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山观星的玩具简(tu)评(cao)时间!
省流:总的来说,这款发射器槽点较多,堪称设计事故的就至少有两处,虽然性能强劲,还是市面上第一款手动直塞式气缸式的无托式发射器,但本身材质实在是令人遗憾,笔者认为其材质根本配不上Pro这个级别,最扯淡的事,还需要玩家自行更换金属部件,说实在的,如果你能眼睛不眨一下的拿出500多的大洋,那么这款发射器笔者认为买一下不是什么问题,但如果不能,那就像笔者标题说的那样,大型网恋奔现现场,全是泪。
如果说除NERF外的两大厂中,DART ZONE有相当不错的外观和内构设计的话,那么XSHOT在推出Pro级别之前的年份里面,真可谓既没有外观也没有内构了。不过2023年Pro级别后,此弊端获得了很大的改善,Longshot的推出,甭管是不是抄袭,但他确实标志着XSHOT的内构与外观设计有了飞跃性的提升,尤其是外观,XSHOT确实意识到了只靠单纯的结构外观,是根本打不赢NERF和DART ZONE的,所以他来了一手弯道超车!用涂装牌打的两家措手不及。除此之外,作为三大厂第一个实体化的手动无托式发射器(严谨点,还得加上是气缸的),XSHOT再次获得了不少好评。作为一个无托发射器中毒爱好者,笔者当然不能错过这把发射器,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终于蹲到了笔者自认为的好价。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这把在外网好评如潮的发射器,笔者的梦中情人,多少NERF玩家的网恋对象,到手后的实际表现如何。
Longshot二次元配色为沃尔玛限定,手动弹匣式发射器,反吹型直塞式气缸发射器,泵动式上膛,可连发,长短兼容。
首先,是一个趣闻。
Longshot(后文称爆缸者)在发售之初就深陷抄袭风波。
严格的来说,爆缸者并没有抄袭LYNX/山猫,他可能抄袭的是山猫的前身Taurus/金牛座,而山猫和金牛座皆是外网著名注明设计师Orion Blasters设计的。Orion Blasters早已经明确表示过没有参与过Longshot的设计工作,甚至没有与XSHOT有任何联系。所以这个完全是用了金牛座结构的Longshot的很值得我们脑洞大开了。不过话说回来,虽然Orion Blasters有出来说明,但也没有明确的指责抄袭,而且此事在当时很快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相对巨企而言,玩家普遍对小企业又高的同情和宽容),所以,就笔者个人而言,也没必要纠结什么抄不抄袭,被抄袭的作者都没站出来,我们这些玩家就无视这条,玩吧。
发射器的包装吧·····是开放式包装的。说实在的,笔者很是讨厌这种模式的包装,主要原因是相较于封闭式包装,这种更容易造成发射器掉漆(当然外露面是没有掉漆的,而······),而且拆盒后,盒子又不好放。
XSHOT的包装算是三大厂中最诡异的。为了更好地展示发射器,XSHOT脑子一拍觉得他们应该取缔绑带。但没了绑带,怎么固定呢?用螺丝!是的,这把二次元使用了8个塑料螺丝来固定发射(其中两个是专门用来固定瞄的),此举确实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发射器在货架上的展示美观度。但这带来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玩家拆开发射器的时候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即使把盒子撕碎了,也得拧螺丝,此举遭到不少玩家吐槽,毕竟像笔者这样喜欢繁复拆盒的玩家很少很少。另一点,这八个螺丝还使得发射器和机瞄上多了8个巨大的螺丝孔,这点就算是笔者这种完全不在意锁螺丝孔的玩家,说实在的,也觉得膈应!
