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中日合拍,《坂上之云》大清国的覆灭,沙皇俄的战败,会否重演?好战必亡,勿忘国耻
《坂上之云》4K重播在即!NHK发布最新预告 本木雅弘再忆拍摄感受!
2024-09-09 22:43:08
2009年~2011年特别历史剧《坂上之云》相关访谈,4K重播重译重制熟肉,敬请期待!
简介来自网络:
《坂上之云》是根据日本小说家司马辽太郎的历史小说改编的一部历电视剧。讲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一直到日俄战争结束时的故事。为了更深入的了解那时的日本社会、战争过程和人们的心态,还顺便看了《日本海大海战》和《二百三高地》两部电影。
这部电视剧分为三季十三集。三个年轻人秋山好古、秋山真之和正冈子规生活在日本四国的伊予松山市,和那时的日本全国一样,是个穷的不能再穷的地方。为了更好的生活和出人头地,他们三人到东京求学。好古和真之进了军官学校,因为在那里上学是全免费的。而子规则钟爱于文学,走上了研究俳句的路。之后,子规呕心沥血太多,早逝。而好古和真之则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好古创建了日本的骑兵,以武士道对阵哥萨克的骑士道,大胜。真之则在联合舰队中担任参谋,也建立了不小的功勋。
来自于百度百科:
对马海战(俄语:Цусимское сражение 日本语:にほんかいかいせん日本海海战)是1905年日俄战争中两国在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州之间的对马海峡所进行的一场海战。
对马海战由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联合舰队对阵俄国海军中将罗杰斯特文斯基指挥的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战役以日方大获全胜而告终,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三分之二的舰只被摧毁,几乎全军覆没,而日方仅损失三艘鱼雷艇。这是海战史上损失最为悬殊的海战之一。日本联合舰队使用丁字战法歼灭俄国太平洋舰队。
评价来自网络:
甲午战争,已经是130年前的事情。洋务运动带来了坚船利炮,却没有变革制度与思想,最终在这场中日战争中彻底失败,进一步加重了中国民众的灾难,也大大加快了腐朽的清帝国瓦解。
本段则是这一事件的序章,尚且还是大清能够耀武扬威的时期。
尽管“炮管晾衣服”之类说明北洋舰队落后的说法并不真实,仅仅是历史演义故事;但大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以及日本兴举国之力、急切地发展军备、以图打倒清国的心思,在本段已经可见一斑了。
评价来自网络:
《坂上之云》是日本NHK2009年开始播出的特别大河剧。“坂上之云”本身意思是“顺着斜坡路上升的云”,意指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奋发图强,学习追赶西方列强,国力不断增强的情景。明治维新塑造了现代日本,而改革开放塑造了当代中国,另外《坂上之云》和《大江大河》同样是三个男主人公,所以两部剧作在时代背景和叙事结构上都非常值得比较。
对比来自于网络:
第4季|巨人x坂上之云的奇妙关联
真的,真的,就真的好像坂上之云里的旅顺港啊
坂上之云重复出现过N次的俯瞰镜头
设定也是相似:陆军板载高地要塞,制高点炮击港内的联合舰队为海军争取空间。巨人里则是兽巨担任了炮塔的责任。
我以为这里只是谏山创(或者马趴?)对日俄战争的一个小小的映射
对比来自于网络:
有人拿坂上之云比走向共和,认为前者更好些。个人以为坂上之云除了用钱堆出来的画面,故事和人设其实不如走向共和。
走向共和更侧重于对体制改革的思考和总结,而坂上之云更侧重于家国情怀和革新意识。正因为一路走来艰难坎坷,所以走向共和在人物刻画方面更趋于饱满,没有好人坏人,只有演技。坂上之云究其内涵还是皇民思想,显然没有矛盾冲突更加激烈的从帝制到共和的历程,更发人深省。
坂上之云讲的是忠和明的故事,因为臣民的忠和天皇的明,推动日本完成了现代变革,走向共和讲的是勉力维持失败后走向创新的故事,把体制对能人的约束表现的淋漓尽致,讲明白了必须也只能走向共和的道理。如醍醐灌顶,警醒了那些对皇民体制存有幻想的人!显然具有更高的思想内涵。
图文来自于网络:
坂上之云博物馆
这可以说就是松山市的乡土馆了,全都是松山蕃的一些历史、名人,尤以《坂上之云》这本不灭的国民文学书名取名,就可以对此认识到一些些了。
到处都是正冈子归和夏目漱石,还有秋山两兄弟,他们就是松山的浓缩。
这座建筑也是安藤忠雄的作品,跟他其他作品的风格真是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司马史观
公道自在人心
本帖最后由 解渴果 于 2025-01-15 20:00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