個有深淺變化的紅色調。
而如果只用黑色打底,中間調噴紅色,高光用白色+紅色下去噴,做出來的效果看起來就是黑-->紅-->粉紅的過渡,若是強度控制不好,甚至可能看起來就變成黑,紅,粉紅的三色迷彩...

中排左邊比較了白底法與黑底法做出來的顏色差異,白底法作出來的紅鮮豔明亮,而黑底法的則是厚重堅實。
後面幾格又示範了一下藍色的過程(解說中說黃色不建議用黑底法?)
最右下再次強調了螢光色的應用是MAX塗的特點,但是我也要強調螢光色的上浮效果不是很簡單就能掌握的...
例如未夠班的我就有慘痛的經驗...
最後來一下完成品鑑賞:


觀賞的重點是看他保留下來的陰影寬度,強度,整體陰影的統一度以及漸層的過渡...
雖然這作品是屬於乾淨風格的,會比較淡比較柔和一點,MAX渡邊也作過PG版 RX-78,那架的效果是重舊化的,陰影的變化就很強烈,但是重點在於"由深到淺"的變化順不順,千萬不要出現明顯的霧化不完全,或是交界過於死硬,甚至局部噴太多出現堆積流鼻涕的現象。
常常看到有人犯了大忌,留了一大條黑色帶狀在凹線或稜線周圍,強烈清晰到讓人懷疑------>>這到底是陰影,還是你刻意要噴的深色"帶狀迷彩"啊?!
最後容我再引用一下高石誠著作裡的內容,他語重心長的跟我們講了這些話:(點開可看大圖較清楚)

不得不膜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