顺带一提,即使如此,由于火帽是可拆卸的,为了能在美观的展示下防盗,所以XSHOT用了勒死狗。最后,底下的短弹弹匣是用塑料绳绑住的。
这就是这款发射器包装另一个让笔者很无语的情况,一个发射器用三种方式固定在盒子内·······
相对于NERF常用的手绘,笔者倒是很喜欢XSHOT这种后期制作的黑白照片似的说明书,感觉更加真实。
发射器的涂装,也没什么新奇的,占据主要位置的两位二次元妹子,嗯,并不是初音,XSHOT也不可能明着干这种侵权的事情。严格来说,这两种图,是AI借鉴了初音的部分设定(也就只是发型的颜色罢了)跑出来的图,笔者AI动漫图片也看了不少,就这种脸的画风,这浑身的生化机械,说不是AI,笔者真的是不信。
比较现实的一点事,XSHOT可能只有日漫风格涂装这一条路可选,单就漫画涂装来说。一个奇怪的知识是,zuru和孩之宝一样,都和,或者说都曾经和DC与Marvel联名。孩之宝虽然没有多少DC联名的玩具,但是Marvel却遍地开花,Marvel联名也是孩之宝一个主要的盈利IP。而zuru则是反过来的,虽然没有多少Marvel联名玩具,但DC联名却相对较多。比较奇怪的是,相对于孩之宝有大量的Marvel联名发射器,ZURU是一把DC联名发射器也没有啊,你要说XSHOT没有开模的能力,还可以理解,但你要说ZURU连设计涂装的能力都没有,那纯粹是扯淡。不提zuru的炫彩系列,仅看Pro系列的几把发射器的涂装,怎么看都是压一头孩之宝的。如此一来,阻止XSHOT高DC漫画涂装的,只可能是签订联名合同的时候,DC方没有允许zuru方推出联名发射器。而制霸美国两家漫画公司都没有选择XSHOT,XSHOT就只能兵走险招,搞一手出其不意的日漫风格了。事实证明,这种涂装在欧美的反向非常不错,不过,以孩之宝的性格,想要日版涂装的NERF,估计是不可能的了。
顺带一提,你要问笔者为什么买这个配色的话······其实笔者虽然喜欢看日漫,但对日漫周边真没啥兴趣,更不要提痛枪了。入手这款的原因很直白的,只是因为当时沃尔玛这款打折后比红色还便宜2刀乐,笑。
如果你经常看笔者的评测,就会发现,笔者虽然是个外观党,却并不怎么擅长夸奖发射器的外观,倒是很擅长吐槽发射器的实际把玩体验,可能是因为笔者喜欢换着花样开发新款发射器的玩法吧。
这款二次元当然不可幸免!
首先,作为玩过6把NERF无托式发射器的玩家,笔者对这款发射器的抵肩体验是相当的满意,而三段档位的调节设计更使得二次元的抵肩体验锦上添花。
不过很遗憾的是,即使如此,这款发射器的尾托的槽点也是非常大的。问题,都集中在这倒霉的收纳按钮上······首先,支撑按钮的弹簧硬度过大,很影响手感。其次,不知是设计原因、注塑原因,还是这倒霉的二次元壳子太软的原因,总之,笔者在收纳时无法很好的顺滑的一次性的推到位,他总是在最后一个档位前卡住,需要笔者加大力度才能完全复位。最后最严重的问题,这个按钮位置设计的堪称事故!为什么?因为无论是张开手掌,还是只握住凤尾的部分来按住按钮收纳,都是极其不舒适的!此处就可以看出,XSHOT的设计功底还是较差的,如果是NERF,在这种情况下,他会设计一个两侧的按钮。
顺带一提,刚才提到的壳子软的问题······是全方位的!笔者玩了这么多年的NERF,第一次体验到这种手柄和握把可以随便左右扭动的发射器,笔者当时的心情,真的是无以言表,心中真的是一万匹**马鹏腾而过······提前说一下,二次元的设计师可能是明白自己设计的手柄握把不能让所有玩家满意(笔者倒是很满意的),所以他做了可拆卸设计,手柄无法做模块化设计,但是可以拆换成自己喜欢的。握把拆下后,会外露出一个21MM导轨,可以安装相应规格的配件。不过,这种设计也只能改善发射器的持握体验罢了,即使换上也是随随便便扭!
扳机锁采用的是左右推动的模式,对于笔者来说很新颖,而且设计的相当合理,没有不适感。
发射器附带有长短两种弹匣,这也是这款发射器的主要卖点!
