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攻地球本土,吉翁军的技术人员以F型为母体,去除了不必要的装备,将F型改装成专门用于地球作战的陆战型扎古Ⅱ—MS-06J。本型的试作机于1月15日完成,在地球侵攻作战之后作为吉翁军的主力机体,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被誉为“战场的女王”。位于南美和东南亚地区的少部分本型机为了作战方便,还使用了迷彩涂装。
陆战型扎古Ⅱ—MS-06J




根据地球攻击军进攻计划的需要,扎古被改装成各种不同的型号。地球有着与宇宙截然不同的多样化的环境,其中吉翁军MS考验最大的就是沙漠和热带的环境。为满足非洲战线对MS的要求,加利福尼亚基地的吉翁工程师被指派去负责改进出能在沙漠和热带环境下能够活动自如的渣古,而他们也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其结果就是出现了MS-06D型。
MS-06D沙漠型扎古Ⅱ是在MS-06J型上发展过来的。开发者根据战斗中得到的数据对其进行了轻量化的设计,右肩的盾被去除,左肩的钉型装甲外观改变,而在实战中最容易成为攻击目标的驾驶舱的装甲则得到了加强。另一改进的目标则是提高机体的机动能力,新机体装备了功率较大的核子炉,为此还在背部装备了大型的散热装置,散热系统还包括在小腿后部的散热缝。主要推动力来源则从背包部分转移到了脚部——在那里装备有火箭喷射机。为提高在沙漠的通讯能力,机体还在头部装备了通讯天线。
武装方面,亦有专门装备在它身上的武器被开发了出来,包括安装在前臂上的三联装导弹发射巢以及装备在腰部的二联装导弹发射巢(均为用完即弃型);原本的MMP-78机枪也被换为更适合沙漠使用的M120AS型105毫米机枪;作为接近战的要求,则在机体头部装备了两门60毫米火神炮。
MS-06D的地面测试由Karakal部队负责,这支北非特别部队由Roy Greenwood指挥,驻扎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负责利比亚和埃及的防务。他们最初装备的MS-06D 为早期型,其外观特征是头上的双重型的天线,这种型号共生产了43台。 直到战争的最后一个月,MS-09D沙漠用大魔参战,沙漠用渣古依然是吉翁北非和中东部队的核心力量,这时候装备的是有着单一型天线MS-06D,这种型号的MS-06D总共生产了71台。也就是说,MS-06D的生产总数为114台,其中的小部分在一年战争结束后依然为残留在地球的吉翁军所使用,用来进行游击作战。
MS-06D沙漠型扎古Ⅱ

MS-06D沙漠型扎古Ⅱ

MS-06G 局地战用高机动型扎古Ⅱ是对J型的脚部加设辅助推进装置后得到的机体,作为陆战型机体,将还在开发中的07型老虎的部分设计概念进行了导入,使腕部的形状和肩部的钉甲酷似老虎;脚部增设了喷嘴,虽然使得机体性能得以提高,但无法进行气垫式行走。G型扎古的总生产数大约在50架左右,在老虎进行量产之后就停止了生产,这也导致了现存交战记录中对于本型机的记载非常之少。不过,虽然具体情况尚不明朗,但可以确认的是本型机参加了0079年11月北美战线的战斗。总体评价本机型,可以说是失败的实验机,但好歹算是为以后的MS-09系列的开发作出了点贡献。(参见归来的真红闪电MSV-R)
MS-06G 局地战用高机动型扎古Ⅱ

MS-06G 局地战用高机动型扎古Ⅱ

MS-06K加农型扎古Ⅱ是一种在北美加利福尼亚基地开发的机体。计划的最初形态是在J型的基础加装上防空炮应付空中威胁,而它在开发阶段的型号就是MS-06J-12。后来由于联邦军的支援型MS的成功(RX-77-2钢价农),作为参考MS-06K的作战目的也变成了火力支援,并作为后方支援MS重新开发。
MS-06K在右肩上装备了一门由175mm战车炮改进而来的180mm炮,而它的背包被自动装弹机和弹仓代替,头部也加上了精密的射击瞄准具,但随之而来的是由于射击后坐力带来的机体寿命降低,机体强度受损,重心上移导致机体反应迟钝,自动装弹机复杂导致可靠性差,精密的射击瞄准具由于暴露在外极易受烟尘影响而失效,导致机体失去作战能力。
MS-06K加农型扎古Ⅱ