首先,这个弹匣的材质,说真的,只能用残念来形容,又软又薄,笔者都不敢让他摔地上,就怕直接变成冰裂纹战损版。
发射器兼容NERF原装长弹弹匣,原谅笔者,手上就这么一个6发的了。
由于兼容NERF原装弹匣,所以这款发射器自然也兼容工匠大师的龙爪转换器。
斜龙爪适配器同样可以使用,但仅限于手动版,电动版是完全无法使用的。顺带一提,NERF Pro狂潮的斜短弹弹匣,因为宽了一些,是无法插进工匠大师适配器的,这点笔者失望。
很遗憾,二次元的原装短弹弹匣无法插进龙爪转换器中。
而二次元原配的适配器意外的很万能,除了笔者手上的NERF Pro斜短弹弹匣外,可以无损使用工匠大师龙爪弹匣和独裁者的短弹弹匣,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适配器与独裁者一样,设计了并联在一起的两个弹匣卡榫,可以满足两种不同卡位弹匣的安装需求的同时,还能使用同一个开关卸下,非常赞。
同时,为了能够兼容更多的弹匣,二次元原配的适配器预留了非常大的缝隙,笔者手上的三种弹匣没有一种能填满的,笔者很是好奇,这个巨大的缝隙到底是给谁准备的?有意思的事,这个巨大的缝隙为这款发射器的卸原装短弹弹匣操作带来了隐藏玩法。正常卸弹匣,无外乎使用扳手或者是扳机旁边的推动式开关,而实际上,这款的原装短弹弹匣,可以通过向前掰动,直接卸下,这多亏了巨大的缝隙,以及适配器和弹匣嘻哈软的塑料。这也是这款发射器使用嘻哈软的塑料能带来的唯一的正向反馈。
作为XSHOT方面特地宣传的手柄附近的卸弹匣开关,笔者的评价是好坏参半。首先,这确实是一个兼顾了有趣与使用的功能,它可以让我们更轻松的卸下插在XSHOT原装适配器中的短弹弹匣,仅限弹匣,适配器是无法拆下来的。成对的设计让我们无论用那只手把玩发射器,都可以使用这个功能,点个赞。
但这个推动式的开关有个问题,他太小了,纵然因为弹簧较轻的原因,我们不需要多么大的力道去推动,但还是很不舒适。严格来说,笔者觉得做大一下,哪怕做成需要玩家自己组装的都可以。
从所谓的卡弹处理仓可以看到,在使用长弹弹匣的情况下,需要我们把上膛握把往后拉到更深的位置,否则是无法正常的供弹的。而这个深度恰好就是气缸内缓冲弹簧的压缩长度。
说到卡弹处理仓,说实在的,笔者看了半天,真不觉得XSHOT的这个所谓的卡弹处理仓有什么用处,笔者越看越像是为了装饰而开的。毕竟,就连XSHOT设计师自己都知道,金牛座这个结构,实在是没法子常规的清理卡弹,真要卡弹了,就像说明书说的,直接上筷子桶吧。
当然,如果你真的卡弹,就会发现,这款发射器清理卡弹是一件非常难受的事情。咳咳,不是指用筷子捅这件事,是在筷子筒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的,就是你想的那样,我们得先按卡弹处理按钮,解锁推弹嘴。这个卡弹处理按钮·····在那呢?他在导轨上······说实在的,玩了这么多年NERF,笔者第一次遇到位置这么抽象的卡弹处理按钮······
与之前提到过的尾托收纳按钮一个熊样,笔者认为这又是一处设计事故······而且这次的事故不只是位置的问题,前面的尾托的按钮至少很大,而这个·····说真的,我实在想不明白设计师的脑子里那根弦断了,要设计这么一个小小的,陷在导轨中的小按钮。怎么?你设计一个大点的能死是吗??还是说你认为玩家会蠢到不会挪一下机瞄???
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问题在于,我们往后拉动上膛握把的时候,需要**的一直按着这个倒霉的,扣手的,折磨死人的小按钮!?是的,笔者这么多年下来,也托韩总的福也玩了各种各样的手动发射器几十把了,我*娘*第一次遇到要一直按着的卡弹处理按钮!!!你是嫌恶心我们玩家恶心的不够多是吗???
总之,别管是不是会发生卡弹,笔者建议,在更换气缸补件的同时,一劳永逸,把这倒霉玩意拆了!
发射器配了一对机瞄,笔者的评价依旧是好坏参半,呵呵。
首先呢,这个机瞄最令笔者意外的是,他的准星部分(应该是叫这个名字吧?笔者对真铁真的没啥研究和兴趣)是可以升降的,这点暴杀NERF和DART ZONE。
不过这个瞄本身的还是很抽象,首先他没有设计任何的固定装置,装在导轨上吧,不说垂直就滑下来,但也是很离谱的几乎没有固定能力了。而奇葩的是,XSHOT的设计师也知道这点,他设计了一个孔位,能让我们自己用一根棍状物卡住机瞄???是的!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你都设计了,都不配一个原厂的栓???说真的,你学NERF搞一个制杖的塑料弹簧我都当你努力过了······
XSHOT Pro和DART ZONE的导轨在莫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通用的。何有此言?因为DART ZONE的机瞄确实能装在二次元上,但因为尺寸差一点,会导致二次元的导轨上出现严重的擦痕。至于二次元的机瞄装在DART ZONE上的效果,笔者不用说,你也肯定知道。
顺带一提,笔者手上的独裁者的火帽是可以无损插在二次元上的。
发射器的内管实际上分为两截,内部的事金属材质,而外露的短短一节,居然硬线管!这种设计笔者分外眼熟,问了群友后,才知道工匠大师早就有类似的产品问世——29块大洋PC管······
笔者个人没有能力测试这款硬线管的实际效果,虽然他在笔者有限的发射距离上表现的确实很精准,但笔者总觉得这份限定距离的精准的功劳,来自于本身初速足够高以及短弹。
XSHOT曾在发售之初着重宣传了一下爆缸者能快速换内管的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拧下发射器左侧发射口处的两枚螺丝,随后把右侧对应位置的两个栓拔出来,最后一步是拿下发射口的橙色装饰零件,我们就可以在不拆开发射器的前提下,更换内管,当然只能更换同样长度的,过短会无法很好的固定,过长则需要对橙色装饰零件进行扩孔操作。
XSHOT和NERF一样,喜欢在魔种奇怪的地方“精心设计”,这次是在这两个栓上,其为六面体,并且还有防呆和便于拆下的设计。
二次元的初速表现如下,由于害怕原装气缸损坏,故而本次是在金属补品后测试的,单位MPS:
········
实在不好意思······笔者一般都是先写完问在测初速,这次写完后耽误了一些时间,等一切都忙完了,笔者发现······自家的天幕阵亡了······
这款二次元的初速数据会在新的天幕到货后再补上,笔者立贴为证!!!
内构。
从内构可以很好的看出来,为什么金牛座的机构被舍弃了,而山猫却被广大玩家发扬光大,往死了换皮。
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在金牛座这种同轴结构中,发射内管是不可能靠原力悬浮在气缸内的,这就需要一个定位器位于气缸的末端,这个定位器,以及发射内管,极大的削弱了气缸内空气的应用效率。
其二,也是因为同轴结构,金牛座推杆推出的空气是通过定位器上的较小的导气孔进入发射内管的,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压缩空气流通的效率,而金牛座的后继型号山猫诞生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增加这方面的效率。
当然,我觉得XSHOT选择金牛座结构推出发射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金牛座设计成玩具后,发射管藏于气缸内,他会比山猫结构拥有更低的身高,能更好的控制发射器的外观设计。别忘了,作为玩具,几乎是必须要设计保护机构的。
另外,Longshot这把发射器成为爆缸者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XSHOT错误的使用了透明的PC管,而且金牛座的结构使得其气缸尾部是一个需要在每次击发时承受较大冲击力的位置,笔者相信,若不是XSHOT设计了一个缓冲,那么他爆缸的概率会更高,虽然这个缓冲也就是比聊胜于无强一点罢了。更重要的是,这个透明PC管还并不厚实,哪怕是后续批次(据传)增加了一点点厚度,但依旧没有对强度有太大影响,时至今日,老外依旧有爆缸新闻。
所以笔者在拆解后,第一时间更换了金属补件。
再次,笔者非常建议拆除上膛止逆锁。
比较令笔者意外的是金属内管居然做了倒角,卖的比XSHOT贵多了的DART ZONE可是直接切完就用······
不过遗憾的是,倒角没处理好,处理出来个缺口出来
最后,作为一款以涂装为主要卖点的发射器,笔者下意识地就检查一下,是否有原厂掉漆······
很遗憾。
还是有的,外露的一面反而没有,笔者是在贴盒子的一侧发现的,目测是在运输中与纸壳摩擦造成的,按理来说,这种印刷应该很坚固才对,笔者是在想不明白是多么剧烈的晃动才会导致这么明显的掉漆。
总的来说,这款发射器槽点较多,堪称设计事故的就至少有两处,虽然性能强劲,还是市面上第一款手动直塞式气缸式的无托式发射器,但本身材质实在是令人遗憾,笔者认为其材质根本配不上Pro这个级别,最扯淡的事,还需要玩家自行更换金属部件,说实在的,如果你能眼睛不眨一下的拿出500多的大洋,那么这款发射器笔者认为买一下不是什么问题,但如果不能,那就像笔者标题说的那样,大型网恋奔现现场,全是泪。
以下是番外篇。
说实在的,现在NERF圈子的评测其实挺尴尬,不知道为什么,咱们国人买NERF比较喜欢看老外的评测,你说笔者的评测全是字看着不适应也就罢了,咱们国内也有很好的原装视频评测玩家啊?