MS-06K加农型扎古Ⅱ




工程系列
外形结构为人型的MS,除了能得到AMBAC机动带来的好处之外,具有和人类一样的五指型手掌结构也为MS带来极大的多功能性。除了在战斗时可以很方便的按照战场情况选择武器外,五指结构同时能进行修理装配作业。有许多例子证明MS也是一种很好的工程工具,大到姆塞级巡洋舰的部分建造工作,小至其主要兵器MMP78的分解装配作业。
在UC0079年2月的地球降下作战开始后,因各方面的关系,MS除了被用作核心战力使用外,很多时候都被挪用到其他的工程工作上。虽然这种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但MS的泛用性再次得到证实。
随着战斗的持续,越来越多的MS被击毁,其中一部分经过修复后重新投入到战斗中去,但也有很大部分因为受损严重而无法完全修复。要处理这些机体就是很令人头痛的事情,这些机体已经没有作战的价值,但MS在当时是极其先进的武器,不可能随便就遗弃在战场之上。
因此,维修人员结合MS在工程工作上的表现,开始考虑将损坏严重的机体修改成为工程用设备的可能性。那些无法再上战场的MS中,很大部分是下半身的行动部分损坏。MS的下肢要支撑极大的重量,平时就已经受到极大的压力,同时整个系统也很精密,因此,如果是战时的损坏,以普通的战地维修能力是不可能修复的。
这时,维修人员又留意到另一种设备,那就是既大又复杂的马杰拉坦克,这种坦克外形颇为奇特,由巨大的下车体和可以飞行5分钟的炮塔结合而成。最后,将失去炮塔的马杰拉的车体和失去脚部的MS-06结合起来,作为工程装备使用,被认为是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可以应急的好想法。
将腰部以下的机械全部去除的MS-06与进行过连接部小改造的马杰拉底盘简单的结合了起来,这种战地改造最初在非洲战线出现。后被命名为MS-06V扎古坦克。目前来看,得到的资料中,进行这种改造的全部都是MS-06系的机体,其他类型的机体并没有相应的改造,或者说是没必要了,另一方面MS-06的数量相对来说也极多,可以提供足够的改造数量。机体外形方面有很多的改变,为了适应工程工作,MS-06驾驶仓附近的装甲被拆除,让驾驶员能够直接观察到外面的情况。双肩的装甲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也被拆出。而两只手臂也被完全更换了,因为五指那种结构以及可以用于格斗使用的手臂用作普通的工程实在是有些大材小用,换上的相对结构简单的机械臂已经能很好的完成工程任务了。背部则增设了设备箱,以及大型吊臂。至于马杰拉底盘的修改,则主要集中在连接部的位置。修改后MS-06的上身能够在底盘上转动,更方便工程工作的进行。
由于非洲战线的成功修改,在世界各地的吉翁军同样开展了类似的改造工作。由于是就地改造,MS-06V可以说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设计标准,不同地方出产的MS-06V外形都不尽相同,手臂的外形更是为了要适应当地的工作任务而有非常多的设计。
MS-06V最初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一般的工作使用,并没有考虑过和对方军队直接对抗的事情,因此除了一部分的MS-06V上保留了马杰拉的3连装35毫米炮外,其余的并没有武装。但到了战争后期,由于兵力不足的关系,一部分MS-06V被重新武装,大部在双手加上了导弹发射装置,还有一些连车体的炮也更换成导弹发射装置以期有更好的战力。
由于是战场改造的产品,MS-06V的具体数量无法统计,它是否有战果也是无从得知的问题(实战见08MS小队)


08小队中出现的扎古工程车

MS-06W 一般作业用扎古是大战中期时由吉翁军的西亚方面军为进行在基地设施中搬运各种各样的维修物资、补给物资而开发的MS。其特征是取消了背部喷射包、驾驶舱内的设计采用了一般作业车辆的形式、采用了同MS-06V 扎古坦克同样的折叠升降机;另外机体的左腕装备有大型钢索,脚部的减震器由于要重视最大载重量而进行了修改。由于机动战士本身作为作业用工具就具有极高的泛用性,所以MS-06W在前线基地的使用率相当的高。到了大战中期以后,因资源紧缺而长期困扰的吉翁军,在成功开发出—MS-06V扎古坦克以后,就逐渐替代了此种W型的专用扎古的生产,但本机依然凭借着出色的特殊性能活跃到了终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