但很遗憾咱们国内的玩家,不能说很多吧,但笔者还是经常看到,提到某款原装NERF,就会有人提及,这款老外测试了,很烂很差很糟糕。
首先笔者说自己吧,你可以发现笔者的评测越来越来本着吐槽去了,新款在笔者这全是槽点,并且笔者评测的重点在于发射器的手感与玩法,性能方面是笔者弱项。但笔者是个高纯度结晶,在结尾一般还是会推荐买的,在一定的结构条件限制下,只要不是烂到家的款式。
NERF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玩具,一个玩具很少能像NERF一样,有南辕北辙的极端的两种玩法,简单点来说,就是8+玩具玩家和14+Pro玩家。很遗憾的是,笔者这种玩具玩家已经非常少了,现在大部分专业玩家都是Pro玩家。一个有意思的区分点是,玩具评测者一般不会以性能来评价发射器,而对于Pro玩家来说,性能则是最重要的评测项目,这就导致两拨人对同一款发射器会出现截然相反的评价。
这是我想说的,现在很多还在评测8+NERF的老外博主,清一色都已经是Pro玩家了,甚至已经没几个博主还在评测8+NERF了。而像S7,他虽然还会评测8+NERF,但说实在,他会下意识的以Pro来要求一款玩具,并且还会对NERF有更大的意见(别忘了,全世界都对巨企有意见),而往往给出差评。相对的,他会给DART ZONE和XSHOT的款式,尤其是其中Pro级别款式以好评。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S7很少会评测DART ZONE、XSHOT甚至AF的8+玩具款式,近年来评测的最多的X-SHOT,也仅仅评测了那几款像人样的巅峰系列、弑神系列和探秘者,并且给出了不错的评价。至于为什么不去评测别的8+款式呢?如果说NERF近年来出的8+是垃圾,那么这几个品牌的8+可以说是生鲜垃圾,大家都是没眼看,谁不比谁更好,XSHOT换色换出了花,连DART ZONE都因为开发了新弹而把以前出的8+几乎全拿出来换了一遍色。可以说,S7在评价今年的NERF装甲系列的失望言语,用在别的厂家身上绰绰有余。
包括BLASTERHUN,外网几乎最著名的文字评测博主,他现在评测一款孩之宝的原装发射器,除了会和笔者一样,评测发射器的功能手感外,也会评测发射器的性能,相较于在家打靶的S7,BLASTERHUB选择在下场中评测发射器的性能。而他下的是什么厂呢?场地大的广州场都是小意思,而对手清一色都是Pro级别发射器·······你说在种情况下,8+的NERF能有什么好评吗?
笔者想说,实际上8+玩具发射器和14+Pro发射器已经是本质上的区别了,两者从设计对象,到使用场合,都是完全不一样的。14+优先考虑的初速射程和精准度,8+是完全不考虑的,8+的设计目的是类似于办公室客厅之类的休闲玩乐与对抗,在这么小的空间内,你可别告诉笔者NERF的性能不够用。笔者就直说了,用14+的标准来要求8+,简直是不可理喻的!
说实在的,对于评测来说,无论是笔者还是网内外的视频大神们,都做不到绝对的公平公正,就像笔者说的,笔者是原装高纯度结晶,自吹一下,可能没几位比笔者还纯的玩家了,而外网现在属于Pro级别的天下,所以你想看谁的评测,更愿意把谁的意见作为参考,取决你想买什么发射器——想买8+玩具,多看看笔者和国内视频大佬,想买14+Pro,多看看老外的评测。
虽然笔者多次提及这则趣事,但笔者还是想再废话一下。还记得是NERF刚推出14+Pro级别发射器的时候,笔者看到过一条评论,说现在3D打印的发射器可以轻松的超过200FPS,甚至一些极端的能超过300FPS,那么只能达到150FPS的原厂,已经不配被称为Pro级别了。
这很遗憾这条没有多少玩家赞同。
否则,三大厂大半的Pro都被开除Pro级,还挺有意思的~~~~
工匠大师的泰山刚推出的时候,不少老外抱怨工匠大师的下拉太多了······
笔者是真的很不能理解的,因为比工匠大师下拉还多的DART ZONE却在外网好评如潮,出一款夸一款······
可能·····
是因为工匠大师在海外的售价确实很贵的原因吧······